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金寨县2019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金寨县2021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与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结果,对金寨县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更新评价。结果表明,金寨县2021年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5.174等,较2019年的5.448等提高了0.274个等级。金寨县2021年耕地质量分布以4~6等地中产田为主,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8.98%,更新评价结果可为金寨县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昆明市耕地质量数量、空间分布情况。[方法]以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项目监测数据及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历年来进行耕地质量监测的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和《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昆明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结果]2018年昆明市耕地质量等级以中等地和高等地为主,占比分别为46.38%和42.67%,2018年平均等级为4.04,从空间分布来看,中高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中部、东部和北部,低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北部。[结论]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高,对比2017年昆明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4.15),提升了0.11个等级。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6月11日,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技术培训会在成都召开。受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肖小余委托,农田建设管理处陈阳同志在会上作发言,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主任欧阳平主持会议。21个市(州)的农业(农牧)农村局分管局长、农田建设管理科(土肥站)负责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骨干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会邀请了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对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技术方案进行解读,梳理了工作思路。并对我省"三调"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  相似文献   

4.
摘要:根据708个耕层土样pH测定结果,探讨云霄县耕地土壤酸化状况,评价耕地酸化空间分布特点。参照福建省土壤酸碱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云霄县耕地土壤以酸性耕地土壤为主,面积7960.26hm2,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12035.56hm2的66.14%,其次是微酸性耕地土壤,面积达2099.63hm2,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的17.45%,强酸性、微碱性和中性耕地土壤面积分别为1099.44hm2、830.25hm2、0.04hm2,分别占全县耕地土壤总面积的9.13%、6.90%和0.0003%。耕地土壤pH值变化于3.82-8.37之间,均值为5.33±0.97,变异系数为18.20%。云霄县耕地土壤酸化治理对策主要有合理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施用有机肥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英吉沙县2010年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根据英吉沙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摸清了英吉沙县耕地地力等级、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并提出耕地改良利用建议,以期为英吉沙县耕地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10-211
为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巴楚县于2009—2012年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该文在巴楚县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摸清了耕地地力等级、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对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晨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134-136
通过2018—2019连续2年在无为市30个监测点开展耕地质量定点监测,分析了无为市主要耕地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测土配方施肥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均有所提高,pH值持平,容重降低,耕地质量等级较上年略有提高;在长期不施肥条件下种植农作物,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磷等养分含量降低,pH值、容重增加,耕地质量等级较上年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2010~2013年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本文根据塔什库尔干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基础上,摸清了耕地地力等级、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对帕米尔高原耕地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开展等级调查评价。杨凌示范区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耕地质量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合理布设监测点,将监测调查和检测数据结果作为基础,在完成杨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同时建立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数据库。文章分享了杨凌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主要做法,在总结分析基础上,对提升耕地质量提出开展土壤培肥、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等相关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月,《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我国首部关于耕地质量的国家标准,这一标准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将为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科学的指标和方法。《耕地质量等级》对全国耕地土壤健康情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是否满足农产品持续生产的能力等进行评价,将耕地质量划分为十个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标准将全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相似文献   

11.
以上高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上高县上轮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方法、参数体系、评价因素及权重,对上高县2011、2012年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确定整治后耕地的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并分析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升;整治后耕地田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灌溉排水条件变化比较明显,土壤养分状况变化不太明显,说明土壤养分跟土壤本底质量有很大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阿里地区2019-2021年土壤有机质、pH值、氮、磷、钾元素监测数据,根据耕地质量现状,分析造成耕地质量等级低原因,围绕阿里地区耕地质量提升、作物增产目标,提出科学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腾冲市现有耕地约8.23万hm2,其中水田4.59万hm2、旱地3.64万hm2、园地8520 hm2,土壤以火山灰土、棕壤、棕黄壤、黄壤、黄红壤为主,有机质成分含量较高,土壤呈中性和偏酸性.2018年腾冲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评定4.77级,2019年为4.63级,较上年提升了0.14个等级.202...  相似文献   

14.
<正>《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已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据了解,该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区域划分、指标确定、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流程等内容,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从农业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生产年度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落实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意见及考核办法的有关通知精神,本文进行了鹿寨县2018年耕地等级变化的相关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指出,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线,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耕地现状质量总体提升,西北耕地水平较低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20.23亿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亿亩并实行特殊保护。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对我国耕地质量的变化和现状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时空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收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选取江西省1985、2012年2期耕地肥力质量评价相关数据,以50 m×50 m栅格为评价基础单元,以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评价江西省2个时期耕地肥力综合质量,分析了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耕地肥力综合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Ⅳ等地,2012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Ⅱ等地;2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相似,耕地质量等级都是从中部平原地区到赣南山区逐步降低;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土壤养分含量普遍提升,使得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普遍提高,较大面积的Ⅲ、Ⅵ等耕地转换为Ⅰ、Ⅱ等耕地,特别是中部地区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提高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区域划分、指标确定、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流程等内容,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9.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此项成果显示,我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显示,根据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综合调查与评定,我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  相似文献   

20.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重要内容,做好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对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夷陵区始终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量质并举,聚焦耕地质量建设提升,2019年以来新建高标准农田12.75万亩,投入各级资金2.34亿元。本文介绍了夷陵区现有耕地质量现状,分析总结了限制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地力保障和升级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供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系统的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