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员的流动性使中国乡村社会逐步进入"无主体熟人社会",留守村民处于主体不完整的社会环境中,受自身文化程度低、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等因素影响,从而形成特定的村民群体心理,这种村民群体心理对村民自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推动村民自治,应该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加快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村民文化素质等途径,引导村民树立积极的村民群体心理,激活村民主体意识,从而构建充满活力而有序的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2.
刘同君  王筱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62-16664
在村民自治的近30年中,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显现,且对此类冲突的救济途径不畅通,广大农村农民的权益保护遭遇瓶颈。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以及诉讼体系来看,应赋予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自治组织以准行政主体的资格,通过修改和完善村民自治基本法律、宪法、行政诉讼法、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村民的合法权益进行相对畅通的司法救济,并辅之以调解救济,以到达保护村民利益最大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施行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利益主体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这何种情况下村民的利益表达也出现了多种形式,家族势力作为一种传统的组织,虽然它的作用逐渐减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村民自治中家族往往以整体的姿态来表达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既有研究与实践讨论了村民自治动力机制的发展趋势,二元经济结构下,村民自治对社会基础具有一些依赖性的条件限制,通过分析村民自治的成长历程,促进乡村社会稳定,助力乡村振兴。文章主要研究在广东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中动力机制失效的问题研究,从新时代党的领导、利益相关和基层法治建设能力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出在一定的自治领域内,跟村民直接利益关联程度越高,村民自治就会更深入,这也是村民治理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动力机制。S  相似文献   

5.
袁涓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07-16609
通过对贵州省长顺县凯佐乡的案例调查,分析了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原因,同时提出了政策建议。其结果表明,贵州少数地区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非常有限,其受影响因素有教育程度、参与意识和传统观念等,因此为促进贵州省少数民族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应该提高妇女的教育程度和大力宣传村民自治,同时在名额上向妇女倾斜。  相似文献   

6.
首先,村务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在一些地方,村民自治之所以成了少数村干部的“自治”,重要原因就是村民对村务不了解和不知道。所以,村务公开是实行村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的基本前提之一。 其次,村务公开是农村经济改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对社会基础具有一定依赖性条件,随着我国乡村发展,应有逐渐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与之适应,否则治理结构将失衡。本文分析了广东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中动力机制失效问题,从新时代党的领导、利益相关和基层法治建设能力等方面展开研究,得出在一定的自治领域内,跟村民直接利益关联程度越高,村民自治就会更深入,这也是村民治理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村党组织与村民利益之间具有内在联结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村党组织与村民利益的具体联结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村党组织活动亟待创新。要以村党组织活动创新来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形成有利于实现村民利益的村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改善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项主要政策就是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加强村民自治,才能在制度上保障农民的权利和利益,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顺畅地走下去。女性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且还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在少数民族地区,赋闲在家的妇女占了农村人口的半数以上,但在真正的村情发展决策活动中,妇女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果能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加强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让妇女能从参与家庭决策到参与生产活动中逐渐加强其经济独立性,对推动村民自治将会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面对少数村民无理强行阻挠重大项目建设时,是采取司法强制措施,还是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江苏省泰兴市虹桥镇七圩村的办法是——  相似文献   

11.
权锡鉴  王晓萌 《现代农业科学》2008,(10):132-133,136
村民自治在我国推行已有20多a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建设道路,总结出大量宝贵的村民自治经验。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村民自治也暴露出大量问题。分析总结了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用以推动我国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家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63-9866
分析了村民自治制度中村规民约的地位,指出作为村规民约发展的高级形态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一道构成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总章程,是村庄的“小宪法”,在村民自治制度体系中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村民自治章程的功能,研究表明,国家权力上浮、法律缺位、优秀传统资源的积淀以及村规民约内含民主契约精神必定催生村规民约的发展、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零农税后,村民自治运作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其原因有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乡村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要实现乡村关系的良性发展,应进一步完善农村政治体制,进行观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法治创新。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规范乡政与村治的法律体系等方式,实现乡村关系均衡。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视阈中的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平  林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74-5176
分析了村民自治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协商民主推动村民自治制度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诱致型制度变迁应农村经济发展而产生,应其报酬递增而发展“。路径依赖”使得中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已走上村民自治这条泥淖之路。然而现实的效率低下甚或无效率状态使得村民自治存在着进入一种“锁定”状态的危险。当我们对这种现状进行认真审视时,发现当前的村民自治只有进行有效的初始制度的选择和实现规模的报酬递增,才能摆脱泥淖走上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基本形式,绥化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村民自治建设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选举力度不强、不规范,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缺失等多重困难。在逐步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需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村民素质、自治意识,借鉴其它地区成型经验等方式来破解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17.
袁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62-17363
文章以L村和X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村委会候选人的产生方式为例,指出在村民委员会候选人确立方式上存在着行政权力与自治权之间的冲突,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路径,即在立法方面明确村民自治的内函与地位,行政部门应充分为村民自治创造空间,尝试无候选人选举等。  相似文献   

18.
《公司法》的设立是为了保护企业的权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权益。但是《公司法》的制 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是需要国家去完善和补充。本文主要阐述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的意义,现行的《公司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完善我国对于中小股东的保护权益方案,根据我国 国情,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司法》,实现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在中国基层民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渐趋成熟。它对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调动村民的参政热情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因素。从村民自治的表现形式、村民自治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完善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等问题来探讨村民自治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村民自治研究凸显。研究村民自治必须 立足于乡村社会,宗族文化则是村民自治实施的乡村文化基础。本文以宗族文化浓厚的潮汕地 区作为研究对象,立足潮汕农村社会,探讨宗族文化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为潮汕宗 族文化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良性互动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