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PHP+ Apache+ Mysql环境建设广西乡土树种分类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植物鉴定与植物图片信息采集技术,开发包括文字、图片等多媒体材料在内的广西乡土树种鉴别信息系统,辅助使用者对乡土树种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植物鉴别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鉴别不仅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农业、林业、牧业、工业、商贸、考古、检验检疫等领域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中系统介绍了基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组成、结构、纹理等外部特征的人工鉴别方法,基于燃烧、光谱、色谱、质谱、热差、细胞、孢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等分析的辅助人工鉴别方法,以及基于计算机、网络、摄影、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自动鉴别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植物鉴别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集成的植物自动鉴别方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以避免植物鉴别技术和方法的低水平重复研究,促进植物鉴别技术和方法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建立天麻产地的定性模型,并对天麻产地进行鉴别。利用AntarisⅡ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FT-NIR)对云南昭通、省内非昭通、省外的88个天麻样品,采用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联用马氏距离算法(PCA-MD)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算法(PLS-DA)对不同产地天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CA-MD和PLS-DA模型的判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0.91%和95.45%,PLS-DA模型可以更好地对不同产地的天麻进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对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作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网格技术,并在分析传统算法LEACH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格的聚类路南算法,进行了仿真试验和结果分析,证明了该算法具有节约能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笔迹特征相关理论人手,分析了鉴定双方笔迹鉴定分别采用的方法,以及研究笔迹形成机理的不同所造成的,对符合点和差异点本质特征的认识不同,美籍的笔迹专家,不谙中国书法,相对于美国专家的机械式比对,中国的鉴定专家更注重分析细节特征形成的机理,再结合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中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使得证据的展示最终5:0全票通过。  相似文献   

6.
简单分析了基于RFID的人员定位技术、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的定位技术以及基于接受信号强度RSSI的定位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煤矿井下巷道的特殊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点定位的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算法。通过实地模拟实验得出该算法的定位误差基本控制在2~3 m之内。  相似文献   

7.
浅谈阿拉伯数字笔迹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 《森林公安》2006,(6):16-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商业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犯罪分子利用数字进行的各种犯罪活动日益增加,犯罪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变换。由于阿拉伯数字具有笔迹少和易变化等特点,因而犯罪分子留下的破绽相对较少,这就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然而,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笔迹鉴定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些案件正是因为技术人员通过笔迹鉴定发现蛛丝马迹,为案件侦破打开突破口。因此,加强和深入研究阿拉伯数字笔迹特征及其检验方法,对有关案件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借鉴专家和同行的经验,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阿拉伯数字犯罪的规律及笔迹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森林火灾视频监测系统的组成,对烟火自动识别算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网络摄像机的智能森林火灾实时监测方法。烟火检测对由网络摄像机传过来的视频帧,使用一系列算法进行实时图像分析,这些算法由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组成。算法的实现是基于火焰和烟雾的行为特征,如:颜色、颜色分布、形状、轮廓、纹理等。这一系列独立的算法是并行处理的,最后将结果一起输入到模糊神经网络中,给出前面每一个算法的权重,得出一个是否有烟火出现的最终评估。  相似文献   

9.
认知无线电作为一种新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允许认知用户主动检测空闲频谱,能够实现有限频谱资源的重新利用,被认为是解决无线频谱利用率低下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文章首先建立图着色理论的系统分析模型,研究了基于图着色理论的贪婪算法及公平算法,提出了基于连接等级的按轮分配算法以及基于轮数阈值的混合算法,研究基于敏感图着色理论的频谱分配算法将功率分配纳入考虑,比较了三种简单的功率分配算法的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数字水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鲜见关于遥感影像机密信息隐藏技术的报道。遥感影像中有些机密信息对没有权限的用户是不可见的,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信息隐藏技术将其中的机密信息隐藏起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nold变换及混沌加密的机密信息隐藏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Amold变换和混沌加密技术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然后采用基于...  相似文献   

11.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影响林火的因子进行数据分析与综合评估。针对林火这一课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采用一种改进的C4.5决策树算法对森林火险天气等级进行评估决策。该算法着眼于从一组互不相关的事例中推算出以决策树为表现形式分类规则,并采用基于可信度阈值的后剪枝技术降低决策树纯度。基于算法原理,综合分析了温度、湿度、风力等林火因子数据集,分析了决策树算法应用于数据分类和知识发现的过程和特点,研究了该决策树模型在天气评估中的应用,建立了一套森林火险天气等级评估方法。通过试验表明,林火等级与各林火因子数据集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实现了该算法在林火等级评估方面应用的可能,同时,也指出了该算法应用的局限性与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生产育苗工作经验和部分试验结果,总结了白桦播种繁育实生苗的方法和技术要点、白桦种子质量鉴别、种子催芽处理方法和培育合格苗木育苗技术环节,可供从事白桦育苗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土地沙化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地沙化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做了总结归纳, 主要包括传统的沙化信息提取技术和基于新算法的沙化信息提取技术。其中, 传统的沙化信息提取技术包括监督与非监督分类法及目视解译法; 基于新算法的沙化信息提取技术包括神经网络法、决策树法、纹理特征提取法、混合像元分解法、植被指数法和多源信息复合法。最后分析了目前土地沙化信息提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就算法型、模型式、数学形态学理论和彩色图像分割提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做了介绍,对4类方法技术优势和应用缺点进行评述。未来发展方向是基于彩色图像为目标对象的分割提取技术,并从检测过程、图像分析过程以及整体流程进行了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15.
图像分割是把图像分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图像分割新算法一直在更新,但都有局限性。本文介绍几种基于图论的图像分割算法,并对各自算法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将Normalized Cut归一化割集准则与图像的阈值分割联合起来区分目标和背景,提出了改进权值公式的算法。通过实验比较分析,改进的归一化图像分割算法有效消除了噪声,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更接近人眼视觉的分割效果,并减少了算法的运算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U的光线跟踪算法是当前图形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将来用于广告、电影、游戏等娱乐产业的关键技术。本文论述了如何对基于GPU的光线跟踪算法进行实现,以及利用各种加速结构,加速算法实现,提高算法执行效率,并对各种加速结构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传统城市园林GIS数据均衡化处理技术忽略了对调整参数的全面寻优,导致部分数据仍存在不均衡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改进目标进化算法的城市园林GIS数据均衡化技术。针对城市园林GIS数据,结合SMOTE算法与遗传算法,形成一种新的改进目标进化算法——GSA算法,对GIS数据完成二次采样,通过鸡群算法求解目标函数最优解,以此得到多个最优调整参数,使图像灰度分布更加均匀,实现城市园林GIS数据均衡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技术相比,改进目标进化算法的GIS数据均衡化效果更好,证明该技术具有理想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正>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类活动日益频繁,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逐渐升高,不仅给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还对生态系统、土壤性质、地表特性等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森林火灾进行智能监测已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雷文礼所著《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在森林火灾智能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ISBN 9787307232167)一书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对基于物联网的森林火灾智能监测系统的节点定位方法、节点覆盖优化算法、数据收集路径优化算法、中继选择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森林火灾智能监测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叶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项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植物的各个组织和各种成分的分析。文章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叶 片研究上的应用进展,包括基于叶片特征的植物种类鉴别、植物叶片病虫害诊断、育种材料选择、叶片 内含物质含量测定等 4 个方面,并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于植物叶片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基于声发射技术检测中噪声的来源及处理方法,并对消噪方法中采用的傅立叶算法和小波分析方法进行比较。描述了小波去噪的原理以及几种阂值的确定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阈值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