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及障碍诊断,以黑龙江为例,从生产条件等四维度选取指标,构建发展水平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2010-2019十年间黑龙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制约发展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近十年黑龙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优化程度从中水平向高水平过度;一级指标中生产条件和成果效益对绿色发展支撑较大,而生产方式起阻碍作用。最后给出政策建议: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要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绿色发展创新;实施“两减一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产基地生态保育,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修复。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反映了农业综合实力,通过评估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可为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构建了包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4个维度14个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2007—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态变化及河南省下辖18个地市2019—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3年的平均值)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反映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但该指数反映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河南省各地市之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地区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河南省不同地市可划分为Ⅰ区(现代农业区)、Ⅱ区(传统农业区)和Ⅲ区(都市农业发展区)3个区域类型。河南省各地市应依据本地资源禀赋,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影响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客观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河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异质性,对推进河北省绿色、生态、高质量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河北省11市面源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分析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法分析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平评价值稳步提升,生态保护水平评价值基本处于停滞。(2)除保定外,其他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值整体呈增长趋势,各地区增长差异较大。(3)冀北、冀中和冀南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评价值空间异质明显。2011年冀北和冀中区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开始逐步向南转移,2020年冀南区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评价值稳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处于领先地位。(4)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D∈[0.4,0.5],处于濒临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波动式下降。提出因地施策、促进各地区农业绿色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梅  高彦  麻莹婕 《农业科技通讯》2024,(2):136-141+152
为测度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探究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2011-2020年河北省数据,选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构建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物理学容量耦合模型将二级指标耦合到一级指标,以经济效益的耦合值为被解释标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的耦合值为解释变量做回归分析探究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驱动要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环境友好对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923,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显著。使用农业产值作为替代变量,计算结果证实环境友好对经济效益的驱动效应是稳健的。因此,从环境友好指标入手,减轻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制定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规模经营的具体举措,推进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农业信息化相关数据为依据,建立了一个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我国农业信息化实际发展情况基本符合,主成分分析法作为构建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的方法客观有效。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普遍较好,西部省份则发展相对落后,但重庆、陕西、宁夏等西部省份的农业信息化也已经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6.
【目的】数字经济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能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对数字经济如何驱动农业现代化进行理论研究,构建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国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基于 2011—2020 年中国 31 省(市、区)面板数据分别测算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内在机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异质性、分项检验。【结果】(1)数字经济可以驱动农业现代化;(2)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农户人力资本投资间接促进农业现代化;(3)具体到农业现代化各个维度,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产出、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但对农业经营现代化的影响并未显现;(4)聚焦到农业现代化在各区域的发展,相较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通过数字经济获得的红利更高。【结论】数字经济在深化全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呈现明显差异性趋势,应在已有数字经济发展建设作用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提升农业人才素质培养,深化绿色有机农业理念。在尚未体现数字经济的经营与管理方面,发展数字化管理战略,广泛采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模式,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特色对本土农产品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深化数字经济在农业经营管理层面的影响,完善数字经济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内在机制。政府应根据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采取不同的政策,实行差异化、阶梯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綦雅馨 《安徽农业科学》2024,(2):213-216+236
青岛市是农业大市,科学评价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找出障碍因素,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青岛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产品供给以及经济效益4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建立了农业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用障碍度模型测算出影响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1年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各一级指标整体上也呈上升趋势;对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起阻碍作用的为资源利用和产品供给,主要障碍因子有农业财政投入比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数、有效灌溉率、农业用电强度、耕地保有量指标等。  相似文献   

8.
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我国农业系统应对内外部各种风险与挑战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分析各省市的农业发展韧性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了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中国农业发展韧性水平整体上不断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强地区农业发展韧性,尤其在中西部地区、中低数字化水平地区和产粮大省,其增强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规模化经营、数字金融发展、农业技术应用和市场信息利用是乡村数字化影响农业发展韧性的重要中介渠道,而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正向调节乡村数字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系列补齐各地区农业发展短板、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活力和提供数字技术培训与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S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法,对2005—2020年甘肃省14个市州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区域差异性和收敛性,为促进农业资源配置优化、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2005—2020年甘肃省农业GTFP年均增长0.33%,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1.67%,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GTFP增长的主导力量;就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异性而言,2005—2020年甘肃省农业GTFP的阶段波动性明显,且各个市州的农业GTFP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特征;从收敛性来看,2005—2020年甘肃省农业GTFP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因此,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加快农业技术在区域间的转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及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是提升甘肃省农业GTFP、缩小区域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吴灿  魏媛 《现代农业》2023,(1):43-48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准确评价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调查法构建涵盖19个指标的贵州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贵州省2011—2020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1—2020年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水平由2010年的0.151上升至2020年的0.838,年均增长率为20.96%。文章根据研究结果对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研究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仅对提升农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迫切需要。为了探究评价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方法、甄别其影响因素,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等方法对江苏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1至2021年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14到2020年获得较快发展,2020年受疫情冲击有所下降,到2021年恢复发展到较高水平;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已成为障碍度最大的一级指标;未来五年发展水平将会得到较大提升,且增速将超过2011—2021年的平均增速。以此为江苏省农村社会事业的优化提升提出健全社会事业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显著促进了我国农业绿色转型,且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作用大小表现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还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越规制门槛值的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有所加强。因此,现阶段应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设置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以及降低农业数字化的成本和风险。应对不同地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绿色转型战略,稳步推进建设农业强国。  相似文献   

13.
选取山东省2011—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和指标,构建了农业绿色生产与农民收入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系统与农民收入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过程,探索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农业绿色生产与农民收入的耦合度已经达到高度耦合,其耦合协调程度历经中度、高度、极度耦合协调阶段,其协调发展态势良好,未来有望达到优质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2020年山东省农业发展数据,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衡量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提高的发展趋势;各子系统中,创新、共享子系统对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最大且水平增幅最大,只有开放子系统呈下降趋势,各子系统发展水平仍存在差距;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呈现出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3种演进状态,协调类型仍处于失调阶段,进步空间较大。从观念强化和具体措施2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以助力山东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从农业资源水平、农业生产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等4个维度出发,采用熵值法对2016—2020年陕西省汉江流域15个县(市、区)的绿色农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陕西省汉江流域15个县(市、区)的绿色农业竞争力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其社会经济水平、农业资源水平、农业生产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均处于上升趋势,发展成效日益明显;研究区域整体发展差异呈下降趋势,发展水平差异缩小;绿色农业高竞争力区域主要聚集在研究区的西部,并逐渐向东部扩展,整体呈现出由单极点到区域式分布、西强东弱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乡村数字化对农业韧性的影响,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下同),采用熵值法测算了中国农业韧性与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协调程度,探究了乡村数字化对农业韧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业韧性水平与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乡村数字化可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业韧性提高;乡村数字化在农业韧性水平低的地区提升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甘肃省乡村“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发展现状及耦合协调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0年甘肃省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制约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生”功能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耦合协调水平由最初的严重失调逐步演化为优质协调,其中2011—2016年耦合协调度年平均增长率高于2017—2020年;2011—2016年甘肃省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生态功能,2017—2020年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时期,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以生态效益和高品质产品为基础,多种维度协同促进发展。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理念,构建2011—2020年的贵州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通过TOPSIS法计算其最优解和最劣解,得出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正逐年稳步向前推进;还计算其综合指数,得出2011—2013年,绿色生态维度是主导贵州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2014—2020年,创新作为农业发展第一动力的主导因素正逐渐显著。最后为贵州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加大农业科技公司与农业产业的合作;吸引更多人才到农业部门;模仿及自行开展农业创新,促进贵州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1—2020年新疆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分析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虽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距,但样本期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1—2020年新疆昌吉、博阿塔拉、巴音郭楞、阿勒泰的GEC指数保持在1以下,而其GTC指数则保持在1以上。可见2011—2020年新疆地区GTFP负增长是相对效率的倒退,相反,技术改进则>1,这意味着新疆各地州及兵团的G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因此,健全对农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强对绿色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是推动新疆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本文根据中国农业现代 化的实际内容,通过建立对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权重采用熵值法加以确定,利用模糊物元评 价模型从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业经营、农民生活、绿色发展、底线任务6 个方面25 项指标对新疆2011~2020 年的农 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测算时间序列期间,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2020 年评 价结果处于高水平层次;子系统整体呈持续上升状态,但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及底线任务在评价末年还未达到高水平 状态。因此,亟需通过推进“三产”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建立人才体制,鼓励农业经营人才发展;完善农业服务 体系,激发农业发展潜能等措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