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俊良 《蚕桑通报》2004,35(3):57-60
<蚕桑通报>是由浙江省蚕桑学会主办的综合性蚕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54年8月,迄今已有五十年了.半个世纪来<蚕桑通报>在党和国家及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面向生产、面向经济建设、面向浙江蚕桑学会会员和全国蚕业科技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普及与提高结合的方针,为团结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学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浙江乃至全国的蚕业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楼程富 《蚕桑通报》2004,35(4):61-64
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已走过了她50年的光辉历程. 浙江蚕桑产业的发展,孕育了<蚕桑通报>的诞生,促进了<蚕桑通报>的成长,蚕桑产业相关科技刊物的创刊与发行标志着蚕业作为独立学科的完整发展,刊物的出版发行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和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对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汤传根 《北方蚕业》2003,24(1):52-52
1959年以来,我一直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多年来累计在<蚕业科学>、<中国蚕业>、<蚕桑通报>、<江苏蚕业>、<北方蚕业>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及各类实用文章70多篇,计27 万余字,其中有18篇获省、市、县有关部门颁发的优秀论文奖.计获得国家、省、市、县科技进步奖24项.现就怎样撰写蚕桑实用技术文章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蚕桑通报》自1954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传播蚕桑科技信息,提高蚕学学术水平,促进我省乃至全国蚕丝业发展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湖州市广大蚕桑科技人员深深体会到《蚕桑通报》六十年来对推动我市蚕业科技进步,促进蚕丝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B08):13-15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浙江蚕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形成了配套的科学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浙江蚕业的发展,对我国蚕业的进步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蚕业界几代人熟知的《蚕桑通报》已走过了六十个年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古老蚕丝文化的孕育和现代蚕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下,1954年8月以陆星垣先生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在杭州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有关蚕丝科技方面的刊物--《蚕丝通讯》,1959年初更名为《蚕桑通报》,融学术性与科普性为一体的《蚕桑通报》创办,为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开辟了学术交流新园地,为蚕桑新技术的推广搭建了新平台,也为广大青年学子和农技人员的蚕桑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蚕桑通报>,心里是多么的激动,它伴随我们近30年了.我和我妻子俞金姬同是从事蚕桑工作,如同我俩结婚后的家庭生活一样,对<蚕桑通报>,一刻也不曾忘怀.在办公室,在家庭书架上,时时闪耀着郭沫若同志所写的"蚕桑通报"这4个秀丽的封面大字,让我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8.
邹晓强  庄英 《江苏蚕业》2010,32(1):56-58
通过实施"省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现蚕业增效、蚕农增收,推动丹阳蚕桑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经营,形成蚕桑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促进蚕桑产业在丹阳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区域内,实行蚕业规模化经营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建立高产、高效、优质的"蚕桑示范园"是实现这一途径的良好载体.射阳县地处苏北平原,现有桑园面积2 550hm2,是全省蚕茧重点产区之一.也是全国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县.近几年来,为适应现代蚕业发展,在重点蚕桑乡镇成功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蚕桑示范园",这既为本地区蚕业发展做出了样板,提供了示范,又为其他蚕区推进桑园高产园区的建设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蚕桑技术推广方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洪燕  郭光 《北方蚕业》2009,30(2):51-52
蚕桑技术推广是促进蚕业科技新成果和实用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加速蚕业技术改造,促进蚕业技术进步的根本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行政命令或简单地说教式的技术推广已不适应新时期蚕桑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必须尊重蚕农意愿,创新技术推广方式,从而提高蚕农的科技素质,加快蚕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4):64-66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  相似文献   

12.
李要君 《四川蚕业》2013,(4):30-30,33
<正>现代蚕桑产业是珙县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因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全方位推进发展,倾力做强做大蚕业产业,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坚持规模发展,科技增效的原则,全力推进"三高蚕业"示范。1面对现实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4月12日至15日,全国知名蚕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一行在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杨彪站长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内江隆昌县、威远县,自贡荣县,凉山州德昌县、宁南县,考察四川"立桑为业",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在德昌出席了中国蚕学会授予德昌县"中国果桑之乡"授牌仪式,在宁南出席了现代蚕桑生产模式现场会。在四川考察调研期间,向仲怀院士一行深入  相似文献   

14.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4):64-66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浙江蚕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形成了配套的科学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浙江蚕业的发展,对我国蚕业的进步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罗红柏 《四川蚕业》2013,41(3):49-50
<正>2013年,兴旺镇按照"桑园快速丰产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蔟具优良化、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的思路,着力建设蚕桑示范基地镇,促进了蚕业快速高效发展。目前,实现了多年没有出现过的夏季发种量超过春季发种量。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对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分析制约蚕桑生产的因素,探索江苏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本文对江苏近年来蚕桑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作如下分析思考,并提出"加快制定产业规划、加大投入、发展规模蚕业、突出"精品"蚕业等建议,来强化蚕业生产的基础,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为蚕桑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陈清奇 《蚕桑通报》2004,35(2):61-62
<蚕桑通报>从创刊已走过50年历程,笔者从事蚕桑工作50余年来,可以说<蚕桑通报>是与我相伴而行,共同前进,并结下了不解之缘.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以下3件事.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业》2006,28(4):53-53
<正>2006年10月27日全国蚕桑发展情况座谈会及组织编制“全国蚕桑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2个蚕桑主产省市蚕业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的负责同志共计20多人。会议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封槐松同志主持,会议主要内容一是各省市蚕业管理部门的同志通报交流了各省市  相似文献   

19.
刘霞 《四川蚕业》2012,40(4):48-49,51
通过对巴中市蚕桑资源做了详细摸底,重新定位和思考了蚕桑产业发展方向和措施,把巴中蚕业融入到现代农业之中,全面开创蚕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新局面,推进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跨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蚕业》科技学术期刊2012—2021年载文数量、载文内容、作者人数以及学历、职称、所在地区及作者单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起《广西蚕业》改版以及被评为"科技学术期刊"之后,单篇文献字数明显增加,科技学术论文进一步增加,科普性文章减少.文献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蚕桑产业发展、蚕桑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