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打顶对蚕豆越冬设施栽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2年,以当地主推的中粒型品种海门大青皮、小粒型品种启豆2号和自主育成具有知识产权的鲜食蚕豆品种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通蚕鲜6号4个大粒型蚕豆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品种和打顶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打顶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不存在显著差异,鲜荚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等产量相关性状有差异,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以及通蚕鲜6号这4个育成品种的产量表现明显高于海门大青皮和启豆2号,在单荚鲜重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打顶处理有效地降低了蚕豆株高和生物产量,提高了鲜荚产量以及收获指数,表明打顶可以使设施蚕豆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浸种与光照时间对蚕豆芽苗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适宜蚕豆芽苗菜生产的浸种和光照时间,以小蚕豆品种‘监利’为材料,设置不同浸种时间(12、16、20、24和28 h)和光照时间(8、9、10、11和12 h/d),分析对蚕豆芽苗菜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浸种时间增加,蚕豆芽苗菜苗长、茎鲜重和可食率均增加;浸种16 h时,蚕豆芽苗菜的生长指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12 h;除16 h外,其他浸种时间的左旋多巴含量均显著12 h。随光照时间延长,蚕豆芽苗菜的生长显著变慢,在光照时间为9 h/d时,左旋多巴含量显著高于8 h/d,且与其他处理并无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均在9 h/d光照时间时达到最优含量。以左旋多巴含量为主要指标,兼顾营养和生长指标,蚕豆芽苗菜生产的最适浸种和光照时间为浸种时间16 h,光照时间9 h/d。  相似文献   

3.
以6个不同鲜食蚕豆品种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对鲜食蚕豆苗期株高、主根长、干鲜质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l/L NaCl胁迫下株高、主根长、干鲜质量等生长指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上部鲜质量与苗期耐盐性的关联度较大,并综合评价出参试品种苗期耐盐性大小依次为:海门大青皮陵西一寸日本大白皮通蚕鲜6号苏蚕2号启豆5号。筛选出1份耐盐品种海门大青皮,1份盐害敏感品种启豆5号,为鲜食蚕豆的产业发展及进一步开展其耐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鲜食春大豆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各鲜食春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市场价值,本研究以7个鲜食春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各鲜食春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苏成2号’、‘苏成4号’、‘苏成6号’、‘苏成7号’、‘新三号’在第2播期产量最高;‘苏成8号’、‘苏新6号’在第3播期产量最高;各品种开花期和采收期随着播期延迟而缩短;并在不同播期下,株高、分枝数、始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鲜重及单株鲜籽重均发生显著变化。综上,只有适期播种,各鲜食春大豆品种才能发挥最高的产量潜力,建议第1播期应选择‘苏成4号’,第2播期选择‘苏成6号’,第3播期选择‘苏新6号’。  相似文献   

5.
选择10个黑、棕种皮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法进行芽苗菜生产,对芽苗菜的株高、茎粗、芽水分含量、维生素C、百株芽鲜重和产量等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四角豆和黑芽菜产量最高,分别为13.33、13.22 kg/m2,与其他品种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大豆芽苗菜产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30 7,产量与茎粗、百株芽鲜重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 5、-0.687 8。东新1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达5.13 mg/100g。综合选择出适合生产芽苗菜的大豆品种有山东四角豆、黑芽菜、97鉴24、晋大814和牛眼睛黑豆5个品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采收期藜麦苗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品种的藜麦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6个采收期的株高、鲜重、真叶数、含水量、纤维素、总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矿物质、16种氨基酸含量进行研究。旨在阐明藜麦苗的营养价值,探讨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种藜麦苗营养成分的差异,确定适合食用的采收期及品种。结果表明:藜麦苗的株高、鲜重、真叶数随着采收期延长而递增,但含水量递减。纤维素含量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而递增;16种氨基酸含量均在第28,33,38天较高,总量递减;总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含量均在第28,38天较高,在第48,53天时较低;矿物质含量的变化与采收期无明显关系。综上,第38天为综合效益较高的采收期;第28天的藜麦苗营养最优,最适食用,但产量低,不建议大批量采收;在第43天以后,特别是第53天营养成分低,纤维素含量最高,不适合采收。与加拿大品种QC5相比,山西的QF3和内蒙的QM1两个品种藜麦苗更适合食用。  相似文献   

7.
9个鲜食蚕豆品种大棚栽种适应性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慈溪大白蚕、苏蚕2号、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海门大青皮、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通鲜6号8个鲜食蚕豆品种以及自主培育的长荚型蚕豆品系为试材,研究比较了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鲜食产量。结果表明:长荚型蚕豆鲜荚产量、鲜粒产量最高,日本大白皮次之,上虞田鸡青综合性状最差。  相似文献   

8.
以‘云豌4号’和‘云豌8号’两个豌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沙培法、水培法、蛭石法及生长素法等4种不同方法培育豌豆芽苗菜,测定其胚轴长度、胚轴粗度、胚轴重量、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采用蛭石法培育的豌豆芽苗菜,其株高、产量最高;采用生长素法培育的豌豆芽苗菜,其径粗、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综合来看,在蛭石法的基础上再喷雾补充生长素6-BA可作为培育豌豆芽苗菜的最佳方法;在品种选择上,‘云豌8号’的株高、径粗、产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均优于‘云豌4号’,可作为生产豌豆芽苗菜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大粒蚕豆品种蚕豆花左旋多巴含量及其经济价值,为蚕豆花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收集11个大粒蚕豆品种生产中摘除的蚕豆花,提取其左旋多巴成分,利用液相色谱法检测蚕豆花左旋多巴的含量,进一步估算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陵西一寸品种蚕豆花左旋多巴含量最高,达到7.57%,通蚕鲜8号品种蚕豆花左旋多巴经济价值最高,每667m2产量达到1 893.97g,每667m2产值达到946.99元。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杞麓湖临湖周边种植的早熟鲜食蚕豆品种,引进9个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长、百荚鲜重、单株荚数与产量密切相关,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提高3个性状中的任何1个均对产量有促进的作用。不同蚕豆品种表现出开花期和结荚期生长的不一致性,‘云豆早6’和‘云豆早7’开花、结荚均比其他品种早,采荚期也最长;‘云豆早6’和‘玉豆3号’在研究区域种植有很好的产量潜力,但是年度间和地区间的高产稳产性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苏蚕2号、海门大青皮、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陵西一寸、通鲜6号、日本大白皮、慈溪大白蚕以及自主研制新品系(长荚型蚕豆)共9个鲜食蚕豆品种为试材,进行低温保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豆荚形式贮藏,以上虞田鸡青的保鲜效果最好,慈溪大白蚕、日本大白皮和长荚型蚕豆等3个品种次之,以2℃贮藏28d为宜。以豆粒形式贮藏,日本大白皮和慈溪大白蚕等2个品种保鲜效果最好,以2℃贮藏21d为宜。  相似文献   

12.
豆芽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状况及安全食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市售豆芽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了豆芽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累积和贮藏变化规律以及安全食用方法。结果表明:佛山市售豆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与其他蔬菜相比,豆芽的亚硝酸盐污染尤为突出,黄豆芽与绿豆芽的亚硝酸盐含量分别达到1.832mg/kg和1.532mg/kg;在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豆芽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很低,但施用化肥后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升高,这表明市售豆芽生产普遍利用化肥促进生长;此外,在常温和冰箱中贮藏的豆芽亚硝酸盐含量均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在常温条件下贮藏时变幅更大,而豆芽中的硝酸盐含量则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漂烫时间的延长,豆芽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降低,但亚硝酸盐含量在漂烫2min后快速上升。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提出了豆芽安全食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的籽粒重量与含水率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收获期偏早、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制约了机械粒收的收获质量,延期收获能够降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但是该过程是否因籽粒重量下降造成产量损失尚不明确。本文开展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重变化情况研究,为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新乡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站进行,选择22个当前主要种植品种为供试材料,采取统一授粉,连续测定籽粒重量与籽粒含水率变化。其中,2015年授粉后26 d开始测定,生理成熟后26—52 d结束;2016年授粉后11 d开始测定,生理成熟后16—35 d结束。分析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重变化。【结果】22个参试品种生理成熟期百粒干重为23.3—37.4 g,平均为30.8 g;籽粒含水率为21.5%—33.1%,平均为27.5%。22个品种生理成熟后分别经过16—52 d田间站秆晾晒后,百粒干重为22.9—38.4 g,平均为32.0 g;籽粒含水率为12.9%—24.4%,平均为17.3%。生理成熟前籽粒重量随着授粉后天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测试时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生理成熟后随着田间站秆时间延长,籽粒含水率变化呈极显著下降趋势,而籽粒重量未表现出显著变化,不同熟期品种和不同年份结果表现一致;生理成熟后籽粒重量与籽粒含水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晾晒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显著下降,而籽粒重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延期收获降低了籽粒含水率,并且不会因粒重下降造成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4.
播种密度与生长时间对豌豆芽苗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晋农"豌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密度和播种到采收时间对豌豆芽苗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豌豆芽苗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设置5个播种密度,分别为1.2、1.8、2.4、3.0、3.6kg/m2;设置5个采收时间,分别在生长4、6、8、10、12d后进行采收。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豌豆苗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生长时间对豌豆芽苗菜生长、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豌豆芽苗菜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而升高,生物产率和经济产率在达到一个峰值后回落,播种密度为2.4kg/m2时,经济产率达到最高值,生物产量和生物产率都比较理想,是最佳播种密度;随着播种到采收时间的延长,豌豆芽苗菜生物产量呈增长趋势,维生素C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纤维化程度升高,在第8天采收时,产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高、纤维化程度低,产量和食用品质均比较理想,是最佳采收时间。综合考虑豌豆芽苗菜的产量和食用品质,该试验初步确定播种密度2.4kg/m2,在第8天采收为最优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面灌溉条件下蚕豆的水分生产函数与灌溉定额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线性规划法对蚕豆水分生产函数与灌溉定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面灌溉条件下,蚕豆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蚕豆在拔节-开花,开花-结荚2个生育期对缺水最为敏感;蚕豆经济灌溉定额为2 400 m3/hm2,在苗期-拔节、拔节-开花、开花-结荚、结荚-成熟4个生育阶段,最优分配灌溉定额依次为675、750、975 m3/hm2.  相似文献   

16.
以食用毛豆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巢湖地区涝渍灾后补种的最迟安全播种时期和最佳补种品种,旨在为指导该地区农民开展灾后补种毛豆生产技术、减轻涝渍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8月20日及以前播种毛豆能正常生长、收获.毛豆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逐渐减少.8月25日及以后播种的毛豆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荚期都比前几期延长,株高降低,英数减少,且不能充分鼓粒,无经济产量.因此,该地区补种毛豆的最迟安全播种期为8月20日.(2)在供试的毛豆品种中,科蔬一号、95-1和理想M-7 3个品种的生育时期短、产量较高、英粒性状较优、口感评价较好,可作为环巢湖地区涝渍灾后补种毛豆新品种引进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在2种不同土壤条件下,测定3种间作系统(蚕豆/小麦、蚕豆/油菜和蚕豆/大蒜)和4种单作系统(蚕豆、小麦、油菜和大蒜)生物量、株高、荚数、经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胶泥土和砂壤土中与大蒜间作均能促进蚕豆生物量增加;而与小麦和油菜间作时,只有在砂壤土中才对蚕豆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2种土壤条件下,3种作物均不同程度抑制蚕豆的株高,尤以大蒜抑制作用最强。在胶泥土中,大蒜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强,小麦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弱;大蒜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弱,小麦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强。在砂壤土中,大蒜对蚕豆生物和经济产量的促进作用均为最强。在2种土壤条件下,小麦间作蚕豆以后,小麦除生物产量稍有降低外,经济产量、株高和分蘖数均有少量提高;油菜间作蚕豆后,油菜经济产量和株高均得到提高;大蒜间作蚕豆后,蒜薹与蒜瓣产量下降,而株高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种间相互作用或强化作物间的竞争或强化物种间的化感效应,影响间作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8.
蚕豆外引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单株产量、百粒重、株形及抗病性对13个外引蚕豆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川9122-2、闽选35、启豆2号、川9301-1等品种综合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9.
小麦蚕豆间作对作物根系活力、蚕豆根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蚕豆根系活力和蚕豆根瘤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对作物根系活力、蚕豆根瘤生长及作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同样氮素水平下间作小麦的根系活力均比单作小麦高,如孕穗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增加了0.91%,3.5%,3.0%,2.4%;而间作蚕豆的根系活力均低于单作蚕豆:如开花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降低了1.3%,28.1%,13.7%,5.7%;间作蚕豆根瘤数均高于单作蚕豆,如结荚期在N0,N90,N180,N270分别提高了13.6%,31.4%,5.4%,30.6%,随施氮量的增加,根瘤数均呈减少的趋势。间作蚕豆产量结果是N180>N90>N0>N270 ,间作小麦产量结果是N180>N270>N90>N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