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中有效成分灯盏花乙素的积累动态。[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灯盏细辛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色谱柱:菲罗门ODS(150 mm×4.6 mm,4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检测波长335 nm。[结果]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8%,RSD为1.55%(n=6)。灯盏细辛药材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在不同采收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而同一采收期不同的药用部位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灯盏细辛的规范化种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灯盏花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中药灯盏花(HERBA ERIGERONTIS)中微量的元素,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NO3-HClO4(V,V5∶1)混酸作消化液处理样品,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中药灯盏花中K、Ca、Cu、Na、Mg、Mn、Fe、Zn、Pb、Cd等10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中药灯盏花中含有比较丰富的K(1 128.40(md)μg/g);未检出有害元素Cd和Pb;其余7种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a[947.30(md)μg/g]〉Ca[779.20(md)μg/g]〉Mg[557.10(md)μg/g]〉Zn[109.80(md)μg/g]〉Fe[66.40(md)μg/g]〉Cu[33.30(md)μg/g]〉Mn[7.27(md)μg/g]。[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为研究中药灯盏花中微量元素与药效的内在关系和更好地开发利用灯盏花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较为系统的灯盏花组培体系,培育、壮大和发展灯盏花这一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方法]以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的叶片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激素6-BA、2,4-D、KT和NAA对其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诱导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基是MS+KT0.5mg/L+2,4-D10mg/L和MS+2,4-D0.5mg/L+6-BA0.5mg/L,诱导率为100%;二者相比,前者长出的愈伤组织较为紧密,而后者松散性好;MS+6-BA0.5mg/L+10%香蕉汁是诱导芽最佳的培养基,达87%;加入0.3mg/L NAA的1/2MS培养基对生根最有利,生根率达83%。[结论]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合理配比有利于快速构建灯盏花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灯盏花的繁育系统与访花昆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灯盏花的花部形态特征、开花物候、繁育系统以及传粉昆虫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灯盏花初花3月,盛花4—5月;花序花期为10~15d,管状花单花花期3~5d,整个花序由外向内逐渐开放。灯盏花为兼性异花授粉植物,主要传粉种类为蜜蜂类昆虫。昆虫在12:00—15:00时访花频率最高。在自然界中灯盏花结实率较低,结实率为5.0%,人工辅助授粉能较大程度提高灯盏花的结实率,本试验研究中人工辅助授粉灯盏花结实率达32.9%。环境条件对灯盏花的授粉效率有很大的影响,雌雄异熟和天气条件都是影响灯盏花结实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从激素种类及其浓度、不同糖浓度、活性炭三方面研究并优化灯盏花不同倍性植株快繁条件。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的繁殖率是其它倍性植株的1.5~2倍,但生成的根数略少于其它倍性植株。分裂素浓度和糖浓度对芽苗增殖有影响。活性炭在灯盏花不同倍性植株快繁中起重要作用,可调控芽苗增殖率和瓶苗长势。快繁最佳组合培养基为MS+KT 1~5mg/L+IBA0.5mg/L+2%蔗糖+0.85%琼脂+0.1%活性炭,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BA8mg/L(或IAA8mg/L)。  相似文献   

6.
马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590-359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扭盔马先蒿中毛蕊花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乙腈-1%冰醋酸溶液(1:4)为流动相,在330nm波长下测定样品中毛蕊花苷的含量。[结果]该方法专属性强,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7%,RSD值为2.18%(n=5)。[结论]该方法方便,分离效果好,适用于扭盔马先蒿的鉴别和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不同试剂对灯盏花种子萌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试剂对灯盏花种子萌芽的影响。[方法]用GA3、CuSO4、NaOH分别处理灯盏花种子15min,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各种试剂对灯盏花种子萌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赤霉素对灯盏花萌芽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发芽势、发芽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在该试验中,1g/LGA3处理对促进灯盏花种子萌芽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因花似灯盏、根似细辛而得名。灯盏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归类菊科飞蓬属,属短葶飞蓬,其所含黄酮类混合结晶称为灯盏花素,是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为良好的天然生物药.疗效确切,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展,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属菊科短葶飞蓬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海拔1200—3500m的高山开阔山坡、草地、林缘,其中98%左右分布在云南,是云南所特有的本地药材。主要用于治疗闭塞性血管疾病和脑溢血后遗症、冠心病等,是天然的药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年来由于大量采挖野生资源.面临枯竭,发展人工栽培成为当务之急。玉溪市农科所于2002年首次启动了对灯盏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时期UV-B辐射增强(5.0 kJ·m-2,旺长期辐射T1、花期辐射T2、旺长期+花期辐射T3)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各部位生物量和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UV-B辐射均导致灯盏花株高、基叶数、最大基叶长、最大基叶宽、总生物量降低,其中总生物量下降2.91%~15.79%;花期辐射(T2)下,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降低的幅度小于旺长期辐射(T1)。(2)不同时期增强的UV-B辐射均导致灯盏花各部位有效成分(总黄酮、咖啡酸酯、灯盏乙素)含量升高,含量依次为T3> T2>T1>CK。(3)不同时期增强的UV-B辐射使灯盏花药用有效成分产量发生改变,仅花期辐射(T2)使灯盏花总黄酮、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总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灯盏乙素增加10%,总黄酮增加4.01%,咖啡酸酯增加4.05%。总之,通过增加UV-B辐射来增加灯盏花药用有效成分产量是可行的,以灯盏花花期进行UV-B辐射30 d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氨基柱(150 mm×4.6 mm,5μm粒径,10nm孔径),流动相A:CH3CN;流动相B:5 mM乙酸铵水溶液;梯度:0~5 min(5%~30%B),50~60 min(30%B);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旨在亲水作用色谱模式下,建立测定红花注射液中腺苷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腺苷浓度在2.5~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为3.17%(n=9)。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砂砾粒径对砂田西瓜根际温度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覆砂露地(CK)为对照,通过铺设砂石粒径为1~3 mm的毛砂、10~20 mm豆砂、80~120 mm扁平椭圆卵石和1~100 mm当地砂田普通混砂,研究不同粒径砂砾覆盖对砂田西瓜根际温度的效应,监测砂田0~25 cm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结果表明,砂田早春0~25 cm土壤日均温度比对照高0.3~3.0℃,日最高温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层土壤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比对照滞后0.5~2.5 h。毛砂、豆砂、卵石和混砂覆盖下砂层5 cm处根际平均温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03%、20.66%、0.47%、8.48%,除卵石外,早春其余粒径砂砾覆盖的砂田砂下5 cm处根际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砂层下5 cm处土壤温度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最大,其变化规律可用一元三次函数y=ax3+bx2+cx+d拟合,各处理拟合相关性系数均在0.87以上,其它土层曲线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粒径的砂砾覆盖0~25 cm土壤温度增加效应从高到低顺序为豆砂、毛砂、混砂、卵石,其增加幅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缓,豆砂和毛砂增温较慢,但增加幅度较大,卵石增温散温都快但增加量小。覆砂后0~25 cm根际最高温度毛砂、豆砂、卵石和混砂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2、2.00、0.64、1.04℃,但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规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芬  黄文华  郭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67-12468,12486
[目的]研究安徽产知母药材中知母皂苷BⅡ和芒果苷的含量.[方法]知母皂苷BⅡ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乙腈-水等度洗脱(25∶75),流速1.0 ml/min、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载气流速3.0 ml/min、柱温为室温(25℃);芒果苷采用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乙腈-0.2%冰醋酸水溶液(15∶85)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结果]知母皂苷BⅡ在1.036~10.360 μg范围内(r=0.999 6)进样量的对数值与峰面积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芒果苷在0.05 ~1.00 μg范围内(r=0.9994)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知母皂苷BⅡ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19%;芒果苷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42%.[结论]安徽省知母药材中知母皂苷BⅡ与芒果苷含量均符合2010版药典含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猕猴桃根段扦插育苗适宜的埋植方式及根段处理方式,为繁育符合猕猴桃嫁接要求的砧木苗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桂海4号”实生苗根段为试材,埋根方式设横埋、竖埋、竖平、竖露4个处理,根粗度设2、5、8mm及根长度设3、6、9、12cm共12个处理(分别以1A、1B、1c、1D,2A、2B、2C、2D,3A、3B、3C、3D表示),以大田播种的种子苗作对照,测定各处理的出苗率和苗的基部直径(基径)。【结果】竖平、竖露、竖埋处理的出苗率分别为97.93%、90.00%、78.00%,与横埋处理出苗率(53.33%)、种子苗出苗率(30.00%)差异极显著(P〈0.01);竖露处理苗基径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处理间的基径差异不显著(P〉0.05)。根段长度和粗度对出苗率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除1A和1B外其余处理的出苗率均在85.00%以上,根段粗度较小时(2mm),根段越长出苗率越高;根段长度和粗度对根插苗基径的影响,除1A、1B和2B外其余处理均大于0.6cm,根段长度相同时,根段粗度越大根插苗的基径越大,根段粗度为8mm时,根插苗的平均基径达0.77~0.95cm。【结论】在猕猴桃砧木育苗中,根插育苗是一种优良的育苗方法,尤以竖露埋植方式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检测北冬虫夏草和冬虫夏草中虫草素和虫草多糖含量。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Waters NOVA—PAK C18(3,9mm×300mm,4μm);流动相为水:甲醇=90:10;流速1.00mL·min^-1,检测波长260nm;虫草多糖检测条件为:在待测样品中加入硫酸10mL,显色1min后,在酶标仪上用490nm波长测定样品的吸光值。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虫草素的回归方程为Y=-7.066×10^6+3.206×10^6X,R=0.9999(n=3),虫草素的平均含量为北冬虫夏草子实体1.137%,菌丝体0,7162%.冬虫夏草中0.000523%,苯酚硫酸法检测虫草多糖的回归方程为Y=0.09889+1.161X,R=0.9964(n=7),虫草多糖在不同材料中的含量分别为北虫草子实体3.35%,菌丝体3.05%,冬虫夏草7.83%。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冬虫夏草替代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平均值±标准差法,对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1年生硬枝扦插苗分级标准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以地径和侧根数为分级质量指标。结果为:Ⅰ级苗,地径〉8.0 mm,侧根数〉11条;Ⅱ级苗,地径4.5~8.0 mm,侧根数在3~11条;Ⅲ级苗,地径〈4.5 mm,侧根数〈3条。通过对不同质量苗木定植初期生长指标定期调查,Ⅰ级苗和Ⅱ级苗在定植2个月后成活率均在95.0%以上,而Ⅲ级苗低于90.0%;Ⅰ级苗一次枝长度、生长速率和二次枝数量比Ⅲ级苗提高了17.8%,25.6%和187.5%;Ⅱ级苗比Ⅲ级苗提高了6.5%,4.9%和25.0%;且Ⅰ级苗二次枝数量极显著高于Ⅱ级苗和Ⅲ级苗。表5参11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通过超声提取,离子交换萃取小柱净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样品测定.色谱条件:EclipseXDB—C18柱(5μm,4.6m/n×150mm,ASilent);流动相:A为离子对缓冲液(1.05g柠檬酸和1.01g辛烷磺酸钠定容至500mL,pH值为2.6),B为乙腈,配制比例为90%A+10%B,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20止,检测波长240nm.结果表明:三聚氰胺标准曲线为Y=0.009z+0.3627,相关系数R=0.9998,在0.17—11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12mg/L,两个样品三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34%(RSD=4.76)、84.86%(RSD=7.21)、104.29%(RSD=7.63)和95.31%(RSD=4.39)、89.25%(RSD=3.88)、92.59%(RSD=5.2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番茄红素胶束中番茄红素Z/E异构体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YMC Carotenoid S-5(4.6 mm×250 mm);流动相 A:乙腈B:甲基叔丁基醚;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472 nm;柱温:30 ℃,在45 min内完成异构体的分离检测,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上的特征峰及吸收强度,分析和鉴定番茄红素胶束中存在的异构体。【结果】 番茄红素在0.22~6.57 μg/mL 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100.06%(RSD=1.99%),该方法专属性强,线性关系良好,快速、准确、简便,适用于番茄红素胶束中异构体的含量测定。【结论】 番茄红素胶束中存在全反式:All-E,以及三个顺式异构体:13 Z,9 Z,5 Z,其平均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76.06%、10.83%、4.55%、8.56%。  相似文献   

19.
建立气血康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ZORBAXEclipse XDB-C18(4.6×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1.0mL/min;检测器波长:203nm。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在2~1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回收率:97.25%,RSD0:.41%。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建立血塞通胶囊中人参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ZORBAXEclipseXDB-C18(4.6×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流速:1.0 mL/min;梯度洗脱;检测器波长2:03nm。R1在0.3~3.0μg(r=0.999 9,n=6),Rg1在1.28~12.8μg(r=0.999 4,n=6),Rb1在1.32~13.2μg(r=0.999 4,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R1:100.53%,RSD:1.65%;Rg1:97.69%,RSD:2.05%;Rb1:98.08%,RSD:1.59%。该方法简便快捷、分离效果好,可作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