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哈萨克斯坦是第一个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签订双边合作协议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也是中亚最大国家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研究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现状及中哈农业合作潜力,对推动两国农业合作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主要特点,农业种植业以粮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渔业资源也有一定优势。但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等。中哈农业合作有一定基础且潜力较大,农业合作机制已初步建立并以科技合作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农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新疆在两国农业合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基于对农业基础和合作现状的分析,本文对未来两国农业合作前景做出基本研判,即农产品贸易继续以互补性强的产品为主,科技合作以旱作节水和农产品加工等技术为主,农业投资以全产业链投资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亚欧博览会的成功召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本文运用1995—2012年两国农产品贸易相关数据,描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变化趋势,并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两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正朝着体现两国农业资源禀赋特点和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但两国农产品贸易也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互补性指数较低且处于波动状态,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进口贸易互补性指数并没有随两国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2—20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使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进行中国与丝绸之路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分解,并利用拓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虽然产品竞争力在中国出口增速中贡献最大,但中国农产品对于进口国有进口替代现象,因此中国要继续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尤其对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市场更须有针对性地提高;中国双边农产品贸易建立在贸易伙伴国的农业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因此要利用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提升"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发挥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与农业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哈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和增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库)中SITC REV.3贸易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经常市场份额模型,从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和增长潜力3个方面对1995—2015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哈两国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类别相互交叉,存在很大差异性;中国出口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互补性强且整体呈上升趋势,而哈萨克斯坦出口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较低且呈波动状态;中哈农产品贸易增长中既有市场扩大效应,又有竞争力提升效应,双边贸易增长潜力大,值得关注的是在2011—2015年第四时间段内哈萨克斯坦出口拉动效应最明显的是竞争力提升效应,其国内农业竞争力正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疆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新疆毗邻的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宏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贸易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哈萨克斯坦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诸多挑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依托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多边机制,以新疆作为桥头堡,加大与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合作有潜力、有必要、有空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存在较大竞争。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对称性竞争优势、比较竞争优势和贸易竞争指数4个指标,对2001—2016年中国和印度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水产品、园艺产品和谷物的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比价。研究表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远高于印度,但是在其他3个方面均低于印度,且为负值。中国水产品、园艺产品的竞争力较高,而印度谷物竞争力较高。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稀缺、需求结构转变、相关产业发展不足、农业生产分散经营。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应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要素条件,优化农产品生产、贸易结构,发展相关产业,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同时要加强中印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从短期角度观察,在中国与东盟积极开展经贸对话与合作基础之上,RCEP将帮助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稳定增长,在提升贸易额的同时改善中国长期处于的逆差地位;从长期角度观察,RCEP将通过农业科技合作等方式,不断丰富农产品贸易品种,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注入强劲动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仍然存在着贸易不平衡、中国出口农产品竞争力较低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等主要问题,现阶段中国应当着眼于从设计贸易政策、健全监管体系、搭建信息平台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不断寻求优化,以此推动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是欧洲农业大国,粮食等农产品产量近年来大幅攀升,国际市场供应能力也随之不断加强,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乌两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2019年,中国已跃居成为乌克兰第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国。本文在分析乌克兰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以及中乌农产品贸易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中乌两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的动因和前景。研究发现,乌克兰部分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供给能力;在“一带一路”和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复杂化的背景下,中乌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很强,合作前景广阔;进一步挖掘中乌两国农产品贸易潜力,可实现两国农产品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1-2012年农产品贸易相关数据,从规模和结构角度定性分析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实证分析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波动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结构效应是近年来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产生制约.  相似文献   

10.
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已40周年,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两国都作为农业大国和农产品贸易大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发展迅速.首先阐述了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基本特征与贸易结构,接着利用贸易专业化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的贸易竞争性整体较弱,仅在几类农产品中存在竞争.因此中国应该加强与澳大利亚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促进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斯坦畜牧业生产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哈萨克斯坦畜牧业的调研,阐述了哈萨克斯坦畜牧业的发展历史及近年发展现状,分析了近年来制约哈萨克斯坦畜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投资合作的潜力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HS2002商品分类法,运用2002—2013年数据通过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哈(分别指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对哈竞争力状况和中哈产业内贸易结构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哈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下,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发展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量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中国的农产品竞争力较低,竞争力有待加强。并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哈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等倡议下,中泰农产品贸易合作迎来新的机遇。两国农产品贸易额迅速增长,但由于诸多因素,中泰农产品贸易长期保持逆差。通过建立TSC模型,分析比较中泰两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优势。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对中泰农产品贸易合作,提出中国需建立品牌优势、健全外贸机制、善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农业合作等措施,以培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泰农产品贸易合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与俄、哈、蒙经济合作现状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在近年来发展较快,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比重较高,18年来位于新疆对外贸易额的首位;新疆与俄罗斯、蒙古国的贸易额虽然年均增幅较大,但贸易额所占比重较低。在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经济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合作发展中的问题所在,提出促进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人多地少的东亚国家而言,在贸易自由化日益加深的环境下如何增强农业竞争力、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议题。日本作为与中国农业资源禀赋高度相似的国家,在面临国内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低迷、国外出口贸易壁垒高筑的不利局面时,基于近年一贯的"以攻为守"理念,持续推进架构积极进取的农业政策体系,尤其重视农产品的出口问题。《农林水产品和食品出口促进法》是日本出台的首部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专门法案,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成立一体化的农林水产品和食品出口本部、明确和简化出口证明认证等相关出口程序、加强对中小出口企业的支持等手段,强化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指导和支持作用。考虑到中国当前优势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弱化的现实,日本的出口促进政策对中国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有重要启示意义。通过学习借鉴日本经验,我们应高度重视特色农产品出口,将贸易纳入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议题,并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哈两国的合作对中亚其他国家起着示范带动作用。本文从农产品贸易、直接投资、良种培育、农产品加工4个方面,对中哈两国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行了探讨和分析,为中哈开展农业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中国新疆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新疆具备与中亚5国国际合作交流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口岸优势及农业生产技术优势,与中亚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形成了强烈的互补,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机制、产业对接、要素配置、强化配套服务等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在竞争性与互补性视角下分析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结构,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大陆和台湾地区农产品竞争优势进行测算与对比,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海峡两岸农产品互补程度,分析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结论:海峡两岸应进一步强化农业合作与交流,促进农业双向投资,加强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的交流与合作,以闽台为试点推动两岸农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相关指标对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1996—2015年农产品贸易的规模与结构、比较优势、紧密度和产业内贸易等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规模虽在不断扩大,但进出口贸易增长不同步,双边贸易地位不对等,贸易结构单一;除个别年份外,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总体都具有比较优势,且不论进出口,中哈农产品总体比较优势都大于中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关系较为松散,与俄罗斯虽在较多类别上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但紧密程度一直在降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科学》2020,(3):221-22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的合作从基础设施、劳动力、技术、产品、资金等都有了较大发展,在农业贸易方面有了更多合作。基于2006—2016年各沿线国家农业贸易的贸易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口渗透比、出口导向指标值计算,加权汇总得到农业贸易综合竞争力分值,以此排序给出各国相对农业贸易竞争力位序及各项指标对农业贸易结构及市场方面的评价。中国的农业贸易竞争力较弱,主要是因为出口较弱造成结构不合理。建议以提高质量、深加工及特色农产品为核心提高农业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