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土壤水资源分析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分循环和土壤水特性角度,分析了以农业利用和生态环境为核心的土壤水资源的内涵和相关概念,提出了山区和平原区的土壤水资源计算方法,并以河北平原为例,进行了土壤水资源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资源占降雨量的73.68%,平均每公顷土壤水资源量为3960.2m^3。土壤水资源利用潜力巨大,高效利用土壤水资源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资源是独立于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并具有独特存储空间和性质的水资源,本研究结合河北省土壤水资源评价工作,明确了土壤水资源的概念,提出了计算模型。阐述了评价层概念和河北平原区评价层的确定,针对土壤水资源的概念和动态特性,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在地表产流上基于超渗产流模型计算,在评价层以下损失量(不形成土壤水资源的量)上基于蓄满排泄模型计算,以日为计算时段长度,综合考虑截流、蒸发等损失,周年土壤水资源量为逐日降雨量和与逐日损失量和之差。该模型已用于河北省土壤水资源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土壤水和土壤水资源的概念以及土壤水资源划区的意义,以土壤的地带性规律为基础,与农业综合区划相协调并保持乡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为划区原则,提出了河北省土壤水资源的划区方案.即河北省土壤水资源分为区、亚区和片3级,共划分为7个土壤水资源区、14个土壤水资源亚区和28个土壤水资源片.  相似文献   

4.
宁夏银北灌区水资源利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宁夏银北土壤水资源是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水要求的重要来源,土壤水资源利用随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要充分利用降水与土壤水资源,就要因降水量、因地势、因作物种类进行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时宁夏银北农业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对工农业发展甚至人们正常生活的开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关认识也更为全面。土壤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其分散性、不可开采性、不便保持等特点,在对水资源进行分析评价时,土壤水资源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本文通过对土壤水资源及其潜力的概念进行介绍,对其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土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若干生理生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蔡燕  王会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71-5273
研究土壤水资源的特征和作物耗水与土壤水的相互关系,可以有效地指导在农业用水中增加土壤水的用水量、减少灌溉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介绍了土壤水资源量的计算、土壤水分的动态规律、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和作物的需水耗水规律等农业节水中涉及的利用土壤水资源研究的若干生理生态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天然降雨,随着人工林生长,林地土壤水资源下降,当人工林发展到超过植物对土壤水资源的利用限度时,在林地最大土壤水分补给深度以下出现的土壤层将会成为不可逆转的土壤干层。这种现象不利于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森林植被的恢复、更新。土壤水资源利用限度理论的提出将使不可逆转的土壤退化防治变为积极的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产中应充分认识并掌握这个规律,设法避免人工林草植被对土壤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黑龙江省土壤水资源和土壤水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省土壤水资源非常丰富,全省约有900多亿立方水,是地下水资源的4~4.5倍。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水资源有很大差异:黑土、草甸土等土壤水资源较丰富,每亩为180~200立方;风砂土土壤水资源最少。每亩为40~60立方;其它土壤为每亩160~170立方.土壤水资源存在土壤水库内,土壤水库类型可分为散水型土壤水库、贮水型土壤水库、隔水型土壤水库和渍水型土壤水库.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样与分析,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石质山区退耕还林林下土壤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退耕还林地与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以及典型样地中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物理化学状况,并利用价格替代法、影子工程法评估平果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理论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退耕还林10年后,土壤剖面结构逐渐完善,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5%;全氮元素增加不明显.土壤质量恢复效益最大的是早熟桃林地与任豆林地.不同类型的植被,土壤速效养分的差异大于土壤全量元素的差异.从拦蓄保护水资源价值与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价值两方面计算平果县退耕还林工程土壤生态效益价值超过21亿元.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枣树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规律及营养物质运输途径;介绍了我国水资源情况,分析了滴管灌溉的原理和果林种植业中节水灌溉的情况;对水分和有机质在土壤中的运移进行了总结,并构建了根在土壤水资源中水分运移模型的方式,提供了根系在土壤水分运移模式的理论基础,并为红枣产业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从保障水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以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利用水环境容量模型,定量计算了生态环境需水量,并据此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初步实现了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的统一,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资源及土壤水分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土壤水、土壤水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并进行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土壤水资源调控模型,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相当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土壤墒情的监测是水文学、气象学以及农业科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该研究以河南省白沙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光学与热红外遥感数据融合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遥感模型与方法,应用TM影像穗帽变换,获取湿度分量,同时结合TM第6波段反演的植被冠层温度信息,进行分析、建模和反演土壤墒情.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的土壤含水量与实测结果相关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土壤墒情反演精度,为灌区合理灌溉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2012—2019年厦门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引入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可持续指数对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9年厦门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不大,平均值0.272 hm2;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下降,从0.548 hm2减少到0.346 hm2,下降了36.9%;水资源在2017和2018年出现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明显降低,水资源利用总体上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内蒙古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研究了系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情况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矛盾与协同关系.以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采用运筹学方法和现代计算手段进行分析,突出工程、水源、用水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建立面向实际、面向对象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数学模拟模型,对干旱区以及重要城市、灌区进行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为内蒙古干旱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阐明了区域水资源实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分析了现有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 ,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运用离差法、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计算指标 ,利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引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对模型进行改进,计算辽宁省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并分析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朝阳市2010-201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为0.267 2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062 5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为0.204 7 hm~2,平均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为0.109 0 hm~2,平均水资源压力指数为4.33,平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为0.19,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8.
面向生态的新疆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之一.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是以水资源供需分析为基础,采用水文长系列模拟计算方法,优先满足重点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用水,体现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思想.所采用的配置模型是由系统集合、参数、变量、目标函数、平衡方程及约束条件、数据库等组成,将流域系统网络图构成的水传输拓扑关系、需水数据、工程参数、调度规则、方案组合等作为模型的输入,利用世界银行和美国GAMS公司研制的通用数学模型系统(GAMS)对该模型进行求解计算.通过运行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进行水资源配置分析并提出推荐方案,为艾比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决策提供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承载力评估中,笔者以江苏省淮安市统计资料为依据,利用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算该市2004-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分析淮安市水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2004-2008年,淮安市水资源人均生态足迹为1.092 hm2/人,总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889 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3.56倍.2005-2008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生态盈余现象,2004年表现为生态赤字,与其是枯水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大石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是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分析大石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平衡分析法对2005年、2010年、2020年3个不同水平年进行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供需平衡计算,得出了确保大石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