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6):F0002-F0002
草地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可更新资源,是草业和草地畜牧业发展之基础。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天然草地保护及合理利用、人工草地建设、草业的经营都十分落后:滥牧、过牧,不仅造成草地严重退化、沙化、盐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问题,而且大大制约了该地区草地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黄土高原天然草地气候生产潜力估算,每1hm^2生长正常的天然草地可养2~5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2.
针对干旱、半干旱草原退化、沙化区传统的靠天然草地的放牧型草原畜牧业走到了一个十分困难境地的现实,指出了在严重缺水地区发展露天人工草地会带来新的沙漠化和土地退化。提出了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特征的牧草生产新观念——设施草业。设施草业生产方式是牧草在日光温室内生长,如同在工厂内进行草业生产。其生产系统包括加热系统、降温系统、通风系统、遮阳系统、微灌系统和中心控制系统。设施草业生产技术包含了现代农业的主要技术特征,主要包括种子工程、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保存和利用技术等。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草场极度退化区开展了设施草业生产的初步试验,引种的高丹草在2001年4月25日~9月24日期间收获4茬,获得了180 t/hm2的收获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农业生产逐渐以生态农业和新型科技农业为主,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农业朝着经济、环境、生态协调的方向发展,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主导。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基于此,探讨农村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问题,为农村生态农业发展和进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是在世界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持续发展首先在农业有了突破.生态农业的建立体现了经济与生态结合的要求,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是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它的发展也应当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为此应当明确树立生态经济系统的观念、生态经济平衡的观念和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并明确认识农业的生态经济本质。  相似文献   

5.
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草地资源的利用及改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和试验资料,论述了安塞县水土流失严重的纸坊沟小流域天然草地(牧荒坡)类型、分布特点、质量评价、利用现状、现实和潜在生产力,以及草地在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和目前草地管理、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该地区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上,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措施,以及适宜种植的草、灌植物种及其合理配置,为该类型区草业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认为促进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政治意义,提出了“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生态+现代生产+现代经营管理+现代科技+现代市场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体体现为:(1)现代适用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种植业——农区饲养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丘陵区稻、果、牧、渔综合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千烟洲”立体开发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城郊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2)现代适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带农户组织、一体化企业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3大类11种;(3)现代农业技术体系;(4)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安作为农业大市,素有“农业上县”之誉、“粮仓、棉库、油海”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猪、牛生产基地县。近年来该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健机制、出新招、添亮点,形成了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中心,以绿色大米技术、种养加复合生态技术等为手段的现代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发展突飞猛进,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农业发展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与之对应的是一些传统地区的传统农耕方式在适应气候变化、供给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环境、提供多种产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人类逐渐认识到保护这些传统的农业技术以及重要的生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的重要性。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保留了杰出的农业景观,维持了可恢复的生态系统,传承了高价值的传统知识和文化活动,同时也保存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多功能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最后本文从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及文化功能角度对生态农业多功能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必要性及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高效生态农业就是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生产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主要体现在高效性和持久性两个方面,它是运用“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对现有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调整、修补和开发,使农业发展建立在资源合理利用,后劲持续不衰和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的合理组装与优化组合,达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工业化现代农业的问题及世界性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趋势和崛起的替代农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要求;探讨了中国生态农业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客观依据,即国情、生态规律、经济规律、系统规律、结构功能规律,以及现代科学理论基础;研究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根本任务和作用,以及当前建设的初步成功经验与效益;提出了今后建设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原则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及综述等。报道内容划分为农业生态系  相似文献   

12.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及综述等。报道内容划分为农业生态系  相似文献   

13.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经济学及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物质循环、演替及稳定性,农业高效耕作与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生理生态、作物分子生态,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农田有害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效应与农业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评价与管理,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及综述等。报道内容划分为农业生态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以来,为了克服传统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虽发展了“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多种农业方式以替代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充分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对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加以借鉴,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的同步优化,以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苏省武进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进行生态-经济诊断,提出在开发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退稻种草养牛工程,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生态果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生态工程与措施,探讨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西北旱区自然条件恶劣,水土资源不匹配,农业发展受到诸多障碍。为探索一条突破环境制约,且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该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农业发展沿革与趋势,明晰了西北旱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针对西北旱区的生态农业发展理论框架,提出了西北旱区多业态生态农业结构与提质增效途径。研究发现,生态农业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工程原理,形成产供销全链条绿色循环且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的一种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应具备农业资源集约化、生产过程生态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管理智能化、农业功能多元化五大基本特征。该文构建了以高效益、高效率、高品质、高素质为目标的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提出了集优质棉业、精品果业、优质粮草、生态养殖、特色小镇、地理产品为一体的西北旱区多业态生态农业结构,阐明了以节水控盐协同模式、生境智能管控模式、“园机”一体化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三产”一体化模式为核心的西北旱区生态农业提质增效技术体系,明确了以农业高效用水和生态功能提升为核心的关键途径。同时实践经验显示,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对促进区域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显著,如陕西眉县绿色林果业品牌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名单、综合产值达58.5亿元,甘肃广河县和宁夏青铜峡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率超9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七团通过秸秆资源化技术单产增加8%、土壤有机质达21.2%,内蒙古科尔沁旗通过优质牧草种植、良种培育的生态畜牧业实现了规模生产与草场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荷兰生态(有机)农业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已成为国际农业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发展高效生态(有机)农业,以新的强度和效能为长三角和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作贡献,是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是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荷兰生态(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以下成功经验: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农业生产,实现生产生态共荣;在...  相似文献   

18.
草原生态建设与草地灌溉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退化、沙化是我国牧区脆弱生态系统失衡急需整治的重大环境问题。在分析草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提高草地综合生产力和恢复保护草地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二个方面,阐述了牧区发展灌溉草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各类草地灌溉草业发展模式;对如何确定灌溉发展规模和灌溉草业与生态恢复的耦合效应作了探讨,提出相应的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其不仅关系食物安全供应,而且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土壤肥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其有效的培育涉及多学科与多专业,需要系统创新与联合攻关,如今人们对土壤肥力的认识已经从农业生产向环境安全、资源利用、生态健康及全球变化等方向转变与提升。本文从土肥长期定位研究、土壤肥力培育技术、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阐述内在关系及其特点,同时分析了现代土壤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与发展趋势,并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1主要刊载内容《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报道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及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及物质循环、演替规律及稳定性以及土壤、施肥与植物营养、水资源及其高效利用、作物生理生态、农业高效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抗性生理生态、抗性育种、病虫害防治、资源优化配置及其效益分析、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及综述,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典型模式与典型经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