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中土壤有效系数的求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容城县为例,根据该县的自然条件、生产特征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利用滑动平均和二次回归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有效系数,并分析了其在农用土地分等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依据农用土地的自然属性(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经济属性(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产出),按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综合评定.宁夏隆德县农用地共划分出3 584个分等单元,3个自然等,6个利用等,6个经济等.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农地区,以及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规划期间被占用的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3.
分层技术是遥感分层抽样调查与监测方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以四川省为调查研究区,通过对影响农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要因子的综合分析。结合卫星遥感抽样技术的具体要求,确定了土地利用类型区的分层原则和依据,提出了层与亚层划分的具体特征和指标。本文以大区域地理条件和综合农业生产状况为特征指标将研究区划分为7个层。依据微地貌特征指标将层划分为25个亚层,建立了能满足1:10万农用土地利用现状卫星遥感宏观  相似文献   

4.
土地类型反映了土地的自然属性,是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的基础。本文结合公主岭市余庆号小流域实际工作,探讨了吉林省丘陵区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提出了分类系统和分类单元,对高级类型单元区域环境条件进行了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5.
农用土地分等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考国家制定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引入立地条件系数,提出了农有土地分等的技术方法,并结合秦皇岛山海关区的区域特点及土了利用方式进行了实际研究,旨在对今后的分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遥感解译得到2013年怀来县土地利用数据,探究山地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选取自然、经济社会、空间距离及随机因子等12个驱动因子,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引起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空间定量化分析,并对各地类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进行了检验,计算得到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概率图。研究结果表明,各地类分布受地均纯收入和人口密度影响较大,通过ROC检验得到各种土地类型的拟合度分别为:耕地0.844,园地0.780,林地0.904,建设用地0.882,水域0.983,其他用地0.650,各土地类型的拟和度均在0.600以上,拟和结果较满意。社会经济、地形、城乡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等因素对研究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形成与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映慧  郭珍洁  齐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28-9729,9794
以哈尔滨市11个下辖县为研究单元,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哈尔滨市11个下辖县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各县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差距较大;各县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基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特征和区域实际建立定量测度指标体系,以海口市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应时点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对海口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集约程度和综合效益、组合类型、多样化程度、集中化程度及区位指数等6个指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指标测度分析结果与区域实际一致,不同测度指标结果相互验证,说明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建立的测度指标体系是合理的。研究发现,根据海口市各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及各区土地利用组合类型结果,海口市域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相似情况划分建设用地集中及集约利用区、土地类型多样及适度发展区、土地类型集中区等3个综合区。  相似文献   

9.
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农用地分等评价为例,提出了在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GIS)的农用地评价中,以矢量化并经校正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貌图进行叠加产生的土地资源类型图作为农用地评价单元图,并通过与样点综合评价因素图层进行叠置分析来获取评价单元属性数据的新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分等结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样化指数、洛伦茨空间曲线和区位熵基本原理,对徐州市2015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现状分析,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对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效益值约为91.8,土地利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但仍存在泉山区的土地类型多样性程度与其他县区相比差距较大,且徐州市除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个类型集中度较高,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比较分散,以及各区县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土地利用类型较少,且均不相同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利用效率,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春云  杨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88-11089,11107
基于太原市西山地区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太原市西山地区土地资源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多样性方面,西山地区尖草坪区域的GM指数最大,达到了0.76,其次是晋源区域,GM指数达到了0.70,万柏林区域的GM指数最低,仅0.57;在土地结构集中度上,万柏林区的土地集中化程度高于西山地区的总体水平,晋源区和尖草坪区的土地集中化程度低于西山地区的总体水平;在土地结构数量组合上,整个西山地区土地利用齐全程度较高,集中化程度较低,土地利用组合类型分为3种,从其所辖区域上看,尖草坪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最多,土地利用程度较为齐全,万柏林区域和晋源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类型相对较少,土地利用的整体功能也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2.
以河西走廊地区金塔县为样区,对甘肃荒漠绿洲区农用地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塔县农用地划分为2个自然等,从地类分布情况看,其分布规律与耕地的可灌溉情况紧密关联,全县99.45%的分等单元为自然质量较高的16等,在各乡镇均有分布;从农用地利用等别看,全县共分为3个等别(11~13等);农用地等别共分为6个,主要为4~8等,在空间分布上更趋于集中,而三合乡的水浇地由于地形平坦、土壤肥力较高,加之种植合理,成为全县等别最高的农用地,为10等。  相似文献   

13.
黄艳丽  苏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02-10403
该文主要介绍了禹州市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过程。评价中,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根据地貌因地制宜地将全市划分为丘陵岗地区与平原区两个适宜性评价区,并确定适宜类和适宜等两级构成的评价系统,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权重,最后应用指数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以获得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指标对太原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较高,多样性指数较大,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的空间分布比较集中,为集中连片开发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土地利用斑块的形状不规则,为土地利用实现机械作业、建设配套设施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对今后的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田凤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48-7249,7251
土地集约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以临沂市为研究区域,从农用地分等成果入手,界定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提出用产能潜力系数和效益潜力系数相乘计算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区域产业用地评价的基础工作。因现阶段我国产业用地的定量评价成果较少,作者从区域土地和工业用地评价等相关研究入手,以期在评价空间层次划分、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对区域产业用地有所启示。通过比对得出结论:区域产业属于宏观层次评价;对区域评价单元评价应能反映区域产业用地情况,考虑应以区域内一个城市产业用地整体作为评价单元;当前我国产业用地评价多集中在政策制定研究的定性考察方面,应着力挖掘产业用地内涵,加强对区域产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面考虑产业用地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阎良区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补充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构成、测算方法和分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为226 hm2,主要来源于:(1)人口总数在200人以下的村庄;(2)人均建筑面积过大的村庄;(3)不符合中心村建设、分布散乱、布局不合理的村庄;(4)位置偏僻,生产、生活不方便的村庄。并根据新增耕地系数划分阎良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区情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纹理特征的Spot绿地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信息是城市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信息,地物的几何结构和纹理信息更加明显的高分辨影像为获取更详细的绿地信息提供了可能。本文采用Spot卫星影像,以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为例,借助Matlab和ERDAS图像处理软件,在详细分析研究区绿地不同类别纹理差异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和小波分析的方法提取绿地纹理特征,并将其引入基于光谱分类的最大似然法进行绿地信息的提取分类,相比直接用面向象元的监督分类的分类结果,其分类总精度由原来的76.5%提高到了80.2%,Kappa系数由原来的0.7023,提高到了0.7484,而且绿地类别被更详细地分成了一般绿地,农田,自然林地。不同绿地类别的分类精度明显提高,表明纹理特征在遥感绿地信息提取方面的有效性和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是根据研究区特点,引入纹理特征提高绿地信息提取分类精度方法的探讨,更广泛的应用和精度的提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太原市土地利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573-1576
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经过波段选择、拼接裁剪和监督分类等步骤,将太原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疏林地、旱地、城镇用地、工交用地和水体六类,并且达到一定的分类精度.在此基础上,指出太原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20.
周璐红  李亚妮  王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00-14302
根据研究区遥感解译资料、统计资料和陕西省农用地分等资料,以土地利用优势度为基础,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采用效益-成本分析法和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法对灌区各类土地利用优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的效益-成本比值为1.5,比值较大,说明耕地是泾惠渠灌区的优势土地资源;研究区内土地资源丰度为0.73,土地资源组合指数为2.3,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为0.32,说明研究区土地资源组合指数较大,而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较小,说明研究区内各类土地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较弱。针对"泾惠渠灌区内各类土地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较弱"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一是严格执行中央政策,保护耕地资源;二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努力提高效益;三是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以灌区为单位,建立灌区土地利用等级及价格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