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洁  贾凯  闫会转  高杰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8):1516-1522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对芜菁再生不定芽,不定根的影响;并建立芜菁再生体系。【方法】设置2种浓度NAA激素0.1 mg/L,0.5 mg/L;和4种浓度6-BA激素0.25、0.5、0.75、1.0 mg/L处理2种新疆芜菁、1种温州盘菜的子叶、下胚轴。观察记录子叶、下胚轴的不定芽再生频率和再生根频率。【结果】三种芜菁下胚轴产生不定芽的频率为:柯坪芜菁(75.32%)>温州盘菜(73.73)%>喀什芜菁(72.55%)。NAA为0.5 mg/L时下胚轴的生根率要高于NAA为0.1 mg/L时的生根率。【结论】三种芜菁的下胚轴诱导不定芽的效果要优于子叶的诱导效果;柯坪芜菁与喀什芜菁不定芽诱导最适激素浓度为6-BA 0.75 mg/L、NAA 0.1 mg/L;温州盘菜最适激素浓度为6-BA 0.5 mg/L、NAA 0.1 mg/L。  相似文献   

2.
温州盘菜感染芜菁花叶病毒后的生理生化性状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以温州盘菜的健康株和感染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感染性地片为材料,比较了两者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温州盘菜感染TuMV后,叶片的电导率和游离氨基酸(TFAA)含量明显升高,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明显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歧化酶(SOD)活性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温州盘菜病毒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9年从温州市郊盘菜基地采集病毒病样本,得到病毒分离物S18和S28。经生物学测定、血清学试验及电镜观察,表现病毒病症状的样本均检测出芜菁花叶病毒(TuMV),有少量样本中也检测出黄瓜叶病毒(CMV),这是国内首次在温州盘菜上分离到TuMV和CMV。  相似文献   

4.
3个芜菁品种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代葡萄糖苷(硫苷)是一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物,除与植物的气味、杀菌等特性有关外,还具有防御人体多种癌症的功能。采用HPLC-ESI-MS和HPLC联用的方法对我国芜菁3个地方品种肉质根硫苷组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3-丁烯基硫苷、苯乙基硫苷为主要硫苷组分,新疆恰麻古和温州盘菜中还分别含有较为丰富的4-戊烯基硫苷和顺-2-羟基-3-丁烯基硫苷。新疆恰麻古的总硫苷、总脂肪族硫苷和总吲哚族硫苷含量最高,温州红盘菜的芳香族硫苷含量最高。建议消费者以后多食用芜菁,补充苯乙基硫苷等有益人体健康的天然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玉环盘菜”是玉环县传统的优质特色蔬菜品种之一.在玉环县有160多年的栽培历史。“玉环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芜菁种的一个类型,盘菜叶丛生且较直立,其肉质根扁圆如盘故称盘菜。肉质根皮色微黄白色,外形美观,肉质洁白,质地细嫩,品质优异,居根菜类之冠。盘菜营养物质丰富,食用价值高。盘菜肉质根鲜食、炒食、烹汤味道爽脆,鲜美可口,腌酱制加工风味独特爽口,  相似文献   

6.
对367份榨菜和雪菜等芥菜类种质资源进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筛选出对病毒病表现为免疫的材料20份。表现为高抗的材料30份,表现为抗病的材料29份。对96份自交3代以上材料苗期进行芜菁花叶病毒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出11份抗病毒病材料,其中品种编号为06191和06222的2份榨菜对病毒病表现高抗,病情指数分别为3.13和3.57。06222田间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均表现为高抗。芥菜病毒病抗源材料的筛选为抗病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芜菁又名盘菜、蔓菁,袖珍芜菁是芜菁中小巧玲珑的一种,外形颜色鲜艳,营养丰富,既可大田种植作商品出售,还可盆栽观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芜菁幼苗形态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茉莉酸参与芜菁抗逆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温州盘菜和卡玛古两个商业品种的芜菁作为材料,将萌发的芜菁种子培养于添加不同浓度MeJA的1/2MS培养基中,7 d后测定芜菁幼苗的生长指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随着MeJA浓度增加,芜菁幼苗长度及干、鲜重呈降低趋势,叶片中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OD、CAT、APX活性逐渐增高,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逐渐增高,MDA、H2O2和O2·-含量逐渐增高,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结论】施加外源MeJA增加了芜菁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芜菁幼苗的生长指标,抑制了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小拱棚防虫网覆盖时长对温州盘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小拱棚防虫网覆盖不同时长温州盘菜主要品质差异的研究,探讨了温州盘菜防虫网覆盖的适宜时长。结果表明,以定植后覆盖防虫网30d的盘菜品质最佳,不但可在效防治盘菜病毒病,而且盘菜各项品质与营养价值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芜菁种质资源营养品质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芜菁的种质资源特性,为芜菁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引进不同来源芜菁,以不同品种芜菁作为试验材料,对总酚、黄酮、可溶性糖、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淀粉、可滴定酸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相同芜菁品种在不同地点表现出营养品质不同,柯坪县的芜菁品质要优于疏勒县的芜菁品质。总酚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抗坏血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结合生物学性状与果实营养品质特性,筛选出符合新疆南疆种植的品种为,新星圆蔓菁,金秋芜菁,柯坪-绿-圆锥,天地禾芜菁,柯坪-绿-扁圆,柯坪-紫-圆锥,日本小芜菁,可以进行示范并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白菜和芜菁杂种小孢子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白菜和芜菁的6个杂种F1代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存在很大差异,胚产量最高的两个组合“矮脚黄×气死孩”和“苏州青×气死孩”平均每蕾分别产生21.1和17.2个胚。诱导杂种胚状体发生的最佳时期是单核中期至单核靠边期。33℃、24h热激处理可明显提高杂种小孢子胚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也可改善胚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芸薹作物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芸薹种(Brassica campestrisL.,synB.rapaL.)的3个亚种,即白菜(B.campestrisL.ssp.chinensisM ak ino)、大白菜(B.campestrisssp.pekinensisO lsson)和芜菁(B.campestrisssp.rapifera(M atzg.)S insk)等芸薹作物为研究材料,对其杂种优势形成进行了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莲座期为芸薹蔬菜杂种优势表现最佳期,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在这一时期显示出最高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3.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中国白菜、日本水菜和芜菁的种皮均呈网状纹饰,可分为基本网纹和次生网纹,中国白菜的次生网纹呈链环状加厚,其中结球白菜欠明显,不结球白菜各类群中的绝大多数品种明显.日本水菜的次生网纹呈链环状不均匀角质加厚.芜菁的次生网纹不明显,基本网纹同中国白菜一样呈清晰网状.甘蓝的种皮纹饰为非链环状不均匀角质加厚的穴坑状.据此,提出中国白菜、日本水菜和芜菁作为芸薹种BrssicacampestrisL.的三个亚种,结球白菜为中国白菜ssp.chinensis的一个变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蕾期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的方式,以白菜型油菜十月红菜薹和黄芽白进行正反交,以较高的频率获得了杂种后代。杂种后代叶型、株型和花等形态均表现为双亲的中间型。叶片颜色比黄芽白更深,均偏向十月红菜薹的紫红色;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株高大于双亲,产生大量的分枝,角果数远多于双亲。杂种后代花器官发育正常,可育花粉为99%以上,且自交结实率较高。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正常,95%的花粉母细胞在终变期所有染色体进行同源配对,形成10个二价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部分出现染色体落后现象。杂种后代极强的杂种优势和较好的自交结实性为进一步选育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型白菜型油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以芸薹种(Brassica campestrisL.,syn.B.rapaL.)的3个亚种,即白菜(B.campestrisL.ssp.chinensisM ak ino)、大白菜(B.campestrisssp.pekinensisO lsson)和芜菁(B.campestrisssp.rapifera(Matzg.)S insk)等芸薹作物为研究材料,对其杂种优势形成进行同工酶和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同一生育期或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酶谱和蛋白质表型有差异,但把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谱带叠加,所得到的总谱带是相同的;品种间杂交其F1的同工酶和蛋白质谱带不存在“杂种带”或“互补带”;酶谱和蛋白质表型上的差异,可能是芸薹属作物杂种优势产生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矮脚黄'白菜自交系(97-3-2)、'黄心乌'自交系(003-27)、'上海青'自交系(98-4-2)、'黄芽菜'自交系(97-8-6)和'白蔓菁'芜菁自交系(001-24)为亲本及其杂交所得6个F1代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杂种与亲本莲座期叶片的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构成主要生物学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基因的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相关分析发现双亲共沉默(ABF1)与叶片数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单亲表达沉默(UNP)与株高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有性杂交技术将青菜抗病基因重组到塌菜地方种质资源,经连续6代回交,结合抗病性鉴定和加代技术,选育出优良的小八叶塌菜新品系95—5,进一步培育获得塌菜新品种“冬宝小八叶”。该品种叶墨绿色、近圆形,叶面皱缩、有光泽,叶柄绿色,叶片紧密排列,株型较原商品种优美,商品性好;单株重150-200g,耐寒、抗病,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8.
用cDNA-AFLP技术构建白菜转录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白菜(Brassci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分子转录图谱。【方法】以矮脚黄白菜自交系(97-3-2)和白蔓菁芜菁自交系(001-24),以及以两者为亲本杂交建立的F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莲座期取嫩叶提取RNA并反转录成cDNA,采用cDNA-AFLP技术,利用256对cDNA-AFLP引物对亲本97-3-2、001-24之间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筛选出56对多态性引物用于F6群体分析,通过对cDNA-AFLPs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构建图谱。【结果】构建了一个包括164个 cDNA-AFLPs 分子标记的分子转录图谱。该图谱由13个连锁群组成,图谱总长度为1 401.2 cM,标记间平均图距9.7 cM。【结论】这是第一份利用cDNA-AFLP标记构建的白菜分子转录图谱。  相似文献   

19.
20.
为从转录水平上准确定位显著影响各性状的QTLs,及其遗传效应和互作规律,以矮脚黄白菜自交系(97-3-2)和白蔓菁芜菁自交系(001-24)为亲本及其杂交建立F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cDNA-AFLP、cDNA-SRAP技术,构建了一个总长度为1 048.4 cM包含311个分子标记,14个连锁群的高密度转录图谱。并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作图分析软件QTLmaper2.0对F6群体进行QTL作图分析,检测到控制蛋白质、Vc、株高、伸展度、叶片数、单株质量等12个主要园艺性状的42个QTL,定位于分子转录图谱的14个连锁群中,并阐明了单个QTL的遗传效应及QTLs间的互作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