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山东某商品肉鸡场鸡群发生了一种急性致病性传染病,鸡群发病日龄为30~45日龄。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逆立,拉黄色稀粪,呼吸困难,伸头引颈呼吸,鸡只一般发病后1~3天死亡。后期部分病鸡有神经症状,剖检病死鸡可见腺胃黏膜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有片状、针尖状出血,肌胃有溃疡,十二指  相似文献   

2.
最近山东某商品肉鸡场鸡群发生了一种急性致病性传染病,鸡群发病日龄为30~45日龄。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逆立,拉黄色稀粪,呼吸困难,伸头引颈呼吸,鸡只一般发病后1~3天死亡。后期部分病鸡有神经症状,剖检病死鸡可见腺胃黏膜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有片状、针尖状出血,肌胃有溃疡,十二指肠、小肠有出血斑,盲肠扁桃体出血,直肠及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喉头、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心冠脂肪及心肌有出血点。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0~90%和20~90%。采集病料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1材料1.1病料采自山东某鸡场。1.2SPF鸡胚由济南斯帕法斯公司…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至今,在我国的江苏、山东和浙江等许多省份的育雏及育成鸡群发生以腺胃肿大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2009年10月18日,山东德州某规模化养殖场的两栋23日龄海兰雏鸡发病,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以来曹县周边地区养鸡场25~70日龄育成鸡连续发生了一种以流泪、眼肿,伴有呼吸道症状,极度消瘦、拉稀、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主要剖检变化腺胃肿大为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粘膜出血溃疡、胰腺肿大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3%~97%不等,不同品种鸡都有发病。曾有鸡场死亡率为90%,研究表明,病原为冠状病毒,我们将该病暂确诊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特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来,在天津郊县和河北省玉田一些鸡场发生一种临床上以机体消瘦、腹泻衰竭为主,病理解剖腺胃呈球状肿大,胃壁增厚,胃粘膜出血,粘膜上有胶冻样渗出物为特征的支气管炎。 50~110日龄的种鸡和蛋鸡群均有发生,发病率 60%~90%,死亡率 13%~18%,我们分离出了病毒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研制出腺胃型传支油乳剂灭活苗,临床免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选取20日龄的健康鸡20只分为2组,试验组每只鸡肌注0.5 mL灭活苗,对照组不作灭活苗免疫,正常饲养20 d后,2组同时用分离毒液进行攻毒,连续观察5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种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简介如下: 1.流行病学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已报导的品种有罗曼、海赛、海兰、迪卡、依莎、京白、AA肉鸡,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可达100%,一般为7.6%~28%,死亡率3%~95%,一般为30%~5%,发病最早的有21日龄,25日龄~50日龄为发病高峰,80日龄左右较少发病,从疫区引进种鸡或种蛋、从发病鸡场引进种鸡通过空气、排泄物可造成该病在鸡场之间、鸡群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7.
1997年8月,郑州市某肉鸡场2000只18日龄肉鸡发生一种拉稀、消瘦,伴有呼吸道症状及死亡,剖检腺胃肿大如球状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临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初步诊断其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因此将本病暂定名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这批肉维分别在1日龄、10日龄和14日龄进行了鸡马立克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接种,18日龄个别雏鸡开始发病死亡,以后逐日增多,20~25日龄形成死亡高峰,经强力霉素、新霉素加维生素C治疗后,死亡减少,至56日…  相似文献   

8.
肉鸡传染性腺胃炎是多发于15日龄左右肉鸡的一种高发病,发病鸡群精神沉郁、生长迟缓、苍白消瘦,粪便中有未消化或消化不良饲料,剖检以腺胃肿大呈"乒乓球"状,腺胃乳头充血、出血、溃疡,免疫器官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我省豫北、豫南一些养鸡场发生一种以不同品种的育成鸡以临床极度消瘦、有呼吸道症状,剖检腺胃肿大如球状为主要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7月份以来,平顶山叶县某养鸡场饲养的伊利莎种鸡、罗曼蛋鸡共计万余只,分别于7O日龄和35日龄开始发病。发病率高,病程已近4O余天。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生长缓慢,拉稀伴有呼吸道症状,后期极度消瘦,衰竭死亡,死亡率达15~20%。剖检主要症状:病鸡消瘦、气管有粘液,中后期出现本病特征性病变,腺胃显著肿大如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粘膜有出血和溃疡,腺胃乳头肿胀、出血,…  相似文献   

10.
自1995年以来,在江苏、山东、安徽、山西、北京、广东、四川、大连相继发现一种鸡腺胃病[1、2],疫区鸡群发病率为30%-50%,致死率为30%左右,20-100日龄鸡死亡率可达70%以上,病变以生长阻滞,腺胃肿大、出血,胸腺和法氏囊萎缩等为特征,常被误诊为马立克氏病、慢性新城疫或维生素E和硒缺乏症等。Goodwin[3]曾在自然病例的腺胃组织超薄切片中发现有病毒存在,并首次提出了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的概念,但病毒分离未获成功。1996年王永坤等[4]首次分离出病毒并鉴定后,将病名定为“鸡传染性腺…  相似文献   

11.
2003年7~8月,潍坊市坊子区养鸡户的鸡群发生了一种疾病。病鸡多50日龄左右,以皮肤发红、出血为主要特征,发病急,死亡率达21.5%。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腺胃炎流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以来在山东省青岛地区一些鸡场30~60日龄的鸡发生了一种以消瘦死亡、腺胃肿大、出血,胸腺、法氏囊萎缩为特征的疾病,该病的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10%~80%不等,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未见有该病的详细报道,国外虽然在80年代...  相似文献   

13.
扬州市某养鹅专业户放养45日龄鹅200只,30日龄和15日龄草鸡各20余只,未防疫。鹅于40日龄左右有少部分发病,精神萎顿、不食、拉黄白色稀粪;在鹅发病后,鸡也有类似症状而先后发病死亡。发病后1周内,第1批鸡已全部死亡,发病后10d,第2批鸡也开始出现同样症状,并死亡2只。鹅、鸡曾服用土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无效。1病理变化  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皮下出血,胸骨出血;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点;脾脏肿大,表面呈白色花斑状坏死,大小不等;心冠脂肪出血;嗉囊与腺胃连接处有严重出血斑块,腺胃呈条纹状出血;胰腺出血或有坏死灶;整个…  相似文献   

14.
1999年7月.山东聊城某鸡场一群5400只粉壳蛋鸡75日龄时发生弧菌性肝炎,全程历时14天,由于发现及时和及早采取适当措施,共死鸡41只,死亡率为0.8%。虽未造成重大损失,但该病在本地很少发生,症状比较典型,现将本次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本次发病前鸡群发育正常,75日龄前没有发生过其他传染病,成活率为98.6%。75日龄发病后至84日龄期间分别间歇性死鸡5、8、7、7、7、2、3只,76~80日龄喂的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85~89日龄无死鸡,但在90、91日龄又各死鸡1只…  相似文献   

15.
1 临诊发病情况1.1 河南漯河临颖县大郭乡某鸡场(代号1)饲养的罗曼鸡12 000只,从110日龄开始,每天有鸡死亡。120日龄后,鸡群死亡情况加重,剖检见气管有粘液,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包有黄色纤维素状物覆盖,腺胃水肿,肠粘膜充血出血,肝、肾肿大。因为60日龄防过流感,误认为新城疫,用Ⅰ系和Ⅳ系苗紧急接种,死亡率反而增高,没有效果。1.2 河南许昌县程庄一鸡场(代号2)饲养的来航鸡12 500只,该鸡群从65日龄开始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下痢,以后逐渐死亡,药物控制没有明显效果。剖检发现气管和喉粘膜弥漫性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肠…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腺胃炎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北省某个体户蛋用种鸡场连续孵化出的7批海赛商品雏鸡共6万余只,在30-80日龄时发生一种以极度消瘦、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采集发病鸡的腺胃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将发病鸡的腺胃匀乳剂及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SPF鸡,结果用鸡腺胃匀尔剂接种的了与自然病鸡盯同的临床症状,而用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的鸡未能复制出胃肿大病例。取各接种绥鸡血清进行了17种相关病原抗体检测,结  相似文献   

17.
1发病规律近十几年,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等主要蛋鸡养殖省份,蛋鸡呼吸道病等疫病发生较严重,几乎遵循这样一个发病规律:时间为冬季11月份、12月份至来年4月份,且山东、河北有延续到4~5月份的趋势。一般在江苏的盐城、南通等地区发病后约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河北、山东开始流行发病。发病日龄为正在上高峰或处于高峰期的鸡群,并以300日龄以内的鸡群为主。对于没有开产的鸡群和300日龄以后  相似文献   

18.
1 发病情况  2 0 0 0年 9月 ,黑龙江红兴隆地区某养鸡户从当地孵化厂购入乌骨鸡雏 ,1 0月初发生一种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发病日龄为 1 5~ 5 0日龄 ,发病率为 5 % ,死亡率为 2 .3%。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鸡精神萎靡 ,不吃不饮 ,机体严重消瘦 ,羽毛松乱 ,翅下垂 ,并出现死亡 ,触摸病死鸡嗉囊无食。对病死鸡进行尸体剖检 ,主要病变为腺胃明显肿大 ,呈球形 ,切开胃壁明显增厚 ,腺胃乳头肿大并有出血现象 ,黏膜脱落 ,浆膜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硬斑块。小肠内容物为水和气泡。肌肉萎缩 ,其他器官变化不明显。3 实验室诊断  ( 1 )用…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冬季至2002年春季,江苏部分地区鸡群大规模爆发疫病,其主要特点是发病急、流行快、死亡多。随后收集到的信息表明,同一时期山东、河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也发生了类似的疫情。现将疫病发生情况报道如下。一、症状与病理变化多发于20~60日龄雏鸡。鸡群中一旦有精神沉郁,畏寒,拉黄、绿色稀便的鸡只出现,便很快引起整群鸡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拉稀,采食量减少,随后出现大批死亡,死亡高峰一般在发病后8天左右。有的甚至整群死亡。死鸡剖检大都有腺胃、肌胃交接处出血十二指肠严重出血,肠道黏膜…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以来,在我国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番鸭养殖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软脚,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斑点,肾脏肿大、出血、花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俗称番鸭“白点病”、“花肝病”。该病发生于番鸭、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以7—20日龄的雏番鸭最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达100%。有人已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及病原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吴宝成等证实该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且该病毒可以使机体的淋巴细胞增殖减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目前,对该病的病原、致病性及病变组织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有较多研究,而对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