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斜纹夜蛾是一种分布广、食性杂、间歇性暴发的害虫,不但在桑叶上危害,而且在棉花、蔬菜、山芋、黄豆等多种作物上危害,桑园靠近这些作物的田块极易暴发。1发生原因1.1认识上的错位。斜纹夜蛾成虫产卵时,成堆产在叶背上,幼龄幼虫集中在叶背啃食叶肉,仅留下表皮,2龄后分散为害,将叶吃成孔洞、缺刻。斜纹夜蛾世代重叠,一年发生4~5代,在2龄前如果不注意摘除卵块和捕捉幼虫,或忽视药剂防治,后期将有可能暴发成灾。1.2防治上的死角。斜纹夜蛾高龄幼虫无论使用那种农药,效果均不理想,虽说桑园现在都是集中连片,但组织统一防治难度很大,一家一户治…  相似文献   

2.
钱小兰 《江苏蚕业》2009,31(3):34-36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间歇性暴发危害的害虫。自90年代以来,由于其暴发频次高、危害大,已上升为本地桑树的主要害虫。为了科学地监测预报斜纹夜蛾的发生情况,抓住有利时机,有效防治桑园斜纹夜蛾,近两年笔者对桑园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斜纹夜蛾是一种分布广、食性杂、间歇性暴发的害虫,不但在桑叶上危害,而且在棉花、蔬菜、山芋、黄豆等多种作物上危害,桑园靠近这些作物的田块极易暴发.  相似文献   

4.
斜纹夜蛾发生消长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纹夜蛾(I`rodenla lttura Fabricius)与家蚕同属鳞翅目昆虫,因其繁殖力强、迁飞性高、常在桑园及农作物中暴发,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为有效防治斜纹夜蛾,2002~2003年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桑园对其发生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及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将我站近两年来,应用斜纹夜蛾性诱剂在桂林地区桑园治虫,预防昆虫与家蚕交叉感染微粒子病的试验工作进行总结。野外昆虫中感染微粒子病最严重的是斜纹夜蛾,这与其低龄幼虫群集为害有关,成虫带毒率可达65%以上。通过本试验,发现斜纹夜蛾性诱剂对本地区桑园治虫有一定的效果,当斜纹夜蛾发生微粒子孢子较严重时,可有效控制微粒子病的扩散,在蚕业生产防“微”上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该性诱剂也有缺点,不宜单一使用,应该以斜纹夜蛾性诱剂为辅,再结合农药防治来对桑园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桑螟危害特点 桑螟,俗称卷叶虫、青虫等,是我区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桑螟一、二龄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及芽苞内取食,三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桑螟暴发时,可造成桑园片叶所剩无几,不仅影响产叶量,其排泄物还污染叶片,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蚕病.  相似文献   

7.
一、桑螟危害特点 桑螟,俗称卷叶虫、青虫等,是我区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桑螟一、二龄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及芽苞内取食,三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桑螟暴发时,可造成桑园片叶所剩无几,不仅影响产叶量,其排泄物还污染叶片,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蚕病。  相似文献   

8.
姜德义 《蚕桑通报》2009,40(2):62-64
2007年是斜纹夜蛾在海安县有史以来在桑园内发生量最多的一年,危害严重,损失较大。2008年,为有效控制斜纹夜蛾在桑园内危害,海安于8月上旬及时发出虫情报告,研究部署防治策略,贯彻落实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两种诱芯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多食性和暴食性害虫,危害寄主相当广泛,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近年来,斜纹夜蛾在海安县桑园内时有发生,其中2007年是有史以来在桑园内发生量最多的一年,危害严重,损失较大。从2008年开始,海安县把斜纹  相似文献   

10.
一、桑螟危害特点桑螟,俗称卷叶虫、青虫等,是我区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桑螟一、二龄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及芽苞内取食,三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桑螟暴发时,可造成桑园片叶所剩无几,不仅影响产叶量,其排泄物还污染叶片,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蚕病。二、桑螟发生规律桑螟发生正常年份,以南宁市为例,3月9日左右在田间可以见到第一代幼虫,以后每隔一个月发生一代,从5月份开始世代重叠,虫口密度急剧增加。7月份大部分桑园夏伐后,受食物和农事活动的影响,田间虫源大量被清除掉,少数桑螟转移到失管桑园或野桑上伏夏,9月中、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适于草坪害虫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防治的绿色农药,采用浸叶法测定比较了5个不同化学类别共20种绿色杀虫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7种常用农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不及常规有机磷农药毒死蜱,而2种新型拟除虫菊酯四氟醚菊酯和四氟苯菊酯的杀虫效果相当或优于毒死蜱;苯甲酰脲类药剂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双酰肼类虫酰肼,杂环类茚虫威和虫螨腈,以及生物源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7种药剂对斜纹夜蛾的活性高,均符合绿色无公害农药的基本要求,是值得进一步试验开发用于草坪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防治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2.
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 ,又名莲纹夜蛾 ,是为害蔬菜和桑树等作物的杂食性害虫。近年来在桑园内时有发生 ,局部地区为害严重 ,幼虫食害桑叶 ,能将整株叶片全部吃光 ,仅剩叶脉 ,对蚕桑的生产影响很大 ,且有不断扩展和日趋加剧的倾向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形态特征1.1 成虫 :体长 1 4∏ 2 0 mm,头、胸、腹均深褐色 ,胸部有白色丛毛 ;前翅灰褐色 ,内横线及外横线灰白色 ,呈波浪形 ,环状纹不明显 ,肾状纹前部呈白色 ,后部黑色 ,环状纹与肾状纹之间有 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斜纹 ,故名斜纹夜蛾 ;后翅白色 ,仅翅脉及外缘呈暗…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秋我地区的桑园虫害严重,桑螟虫大面积暴发,晚秋的桑叶可以说是颗粒无收。一眼望去桑园就象一张大大的网。蚕室的墙壁上、蚕匾里、围墙上到处都是桑螟虫,危害相当严重,给蚕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1虫害发生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一年发生4个世代,成虫、卵、幼虫、蛹、以老熟幼虫越冬。一般在9~10月份危害桑叶,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桑叶质量及饲养,还容易导致蚕病发生。成虫清晨羽化,日中隐伏叶下及杂草中,夜间活动有趋光性,飞行迅速。多雾潮湿,有利于螟虫孵化,初孵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取食下表皮及叶肉组织,仅留上表皮。3龄后吐丝折叶。…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秋如东县丰利镇330hm2桑园发生了斜纹夜蛾为害,其中尤以135hm2育71?鄄1桑园危害最为严重.如月河村11.86hm2丰产片发生虫害,9月初大部分桑树枝条顶部的4~6片桑叶被吃光,仅剩下中粗叶脉,严重影响了桑叶产量,有的农户因此减少或放弃了早秋蚕的饲养.由于虫口叶增加,虫粪严重污染桑叶,增加了虫蚕交叉感染,使早秋蚕的发病率增加.据调查,100株桑树的斜纹夜蛾虫量高达1.15kg.  相似文献   

15.
王奇  张岩 《江苏蚕业》2014,(3):21-23
桑尺蠖常以2~4龄幼虫越冬,不同的越冬虫龄直接导致翌年桑尺蠖发育开差较大,造成世代重叠。桑尺蠖在桑树生长期间内持续不断地发生、危害,给桑园害虫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压力。笔者根据本地区桑园内桑尺蠖发生、危害特点,总结出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桑尺蠖综合防治措施,强化防治桑尺蠖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斜纹夜蛾近年来己成为两广地区桑树重要的食叶害虫,幼虫啃食桑树嫩叶嫩头,有的啃伤枝条表皮,仅剩少量叶片主脉、枝条和树干,严重影响桑叶产量。斜纹夜蛾世代重叠,食性杂,抗药性强,防治难度大。为验证众欢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珠海旺世有限公司联合广东化州合江蚕种场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海琼 《广西蚕业》2009,46(1):54-55
2008年7月,永福县暴发了罕见的桑园斜纹夜蛾虫害,其危害波及到桑树、木薯、蔬菜等多种农作物。虫口密度一度达到40条/m^2。虫害发生后,县、乡两级政府及农业部门紧密配合,动员群众群防群治,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田调查,研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如采取人工灭虫、性诱捕器诱捕雄性成虫、在桑地里悬挂煤油灯或放置糖酒醋液盆及喷农药等措施,使虫害的蔓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桑尺蠖是危害桑树芽叶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桑树裂隙或平伏枝干背风面越冬。越冬幼虫危害冬芽,先吃芽的内部,渐渐整个桑芽空,仅留芽苞。桑芽萌发后危害桑叶,在被害桑园中终年可见。幼虫除危害桑外,尚未发现有其它寄主。在生产中,要狠抓第一代和越冬代的防治,并加强桑园冬季管理,可显著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19.
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蜘蛛是危害桑园的叶螨类,在浙江一带危害桑园的主要有桑始叶螨(Eotetranychus suginamensis Yokoyama)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2种.1999年在嵊州市蚕种场桑园发生危害,2000年春期暴发成灾,严重地影响了生产.为此,对红蜘蛛的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桑树是传统栽桑养蚕产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斜纹夜蛾对桑树的危害逐渐加重,传统化学药剂防治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致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亟需开发新型绿色桑园防治药剂.以天然产物莰烯为起始原料,通过硼氢化-氧化反应将莰烯双键修饰生成羟基,在N,N '-二环己基碳酰亚胺和二甲基氨基吡啶催化下与甲酸等羧酸发生酯化反应,采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单体结构经1 H-NMR谱鉴定,并采用叶碟法测定拒食活性.结果 表明,成功制备11种莰烯酯类衍生物,对斜纹夜蛾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其中3b~3j共9种化合物未见报道.当莰烯的双键结构被破坏,其酯类衍生物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下降,说明莰烯的双键对拒食活性起到关键作用.分析莰烯酯类衍生物的拒食活性构效关系,发现2位上的羟基被酯基取代和3位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的活性均降低,但延长3位上的烷基链拒食活性会增强.另外,3c和3d、3e和3f是两对同分异构体,其甲基支链的产生会降低拒食活性.这些结果为莰烯结构修饰制备新型杀虫剂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为桑园用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