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通过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等助剂的筛选,以及加工工艺的改变,最终完成了氟环唑60%悬浮剂的配方筛选。氟环唑60%悬浮剂最佳配方为:氟环唑60%,润湿分散剂5%,防冻剂2%,黄原酸胶0.05%,防腐剂0.1%,消泡剂0.5%,水补足100%。  相似文献   

2.
苯醚甲环唑·多菌灵20%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的配方筛选,得到苯醚甲环唑.多菌灵20%悬浮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苯醚甲环唑10.0%,多菌灵10.0%,分散剂MF 2.0%,分散剂NNO 0.5%,HY-21.5%,农乳500#1.0%,黄原胶0.15%,乙二醇4.0%,消泡剂0.5%,水70.35%,该悬浮剂悬浮率≥90%,分散性良好,热贮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3.
采用流点法初步选定润湿分散剂组分,以贮存[(54±2)℃,14d]稳定性和悬浮率为指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及其配比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甲基硫菌灵600克/升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为:甲基硫菌灵600g/L,润湿分散剂30g/L,防冻剂30g/L,密度调节剂50g/L,消泡剂2g/L,黄原酸胶1g/L,水补足1 000g/L。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氧氟·甲戊灵34%悬浮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等进行了筛选,确定了配制方法和较佳配方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质量稳定.各项指标和贮存稳定性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防冻剂等助剂的筛选,确定了氟虫脲5%悬浮剂的优化配方:氟虫脲5%原药,2.0%润湿分散剂GY-D08:W10(2:1),2.5%增稠剂(自制),5.0%尿素,0.05%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备的悬浮剂其悬浮率在90%以上,热贮分解率5%,其他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氧氟·甲戊灵34%悬浮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等进行了筛选,确定了配制方法和较佳配方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质量稳定.各项指标和贮存稳定性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防腐剂等助剂的筛选,最终确定了50%噻嗪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噻嗪酮原药50%、分散剂SD-06为2.0%、润湿剂SR-08为1.0%、乙二醇4.0%、黄原胶2.0%、硅酸镁铝0.5%、苯甲酸钠0.2%、有机硅消泡剂AFE-31680.2%、去离子水补足。实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备的悬浮剂平均粒径4μm,悬浮率95%以上,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黄腐酸钾源于腐植酸,目前广泛用作叶面肥和功能水溶肥,基于其天然属性和结构特点,本研究以阿维菌素为模式农药,评价了黄腐酸钾作为分散剂用于制备农药悬浮剂的可行性。通过湿法研磨制备得到以黄腐酸钾为分散剂的10%阿维菌素悬浮剂,以研磨效率及制剂在冷、热、常温贮存条件下的稳定性为指标,对配方中的分散剂、润湿剂及增稠剂等助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配方中分散剂黄腐酸钾质量分数为3%,润湿剂OP-10为1%,增稠剂黄原胶为0.15%、硅酸镁铝为0.5%,pH调节剂柠檬酸为0.02%,消泡剂X60为0.1%时,所制备悬浮剂各项指标较优,其中,细度 (75 μm) ≥ 99%,冷、热贮稳定性均合格。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阿维菌素质量分数为0.1~2.5 mg/L时,该制剂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活性与常规阿维菌素悬浮剂相当。因此,黄腐酸钾可作为分散剂用于制备性能良好的阿维菌素悬浮剂。  相似文献   

9.
对代森锰锌35%水悬浮剂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流点法缩小润湿分散剂的选择范围,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等助剂的品种及用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的复配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原药35%、润湿分散剂8.5%、增稠剂0.25%、防冻剂4%,消泡剂1%、稳定剂1.5%,去离子水补至100%。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本试验采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80 g/L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共6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一种以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复配为原药,25%有效成分含量的悬浮剂。试验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的筛选,得到最佳配方:氟唑菌酰羟氨10%、联苯吡菌胺15%、CF20S 2%、A755 2%、D425 1%、黄原胶0.18%、硅酸镁铝1%、丙二醇5%、消泡剂0.5%,水补足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悬浮率达到 90%,热储[(54±2)℃]分解率5%,产品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要求。此制剂为目前防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由麦类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D. Cf. sp. triticiE. Marchal.)引起的白粉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防冻剂等助剂的筛选,最终确定了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丁香菌酯原药10. 4%、戊唑醇原药31%、SD-208为6%、乙二醇4%、黄原胶7%、有机硅消泡剂1%、去离子水补足。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备的悬浮剂平均粒径3μm,悬浮率95%以上,其它各性能指标也均达到悬浮剂的要求。并通过悬浮剂的Zeta电位值说明了体系具有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研制了一种以氟唑菌酰羟胺和噁霉灵复配为原药,30%有效成分含量的悬浮剂。试验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成膜剂、防冻剂等的筛选,得到较优配方:氟唑菌酰羟氨10%、噁霉灵20%、500LQ 2%、D305 2%、T80 1%、黄原胶0.2%、硅酸镁铝1.2%、液体硅酸钠3%、丙二醇4%、消泡剂0.4%,水补足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90%以上,热储[(54±2)℃]分解率5%,产品其他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等得筛选,最终确定了15%溴氰虫酰胺·氟氯氰菊酯悬乳剂最佳配方。配方组分为溴氰虫酰胺9%、氟氯氰菊酯6%、500# 4%、D985 6%、601PT 3%、DP70 2%、黄原胶0.2%、硅酸镁铝2.0%、丙二醇4.0%、消泡剂0.2%、柠檬酸0.2%,水补足至100%。实验结果表明,该产品热储(54℃±2℃)分解率<5%,其它各项指标符合悬乳剂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药械+药剂组合对小麦赤霉病、叶锈病的防效,2020年在浙江省桐乡市的两个试验点开展了田间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对赤霉病和叶锈病均具较高防效;肟菌·戊唑醇对叶锈病具较高防效;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对赤霉病防效较高;四霉素对赤霉病的病穗防效与对照药剂多菌灵相近。在药械方面,使用植保无人机的效果更优,用水量少,作业效率高,以无人机喷施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防治上述两病害效果均较好,适合在桐乡市小麦赤霉病、叶锈病共防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一种以氟吡菌酰胺、氟烯线砜为原药,10%有效成分含量的灌根剂。试验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的筛选,得到最佳配方:氟吡菌酰胺10%、氟烯线砜10%、DS-528 3%、DS-606 2%、黄原胶0.2%、硅酸镁铝2%、聚乙烯醇1%、丙二醇5%、消泡剂0.5%,水补足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悬浮率>90%,热储[(54±2)℃]分解率<5%,产品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要求。此制剂用于灌根可以为防治根结线虫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16年研究了3种复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用量35%丙环唑·多菌灵悬乳剂630~840 g/hm~2处理的田间防效85.28%~88.83%,3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180~225 g/hm~2处理田间防效86.74%~92.36%,30%多菌灵·氟环唑悬浮剂450~540 g/hm~2处理田间防效85.61%~90.28%,3种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优于相应单剂,且显著高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  相似文献   

18.
对40%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悬浮剂的助剂进行筛选,确定了40%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组成为氟唑菌酰胺20%、丙硫菌唑20%、7227-A 3%、25001%,EH-6 1%、甘油3%、黄原胶0.12%、硅酸镁铝0.5%、有机硅消泡剂SAG6300.5%、防腐剂0.2%,去离子水补足100%。对该配方进行5批次重复验证试验显示,通过该配方制备的产品批次稳定性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对4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20m L、30m L、40m L/667m~2三个处理二次施药后14d防治效果分别为78.16%、81.11%和85.13%。从各种药剂处理看,4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40m L/667m~2处理的防效最佳,30m L/667m~2处理的防效次之,均极显著高于两个单剂125g/L氟环唑悬浮剂50m L和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的防效,具有明显的复配增效作用,建议使用制剂量30m L~40m L/667m~2。  相似文献   

20.
对325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的助剂进行筛选,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配方为苯醚甲环唑11.3%、嘧菌酯17.8%、SD-811 1.0%、SD-206 1.0%、乙二醇4.0%、黄原胶0.2%、硅酸镁铝1%、AFE-1410 0.2%、苯甲酸钠0.1%、水补足。对该制剂的悬浮率、分散性、热贮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制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