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侧柏人工混交林的生物量及8种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并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同龄油松和侧柏纯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生长量均大于纯林;不同林分不同树种的营养元素吸收、归还、积累和生物循环不同,混交林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三种森林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滴定法和比色法对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研究,并用平板稀释法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在0~20cm土壤深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在20~30cm土壤深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三种森林类型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在三种森林类型中油松-刺槐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3.
对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和栓皮栎纯林三种林分的根系形态、分布和生物量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栓皮栎纯林、混交林、油松纯林的细根(<2毫米)量和粗根(2—10毫米)量分别为:2440.18公斤/公顷和3897.11公斤/公顷;1861.65公斤/公顷和3323.87公斤/公顷;1441.98公斤/公顷和1767.93公斤/公顷。2.在混交林中,栓皮栎平均单株细根量和粗根量均大于纯林栓皮栎,而油松平均单株细根量和粗根量小于纯林油松。3.在混交林中,各树种的根系分布合理,没有观察到两种林木根系间有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4.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营养元素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6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营养元素的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并与杉木和火力楠纯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不同树种的营养元素吸收、归还、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不同,其中杉木纯林归还吸收的比值仅为1.86%,火力楠纯林的归还吸收比值为23.13%,是杉木纯林的12倍。混交林归还吸收比值为14.12%,是杉木纯林的7.6倍。混交林能明显地提高营养元素归还量和归还吸收比值,对于防止杉木纯林地力衰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元宝枫混交林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林分土壤养分分配状况、混交距离对油松生长的影响与不同林分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混交模式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的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均好于油松-元宝枫带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林下枯落物分解速度较快,积累量明显少于油松-元宝枫带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说明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改良土壤作用,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涵养水源功能好于油松-元宝枫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此外,15a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混交距离应大于760cm;混交方式采用块状混交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两种不同林分(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的降水化学特征的定位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pH值变化范围为6.13~6.97,没有出现酸雨;电导率(EC)平均为0.18 mS/cm,悬浮物含量平均为44.02 mg/L.但降水通过林木树干后,其pH值、EC值及悬浮物含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树干茎流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油松的酸化栓皮栎的酸化.混交林中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平均为1.00 mS/cm,是林外降水的5.88倍,纯林和混交林中栓皮栎的EC值差别不大,分别为0.34、0.30 mS/cm,分别是林外降水的2.00倍和1.76倍;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随夏季降水量、降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混交林树干茎流的悬浮物平均含量为116.95 mg/L,纯林的为87.14 mg/L,分别比林外降水的高出72.93、43.12 mg/L.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测定了25年生人工油松元宝枫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现存生物量、生长量、枯落物层蓄积量和一年内的逐月凋落量,并分析了它们各组分的氮、磷、钾和灰分含量,土壤中速效性氮、磷、钾的含量,进而求出林分的元素年归还量和年存留量,得到了不同林分主要营养元素循环及改土性能方面的总概念。结果表明,油松元宝榈混交林对于油松纯林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生长量高44.46%,枯落物层元素累积量高12.82—26.83%,元素的归还量和存留量分别高13—142.47%,林下土壤速效性养分含量比对照高22.5—222.7%。元宝枫凋落物分解速度快,单位胸高断面积的元素归还量比油松高1.8—4.2倍,是个良好的土壤改良树种。其结论是:选择元宝枫作为伴生树种是恰当的,在试验地条件下的这种混交组合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对建平县现有几种主要的水土保持林分类型进行了结构特征分析,混交类型的水土保持林,其林分层次结构、生长情况、枯枝落叶持水量均好于油松纯林,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纯林,各类型混交林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改善。林分生物量以油松一刺槐形成的乔木混交林最高,该乔木混交林是建平地区林分结构较为理想的混交林类型。  相似文献   

9.
湘中丘陵区两类林分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湘中丘陵区石栎马尾松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对两类林分进行了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分生物量远高于马尾松纯林,是纯林的2.99倍,混交林乔木层生物最也高于纯林;混交林林分平均产发生产力高于纯林,是纯林的3.62倍;混交林和纯林的根系总质量分别占林分生物量的9.76%和11.08%。  相似文献   

10.
对承德市山区土壤含水率与不同林分林下草本层植物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森林群落类型中,土壤含水率的高低顺序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中龄林>落叶松幼龄林>油松成熟林>油松幼龄林,其林下草本层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大于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在纯林中也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生物量增大.对土壤含水率与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林下草本植被在林分处于幼龄林时期,土壤含水率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林分的成熟,土壤含水率虽然增加,但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促进作用逐渐丧失.在油松-落叶松混交林中土壤含水率虽然较高,但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却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西山地区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土柱法和标准木法对固定标准地上的25年生人工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根系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根系形态、分布、重量及主要营养元素和粗灰分含量等方面,论述了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比其对照油松纯林的油松单株细根量(直径2毫米以下)提高14%,磷含量提高约1倍……。其结论是:试验地的条件下有利于油松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元宝枫的生长正常,因而营造这样的混交林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栎类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分析不同栎类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准确评估土壤肥力,预测栎类林分生长潜力,为栎类林分多目标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选取中条山林局北坛林场栓皮栎纯林、辽东栎混交林、油栎混交林和栓皮栎中林林分3个层次的土壤,比较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pH、有机质、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结果表明,栓皮栎纯林、辽东栎混交林的土壤pH低于油栎混交林,而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及有效钾含量高于油栎混交林。辽东栎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栓皮栎中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栓皮栎中林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9.2、13.5和7.9 g·kg-1,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最低,为2.29 mg·kg-1。油栎混交林表层土壤全磷、全钾含量最低,分别为1.16和5.68 mg·kg-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4种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均呈递减趋势。结果显示栎类阔叶林的养分转化率较栎类针阔混交林好,栎类中林的养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用直接浸根法从油松和元宝枫的根部引入NaH_2 ~(32)PO_4(0.338毫居里/株),分别于3、10、30、60、90天用定标器和液体闪烁仪测其叶部的放射性脉冲。结果表明,~(32)P三天即到达树冠,且首先集中在树冠上部再向下分配;油松元宝枫混交林中油松比元宝枫各个时期吸收的~(32)P多10.24—46.9%,但两树种的吸收高峰同时出现,纯林中的油松比混交林中油松吸收~(32)P的数量少,高峰出现得也晚。其结论是,试验地条件下油松比元宝枫的竞争能力强。此外,还采用了土壤喷洒方法,还用放射自显影术测得~(32)P在林木枝叶中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杜仲混交林根系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马尾松杜仲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杜仲纯林的根系形态、分布及其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杜仲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杜仲纯林根系生物量分别为30974.9、26783.4和22000.8kg/ha;细根量分别为3991.7、1177.3和5185.3kg/ha。  相似文献   

15.
化感作用物对油松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进一步了解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混交林中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 ,该文作者于 1998年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该混交林中部分化感作用物对油松 1年生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油松、辽东栎纯林及混交林中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及表层土壤水浸液对油松幼苗高生长、叶绿素含量 (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 )及净光合速率均有显著影响 .一般表现为高浓度抑制或降低 (气孔阻力为增强 ) ,低浓度无作用或起促进或增强作用 (气孔阻力为减弱 ) ;同林分下 ,一般以枯落叶高浓度水浸液的抑制或降低 (增强 )作用为最强 ,半分解枯落叶及表层土壤的作用较弱 ;辽东栎枯落叶高浓度水浸液使油松幼苗停止光合 ,混交林枯落叶高浓度水浸液的作用较两个纯林为弱 .说明影响油松光合作用是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中化感作用的生理机制之一 .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人工林养分循环过程与潜在地力衰退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通过对东北东部帽儿山区人工落叶松纯林土壤肥力和养分循环过程的研究,揭示出落叶松人工林潜在地力的衰退趋势;从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系统养分循环特点出发,浅析了地力衰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改造树种单一、结构简化的大面积针叶纯林为多物种、多层次的混交林,或小面积块状混交和不同树种林分间的轮作。通过生物自肥过程,实现系统的自我调节,从而维持长期稳定的土壤肥力和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唐庆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7):1967-1968,1978
[目的]为了探讨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方法]对红皮云杉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及2种对照林型的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3种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土壤肥力均高于2种对照林型。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红皮云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人工林。[结论]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