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大豆种质资源在新疆生态区的表现。【方法】以27份国内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11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通径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其在新疆生态区的表现及产量。【结果】大豆主要数量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其变异系数达8.3%~78.8%。有效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小。产量与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底荚高度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共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5.98%,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有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建立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1 989.985+39.429X8+150.432X10+23.137X9,决定系数为R2=0.887。单株粒数(0.863)和单株粒重(0.739)在决定大豆产量中较百粒重(0.155)更为重要。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15水平上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七大类群,第I、III和VI类群株高83 cm左右、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南片)46份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为黄淮海夏大豆(南片)资源利用以及优质种质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片)中间试验参试的46个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综合分析。【结果】不同材料间9个农艺性状指标表现出较大差异;有效分枝数、底荚高度变异系数最大;产量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底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将9个性状转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6.5%,并对46个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供试材料分成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株型较高大、分枝性较好、百粒重较大、丰产性好。类群Ⅱ百粒重最大、株型矮小、分枝数少、丰产性差。类群Ⅲ分枝数最多、百粒重最小、株型中等偏小、丰产性一般。【结论】黄淮海夏大豆(南片)种质资源多样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产量因子”、“主茎因子”、“分枝因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选择优良亲本。得分最高的有5个品种(系),分别为郑1440、周豆34号、濮豆5110、恒豆6号、南农47,可作为优良亲本参考改良当地大豆品种。类群Ⅰ可作为多目标性状综合性状较好的优良亲本,类群Ⅱ可作为选育大粒品种的优良亲本,类群Ⅲ可作为选育多分枝品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大豆新品种(系)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便于从黄淮海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新品种(系)中筛选出适应在江汉平原种植的高产大豆品种(系),以新引进的13个新育成的黄淮海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相关分析法解析大豆产量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次关系及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与大豆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灰色关联分析中,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粒重(0.805)有效分枝数(0.763)生育期(0.746)单株粒数(0.745)开花期(0.727)百粒重(0.715)主茎节数(0.702)株高(0.698)单株有效荚数(0.691)。相关性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农艺性状是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对新引进品种的选择和评价上注重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更容易获得高产的品种(系)。同时,明确主要农艺性状对大豆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也可为长江流域鄂中地区新品种选育、鉴定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个大豆参试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系的百粒重平均表现高于对照品种;15个参试品系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2)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遗传力较低;(3)单株荚数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新疆棉花主推品种的机采农艺性状研究,筛选出适宜机械化采收的品种类型。【方法】对100个新疆棉花生产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个农艺性状中变异大于10%有7个性状,分别为叶枝(64.0%)、吐絮铃数(25.8%)、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20.2%)、吐絮率(17.1%)、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16.8%)、单株结铃数(16.0%)和果枝始节高度(11.5%)。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铃数、吐絮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单株结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中部夹角,下同)夹角与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铃数呈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与果枝始节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枝与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1.15%,主要和生育期、株高、果枝夹角、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有关。将100个棉花品种在遗传距离为44.0时划分为7类,初步筛选出第二类群中的11个品种更符合机采品种性状要求。【结论】筛选出11个更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且适宜晋北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为今后的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11份大豆新品系为试验材料,比较各品系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遗传变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最小;分枝数、单株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数与株高、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单荚粒数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11份参试材料的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1.421%,对大豆产量贡献大小排序为籽粒数量构成因子籽粒质量构成因子主茎构成因子植株高度构成因子;在选择大豆新品种时就注重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综合选择。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高低,筛选出1份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大豆新品系ghs-6,可在晋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15个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性状,并采用灰色关联法、DTOPSIS法对这些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测甘薯各性状均存在差异,变异系数在20.15%~76.98%。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薯叶面积与茎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单株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最长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绿素SPAD与商品薯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茎直径与最长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株结薯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最长蔓长与单株结薯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农艺性状和光合性状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分枝数、茎直径、干物质率、商品薯率、最长蔓长、净光合速率、叶绿素SPAD、叶面积、单株结薯数。采用DTOPSIS法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排序前8名与甘薯产量前8名品种相同,前2名顺序互换。DOTPSIS法可以作为甘薯综合评价的方法,筛选出的哈密、普薯32、商薯19和济薯33适合在郑州市...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宜于新疆南疆推广种植的高产夏播大豆品种,挖掘与夏播大豆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方法】2021年在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进行复播大豆不同品种田间比较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供试的23个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结果】吉育354产量最高3 271.05 kg/hm2,其次为吉育260为3 154.35 kg/hm2和吉育554为3 066.75 kg/hm2。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株高(0.731)>百粒重(0.714)>底荚高(0.699)>荚节数(0.678)>单株粒数(0.669)>单株荚数(0.646)>茎秆直径(0.636)>单株粒重(0.633)>种植密度(0.625)>生育期(0.614)>主茎分枝(0.611)。【结论】适宜于新疆南疆地区种植的夏播大豆品种为吉育354、吉育260和吉育554,与新疆夏播大豆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主要为株高和百粒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早熟鲜食蚕豆主要农艺性状对鲜食产量性状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及其决定系数,为鲜食蚕豆品种选育过程中相关优良性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份早熟鲜食蚕豆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与2个鲜食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单株粒数、实荚数、成荚节数、鲜籽粒百粒重、鲜荚宽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8.57%、19.56%、18.56%、17.51%、17.39%,其可选择性较强,可通过育种、栽培等方式获得较大程度的改善;2个产量因素中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鲜豆米产量鲜荚产量。相关性及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枝数、成荚节数、实荚数、单株粒数与鲜荚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米率与鲜豆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荚产量、鲜豆米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枝数、实荚数对鲜荚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向,且相关系数为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选育时,应结合各因素直接、间接作用的重要性,着重2因素的选择;出米率是影响鲜豆米产量的直接因素。【结论】在云南地区早熟鲜食蚕豆的选育过程中,鲜荚产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应以其为主要育种目标,并以有效枝数、实荚数为主要参考性状,协同成荚节数、单株粒数进行选择;以鲜豆米产量为育种目标时,应在鲜荚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中,以出米率为主要性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陇东旱塬区复种不同藜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陇东雨养地区夏播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以12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藜麦品种(系)除LY-2无法复种成熟外,其余的11个品种(系)均能完成生育期;对其1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根倒率、茎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分别与籽粒直径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其15个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提出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4%,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适应性最好、得分最高的2个品种(系)‘陇藜4号’和‘Q2’;聚类分析表明,11个藜麦品种(系)系统聚为3大类型,各品种(系)间性状与遗传距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三类产量最高,第二类有矮秆、早熟等特性,可根据生产需要和育种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黄淮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黄淮地区53个夏大豆品种(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表型值资料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底荚高和分枝数与单株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地区79份夏大豆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限生长型大豆中,产量与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关联度较高的农艺性状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和生育期。在亚有限生长型大豆中,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关联度较高的农艺性状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荚数和茎粗。在有限生长型品种中,产量与生育期、茎粗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百粒重间呈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关联度较高的农艺性状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生育期、茎粗、单株粒重、有效分枝数和底荚高度。以亚有限和有限生长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3.
大豆产量与生育期、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关系密切。我们对黑龙江省11个大豆品种(系)的产量进行的关联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得出大豆产量性状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78、0.6913、0.6056,达到了显著水平;生育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对高产大豆品种进行选择时,应突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生育期等农艺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新疆大豆广适性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在低纬地区对15份来自新疆的栽培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大豆在低纬地区的单株产量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茎节数生育期百粒重。得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是影响新疆大豆在低纬地区种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疆大豆广适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8个大豆7S变异系统的高含硫氨基酸品种系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在产量性状中,株高、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株粒数与小区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对小区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的性状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株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害虫,对大豆的危害十分严重。了解大豆的农艺、品质性状与抗烟粉虱的关系,为大豆抗烟粉虱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213个国内外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鉴定其单叶、单株感染的烟粉虱2~4龄若虫的数量,同时调查各品种的结荚习性、种皮色、子叶色、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主茎粗、分枝数、总荚数、总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荚长、荚宽、籽粒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烟粉虱数量与各种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大豆单叶感染烟粉虱的平均数能够代表大豆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大豆感染烟粉虱的数量受结荚习性、株型、产量、籽粒品质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单叶感染烟粉虱的平均数存在显著差异,有限结荚习性>亚有限结荚习性>无限结荚习性。单叶感染烟粉虱的平均数与茎粗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2**;与单株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5*、0.166*;与种皮色、子叶色、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籽粒脂肪含量的相关不显著。【结论】大豆对烟粉虱的抗性受结荚习性、茎粗、单株生产力、籽粒蛋白质含量等综合性状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选用4个耐荫性不同的宁夏主栽大豆品种(系),对比研究在单作和大豆间作玉米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的大豆平均有效分枝数减少,降幅为53.78%;平均株高、底荚高分别增加14.39%和6.10%;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别减少39.9%、30.83%、27.53%;大豆百粒重也有下降,降幅为7.46%。不同种植方式下4个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豆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在大豆新品种(系)的选育过程中要把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作为首选对象考虑,同时降低株高和底荚高;提高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也是提高单株产量的途径之一。本试验中适合单作和间作的耐荫性大豆新品系是宁黄48,单作产量较对照增产26.99%;间作宁黄48产量最高为1 238.7 kg·hm~(-2),较对照增产4.7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主要表型性状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特征及相关关系,确定牡丹单株产量的构成因素。【方法】以25份牡丹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供试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36%~82.57%,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蓇葖宽、冠幅面积、单株新枝数、单株2年生枝数、单株花朵数和小叶数等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产量与聚合蓇葖果直径、复叶宽、复叶叶长叶柄比等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产量与种子含水量、顶小叶长和顶小叶叶形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共有5个主成分特征根大于1,累计贡献率69%;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千粒质量和顶小叶叶形指数等性状显著相关。【结论】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表型性状依次为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有效果实数和出籽率,应在油用牡丹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新疆绿洲干旱区不同棉种主要综合性状,综合评价南疆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棉花品种,为南疆品种选择和提质增效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南疆棉区历来选育的有代表性的16个品种为材料,分析新疆干旱绿洲区栽培下棉花农艺形状、品质、根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主要性状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 各品种铃重为4.5~6.5 g,单株铃数和产量10-108-3最多,铃数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其值为0.93。籽指与籽棉重、纤维重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2、0.538,衣分与种子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32。各品种马克隆值为4.62~5.73,比强度与马克隆值呈负相关,与伸长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总根长与果节始节、果枝数、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子叶节高度、果枝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果节始节、比强度、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菜用大豆的农艺及品质性状评价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8个菜用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评价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与单株荚数、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前期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荚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产量与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地上部产量、生育前期、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茎粗、荚长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