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动识别雌雄蚕蛹的技术与设备,是解决蚕种生产人工鉴蛹人力短缺和保证鉴蛹正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以6个家蚕品种的蚕蛹供试,利用自制的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进行雌雄蛹的鉴别。分别以3种采谱条件采集各供试家蚕品种蚕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以采用全谱和经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优选后的波长变量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的雌雄蚕蛹识别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在3种采谱条件下,以单个家蚕品种的光谱数据建模时雌雄蚕蛹鉴别的正确率达100%;多个家蚕品种的蚕蛹混合后采集光谱数据建模,其中采用方法 a(积分时间8 ms,扫描次数5次)、方法 b(积分时间为8 ms,扫描次数10次)、方法 c(积分时间20 ms,扫描次数10次)获取光谱数据建模的鉴别正确率分别达94.2%、95.2%、100.0%。选择高速采集光谱的方法 a,经CARS法优选波长后建模的测试结果优于经UVE法优选波长建模的结果,对校正集、交叉验证集和预测集蚕蛹样品的雌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100%、100%和96.2%。研制的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及建立的检测方法与模型,可应用于蚕种生产中快速鉴别分选雌雄蚕蛹。  相似文献   

2.
通过基因打靶技术选育获得的一类家蚕品种,仅有雌性个体表达红色荧光蛋白。针对这一特性,为实现家蚕雌雄蛹鉴别自动化,采用特定波长的绿光(550 nm)照射蚕蛹,雌蛹可激发出明显的橙色荧光,结合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雌雄蚕蛹高速分选机。利用样机实现了对雌雄蚕蛹的高速分选,分选速度可达90粒/min,精度为100%。设计的样机不仅减轻了蚕种生产过程中雌雄鉴蛹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桑螟蛹和成虫性别的方法,利用体视解剖镜和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比较了桑螟雌雄蛹及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桑螟雌雄蛹的平均体质量差异,并应用该方法对桑螟种群的性比进行了调查与统计。结果表明:雌蛹具有在第8腹节的生殖孔和第9腹节的产卵孔连接成1道短裂缝的特征,而雄蛹生殖孔在第9腹节;在长度上,雌蛹腹部末端肛门裂缝、肛门裂缝与生殖孔产卵孔(雌)裂缝中间距离以及2道裂缝的总距离均极显著长于雄蛹;在体质量上,雌蛹平均体质量极显著大于雄蛹。桑螟成虫的雌蛾腹部较粗,末端平截;雄蛾腹部较细,末端尖。利用该方法对收集的953头桑螟蛹进行鉴别,发现雌蛹495头(占比51.94%),雄蛹458头(占比48.06%),雌雄比例接近1∶1。因此,桑螟雌雄蛹腹部末端肛门裂缝、肛门裂缝与生殖孔产卵孔裂缝中间距离、2道裂缝的总距离,以及蛹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桑螟蛹雌雄鉴定依据;桑螟成虫腹部末端形态差异较大可作为性别鉴定依据,这些结果将为桑螟的生物学、预测预报、性信息素研究以及性诱剂开发等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文昱 《四川蚕业》2012,40(2):14-15
<正>利用斑纹鉴别雌雄的家蚕限性品种,在4龄期提前雌雄分离,淘汰部分雄蚕,不但可以缓解蚕种场种茧期劳动力紧张的矛盾,而且对提高千克茧制种、保证彻底杂交也具有现实意义。目前,蚕种生产面临劳动力日益紧缺,日工资上涨,鉴蛹熟练工减少的矛盾,对此,我们从2009年开始对限性品  相似文献   

5.
吴波  佘进  杨云艳 《北方蚕业》2022,43(1):56-57
采用BR/SCS18021型自动化蚕蛹雌雄高速鉴别机鉴蛹,提高了工效,雌雄蛹鉴别正确率可达98%。文章介绍了蚕蛹雌雄高速鉴别机的使用方法,总结了机器使用过程中的模板建立、感温、鉴蛹适期、速度调控、蛹体保护以及清洁消毒等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 家蚕斑纹限性品种的主要特征是,在蚕的幼虫体皮上,呈现斑纹的个体为雌,无斑纹的个体为雄。这样,在良种繁育上可以按照斑纹的有无迅速进行雌雄鉴别,从而节约劳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什么会产生有斑纹个体为雌,无斑纹个体为雄的遗传现象呢?这要从基因载体的染色体谈起。我们知道,在家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家蚕性别与两种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关系,采用辛硫磷对5龄第3d的雌雄家蚕进行诱导,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两基因在雌雄家蚕的脑和脂肪体中的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药诱导后在雌雄家蚕的脑表达量均有所增加,雌家蚕ace1,雄家蚕ace1,雌家蚕ace2,雄家蚕ace2表达程度分别增加了70.50%、5.76%、217.00%、35.83%;在家蚕的脂肪体中ace1的表达量减少,ace2的表达量略有增加,且雌家蚕ace1,雄家蚕的ace1表达程度分别减少了5.37%、34.90%,雌家蚕ace2雄家蚕ace2表达量分别增加了9.32%、6.96%。研究表明,ace1和ace2在雄家蚕的脑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雌性家蚕,推测这可能是导致雌雄家蚕对农药抗性差异的原因;在农药诱导后,ace2在脂肪体里的表达和ace1的表达趋势相反,推测ace2在农药中毒发挥更加重要的代谢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家蚕的抗性品种选育和开发针对鳞翅目害虫的高效杀虫剂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存在生长发育状况差、产丝量低、造卵数少、活力弱等问题.为解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分子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比较桑叶育和人工饲料育家蚕化蛹第3天雌雄蛹的转录组差异.结果显示,与人工饲料育家蚕相比,桑叶育家蚕雌蛹中共鉴定出6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5个基因上调表达,16个基因下调表达;雄蛹中共鉴定出22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34个基因上调表达,93个基因下调表达.结合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雌蛹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的通路,而雄蛹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糖胺聚糖降解、糖酵解和糖异生等途径.人工饲料喂养组中雌蛹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影响雌蚕体内激素的合成,从而影响生殖;而雄蛹中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影响正常的能量代谢,从而导致雄蛾活力不高.  相似文献   

9.
家蚕是产业化规模最大的经济昆虫 ,常规饲养中均为雌雄混养。由于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强健好养 ,食桑省、茧层率和出丝率高 ,丝质优、出丝效益和织物性能好等显著优点 ,系统研究表明专养雄蚕比目前的雌雄蚕各半混养可提高经济效益 30 %以上 ,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多产丝 1 0 %以上 ,雄茧单独缫丝 ,可生产 5A级高品位生丝 (比一般的提高 2~ 3个等级 ) ,因此丝茧育希望专养雄蚕。由于雄蛾 (蛹 )独特的功能性 ,利用雄 (蛹 )蛾开发功能性保健品进行产业化开发的企业希望专养雄蚕。由于专养雄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日、俄等国纷纷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对家蚕滞育蛹抗菌活性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家蚕品种滞育蛹之间的抗菌肽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家蚕滞育蛹血淋巴抗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耐酸性。诱导雄蛹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抗菌活性要高于雌蛹,家蚕滞育蛹对柞蚕链球菌(1212)的抵御性较其他诱导源强,不同品种家蚕滞育蛹诱导后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可能与其品种的特有属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郑世杰  秦俭  宋毅  童晋 《四川蚕业》2002,30(4):8-10,23
家蚕主产品是蚕丝及丝绸制品 ,除此之外 ,非绢丝用途的产品在蚕丝业的地位逐渐重要起来。利用家蚕和桑的营养保健功能 ,经过我们多年开发研究 ,形成了桑蚕非绢丝产业的系列产品 ,有家蚕基因工程植酸酶、低尿酸盐全蚕粉、系列桑茶、蚕蛹红景天胶囊、蚕蛹人参胶囊、雄蛾胶囊、蛹虫草等 ,为家蚕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氟离子在雌雄家蚕中肠和头部的吸收累积情况,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按照常规方法饲养到5龄起蚕时,对2品种家蚕进行雌雄鉴别,并将其分区饲养.添氟组喂食经200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另设清水对照组,检测不同性别家蚕中肠和头部氟离子浓度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中肠中,对照组734和T6雄蚕氟离子浓度分别高雌蚕1.20倍和1.03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均是雌蚕的1.05倍.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67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58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2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0倍.在头部,对照组734和T6雄蚕分别是雌蚕1.39倍和1.08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分别约是雌蚕的1.10倍和1.03.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39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03倍.两种组织中,均表现出雄蚕中的氟离子浓度高于雌蚕的.  相似文献   

13.
家蚕平衡致死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平衡致死系的研究徐安英,李木旺,费美华,黄君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家蚕雄蚕体质强健,饲料效率高,雄蚕茧出丝率比雌蚕高20%,而养蚕生产上所用蚕品种一般是雌雄比各占50%,如果光养雄蚕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多产丝15%,并且,雄蚕丝质好...  相似文献   

14.
家蚕幼虫体内的活性物质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在家蚕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以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感染家蚕幼虫生产蚕蛹虫草,分别以20个家蚕品种的5龄第3天幼虫作为寄主,调查96 h家蚕感染率、10 d出草率及蚕蛹虫草中的DNJ含量,筛选蚕蛹虫草产量高且富含DNJ的家蚕品种。结果表明,蛹虫草菌对不同家蚕品种幼虫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感染率和10 d出草率均达到100%;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制备全蚕粉样品中的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家蚕品种楚玉样品中的DNJ质量分数最高达0.557 5%,用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培育的蚕蛹虫草中的DNJ含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用家蚕品种东四单幼虫培育蚕蛹虫草样品中的DNJ质量分数最高达0.239 7%。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不同家蚕品种幼虫接种同一株蛹虫草菌对人工培育蚕蛹虫草的出草率没有影响;蛹虫草菌在蚕体内生长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降低蚕体原有的DNJ含量,家蚕品种东四单的5龄幼虫可用于生产高DNJ含量的蚕蛹虫草。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性别的家蚕进行饲养,其结果调查如下:食下量雌蚕较雄蚕多,消化率雌蚕较雄蚕低,熟蚕丝腺量 雌较雄的重,而遗腹丝雌较雄的轻,全茧量雌的较雄的重,茧量雌雄无差异,茧丝量雌较雄的轻,茧丝长雌较雄的短,这说明饲养雄蚕的经济效益比雌蚕高。  相似文献   

16.
通常同一品种雌茧比雄茧重,雌的茧层量也比雄的茧层量重。但茧层率雌的比雄的小,56年春期嵊县蚕种场各共育室大部份鉴蛹全茧量雌雄相差还是正常的,但茧层量雌雄相差很小,甚至徐香增共育室雌的比雄的还轻。另有部份共育室  相似文献   

17.
雌雄茧丝性状差异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家蚕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L×P杂交种作为材料,调查了雌雄性别之间茧丝若干经济性状的差异性。结果全茧量雌比雄重0.347g,茧层量雌比雄重0.044g,茧层率雌比雄低2.38个百分点。茧丝纤度雄比雌细0.197dtex,干茧出丝率雄比雌高出1.99个百分点,茧丝长雄比雌长38.36m。雌雄茧丝质性状虽有差异,但在显著水平а=0.05下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蚕蛹雌雄鉴别技术人员缺乏、工作量大是目前蚕种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性别控制技术,实现原种一方专养雌蚕,另一方专养雄蚕的新型单交蚕种生产模式,可免去杂交种生产中的雌雄鉴别环节,提高蚕种生产效率和杂交彻底率。经试繁,两对新型单交蚕品种"雌29×卵36"、"雌35×平28"繁育性能优良,其中"雌29×卵36"kg茧制种量较对照种"薪杭×白云"提高23.0%,"雌35×平28"kg茧产值较对照种"秋丰×白玉"提高15.68%。  相似文献   

19.
雌雄蛹自动分选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雌雄蚕蛹分选是制造优质蚕种的重要环节。依据雌雄蛹体重量和体形大小存在明显差异的特点 ,研制成功三段式雌雄分选机。经生产测试 ,每小时可分选 135 96kg茧的蚕蛹 ,分选雌雄蛹的误鉴率平均为 3 18% ,比人工分选的准确率高 ;通过调节分选孔的大小 ,准确率可达 99 5 %以上 ;在复眼着黑后分选对蛹体无损伤。机械操作简易 ,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N-甲基-N-亚硝基脲(MNU)是一种能诱导生物体产生随机点突变的烷化剂。为了完善利用MNU诱导家蚕突变的实验体系,用MNU处理家蚕品种大造的5龄第3天幼虫、化蛹第5天蛹、羽化当天的雄蛾及产后4~6 h的受精卵,通过Bliss法计算MNU对家蚕的半致死剂量(LD50)。结果显示MNU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的LD50值存在一定的差异:MNU对家蚕5龄第3天幼虫雌雄个体的LD50分别为28.735、20.157μg/头;对化蛹第5天蛹雌雄个体的LD50分别为56.466、54.672μg/头;对羽化当天的雄蛾的LD50为273.94μg/头;对产后4~6 h的受精卵的LD50为7 288.8μg/mL。实验数据表明,家蚕幼虫对MNU的毒性耐受能力差,蛾和卵的耐受能力较强;雌性个体对MNU毒性的耐受能力比雄性个体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