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玉米耐密性分析及对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穗型品种耐密性及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表明,密度对株高、倒伏的影响为大穗型品种中穗型品种小穗型品种;穗长、穗行数受密度影响最大的为大穗型品种,其次为中穗型品种;行粒数对密度的响应表现为中穗型品种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先玉335的适宜密度9.00万~9.75万hm-2,正大12为7.50万~8.25万hm-2,宁玉12为6.00万~6.75万hm-2。  相似文献   

2.
1鄂麦18号主要特征该品种是湖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育成,属弱春性品种,苗期叶色淡绿,拔节后为紫叶耳,株高89cm左右,茎秆弹性好,耐肥抗倒;分蘖成穗中等,后期转色黄亮,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穗长12.5~13cm,穗粒35~40粒,千粒重39~44g,白粒、半角质,饱满均匀,子粒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3.
以几个有代表性的不同穗类型品种为主,研究不同穗类型间的形态差异和干物质生产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的穗类型品种地上和根系干物质生产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一般穗重型品种干物质生产能力比穗数型品种要高,地上干物质积累和地下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②直穗型品种叶绿素含量比一般弯曲型品种高,穗重型品种剑叶中的叶绿素含量比穗数型品种高;③不同穗类型品种超高产育种应当注重提高生物产量,适当提高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06,34(1):7-7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 临远86~7085//卫东8号/东方小麦 特征特性 幼苗半俐匐,叶色深绿。株高75~80cm,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大穗大粒,长芒.白壳,穗长方形。公顷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35~40粒。白粒,角质,千粒重40~45g,容重811g/L。冬性,中早熟,抗寒耐冻,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前期长势强,生长稳健。后期叶片功能期长,落黄好,抗干热风。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邮编:224002。电话:0515-88335675)选育的大麦新品种"苏啤6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偏上。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度较好,大穗大粒,后期熟相好。株高86厘米,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数53万,每穗实粒数24粒,千粒重41.8克,生育期198天。  相似文献   

6.
吕旱1608     
《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62-62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株高70~95cm,叶片浅绿色、上冲。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穗粒数25粒左右,千粒重35~40g,品质优良。生育期270d左右,属中早熟强冬性品种。春季返青早,生长迅速。分蘖多,成穗率高,属多穗型品种。抗寒性强,抗倒伏,属相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6个高垩白水稻品种和6个低垩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垩白水稻品种穗长、千粒质量低于低垩白水稻,穗差异达显著水平;低垩白水稻品种中势粒、劣势粒的实粒数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高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每穴穗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穗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的产量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8.
萃糯1号玉米     
《湖南农业》2011,(1):10-11
萃糯1号玉米(湘审玉2010005)是由长沙新万农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的玉米品种,适宜在湖南省种植。特征特性湖南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88天左右。株型半紧凑,生长势中等,叶片数19片~20片,株高215厘米左右,穗位高84厘米左右;花丝  相似文献   

9.
运麦218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82-82
育种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 运丰早4号/4V-14,原名运麦85218。 特征特性 幼苗半匍匐,叶片半披,叶色灰绿,株高75cm左右,穗纺缍形,长芒,小穗排列紧密,口紧不易落粒。公顷穗数525万左右,穗粒数平均35粒,千粒重46g。半冬性,中熟。冬前长势强,秆强抗倒,抗寒耐冻,成穗率高,落黄一般。子粒半硬质,粒大,饱满度好。  相似文献   

10.
扬州大学农学院(邮编:225001,电话:0514-87979226)选育的大麦新品种"苏啤6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苗期叶色深绿,叶片较长,分蘖力中等偏上。株型紧凑,耐肥抗倒性较好。成穗率较高,穗层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熟相较好。株高89厘米,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数53万,每穗实粒数22.7粒,千粒重44.3克。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品种选择 首先,品种是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生产中能占30%的比例。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提高产量主要靠品种;品种的高产主要靠穗粒数和千粒重。一般的穗粒数在120-150、分蘖性较强、半直立或直立穗型品种较好,穗太大,易造成结实率低。分蘖力差。吉林省水稻专家张学君等研究证明:穗粒数受遗传影响大一些;而分蘖能力除品种自身有差别外,受外界环境影响更大。因此,大穗型品种要取得高产很容易,对栽培条件要求不太严格,而多穗型品种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要求相对要严一些,具有更强的栽培性(也就是说需要更高的栽培技术)。其次,品种也是米质的内在因素。品种本身不具备优质特性。其他方式很难改变。因此在生产上一定要重视品种的选择和更换,要依据品种的特性、当地的条件如耐肥性、耐密性等来管理,例如大穗型品种比较来说要适当稀植、盐碱地要适当密植;也不要长期大面积使用同一品种,以免造成品种的退化。在叶型上尽量选择叶色较绿的、叶片直立,正反面均能接受光照的品种,光合作用既强又耐密植。  相似文献   

12.
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0个水稻品种为试材,探讨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差异,以获得优质高产的最佳穗重类型水稻品种。结果表明,重穗型品种产量高,但稻米垩白率高,垩白度、碱消值和胶稠度大;中穗型品种糙米率和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低,食味值高;轻穗型品种每穗颖花数少,产量低,稻米碱消值小,蛋白质含量高。总体来看,重穗型品种产量较高,但米质一般;中穗型品种产量较高,且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2012,(29):29-30
正小麦品种京审麦2012001中麦14审定编号京审麦2012001品种名称中麦14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中麦18/济宁13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成熟期比对照京冬8号晚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及分蘖成穗率中等。区试平均株高76.2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平均667米2穗数32.89万穗、穗粒数28.6粒、千粒重36.8克。经延庆县抗寒性鉴定,抗寒级别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半直立耐密型品种育种趋势,初步构建了寒地早粳稻半直立耐密型品种参数:穗长15~18cm ,半直立穗型,每穗粒数>80粒,二次枝梗子粒偏向穗轴中上部分布,中部优势型,半直立穗耐密型品种可实现产量与品质在更高水平上统一起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生育期145天左右.需≥10℃积温3000-3100℃。株高100—10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坚挺上举.每亩有效穗数26万.穗长17.1厘米,直立穗型,主蘖穗整齐.主穗粒数多达270粒左右.平均每穗粒数100多粒.着粒密度稍大.结实率高。千粒重26.8克。  相似文献   

16.
当前推广应用的大穗型品种:鲁麦22号、鲁麦23号、济宁13号、兰考906等,每穗粒数40粒左右,千粒重40~50g,穗粒重1.5~1.8g左右.亩穗数以30~40万为宜.  相似文献   

17.
京科糯2000在长江下游地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需90天左右。该品种株型紧凑,幼苗叶鞘紫色,叶片上冲,生长势强,抗逆性好。株高23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左右,单株叶片数18张;果穗圆锥形,穗轴白色,穗大、轴细,穗粗5.5厘米、轴粗4.2厘米,穗长19.5厘米左右,比苏玉糯1号长2厘米,穗行12~14行,平均行粒数40.4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在超高产材料的选育中 ,大穗型材料应该重视多穗性的选择 ,而多穗型材料则应该注重大穗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万农红缨子高粱属中熟常规品种,全生育期春播110天左右.株高250厘米左右,叶色浓绿,总叶数13叶.散穗型,颖壳红色,穗长37厘米左右,穗粒数2800粒;籽粒红褐色,易脱粒,千粒重20克.糯性好,种皮厚,耐蒸煮.抗病、耐旱,适应性广,一般每亩产量3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2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中熟杂交早籼稻组合。在湖南省作双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松紧适中,叶色浓绿,叶耳、稃尖无色,耐肥抗倒力较强。湖南省区试结果: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2.9万穗,每穗总粒数102.8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6.2克。抗性鉴息叶瘟8级、穗瘟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3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