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籽壳培养料添加不同剂量的生石灰后,生料的PH值在最初五小时内下降甚快,以后逐渐下降,至出菇时呈现酸性。培养料灭菌后,PH值大幅度下降。添加2%的生石灰能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和提高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节与测定控温养鳖过程中不同时期鳖池的pH值,建立了鳖池生石灰用量与pH值变化及时间关系的模型,根据模型可以确定不同时期调节控温养鳖池pH值所需生石灰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生石灰对酸性土壤和稻米镉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生石灰用量对土壤和稻米镉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后,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显著降低(P<0.05)土壤有效镉的含量;稻米镉含量均有所降低,但下降不明显。生石灰不同用量处理之间,土壤有效镉、稻米镉含量无显著差异,从经济和安全方面考虑,施用生石灰1 125 kg/hm~2对于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和稻米中镉含量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毛木耳培养料最适宜的pH。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设计11个不同pH培养料处理,分别测定灭菌前后培养料pH值。分析不同pH培养料毛木耳菌丝生长情况、不同生长阶段的菌丝生长速度以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灭菌后培养料酸碱度范围在6.3~8.7,灭菌后的培养基pH大部分低于灭菌前,降低0~18.69%。不同时段、不同pH培养料菌丝生长速度不同。整体呈先慢后快再变慢的趋势,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出现在接种后第18~30天,最慢是在接种后第0~12天。所有供试处理中,表现最好的是添加石灰1%的处理,灭菌后pH为7.5,表现为菌块吃料快,菌丝浓密洁白,长势强,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速度为0.426 cm/d,与CK差异极显著;满袋时间最短,需要35.2 d,比对照缩短4.7 d;总产量最高,为61 g/袋,比CK提高0.82%,差异极显著,其它处理均比CK低,且与CK差异极显著。在木屑培养料中添加1%石灰,有利于毛木耳菌丝生长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培养料准备1.培养料要求配方1:棉籽壳50%、阔叶木屑30%、麸皮10%、玉米粉6%、生石灰3%、石膏粉1%,pH值调至8~9,料水比为1∶1.30~1.35。配方2:阔叶木屑40%、棉籽壳30%、阿魏草(杆)10%、麸皮10%、玉米粉6%、生石灰3%、石膏粉1%,pH值调至8~9,料水比为1∶1.30~1.35。2.培养料配制将棉籽壳、阔叶木屑、麸皮、玉米、石膏粉按比例称取置于拌料场,干拌混匀。将石灰水泼洒到培养料上,用搅拌机拌和3次,含水量控制在63%左右,然后堆成堆,并盖膜闷2小时后,即可装袋。  相似文献   

6.
以秀珍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料配制、灭菌等条件下的理化性状对其菌丝营养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装袋后放置时间超过4 h,会导致理化性状劣变,对菌丝营养和子实体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培养料袋经1~5次常压灭菌处理后,其容重和电导率(EC值)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而升高,通气孔隙度、含水量和pH值则下降。上述5个处理组菌丝满袋时间分别为42,49,56,63和70 d,生物转化率分别为52.26%,45.85%,45.19%,40.10%和40.91%,说明灭菌次数与菌丝营养和生殖生长呈现负相关性。研究表明,培养料装袋后4 h内采用常压灭菌,100 ℃下保持10 h,可保持良好的理化性状,有利于秀珍菇栽培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烟草不同生育期施加不同量生石灰对土壤pH值和烟草各部位铅含量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分别在烟草团棵期、旺长期、成熟期添加不同用量(0、1 125、2 250、3 375 kg/hm~2)生石灰,分别记为CK、T1、T2、T3,烟叶成熟后采集植株样品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在酸性土壤中施加不同用量生石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土壤pH值依次为T3 T2 T1 CK;(2)团棵期施加生石灰后烟草各部位的铅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处理T2对烟叶铅含量的降幅最大,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旺长期施加生石灰对烟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铅污染均有较好地改良效果,其中烟株茎、叶的铅含量显著降低;成熟期施加生石灰能降低烟株各部位的铅含量,对烟叶和种子的降低较明显;(3)土壤pH值与烟株各部位铅含量显著负相关,烟株根部与茎部、茎部与烟叶、烟叶与种子间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施加2 250 kg/hm~2的生石灰(T2处理)不仅能提高土壤pH值,减少根系对土壤中铅的吸收,从而降低茎部铅含量,并在烟草不同生育期有效降低烟叶铅含量,适合施用在铅污染的烟田。  相似文献   

8.
选择南方典型酸性双季稻田,采用通气法研究了不同生石灰用量对稻田氨挥发通量、田面水NH_4~+-N浓度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撒施生石灰显著影响稻田田面水NH_4~+-N浓度和pH值,生石灰用量与田面水NH_4~+-N浓度和田面水pH值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撒施生石灰,显著增加稻田氮素氨挥发损失,早、晚稻季氨挥发损失量较不施生石灰处理分别增加2.20~22.91和3.08~52.44 kg/hm~2,增幅分别达19.28%~200.79%和6.96%~118.48%;当早、晚稻季分别施纯氮150和180 kg/hm~2时,撒施生石灰450~3 750 kg/hm~2,氨挥发损失量分别达13.61~34.32和47.34~96.70 kg/hm2,氮素损失率分别达7.44%~18.78%和21.66%~44.24%;当早、晚稻季生石灰用量分别超过900和1 800 kg/hm2时,稻田氨挥发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1.辅助原料要减少。配方中麦麸、米糠等要适当减少,能不用尽量不用,石灰的用量要适当增加,以提高培养料的pH值,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要偏少些,比其他季节栽培料的水分要少5%左右,以上要求都是为了加强培养料抵抗杂菌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增施生石灰对海南茄衣生长发育及发酵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2):237-241
为探究增施不同用量的生石灰对海南茄衣生长发育及发酵后烟叶质量的影响,选用具有代表性的JH-2茄衣品种采用单一变量法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T0.0 kg/hm~2;T1.750 kg/hm~2;T2.1 500 kg/hm~2;T3.2 250 kg/hm~2),研究不同生石灰的施用量对茄衣的农艺性状、烟株根基pH、发酵后烟叶的矿质元素、烟叶常见化学成分、烟叶灰分含量、物理特性等6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石灰施用量的增加,烟株长势变好,若继续增加施用量,反而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以T2处理(1 500 kg/hm~2)的效果最佳;生石灰施用量越多土壤pH值越大,且均处于优质烟叶土壤pH值范围之间;钙、镁、硫的含量随生石灰的增加而增加,磷含量因各部位的不同表现不一致;发酵后烟叶中的常规化学成分变化不一致,增施生石灰中部叶总糖增加,烟碱、总氮、钾、糖碱比、氮碱比均随生石灰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大,增施生石灰对上部叶影响尤为明显,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燃烧性;各处理灰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随着生石灰用量的增加,烟叶的各项物理特性显著变好。综合各类因素可知,以T2(1 5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