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分布为害甜菜夜蛾又名玉米叶夜蛾、贪夜蛾、白菜褐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甜菜夜蛾食性极杂,除为害芝麻外,主要还为害玉米、高粱、大豆、棉花、甜菜及各种蔬菜和杂草。甜菜夜蛾为害芝麻,以初孵幼虫取食叶下表面和叶肉,形成“天窗”;大龄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南靖县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情况和和规律,2019年10月至12月,对南靖县进行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监测,其中对靖城镇、金山镇、和溪镇、船场镇、梅林镇的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下半年总共发生两个高峰,最高诱蛾量在11月11日,以玉米、茄子和辣椒上成虫发生数量较多,玉米最多;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危害玉米,在10月21日左右出现高峰,其它作物没有发现草地贪危害,危害玉米偏向于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苗期最严重,抽雄后危害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3.
玉米苗期虫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文 《农技服务》2006,(6):24-25
<正>玉米苗期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玉米蛀茎夜蛾玉米蛀茎夜蛾又叫玉米枯心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其幼虫一般在苗期危害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是玉米主要害虫之一。 1、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玉米蛀茎夜蛾一般一年发生一代,卵在杂草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玉米5叶1心期、8-9叶期、大喇叭口期草地贪夜蛾数量、天敌种类数量及玉米危害等级、产量测定,有效评价草地贪夜蛾对不同玉米品种取食危害和产量等方面的差异性。试验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在不施药情况下受草地贪夜蛾危害较重,各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田间抗性差异不明显。在草地贪夜蛾发生较重情况下,不用药物防治最高产量损失可达94.5%。  相似文献   

5.
玉米夜蛾2010年在吐鲁番地区开始发生,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一年比一年严重,面积日趋广泛.本文论述了玉米夜蛾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生为害的严重性及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风险分析,总结提出了防治玉米夜蛾的技术措施,对新疆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和甜菜夜蛾是我县夏玉米和蔬菜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食性杂,分布广,具有暴发性、间歇性大发生和抗药性强等特点,其寄主广,危害作物多。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我县粮食作物和蔬菜呈现规模化种植趋势,给这三种夜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一、共性三种害虫均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寄主方面:玉米、棉花、油料、果树、烟草和十字花科蔬菜等。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危害虫态及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0~2003年的玉米虫害防治试验可知,在玉米田里枯心夜蛾为害玉米幼苗,造成缺苗断条,减产3%~8%.因此,研究玉米枯心夜蛾发生规律并予以防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初,在我镇西滕村宋玉暄玉米田首次发现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截止到7月中旬,全镇5 6万亩玉米,发生面积达1万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有的玉米田,缺苗断垅全田毁种。二点委夜蛾属群居性暴发性害虫,倘若幼虫发生高峰与夏玉米苗期吻合,将对全镇的夏玉米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经过近两年对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控跟踪,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出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技术,包括播前灭茬、清除玉米苗根基的覆盖物、物理防治、种子处理、播后苗前喷雾、苗后喷雾、毒饵诱杀等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草地贪夜蛾今年首次在我县玉米上发生,并产生一定危害:春玉米、夏玉米上点状零星发生,秋玉米上偏重发生,全年发生面积280hm2,重发面积达40 hm2,产量损失在1.4-48%。本文介绍了无为县草地贪夜蛾发生与防治情况,分析了发生特点与防治效果,以期为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红塔区玉米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4月26日在研和街道秀溪、可官,春和街道团山等春玉米上零星发生危害,到6月中旬随着外地虫源的迁入全区玉米种植区域均发生危害,表现出发展速度快,发生危害重的特点.为了掌握其发生消长规律,红塔区植保植检站于2019-2020年开展调查研究.结果 表明,玉米草地贪夜蛾在红塔区主害期为5-7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种群动态及发生规律、筛选具有抗虫性的玉米种质资源,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控。【方法】通过5点取样法对3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定期、定点、定株的田间系统调查,记录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为害部位和龄期,明确幼虫种群数量动态、垂直分布动态、空间分布型及不同玉米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抗性。【结果】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能造成危害,抽雄期种群数量达到最高,随着果穗成熟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不同玉米品种上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消长趋势大体一致,但发生数量存在差异。不同玉米生育期,幼虫种群在玉米上的垂直分布情况不同,喇叭口期为害上部心叶,抽雄期及以后为害雌穗及其苞叶。草地贪夜蛾种群在玉米抽雄期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为自然因子引起,其他生育期呈均匀分布,总体上呈聚集-扩散-聚集的趋势。受害最轻的品种瑞白6号与受害最重的品种TR151之间的虫情指数相差3.5倍以上。【结论】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能造成危害,发生高峰期为8月上旬玉米抽雄期;不同玉米品种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石林县草地贪夜...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20—2022年对腾冲市草地贪夜蛾监测调查,初步摸清了其发生和危害特点。低海拔区域(1400 m以下)的荷花、团田、蒲川、新华等乡(镇)草地贪夜蛾较中高海拔(1400~1900 m)的腾越、北海、明光等乡(镇)发生早;危害程度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减轻;草地贪夜蛾成为腾冲市烟后套种玉米和秋植玉米危害的优势害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监测并对PCR扩增到的磷酸甘油醛异构酶(Tpi)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兴义市8个疑似草地贪夜蛾样品经分子鉴定均为草地贪夜蛾,通过与"玉米型"和"水稻型"Tpi基因序列的特异位点比较分析,兴义市草地贪夜蛾亚型均为"玉米型",具体亚型的确定对研究兴义市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及监测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9年3月下旬,全球预警的世界性害虫一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文山州,首次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作物为冬早玉米.9月4日,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生姜植株,通过普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系统监测观察其发生发展动态,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淮地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健  李武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08-108,110
介绍了新型玉米害虫二点委夜蛾的生态习性,并与其它常见鳞翅目夜蛾科害虫比较形态特征,对该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二点委夜蛾是近几年丰县发生的新害虫,因种植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的变化,逐年加重并暴发成灾。丰县首次发现在2011年,当年在夏玉米产区暴发,给夏玉米造成严重损失。自2011年以来,丰县充分利用虫情测报灯、性诱剂对二点委夜蛾的成虫发生期进行诱测观察,通过对诱测成虫的历史数据和田间幼虫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摸清了丰县地区二点委夜蛾发生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阳东区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嗜好玉米嫩绿部位的叶片、世代重叠可能性明显、周年繁殖发生和防治难度较大等发生特点,提出了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防治等防控对策建议,为阳东区今后草地贪夜蛾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草地贪夜蛾入侵深圳对玉米植株造成为害情况,为深圳及广东入侵害虫预报预警及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在深圳市坪山区、龙岗区、光明区、宝安区和大鹏新区玉米种植地,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株,记录玉米生育期、调查面积、玉米受害株数、卵块或幼虫数量、幼虫龄期、玉米受害部位,统计草地贪夜蛾虫口密度和玉米受害株率。[结果]坪山区、光明区、宝安区和大鹏新区玉米种植地已发现草地贪夜蛾,在该虫发生区域中,玉米平均受害株率为23.2%、平均百株虫量为32.0头/百株;草地贪夜蛾可为害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且为害玉米的部位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幼虫从苗期玉米心叶开始为害,雄穗抽出后为害雄穗,雌穗抽丝后又为害雌穗。[结论]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深圳并取食为害玉米植株,应采取应急措施进行防控并加强对该虫在全市发生的动态监测,避免该虫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草地贪夜蛾迁入国内,导致玉米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该文阐述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征与对玉米的危害,提出光线诱杀、定期查卵、生物治理、化学防治等防控措施,以期减轻虫害对玉米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草地贪夜蛾迁入国内,导致玉米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该文阐述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征与对玉米的危害,提出光线诱杀、定期查卵、生物治理、化学防治等防控措施,以期减轻虫害对玉米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