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膨化大豆替代鱼粉对育成期乌苏里貉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同窝、同性别且体质量相近(P0.05)选取150只9周龄健康乌苏里幼貉,随机分到5个试验组内,每组30只(15♂+15♀),分别饲喂膨化大豆替代鱼粉水平为0、25%、50%、75%和100%的日粮,保持各组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相同,经过3d预试期。试验结果表明:在育成前期,无鱼粉组乌苏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ldesussuriensi)生长速度延缓,体质量增加高峰比对照组延迟近半个月,膨化大豆替代鱼粉水平为25%组平均日体质量增加最高,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25%组的体质量增加成本分别比对照组和无鱼粉组低15.26%和9.14%;冬毛生长期各组体质量曲线起伏不大,打皮前各组乌苏里貉体质量增加都为负增长,各试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日体质量增加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鱼粉的组料质量比和体质量增加成本最高,比对照组高出20.48%。这表明,膨化大豆可部分替代鱼粉而不影响乌苏里貉的生长和发育,但全部替代则会限制乌苏里貉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降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并在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氨基酸来研究降低蛋白质日粮对冬毛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及毛皮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约为6 kg、健康状况良好的雄性乌苏里貉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对照组的蛋白质水平为24.05%,不添加氨基酸,试验组的蛋白质水平为22.03%,添加蛋氨酸0.5%、赖氨酸0.3%。结果表明,降低蛋白质水平试验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血清尿素氮、白蛋白及各种反应毛皮品质的指标(体长、干皮长、干皮重、针毛长、绒毛长及针绒毛长度比)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冬毛期将蛋白质水平从24.15%降低到22.03%时对乌苏里貉的生长性能及毛皮品质并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博落回散对冬毛生长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30日龄乌苏里貉60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乌苏里貉,每组基础日粮相同,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金霉素50 mg·kg~(-1),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博落回散250、500和750 mg·kg~(-1)。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初始体重、结束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料肉比和腹泻率差异不显著,对照组与试验组Ⅰ的料肉比和腹泻率更加接近;试验组Ⅰ、Ⅱ、Ⅲ的料肉比和腹泻率有依次增加的趋势。综合考虑,冬毛生长期乌苏里貉日粮中添加博落回散250 mg·kg~(-1),可以替代金霉素,作为乌苏里貉无抗生素日粮的一个方案。  相似文献   

4.
养貉的目的是为了取派皮,而貉的毛皮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毛皮的颜色,针毛、绒毛的质量,皮板的张幅的大小都必须符合市场要求。因此饲养乌苏里貉应该适应当地的气候、自然资源条件,从保留原种的特征上,逐步改良不良特征,培育更优良的品种。因此在最后确定留做种貉的阶段,应首先根据个体体型大小、毛绒密度、毛色,繁育能力等进行选择。1、毛皮毛绒质量的选择一般根据国内外市场毛皮收购质量要求,选择基本符合毛皮质量要求的个体,进行严格鉴定。选择背毛美观,毛绒密度大,貉体转动时毛绒自然出现缝隙,耐磨度  相似文献   

5.
膨化颗粒饲料饲喂乌苏里貉的繁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饲养毛皮动物依赖动物性鲜料,由于我国杂鱼和动物鲜料的来源限制和价格上涨,实质上限制了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区域和饲养规模。同前,我国乌苏里貉的饲养量已超过荷兰,居世界第1位。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科技进步、饲料工业的发展,乌苏里貉的饲养区域已由沿海湖泊地区逐渐向外扩大,规模化养殖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为适应这一市场发展的需要,推广营养全价、平衡的干性饲料势在心行,使用膨化颗粒饲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的饲养方法则更适合突破养殖区域限制、扩大养殖规模,是毛皮动物饲养方式的最终选择之路。乌苏里貉是季节性单次发情的动物,繁殖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繁殖率,进而影响全年的养殖经济效益。本试验探讨了膨化颗粒饲料饲养繁殖期乌苏里貉的生产繁殖效果,以期为使用膨化颗粒饲料饲养乌苏里貉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乌苏里貉繁殖特点与发情配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苏里貉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1985年以来,我们在郑州对乌苏里貉进行了人工饲养试验,系统观察其繁殖期的行为及发情配种规律,现将有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乌苏里貉的繁殖特点1.1公貉的繁殖周期家养貉的性成熟时间一般为9~10月龄,公貉较母貉稍有提前,个体...  相似文献   

7.
提高乌苏里貉生产性能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苏里貉,不仅毛皮珍贵,而且肉质鲜美,是一种皮肉兼用的动物。目前国内乌苏里貉的饲养量约在15万头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乌苏里貉属季节性发情动物(每年繁殖1次),如果饲养管理不善,貉在一年中就不产仔或产仔少。目前我省不少养殖户饲养管理比较粗放,为提高乌苏里貉的饲养效益,我们通过10年的研究和繁育推广,根据乌苏里貉的生理特性和繁殖规律,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1 准备配种期饲养技术每年10月下旬到翌年1月中旬是乌苏里貉生殖器官发育和营养需要最多的时期,在此期间乌苏里貉生长冬毛和沉积脂…  相似文献   

8.
毛皮动物如水貂、蓝狐、乌苏里貉、獭兔等在我国养殖量很大,中国已成为世界毛皮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部分饲养户对剥皮技术和毛皮的保管知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乌苏里貉,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阿符尔貉,主要产在中俄边境地带,黑龙江沿岸及吉林省的东北部;朝鲜貉,主要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的南部地区。以上3个亚种为北貉,体型大、针毛长、绒毛密、底绒丰厚,皮张质量是世界毛皮市场貉皮中最优的,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建立3种毛色貉生物学特性数据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褐色乌苏里貉、野生乌苏里貉和吉林白貉为研究对象,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3种毛色乌苏里貉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比较。[结果]红褐色乌苏里貉和野生乌苏里貉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56的细胞频率分别为86%和83%,表明红褐色乌苏里貉和野生乌苏里貉种群体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为56。吉林白貉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56的细胞频率为70%,低于其他2种貉。[结论]红褐色乌苏里貉和野生乌苏里貉的染色体众数相同,均为56;吉林白貉的染色体众数为56或57,其染色体数目存在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11.
The ISSR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20 wild Wusuli raccoon dog from Nenjiang distri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etic diversity and high polymorphism among individuals of the wild Wusuli raccoon dog. A total of 41 DNA bands were amplified by 9 primers, and 37 of them were polymorphism, the proportion of polymorphism was 90.24%, 2-8 polymorphism bands could be amplified by each primer, and 4.56 on average, the length of the product was 200-2 000 bp.  相似文献   

12.
貉抗犬瘟热病毒高免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貉饲养场打皮前期,采用犬瘟热弱毒苗对貉群进行3次加强免疫。打皮时同时采血和分离血清,使用双抗和过滤方法对血清进行除菌处理后冷冻保存备用。以中和试验来检测血清中的犬瘟热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并对所制备的高免血清进行无菌检验和安全试验。结果表明:加强免疫组血清中犬瘟热中和抗体效价1∶102.53±0.16,而对照组的抗体效价为1∶101.61±0.12;无菌检验未发现血清有任何细菌,安全试验显示皮下注射的幼貉没有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几种提取乌苏里貉毛囊核酸方法的比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提取乌苏里貉毛囊核酸的可靠方法。[方法]本实验分别利用改进的有机酚法,chelex-100法,PCR缓冲液法和试剂盒法,从乌苏里貉毛发中提取核酸DNA,对所提核酸进行PCR扩增及电泳分析,并且对四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分光光度计测定和凝胶电泳检测,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helex-100提取的核酸有蛋白质等杂质,PCR缓冲液法提取核酸浓度低有机酚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DNA浓度高,且没有杂带。[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高效,简便的提取乌苏里貉毛囊核酸DNA提供了有力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貉的白鼻子病发病率很高,对毛皮动物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研究发现白鼻子病貉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缺铁症。对白鼻子病患貉进行肌肉和口服2种途径补饲右旋糖酐铁发现,肌注补铁途径可以有效改善患貉贫血和缺铁症。这说明"白鼻子"病貉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为缺铁性贫血,铁缺乏是由于肠道对铁的吸收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貉"白鼻子"病的发病原因,对该病患貉与健康貉各9只的20项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用Mann-whinney法进行了组间差异性检验。与正常貉相比:病貉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24)、谷氨酰转移酶(p=0.036)、总胆红素(p=0.019)水平升高,白蛋白(p=0.040)及白球比(p=0.031)下降,这些生化指标的异常提示病貉肝脏的蛋白合成代谢功能下降,胆红素代谢异常,肝脏受到了损失;病貉肌酐(p=0.041)水平的降低,α-羟丁酸脱氢酶(p=0.017)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白鼻子"病貉患有贫血有关;病貉肌酸激酶(p=0.019)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病貉患有的肌肉萎缩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用脱毛剂量(28mg/kg体重)的环磷酰胺。对春季换毛前的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进行肌注。研究其脱毛机理。在注药后的不同时间,取其背部皮肤样品少许,分别固宇下10%的福尔马林和2%的戊二醛中。采用常规的石蜡和超薄切片法制片。对其毛皮、毛被及皮脂等影响的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注药后第1天毛囊结构已发生变化;第7天针毛囊和毛球角质经;第15天毛囊结构基本正常。毛囊上升  相似文献   

17.
选择健康的90日龄雌性黑貂60只,平均体质量(0.862 1±0.086 6)k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研究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冬毛期雌性黑貂(Mstula vision)蛋白质的消化代谢规律及毛皮质量的影响。各组水貂饲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6%(Ⅰ组)、28%(Ⅱ组)、30%(Ⅲ组)、32%(Ⅳ组)、34%(Ⅴ组)和36%(Ⅵ组)。结果表明:Ⅱ组水貂的采食量和粪干物质排泄量显著高于与Ⅲ组 (P<0.05),Ⅲ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P<0.01);净蛋白利用率指标上,Ⅲ组极显著高于Ⅱ组水貂 (P<0.01),Ⅰ组、Ⅳ组和Ⅴ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Ⅱ组水貂(P<0.01),Ⅲ组显著高于Ⅵ组水貂 (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水貂皮长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30%(Ⅲ组)时,水貂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利用率最好,基本满足冬毛期雌性黑貂对蛋白质的需求;饲料中的蛋白质低于28%(Ⅱ组)时,水貂的皮张面积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