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赤霉素(GA)、吲哚丁酸(IAA)、双吉尔(GGR)和温水浸种等4种处理方式开展香果树场圃播种育苗试验。研究表明,经赤霉素(GA)浸种处理后,香果树种子的场圃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可达33.80%和27.53%,出苗时间可提早25 d,成苗率和苗木生长效果最好;双吉尔(GGR)浸种处理的场圃发芽率和发芽势亦十分良好,分别达到31.00%和23.27%,但整体略次于赤霉素(GA)浸种效果;吲哚丁酸(IAA)浸种处理对提高香果树种子发芽率、出苗时间和幼苗生长具有较好促进作用;温水浸种也能一定程度促进香果树种子萌发和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对产于元谋、禄劝、双柏、攀枝花的4个小桐子种源用ABT3、NAA、IAA和GA 4种激素不同浓度处理进行室内和场圃发芽实验.结果表明:种源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显著影响,处理A3B2C4即元谋-GA-100×10-6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80.0%和71.1%,场圃发芽率和发芽势为84.4%和71.1%;处理A3B1C3即元谋-ABT3-50×10-6的发芽速最快,为13.90 d,场圃发芽速为25.88 d.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处理对杜鹃红山茶种子萌发的影响,以8-9年生杜鹃红山茶植株新鲜种子为材料,探讨GA_3、IAA、6-BA的应用,基质种类,播种深度以及低温沙藏等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GA_3浓度与处理时间对杜鹃红山茶种子发芽率影响显著,高浓度的GA_3溶液浸种有利于种子萌发,发芽率最高的激素组合为600mg/L GA_3+100mg/L IAA+600mg/L 6-BA+浸种3h;(2)杜鹃红山茶种子萌发对播种环境响应较敏感,播种深度应综合播种基质种类共同考虑,采用混合基质(V椰糠︰V珍珠岩=2︰1),播种深度为1cm,种子萌发效果最佳;(3)低温沙藏能显著提高杜鹃红山茶种子萌发效果,随低温沙藏时间的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4)经低温沙藏的种子继续用GA_3浸种,可进一步提高种子发芽率,种子经低温沙藏60d后采用300mg/L GA_3浸种3h,发芽率最高,为67.78%。  相似文献   

4.
种子发芽率的测定是种子品质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都在试验室内进行。但试验室内种子发芽率的测定是在最适的发芽条件下进行的,其发芽率必定要比田间的环境条件下场圃发芽率为高。测定场圃发芽率的高低,能较正确地掌握种子的实用价值,较能合理地使用种子。还可看出不同种源的种子在发芽期间对试验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情况。场圃发芽率通常是结合育苗试验进行。由于试验占地面积较大,不仅调查不便,而且环境条件、管理条件差异也较大。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宜设立专门的小块试验区。本文试图比较在种源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5.
肖石海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102-104,124
利用吸湿—回干种子处理技术,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对马尾松种子活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条件下的1~2个吸湿—回干循环处理,能较好地提高高活力(发芽率为83%)或中等活力(发芽率为66%)马尾松种子活力水平,特别对中等活力水平马尾松种子的处理效果尤为明显,发芽率由66%被提高到83%;种子发芽指数也有所提高,平均发芽时间缩短2~3 d,但中等活力水平种子的发芽势没有明显改善。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3个循环的干湿处理或较高温度下的吸湿—回干处理对种子产生了一定伤害。  相似文献   

6.
油茶种子发芽力保持时间较短,为了保证育苗造林的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一般提倡随采随播。采种后1—2个月内播种育苗或造林,发芽率(场圃发芽率)都在80—90%以上,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但在生产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有的不能做到随采随播,这就需要弄清油茶种子的生命力保持时间可以延长多久?多长时间内播种有一定的价值,多长时间播种就没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火炬松1974年在我市引种以来,大田播种育苗主要采用露天方法,一般都无覆盖。播种季节,寒潮侵袭频率大,对种子发芽率有极大的影响,圃内发芽率低于20%,每斤种子产苗量在2000—4000株之间徘徊,严重影响年度造林计划的完成。1986年我们开始采用地膜覆盖,1987年普遍推行,圃内发芽率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红楠物候观测及采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连续3年观测红楠的物候生长期;开展了红楠采种、育苗试验,包括种子采集时间、处理方法、播种时间,水、热、光、湿、肥等因素对红楠苗木生长的影响等,测定结果表明,红楠种子千粒重为363.5g,实验室发芽率为77%,场圃发芽率为70.5%.根据种子千粒重、场圃发芽率、种子纯净度和单位面积产苗量等估算出红楠种子理论播种量为10.3kg/667m^2.  相似文献   

9.
在三明市三元区研究草珊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光照、温度和沙藏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和沙藏时间对草珊瑚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极显著,最高发芽率是最低的3.10倍,最高发芽指数是最低的8.63倍.有光照的草珊瑚发芽率显著高于无光照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草珊瑚种子发芽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25℃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沙藏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最大,沙藏90 d的种子发芽率在90.00%以上.影响草珊瑚种子发芽率的各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沙藏时间>光照>沙藏时间×光照>温度>沙藏时间×温度,影响发芽指数的各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沙藏时间>光照>温度>沙藏时间×温度>沙藏时间×光照.因此,草珊瑚种子宜分批采种、晾干后即沙藏,3月底到4月间播种,播种时宜浅播.  相似文献   

10.
杜仲是珍贵的中药材,其种子发芽率较低,为提高发芽率,进行了不同贮藏方法及发芽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用混沙湿藏(种沙比为3:5)效果最好,种子室内发芽率为68.9%,场圃发芽率为58.3%,比用布袋和混沙干藏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覆土2cm(T1)、覆土2cm并加盖70%遮阳网(T2)、不覆土也不加盖遮阳网(T3)三种光照试验条件播种了鸡冠花、夏堇、万寿菊、彩叶草、向日葵等五种草本花卉,测定了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等指标,分析并比较了三种处理对5种草本花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于鸡冠花和彩叶草种子萌发无显著性影响;夏堇种子播后T3处理,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优势明显,与其它两个处理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万寿菊种子的发芽率在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在T1、T2和T3三处理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向日葵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在T1、T2两个处理和T3处理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用电导法测定山杏、沙棘种子活力的方法及其适用条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发芽率、电导率、发芽势、老化时间和活力指数的关联关系,并用活力指数、电导率为母序列对各指标的关联度进行排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电导率与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活力指数以及活力指数与电导率、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的回归方程,从而找出了电导法测定山杏、沙棘种子活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 为正确评价杉木种子品质,为杉木良种选育技术提供依据,我们于1982—1985年对杉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活力指标等与田间幼苗生长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982—1984年自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杉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定L9(34)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究了萌发温度条件、光照条件和激素(GA3)条件.结果表明:在紫珠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和活性指数指标方面,温度是其影响的最主要因子,光照次之,GA3的影响相对最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紫珠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和活性指数指标最优的萌发条件组合为A3 B3 C2,即1000L...  相似文献   

15.
两种松树种子发芽率与生活力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2种松类树种种子为试材,进行发芽率与生活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和马尾松种子均以沙床上的发芽率最高,不同发芽床上湿地松种子的发芽率差异较大,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差异相对较小;湿地松和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与生活力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31和0.9913;湿地松种子发芽率与生活力的回归方程为y=0.9125x-1.7247,马尾松种子发芽率与生活力的回归方程为y=0.9703x-3.4769。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温度和赤霉素处理对胭脂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胭脂花种子在15~25℃均有较高发芽率,且在20℃有最高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0℃的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赤霉素能促进胭脂花种子萌发,但各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赤霉素浓度为250mg/L时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最高,而处理浓度为350mg/L时的种子发芽指数最高。综合认为:在胭脂花播种繁殖时,可采用25℃培养条件下250~350mg/L的赤霉素处理或单用20℃温度对种子进行预处理,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7.
我场地处闽北山区。历来杉木育苗,均采用春播。播种时间一般在二、三月份。但这个时间播种,阴雨天较多,圃地土壤粘湿结块,筛土困难,影响育苗进度,常因此延误了播种时间。由于播种迟,苗木出土较晚,又遇上四、五月份阴雨连绵,幼苗纤弱,抗病力差,易遭猝倒病为害,使苗木大量死亡。同时,春季播种时,正是造林大忙季节,常出现育苗与造  相似文献   

18.
<正> 化学除草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农林技术,能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的各个工序和环节,在一定剂型和剂量条件下,可达到安全、低毒、高效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据广东省西江林业局(肇庆市)科技人员的试验,杉木苗圃化学除草可分为芽前除草和苗期除草两类,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杉木芽前除草可在播种前与播种后喷施除草剂,但一般以播种复土后喷施药剂较为方便,可采用氟乐灵和丁草胺两种除草剂,阔叶杂草多的苗圃,可混施恶草灵或二甲四氯,经多年多次苗圃实践表明,用24%的氟乐灵每  相似文献   

19.
《福建林业科技》2015,(1):115-119
以南方4种针叶树种(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种子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主设计的高压静电种子处理装置,设置不同的电场强度(1.5、2.5、3.5、4.5、5.5 k V·cm-1)和处理时间(5、10 min),及不经电场处理的对照组(CK),探讨不同电场处理对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干、湿种子萌发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4种树种干种子施加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后,只有马尾松干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火炬松干种子发芽势在处理10 min时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它树种干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在各处理条件下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4种树种湿种子经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后,除了杉木湿种子发芽势和马尾松湿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不同处理时间下有显著影响(P0.05),其它各树种湿种子在各处理条件下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对2012年采收的成熟早期、中期、晚期的‘鲁硕红’蔷薇种子进行了温水浸种、机械挫伤种皮、稀酸浸种、碱浸种、赤霉素浸种、超声波、低温层积、冷冻、直接播种、脉冲水浸泡处理,研究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同一成熟度的蔷薇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不同。脉冲水处理、机械挫伤种皮与低温层积可以提高蔷薇种子的萌发,尤其是脉冲水能够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脉冲水处理不同成熟度的蔷薇种子试验结果表明,成熟早期种子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发芽率相对较高;成熟中期种子发芽率次之;成熟晚期种子发芽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