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荣昌仔猪耳静脉注射巴氏杆菌PC44-8菌液复制风温病卫气营血证候动物模型,在卫、气、营、血证候各期处死仔猪,剖检,采取病料,Bouin's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检。展现风湿病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规律及其逆传均有其客观的病理学基础,表明卫气营血临证演变规律实质上是一个脏腑功能由亢奋到衰竭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凡温病卫气营血证侯动物模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荣昌仔猪耳静脉注射巴氏杆菌液复制风温病卫气营血证侯动物模型,在卫,气,营,血证候各期处死仔猪,剖检,采取病料,Bouin's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检。发现风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规律及其逆传均有客观的物质基础,表明它演化规律实质上是一个脏腑功能由亢奋到衰竭的过程,其组织学结构的改变是脏腑衰竭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猪丹毒杆菌C43-1A、巴氏杆菌5A、巴氏杆菌PC44-8,选择10只荣昌幼猪,进行了风温病卫气营血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猪丹毒杆菌C43-1A、巴氏杆菌5A和PC44-8,通过划痕、静注、肌注试验,均能不同程度的呈现风温病证候或典型的风温病证候,其中以颈部肌肉注射巴氏杆菌PC44-8为好  相似文献   

4.
家畜发热症大体上可分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由于病邪、病位、患畜体质强弱等不同,其证候表现往往错综复杂,临床辨证宜综合运用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方法,融合伤寒、温病等诸法诸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趴窝病”马治疗前、后血清钙、磷、钾、钠、羟脯氨酸含量,血清硷性磷酸酶(ALP)活性和外周血浆雌二醇、孕酮含量,以及外周血液中性白细胞、骨髓液中性粒细胞和成骨细胞ALP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中症病马血磷含量减少;血清ALP活性增高;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增多;产后病马血钾含量减少;产前病马外周血浆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减少;病马外周血液中性白细胞、骨髓液中性粒细胞和成骨细胞ALP活性都增强。根据病马上述变化特征,认为本病是发生在孕马的一种混合型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6.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学家叶天士首创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指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也就是说该辨证方法是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基础,依据温热病发生与传变快的特点,把温病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划分为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四个阶段,用来说明温病证候传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病、症、证的内容,早在《内经》就有记载,兽医典籍亦有叙述,但三者长期混同,义界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学和中兽医学的发展,因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从卫气营血辨证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旨在抛砖引玉,共商于同道。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的一种常用辨证方法。温病是机体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盛、易化燥伤阴等为  相似文献   

8.
斑与疹,在小尾寒羊温热病中多发,其中疹见于营分证,斑见于血分证.疹常见于新感温病的风温病当中,病势缓和,及时诊治多可治愈;而斑则多见于伏邪温病的春温病、暑温病当中(风温病中亦发),病势相对重剧,多因延治、误治,或发病即呈危势而以死亡为转归者甚多,此成为本地小尾寒羊温热病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有必要将斑、疹的形态特征、发病机制、治法方药及其预后判断,结合诊治案例述诸于此,供同行及养殖业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沙门菌感染对小鼠白细胞总数及其亚群动态变化的影响,采取腹腔注射的方法给小鼠接种6.5×109 CFU/mL浓度的沙门菌0.1 mL/只,分别在4、6、8、12、16和24 h采集小鼠血液,应用全自动动物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感染小鼠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和粒细胞数,记录并分析小鼠24 h内白细胞总数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白细胞总数及其亚群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的变化幅度最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感染沙门菌能够刺激小鼠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影响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人工感染鸡马克氏病强毒鸡外周血液各类白细胞进行的动态观察表明:感染鸡外周血液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持续性增高,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呈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而嗜碱性粒细胞和异嗜性粒细胞的变化则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羊自然感染肝片吸虫及自然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性.[方法]分别对10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山羊、10只自然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山羊以及10只粪检蠕虫卵阴性的健康对照组山羊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2个试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白细胞总数(WBC)、粒细胞数(GRAN)、尿酸(UA)的指标均明显增高,差异极显著(P<0.01);白蛋白(ALB)、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CT)的指标降低,差异显著(P<0.05).肝片吸虫感染组的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氨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组,差异极显著(P<0.01);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组的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低于肝片吸虫感染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然感染不同寄生蠕虫对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程度存在一些异同点,通过对比山羊肝片吸虫病和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可为这两种寄生蠕虫病的间接诊断积累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药添加剂对延边黄牛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法和葡萄球菌吞噬法检测延边黄牛血液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并应用比色法测定其血清中SOD、NO含量。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总数、NO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中性粒细胞吞噬率、SOD含量显著提高,表明中药添加剂具有增强延边黄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能够克服特殊的血液—腺泡屏障,由血液进入乳腺。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占乳腺分泌物中细胞总数的80—90%。它们实际上是吞噬细胞,初乳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自然抵抗力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卫士。  相似文献   

14.
舍饲与放牧条件对绒山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0只舍饲和30只放牧条件下饲养的绒山羊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可知.与舍饲组的绒山羊相比:放牧组绒山羊,血液中T淋巴细胞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显著提高(P<0.05);淋巴细胞转化指数较高,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CD4 分子含量较高(P<0.05),CD8 分子含量没有显著差异,CD4 /CD8 比值有极显著提高(P<0.01);E-C3bRR花环率和E-ICR花环率都有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嗜碱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均差异显著(P<0.05),而杆状核和分叶核嗜中性白细胞数差异均极显著(P<0.01);除白蛋白差异不显著外,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饲养的绒山羊机体的免疫能力强于舍饲条件下的绒山头.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德系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状况及差异,选择5月龄、体重150~200 kg的健康公牛15头,其中荷斯坦公牛、西×荷杂种一代公牛(简称西荷杂种牛)、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各5头,育肥372 d后屠宰测定其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德系西门塔尔牛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白细胞、中性细胞数、中性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处于居中水平;荷斯坦牛白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中性细胞数、中性细胞比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则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1);西荷杂种牛白细胞、游离甲状腺素、皮质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5),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血小板压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荷斯坦牛血清钾离子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5),德系西门塔尔牛游离甲状腺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荷斯坦牛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其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说明,西荷杂种牛抗病力和抗逆性较强,德系西门塔尔牛代谢旺盛,环境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6.
在春夏之交沙尘暴多发季节,为初步了解沙尘暴对奶牛的影响,在沙尘暴期间和前后随机抽取6头荷斯坦牛,用经典红、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检测方法,检测红、白细胞数及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沙尘暴期间红、白细胞总数有所增高;中性粒细胞极显著增多;淋巴细胞却显著下降;C3bR和ICR的受体花环率略有减少。说明沙尘暴所导致的环境低氧使奶牛增加红细胞数以应付缺氧的环境;中性粒细胞为吞噬沙尘颗粒清除异物极显著提高,而具有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却显著下降;同时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也有所下降。可见沙尘暴使炎症细胞聚集,特异性免疫细胞显著下降,很可能导致炎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兽医将感受温热病邪所致的以发热为主的一类外感病证总称为温热病或称温病,其中与现代兽医学的很多急性传染病有着密切关系。现流行的所谓的"猪高热病",也应在温病之列。对于温病,中兽医常用的辨证方法是卫气营血辨证。从生理角度看,卫、气、营、血都是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按其所处部位来看,卫居于最外,向内就是气,再向内进入脉管就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对SD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分析检测仪器对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体重约200 g,雌雄各半,屏障环境饲养,试验前禁食12 h,麻醉后采血,分别用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0项血液生理指标。结果:两种仪器分别检测的SD大鼠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血红蛋白浓度、嗜中性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检测仪器对SD大鼠血液学指标的检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试验测定了舍饲陕北白绒山羊多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陕北白绒山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旨在为陕北白绒山羊疾病诊断和基础研究提供数据。结果表明,陕北白绒山羊公母之间的血液生理生化测定值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的变化,公羔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球蛋白显著高于母羔(P<0.05),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蛋白、尿素和无机磷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低于母羔(P<0.01);育成羊母羊血液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胆固醇和钙含量显著高于育成公羊(P<0.05),育成母羊无机磷极显著低于育成公羊(P<0.01);成年母羊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成年公羊,而白蛋白、肌酸激酶和无机磷显著低于成年公羊(P<0.05)。研究结果提示,舍饲陕北白绒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测定值的变化范围主要因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引起的,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值。  相似文献   

20.
陆眠宁对家兔生理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陆眠宁对机体生理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常规血液学检测方法,对10只健康家兔肌肉注射陆眠宁后,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血液指标测定,并与非麻醉状态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白细胞总数差异极显著(<0.01);其中嗜中性白细胞比例下降(<0.01),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升高(<0.05),其他血液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陆眠宁对家兔血液指标有明显的影响,在进行血液分析和试验数据测定时,必须对使用麻醉剂的影响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