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鸡痘是由痘病毒科的禽痘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有皮肤型、粘膜型(白喉型)及两者混合感染型等。现将我们在畜禽门诊中所接触到的不同日龄三黄鸡群爆发皮肤、粘膜型鸡痘混合感染的病例及诊治方法介绍如下:例一 宁海县力洋镇某养鸡户饲养三黄鸡1500羽,90~100日龄时陆续发病,鼻端、眼睑部形成明显痘痂,部分鸡张嘴伸颈,呼吸困难,并发出异常“咯咯”声。打开口腔,可见有一层乳白色伪膜布于喉头表面。根据皮肤及喉头伪膜的典型病变诊断为皮肤、粘膜型鸡痘混合感染。治疗:及时隔离病鸡,全群用病毒灵拌料连用5天,皮肤患部用皮康…  相似文献   

2.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前者以皮肤(尤其以头部皮肤)的痘疹,继而结痂、脱落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名鸡白喉。有的病鸡,两者可同时发生。鸡群发生轻度皮肤型鸡痘时死亡率较低,但病鸡生长迟缓,产蛋减少。如发生白喉型鸡痘或并发其他传染病,或在恶劣的环境下,则可引起大批死亡。本病对各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易感,锥鸡更易感,特别是大群鸡场危害严重。笔者在实践中曾遇到一起混合型鸡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前者以皮肤(尤其以头部皮肤)的痘疹,继而结痂、脱落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名鸡白喉.有的病鸡,两者可同时发生.鸡群发生轻度皮肤型鸡痘时死亡率较低,但病鸡生长迟缓,产蛋减少.  相似文献   

4.
鸡痘一般分为三个型:皮肤型、粘膜型,以及皮肤粘膜混合型。皮肤型:主要表现鸡冠、肉髯、肉垂、头部、脚部无毛处出现痘疹结节。病鸡表现轻微减食,生长减慢,成鸡产蛋下降,但基本不死鸡。粘膜型:病鸡以呼吸道病变为主,张口吸气,口腔粘膜、喉头、气管粘膜有痘斑结节...  相似文献   

5.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病毒病。1特点本病各种鸡均可感染,以雏鸡、中鸡最易感染,雏鸡患鸡痘死亡率高。50日龄时,鸡群中少数出现喷嚏、张嘴、咳嗽、甩头、流眼泪,呼吸时有杂音等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季和初冬季节多发生皮肤型鸡痘,深冬粘膜型多发。病鸡脱落和散落的痘痂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损伤皮肤和粘膜感染,不能经健康皮肤和口感染。  相似文献   

6.
鸡痘一般分为3个类型:皮肤型、粘膜型、皮肤粘膜混合型。皮肤型主要表现鸡冠、肉髯、肉垂、头部、脚部无毛处出现痘疹结节,病鸡表现轻微减食、生长减慢,成鸡产蛋下降,但基本不死鸡。粘膜型病鸡以呼吸道病变为主,张嘴吸气,主要在口腔粘膜、喉头、气管粘膜有痘斑结节...  相似文献   

7.
<正> 鸡痘是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和混合型。其中粘膜型鸡痘易与禽的其他呼吸道病混淆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8.
我市近几年来养禽业发展很快,乡镇养鸡专业户日益增多,但鸡的传染病却日趋严重,鸡瘟病表现尤为突出。在病源鸡痘病的病源是鸡痘病毒,主要经皮肤、粘膜创伤而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秋冬季节最易流行。2症状可分皮肤型和白喉型两种,两型也可混合发生。皮肤型:发病鸡病初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如鸡冠、肉垂、眼脸、口角等处的皮肤形成灰白或黄白色小结节,小结节逐渐形成带红色的小丘疹,互相融合形成痘痴。白喉型;发病后可见病鸡吞咽和呼吸困难,口腔、咽喉等处部位粘膜上出现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连成片,成为黄白色假膜,常…  相似文献   

9.
鸡痘是肉种鸡的一种常见病,由禽痘病毒引起。主要危害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处如鸡冠、肉垂等发生痘疹以及在鸡口腔、喉粘膜等处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俗称鸡“白喉”)和混合型鸡痘。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生产中危害极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禽痘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是鸡痘和鸽痘。禽痘感染的自然宿主是鸡、火鸡和鸽,鸭和鹅的易感性较低。根据症状和病变的表现,禽痘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痘疹可发生于皮肤、口腔和咽喉部的粘膜。发生于皮肤的,称为皮肤型;发生于口腔和喉部的,称为白喉型;两者兼有的,称为混合型。此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多为幼鸡和幼鸽患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禽痘的病原是痘病毒。目前认为引起禽痘的病毒最少有四种类型。鸡瘟病毒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危害性大;火鸡瘟病毒、鸽痘病毒也常见到;…  相似文献   

11.
鸡痘是由症病毒科的禽痘病毒引起的,主要表现有皮肤型、粘膜型(白喉型),亦有两者在同一鸡群中的混合感染。现将我地区两群不同日龄的产蛋鸡群爆发皮肤、粘膜型鸡痘混合感染的病例及诊治体会介绍如下。发病情况一:某养鸡户饲养罗曼白鸡1800只,在60~70日龄时陆续发病,鼻端、眼睑部形成明显痘痴,部分鸡张嘴伸颈、呼吸困难,并发出异常“咯咯”声,打开口腔,可见病鸡喉头,有一层乳白色伪膜布于喉头表面。诊断:依据皮肤及喉头伪膜的典型病变诊断为皮肤、粘膜型鸡痘混合感染。治疗:及时隔离病鸡,全群鸡用病毒灵拌料连续用药5天,并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雏鸡、种蛋和淘汰种鸡调拨频繁,各地疾病发生及免疫情况又千差万别,从而加速了疾病的传播,以前不常见的疾病多了,常见病的发生频率也增高了。禽痘以前多发生于笼养蛋鸡,而目前在肉鸡群中也时有发生。现谈谈防治肉鸡鸡痘的一些体会。鸡痘是由禽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按其发病特征分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在夏季,成鸡染病多出现皮肤型,即在冠、髯部等皮肤无毛的地方上见有痘疹。虽然出现很严重的外观痘疹,但没有太多的死亡。秋春季节,4个月以下的幼鸡感染时多为粘膜型鸡痘,即在咽喉粘膜、气管粘膜上见有症…  相似文献   

13.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常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眼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随着现代养鸡业的发展,养鸡生产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的增加,鸡痘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该病几乎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小日龄雏鸡发病率增高,发病鸡的病程以及死亡率、淘汰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正>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家禽中鸡最为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地区更多见于秋季。各种日龄的鸡只均可感染,尤其在不良环境中的发病率更高。1流行因素及特点1.1鸡痘在临床上可分为皮肤性、粘膜型和混合型。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皮肤或粘膜创伤、吸血昆虫叮咬皮肤都可传播此病。鸡痘主要侵害雏鸡,成年鸡对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雏鸡患病后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一、流行特点 各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以产蛋鸡最为严重。雏鸡最早可在6~7日龄发病.肉鸡一般在4-6周龄发病。本病秋冬季节最易流行.一般在秋季和冬初(8~10月份)发生皮肤型鸡痘较多,在冬季则以黏膜型(白喉型)鸡痘为多。病鸡脱离和碎散的痘痂是主要污染物,主要通过皮肤和黏膜伤口感染.一般不经健康皮肤和消化道感染。  相似文献   

16.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鸟类的一种缓慢扩散的传染病,通常在临床上可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也可表现为混合型。禽痘多通过机械性传播使受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其中蚊虫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因素。任何日龄、性别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粘膜型和混合型感染严重者引起大批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04年3月15日广  相似文献   

17.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根据机体的发病情况可分为2种类型,皮肤型(干燥型),在鸡冠、脸和肉垂等部位有小疱疹及痂皮;黏膜型(潮湿型),主要感染口腔和喉头黏膜,引起口疮或黄色伪膜。皮肤型鸡痘较普遍,黏膜型鸡痘的死亡率较高(可达50%),  相似文献   

18.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依据其侵害部位不同临床上分为皮肤型、粘膜型以及混合型.在我地区该病常于8月下旬发病,9月、10月为高发期,至12月份基本平息.  相似文献   

19.
2005年9~10月,鸡发生眼皮肤型鸡痘比去年有所增多(2004年仅为2例)。入秋后,来我部门诊就诊眼皮肤型鸡痘7例、鸽1例。现将其中1例鸡眼皮肤型鸡痘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以供养禽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其特征是引起禽的皮肤或粘膜增生性痘疹,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的疾病。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以和中雏最易发生。本病发生没有时间限制,常年都可易发生,秋冬两季最易流行,病鸡脱落和破散的痘痂,是散布病毒的主要形式。本病主要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感染,不能经呼吸道粘膜、消化道粘膜感染,健康皮肤可以保护鸡只不受感染。库蚊、疟蚊和按蚊等吸血昆虫在传播本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蚊虫吸吮过病灶部的血液之后即带毒,带毒的时间可长达30d,其间易感染的鸡经带毒的蚊虫剌吮后而被感染,这是夏秋季节流行鸡痘的主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