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芍药花文化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州芍药种植始于隋唐,宋代及清乾隆时期扬州为名扬天下的芍药栽培中心,素有"扬州芍药天下冠"之誉,甚至有"扬花"的别名,"芍药"也成为扬州风情的最好诠释;扬州芍药演绎的"四相簪花"传奇又使芍药成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而在扬州古典园林中,既有依芍药得名的,也有因芍药而闻名的.芍药在现代园林中运用亦颇广,既可建立专类芍药园,又可设为花台、花带、花境,还可用作切花.  相似文献   

2.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两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再煮,晒干.其主要成分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通称为芍药总苷(TGP),  相似文献   

3.
以原产我国的120个栽培品种和8个野生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地理分布的差异对栽培芍药与各个野生种的亲疏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表明新疆芍药、块根芍药、多花芍药和白花芍药等4个窄布种不可能参与我国芍药品种的栽培起源;然后对栽培品种和各野生种之间的根、叶及花等性状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川赤芍亦不可能参与我国栽培芍药品种的起源,草芍药和美丽芍药等2个种对我国栽培芍药的起源影响甚微.综合地理分布分析及比较形态学研究,最终揭示出我国主流栽培芍药基本起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一个种.该研究结果显示了利用野生种改良我国现有栽培品种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4.
菏泽市芍药产业分为中药材芍药和鲜切花芍药两大产业,是菏泽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目前菏泽芍药栽培面积约3万亩,其中药用芍药约1万亩、鲜切花芍药约2万亩,菏泽每年生产白芍鲜货超过3万t、生产芍药鲜切花6 000万枝。本文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对菏泽两大芍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劣势,并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议,对推进菏泽市两大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仅仅是牡丹大国,同时也是芍药大国,芍药在我国大部分分布于东北、华北、江苏、陕西、甘肃南部等。对芍药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芍药分为观赏性芍药以及药用芍药,不过观赏性芍药根部也可入药。观赏芍药的姿态特别优美,根据形态可分为单瓣型、千层型、菊花型、蔷薇型、荷花型、金蕊型、托桂型、金环型等,且味道浓郁,色彩也十分丰富,因此,观赏芍药的栽种越来越普遍,而且在园林景观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观赏芍药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方法、繁殖方法以及观赏芍药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芍药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约40~108 cm.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花色鲜艳,婀娜多姿,妩媚动人,深受人们喜爱.花形似牡丹,古人评花:牡丹第,芍药第二,牡丹被誉为花王,芍药被誉为花相.芍药在中国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7.
中国芍药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从历史和现状两个层面上概述了中国芍药的分类学研究进展.芍药科系单属科,由芍药属从毛茛科独立而来.芍药属内划分为3个组,即牡丹组、北美芍药组和芍药组,其中芍药组系属内最大的组,约含22个种,组内又有全缘羽叶亚组和多裂叶亚组之分.在中国芍药种质资源的分类史上曾先后提名过13个种,但目前已基本得到公认的却主要有8个种(5个变种),皆隶属于芍药组.中国芍药品种资源众多,其分类历史悠久,按照花型演进规律目前已形成日趋一致的花型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式对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芍药产区采集新鲜的芍药根,采用去皮后蒸煮不同时间和不同时间蒸煮后去以及蒸煮后不同温度干燥的加工方法,HPLC检测芍药苷含量,确定鄄白芍最佳初加工方法,同时考察了不同部位芍药苷含量的差异。结果:蒸煮后去皮的芍药苷含量大于去皮后蒸煮的含量,最佳初加工工艺为煮制45分钟后去皮,烘干温度60℃。不同根部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变化为芍药头>须根>主根;不同纵切面芍药苷含量变化为白芍韧皮部>白芍外皮部>白芍木质部。不同器官中芍药苷含量变化为根>叶>茎>花。结论:鄄白芍的最佳初加工方式为煮45min后再去皮,60℃烘干。芍药头中芍药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芍药切花应用与市场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近些年在国外正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切花,发展迅速。文章分析了中西方芍药切花的发展历程、切花应用方式以及芍药鲜切花市场现状与趋势,展望了芍药切花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我国芍药切花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芍药促成栽培中生根处理对芍药长势和成花率的影响,本试验选取了4个芍药品种并采取了2组处理方式进行探究,处理1为芍药入盆后不经生根培养直接进行低温春化;处理2为入盆后先在温棚中生根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低温春化。结果表明,处理1的各芍药品种的生长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处理2,除巴茨拉以外处理1的其他芍药品种成花率和成花质量也明显不如处理2,在芍药促成栽培中先进行生根培养对芍药后期的长势和成花效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产地及生长年限对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植物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3年生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从4.11%至6.77%不等,其中鲁红、苏红中芍药苷含量最高,陕红、川粉次之,亳线、亳蒲最低。原植物为毛果芍药[P.lactifloraPall.va.r trichocarpa(Bunge.)]的浙白芍3个居群根中的芍药苷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原植物为芍药的居群。川白含量较高,在所有的白芍10个居群中位居第三。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与其原生境中年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性(0.882 2)。根据不同生长年限芍药苷含量的差异,芍药以3~4年生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2.
基于花色表型的芍药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花色是进行芍药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而仅基于目测的传统芍药花色分类主观性较强,不能明确界定芍药花色,需要建立更为科学的基于花色表型的芍药品种分类体系。方法本研究以175个芍药品种为材料,利用色差仪对其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根据ISCC-NBS色名表示法对各芍药品种的花色进行颜色命名,同时结合系统聚类和生产经验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将所测芍药品种花色划分为白色系、黄色系、浅粉色系、粉色系、红色系、紫色系、墨色系、橙色系8个色系。各色系与CIELab表色空间的明度(L*)、红度(a*)和黄度(b*)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对不同芍药品种花色的定量描述,色系分类合理。同时,发现芍药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芍药品种群的花色有较显著的差异。结论本研究对芍药品种的花色进行了科学分类,应用中可直接根据L*、a*、b*值确认芍药品种的色系,对芍药品种分类和品种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芍药市场流通和科学研究中的花色描述进行了规范,并对芍药花色方面的育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芍药,别名将离,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芍药为毛茛科芍药属宿根草本植物,肉质根,茎丛生,高60~120厘米,花着生于茎上部顶端,花径13~18厘米,花呈紫红色、粉红色、黄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花期5~6月,依地区及品种不同略有差异。奎屯地区地栽芍药常见病害为芍药褐斑病和芍药灰霉病。一、芍药褐斑病1.发病症状芍药褐斑病又叫芍药红斑病,它能使叶片早枯,植株矮小,花少、小,甚至全株枯死。它主要危害叶片,也侵害枝条、花和果壳等部位。早春,叶片一展开即可受侵染,叶背面出现针尖大小的凹陷斑点,逐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本地野生芍药和栽培芍药的花和种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芍药花型为单瓣型,多为白色偶有淡粉色;栽培芍药花型复杂,花色多样。栽培芍药雄蕊瓣化或退化,结实率低;野生芍药大多能正常结实。测定了野生芍药种子的形态、各部占重比、千粒重及含水量,分析得出种子各项数据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5.
以芍药总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草芍药中芍药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草芍药以14倍水煎煮2 h,煎煮2次,浸泡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16.
赤芍别名芍药、芍药花、川赤芍、山芍药、草芍药等,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或川芍药的干燥根。赤芍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收载于《中国药典》(各版本)。其完全以野生品供应市场,是我国内销与外销的强势品种和热点品种,倍受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谯城区芍药物流现状的分析,找出谯城区芍药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具体落实对策,进而构想谯城区芍药物流发展规划与方向。方法结合项目管理方法进行项目化分析,从计划、组织、控制等环节来着手,利用项目管理的层级理念,鉴于当前谯城区芍药物流发展形势,分析出战略构想。结果一方面短期来看,从政府宏观调控(即加强芍药物流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竞争环境)、物流基础设备设施(即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的水平)和物流企业管理(即加快物流企业管理提升,重在物流综合能力)等3个大方面进行问题分析,进而结合问题详细提出3大点7小点的具体解决对策;为当前谯城区芍药物流存在问题找到很好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长期着眼,整合谯城区芍药物流发展战略,从层级2个方面,构建两个发展体系。结论基于对谯城区芍药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明确了芍药物流发展的方向,针对谯城区芍药物流发展最终问题是缺乏长远的战略发展构想,进而从芍药两个方面来提出发展构想:一是从芍药产品类型,提出构建3层芍药物流体系;二是从芍药产业区域,提出构建3级芍药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8.
芍药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芍药切花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需求.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芍药切花保鲜技术研究概况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芍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牡丹和芍药的种植历史已源远流长,芍药属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一直以来都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其地位非常高,不仅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还是六大名花之一,驰名中外。文章阐述了芍药属的生态特征,重点介绍芍药属的栽培技术,并说明了芍药属在景观营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芍药鲜切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正成为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商品花卉。菏泽地区是我国芍药传统种植区,切花芍药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下,菏泽地区切花芍药集中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采切,产品供应时间短而集中,通过促成栽培技术可实现芍药切花的反季节上市,可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和生产者经济增长的双赢效果。本文以菏泽地区切花芍药为对象,围绕品种选择、入盆培养、休眠破除、栽培管理及采切后复壮等设施促成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为切花芍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