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给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决策提供情报支撑和数据参考,本研究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2010年以来全球真菌毒素文献进行检索,对获取的1949篇相关期刊论文进行客观分析,明确真菌毒素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结果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毒性、检测方法、风险评估、脱毒4个方面。未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真菌毒素联合毒性研究和真菌毒素的控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青稞产业的发展现状,了解青稞研究态势和热点,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根据发文年度趋势、发文研究机构、文献来源、论文影响力、主题词、学科、支撑基金项目等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2017—2022年青稞领域研究文献进行数量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2年青稞领域发文量逐年增加;2017—2022年青稞领域发文量前10的期刊中,2020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刊物比例仅为14.43%;2017—2022年青稞领域发文量前10的机构均来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2017—2022年青稞领域文章被引次数总体较低;“青稞酒”出现的频次最大;依托国家项目基金发表论文占前10位发表总数的87.74%;青稞领域排名前10的学科里农作物排在第1位,其次是轻工业手工业,占总发文量的20.23%。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献计量的塑料地膜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了解塑料地膜研究的发展现状,本研究以 2000—2019年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1 895篇论文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运用Excel、VOSviewer等软件对该领域发文量、主要发文国家和机构、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3年后发文量迅速增长;从国家研究实力上来看,中国、美国、意大利为发文量较高的国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为主的中国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发文量最高;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塑料地膜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覆膜对农产品产量、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等),地膜的高分子材料分析、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发与应用,地膜的生物降解,塑料残膜对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从研究趋势上看,鉴于农业残膜在土壤中的大量残留,未来研究热点可能会趋于塑料残膜对生态环境、土壤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塑料残膜中增塑剂及降解后的微塑料对土壤食物链安全、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风险值得进一步探究。研发新型生物地膜替代传统塑料地膜,并及时评估其农业应用效果、尽早大范围推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近十年来我国果实评价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对国内发表的有关果实评价研究文献,从主题分布、不同年份的文献发文量、不同学科类别发文量、不同文献来源分布、基金项目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的413篇果实评价研究文献中,集中在果实品质为主要主题的发文量最多,为130篇.从不同年份的文献发文量看,2018年发文量最多,为58篇;选取发文量前10位来看,不同学科的分类中,园艺发文量最多,为302篇,占70.73%;在发文量前10位的文献来源中,果树学报发文量最多,为16篇,占13.79%;从基金项目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文量最多为38篇;从机构上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文量最多,为19篇.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 of Science的茶学文献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以茶叶为主题词检索了2001~2011年间该库收录的有关茶学研究相关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这些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不同国家、机构及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等情况。结果显示:茶学研究发文量逐年增加,其中发文较多的国家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韩国等;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美国罗特格斯州立大学、日本的静冈大学、东京大学等,而具有影响力的发文机构为美国罗特格斯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凯斯西储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日本;主要的发文期刊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Nutrition,主要的学科类别为化学、食品科学技术、药剂药理学等。目前茶学研究热点是茶叶食品营养与医学健康分析以及相关机理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茶叶科学研究的总体状况和发展态势,为茶叶科研工作者及决策者提供参考,也为期刊组稿、约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把握H5亚型禽流感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基于CNKI文献数据库中的393篇文献和Web of Science(WOS)文献数据库中的1 560篇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信息可视化技术对2个数据库中的文献样本的发文国家、文献数量、高频被引文献、高频关键词、主要发表作者和机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国际上中国和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多,两国发文量占比可达56.80%;每年文献数量与禽流感疫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CNKI文献样本相比,WOS文献样本的文献数量、高频被引文献的被引频次更具有优势,并且WOS文献样本中发文机构之间和发文作者之间的合作更密切。2)高频被引文献和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野鸟导致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和进化;H5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和免疫疗法;重组疫苗、灭活疫苗和基于血凝素HA的广谱疫苗等新型疫苗研发;H5亚型禽流感病毒突发的防控措施等内容。本研究认为在未来疫情的长期监测与预测、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和新型疫苗的开发等仍是研究热点,为H5亚型禽流感领域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2005~2014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景观设计的研究文献,探讨了景观设计文献研究的年代分布、语种、类型、学科主题、期刊分布、发文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发文机构、核心作者,以期了解世界各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全球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数据库收录的2002—2021年全球草地贪夜蛾研究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样本,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工具对草地贪夜蛾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与研究。主要从时空角度对草地贪夜蛾研究的发文时间及数量、发文学科、研究机构及学者团队等进行分析;从主题词角度对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从突变词角度对草地贪夜蛾研究前沿进行分析;并通过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梳理出近20年全球草地贪夜蛾研究的演进脉络。研究结果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近20年以来,全球关于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论文共计3 360篇,发文数量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草地贪夜蛾受到多学科的广泛关注;研究机构以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组织发文量最多,国际合作程度最高;全球已形成以Meagher R等学者为核心的合作较多、联系紧密的学术团队群;苏云金芽孢杆菌、杆状病毒等生物防治是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热点;迁移规律及入侵影响、抗性基因筛选、苏云金芽孢杆菌等是近年草地贪夜蛾的前沿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等方法,基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分析1998年—2018年中国学科建设领域研究发展变化情况。首先,对该领域整体研究状况及主要作者、机构和期刊等研究主体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其次,利用共词分析方法对该领域整体研究主题结构与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分成发文量大致相等的4个阶段,比较分析共词网络与研究主题发展演化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学科建设研究整体发展呈现出"上升—高峰—下降"趋势,近期发文规模下降明显;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为师范类高校和偏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大学为主,期刊与学科分布以教育学为主;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学科建设宏观层面与基础理论研究、建设内容/方法/路径研究和具体学科建设研究3大类。研究主题的演化呈现出传承性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生态环境及治理入侵植物危害,需要对入侵植物开展大量研究。为了解我国关于入侵植物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对2010—2020年我国发表的有关于入侵植物的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了相关文献发文量、主要次要主题分布、来源期刊分布、学科分布、机构分布、基金来源分布和作者分布等。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我国关于入侵植物的文献发表量为485篇,年度间总体呈现较为平缓的变化趋势;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期刊为《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生态学报》,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植物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等学科;从基金来源方面看,有346篇文献获得了基金资助,且以国家级基金资助的文献居多,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有关植物入侵的研究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当前生物炭基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根据发文量、资助项目、研究层次、学科领域、发文机构、研究人员、来源期刊和主题词等指标,对国内发表于2006—2018年关于生物炭基肥的文献进行数量和质量分析,探讨生物炭基肥的发展情况。【结果】与生物炭基肥研究相关的论文共有576篇,近8年来该领域发文量迅速增加,占统计年限(13年)总发文量的98.7%。沈阳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韩晓日、金政辉和耿增超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表的文章主要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论文主要分布在农作物、农业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和蔬菜等学科领域,研究主题主要是肥料产品及作物产量与品质效应。【结论】生物炭基肥研究呈稳步增长态势,新型产品研发及作物生产调控机制是未来主要研究内容,确定兼顾农学及环境效益的生物炭基肥产品及配套技术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为三叶木通的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三叶木通研究现状、进展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共检索到相关论文323篇,自1988年以来,三叶木通相关研究文献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总发文量和年发文量都比较低;三叶木通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南、贵州、四川、江西等三叶木通的主要分布区域;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用成分及其药效方面,对三叶木通的高效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贮藏加工和病虫害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洋葱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以2000-2020年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洋葱研究论文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和Excel等软件对发文量、主要发文国家和机构、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WoS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无人机发展近况进行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 和Web of Science 两大数据库平台上对无人机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基于CiteSpace 文献分析软 件,对两大平台的无人机相关文献发表量、国家分布、被引量、发表机构、研究方向、研 究热点和无人机机型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两大平台发文量变化趋势相似,在Web of Science 我国和美国的发文量占比最大,但平均被引用量西班牙、澳大利亚、法国、德国、 英国和美国6 个国家高于平均值,我国最低;在CNKI 中国航空院校的发文量最大,Web of Science 上前十发文机构我国和美国占据九席;在CNKI 以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的发文量最高 (44%),在Web of Science 工程学的文章数量占比最大(55%);遥感、测绘、无人机在农业 上的应用和四旋翼无人机在两大平台上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且国内对固定翼无人机和无人 直升机的研究较少。【结论】各国对无人机的研究日益增加,主要以我国和美国为主。我国 应紧跟国际研究热点,继续加大无人机研究深度,特别是固定翼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巩固 我国无人机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为把握2009—2019年间我国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选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韭菜迟眼蕈蚊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引用频次、发表刊物、作者、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9年间国内40个研究机构的40位作者在38个刊物上发表了635篇相关期刊论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总数为156篇;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高的研究机构为山东农业大学,高发文量的作者多来自该研究机构,发文量最高的核心期刊为《中国蔬菜》;研究内容涵盖韭菜迟眼蕈蚊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生理生化等研究,以此来探索安全高效的迟眼蕈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论题之一,群落构建机制是解释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的重要理论。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前沿动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以“community assembly”为主题,“Forestry”为研究方向,从Web of Science核心库中检索得到476篇相关文献,并从发文作者、机构、国家、作者和文献共被引、关键词等方面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群落构建领域发文量最大的作者为J.Bastow Wilson,发文量最大的机构为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为发文量最大的国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群落构建(community assembly)、多样性(diversity)、格局(pattern)等,而响应机制的研究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群落构建领域的研究热点由早期对相关概念的梳理逐步转为对不同生态过程的量化以及对生物多样性格局的解释。研究方法从基于系统发育信号的验证到植物功能性状视角,发展到谱系结合植物功能性状的手段进行相关生态过程的解译。总体上看,森林群...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态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1986—2019年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领域研究文献的发文量、研究力量的分布及合作、期刊分布、研究热点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检索到的文献最早发表于1996年,2005年之前此领域处于初步发展期,2005年进入稳步增长期,文献数量总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和瑞典等;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和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学者Tscharntke T发文量最多,近5年Batáry P发文量较多;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和《Sustainability》,刊文量前16的期刊中《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影响因子最高(6.533)。德国和英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频繁,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是机构合作网络的两个中心,Tscharntke T和Bommarco R等较多学者表现出紧密合作的学术形式。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国际研究热点从仅关注种植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基础性研究,逐步拓展到不同尺度或景观复杂性对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应用型研究。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发文量和篇均被引频次等与欧美国家还存在差距,但近5年发文量增长较快,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今后此领域仍将是全球有机农业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方向,涉及多尺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性研究和地域性应用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张静  孙路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28-130
为深入了解我国运用土壤微生物措施改良土壤的研究领域发展概况,同时为该领域的科研提供数据参考,利用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分析比对年度发文量趋势、主要发文机构、高被引文章和主要关键词,了解研究状况.结果表明:我国运用土壤微生物改良土壤的研究呈逐年增加趋势;主要研究机构集中在农业类大学中,以河南农业大学研究质量较高;土壤改良剂、生物炭等微生物措施是该方面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知网中文文献数据库为统计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6~2022年我国高粱育种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总体趋势、年发文量与资源类型、研究领域和主题词、文献来源、机构分布与作者和被引频次分析。结果表明:高粱育种年发文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文献类型以期刊文献为主;相关文献中除关键词“高粱”以外,“选育”、“栽培技术”、“甜高粱”、“杂交种”、“农艺性状”、“糯高粱”6个主题词出现的频率较高;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期刊为《种子》、《中国种业》和《分子植物育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仍是高粱研究的主要力量;从高被引文献涉及的研究主题上看,研究者们对酿造高粱的关注度最高,该结果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高粱育种领域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绿色”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方向,为厘清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演进的核心特征和逻辑,本研究运用政策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层面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聚焦主题、发文机构网络及其阶段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政策主题看,政策理念由“兼顾绿色”转向“绿色驱动”,政策内容由“问题导向”转向“战略布局”;2)从发文机构网络看,政策主体由“松散-低度合作”转向“集中-高度合作”。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但政策目标仍需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效果有待提升。未来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应保持中长期稳定性,推进因区施策,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和政策实施中的部门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