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内陆水产》1983,(2):75-78
鱼类的常规育种,是指用杂交加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鱼类人工杂交是育种的基本手段。目前世界上人工培育的新养殖对象,大多是通过杂交的途径育成的,通过杂交,改变鱼类的遗传特性,将两亲本的优点集中于杂种,以提高生长速度和抗逆性,甚至改变性比例。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鱼类杂种是将两种遗传性不同的鱼类相互交配的结果,然而并非.所有的杂交都能获,得优势。据报导:我国已进行70多个鱼类杂交组合,而成功的不多,因此,人们为了培育一个优良杂种,或获得杂交优势,非得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能否进行鱼类杂种优势早期预测呢?这巳成为鱼类育种者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鱼类杂交及基在生产上的应用,在国内外都有报导。我国鱼类杂交工作主要是在鲤科鱼类进行,这与我国传统的养殖对象大多属于鲤科鱼类有关。通过鱼类远缘或种内杂交可以获得“杂种优势”,或培育新的优良品种。鱼类杂交育种需要的周期长,由于鱼是生活在水体里,不便观察,且容易逃散,若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养殖方法,往往是半途而废的。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鱼类种群中的自然变异,还是通过杂交、诱变和各种新的手段引起的鱼类的变异,都必须通过严格的选择和定向培育,才能培育出经济性状优良的、稳定的新品种。加之,经济鱼类较长的性成熟周期,决定了鱼类育种工作的长期性,选育方法的失误,在时间上造成极大浪费。只有正确运用鱼类育种的理论和技术,而持之以恒,才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遗传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鱼类杂交新品种不断涌现,加快了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然而,如果对杂交鱼放养不当,则会导致该地区自然鱼类基因库的衰败。在自然界中,鱼类一般都是选择同一种群中的个体进行交配。因此,一旦在这一种  相似文献   

6.
《淡水渔业》1975,(2):6-10
在自然界里,某些动物和鱼类,一年一度排卵一次,称为一次产卵类型,另一些动物和鱼类每隔一定时间排卵一次,在一年之内,可以产卵几次,称为多次产卵类型,二者的生殖周期是显著不同的。四大家鱼之一的草鱼是一年一度产卵一次,还是一年能产两次或者多次?这是有关产卵类型的概念和生产潜力的利用问题,应当研究清楚。为此,我们于1974年针对草鱼的产卵类型作了专题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鱼类育种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内容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创造优良的鱼类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方式和生活的需求。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协作下,近几年发展较快,已开始利用遗传和变异的规律来培育优良品种。为介绍这方面的知识,特请广西水产研究所靳光琴工程师撰写了鱼类育种基础知识讲座。共五讲,从本期起,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8.
《淡水渔业》1973,(6):2-4
早在本世纪初期,已有鱼类杂交的报导,解放后,我国水产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做了一些鱼类杂交的工作,所得结果也颇不一致,且多限于形态特征的描述,在生产上的成效也不显着。文化大革命后,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鱼类杂交育种工作已在许多地区迅速开展,有些巳取得较好的成绩。鱼类杂交特别是远缘杂交是培育良种的有效方法,加之我国家鱼人工繁殖已有十五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广西水产科技》1979,(4):30-30
人工诱变育种有幅射育种和化学诱变育种两个方法。它是通过电离幅射或化学的作用去影响鱼类组织内化学遗传物质(如核苷酸染色体),引起染色体的局部丧失或造成染色体易位、倒拉等染色体结构的变化。这些影响能使鱼类的性状产生变异,通常称为突变。这样,从突变的个体选出符合人们需要的鱼类进行培育,从而获得新的品种。这种方法就叫人工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利用无虹彩病毒特定病原的翘嘴鳜和斑鳜种群,通过生长快、驯食难、抗病力弱的翘嘴鳜与易驯食、抗病力强的斑鳜之间的种间杂交,借以获得双亲优势,改善抗病力,并提高鳜鱼对食物选择的可塑性,为杂交鳜品种改良和今后驯食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铺垫。一、材料与方法1.亲鱼培育亲鱼来源。翘嘴鳜为洪泽湖野生种群,斑鳜为哈尔滨鱼苗场培育。参照鱼类家系建立方法进  相似文献   

11.
闽香鳢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曦 《福建水产》2006,(1):48-49
闽香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是以乌鳢(Channa argus)为父本,斑鳢(C·maculata)为母本的杂交子一代,通过亲本培育、人工催产而产生。目前国内未见鳢科鱼类品种间的杂交及养成试验与生产的报道。闽香鳢是属于肉食性鱼类,以动物饵料为主要食物。闽香鳢在苗种培育阶  相似文献   

12.
<正>杂交育种是培育鱼类优良品种快捷有效的方法之一,杂交鲂是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e)作为母本、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作为父本杂交而得到的品种。2005年,由潮安县东凤韩东水产苗种繁育场成功培育,命名脆肉杂交鲂(中华雪龙鱼)。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养殖,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规模化繁育技术。现将2013年度通过亲鱼营养强化、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孵化等措施,取得规模化繁育杂交鲂苗种的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鱼类的杂交育种技术作为培育鱼类新品种的基本方法之一在20世纪中叶就开始应用。几十年来获得了许多具有养殖意义的新品种,以鲤鱼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最为突出,如丰鲤、荷元鲤,三杂交鲤等,杂交优势明显,育成的建鲤和松浦鲤等新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七彩鲑、虹鳟同属鲑科(Salmonidae),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引进鲤科和脂鲤科鱼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引进的鲤科鱼类和脂鲤科鱼类共九种,本文从分类地位、形态特征以及引进后在国内饲养生长概况作了总结,其中露斯塔野鲮、日本白鲫、短盖巨脂鲤以及德国镜鲤等四种是群众喜欢饲养的种类,它们生长速度快、食性杂、个体大、产量高、可单养或混养;德国镜鲤与其他鲤鱼杂交,培育的杂交鲤也在我国广泛养殖,并可获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饲料问题突出出来。鱼类饲料分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两大类。在以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和在湖泊、水库鱼类增殖中以及各种养殖类型的仔鱼培育阶段,天然饵料依然占居主导地位。强化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工配合饲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鲜世界》1993,(1):35-36
当今鱼类繁育已改变了简单繁殖随机性鱼群的做法。通过移殖生长和品系杂交,品种杂交及控制配己子,遗传的潜在力可得到利用。其中有些活动需要冷冻保存精液。冷冻保存鱼类精子的首次成功是由Blaxter(1953)公布的,他用解冻了的精液使鲱鱼卵受精。  相似文献   

17.
林川 《水产养殖》2002,(5):17-18
本地土鲶(SilurusasotusLinnaeus)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抗病能力强的底栖性鱼类,但个体较小,一般为0.5~1kg;而南方大口鲶(SilurusmeriaionalisChen)是含肉率高,味道鲜美,生长较快的大型凶猛鱼类。杂交鲶为本地鲶♀×大口鲶♂的杂交后代,外观似大口鲶,显示出父本快速生长和母本抗病力强的特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淡水经济养殖鱼类。我们于2002年4月进行了杂交鲶进行人工繁殖,并对鱼苗培育作了初步尝试。1人工繁殖1.1亲鱼的来源和选择雌鱼主要为本地收购的野生土鲶,体重平均每尾约0.5kg…  相似文献   

18.
杂交生鱼是由乌鳢(Charmaargus)和斑鳢(Channa maculata)2种鱼类种间杂交所得。乌鳢按鱼类分类学属于鲈形目、鳢科、鳢属、乌鳢种,其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尤其以湖南、湖北两省居多。乌鳢是一种肉食性凶猛鱼类,其生活水域中的小鱼、小虾是其食物来源,所以它也是池塘鱼苗培育的天敌。  相似文献   

19.
鱼类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88,12(3):283-290
养殖鱼类的优良品种或品系,无论是原有的、引进的、还是新培育出来的,一旦因杂交而丧失了它们原有基因库中基因的配套,就很难恢复。因此,保存原始的优良品种或品系,是保护国家生物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为因素对自然界、尤其是对鱼类资源和鱼类增殖条件的影响,其规模之大,强度之高,在人类历史上无先例。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利用水产资源和其它考虑欠周的活动,使水域的鱼产量下降的事件屡见不鲜。目前的状况是,传统的自然(包括鱼类资源)保护措施已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