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光质补光对巨峰葡萄春果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巨峰葡萄春果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设施栽培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在新梢展叶期至果实成熟期,应用白、红、蓝3种光质进行夜间非连续光照6 h(03:00—06:00和18:00—21:00)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研究不同补光处理对巨峰葡萄春果新梢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及果实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在3种不同光质补光条件下,巨峰葡萄春果新梢基部粗度、1~10节总长度、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厚均高于CK;其中蓝光6 h处理的新梢基部粗度和1~10节总长度增量最大,分别较CK显著增加12.80%和27.00%(P<0.05,下同);白光6 h处理的叶长、叶柄长、叶厚和叶片长宽比等指标表现最优,分别较CK提高11.78%、55.90%、12.90%和1.85%;红光6 h处理的叶宽表现最大,较CK显著提高15.06%;相较于CK,在巨峰葡萄春果各生长期夜间补充白光6 h和红光6 h均能提高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光质补光处理的巨峰葡萄春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及果实单粒重、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而叶片胞间CO2浓度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现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在巨峰葡萄春果栽培过程中,夜间补充白光6 h和红光6 h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光照的不足。因此,可通过人工补光调节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处理夏黑葡萄果穗对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外源赤霉素处理葡萄果穗对邻近功能叶片光合色素、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外源赤霉素促进葡萄果实膨大的机制,以5年生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利用50 mg/L的赤霉素(处理)或清水(对照)分别于盛花期和盛花后7 d对果穗进行浸蘸处理15 s,并于盛花后14 d对处理和对照葡萄功能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指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外源赤霉素处理葡萄果穗后增加了邻近功能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7.5%和88.8%(P0.05);外源赤霉素处理果穗后显著提高了12∶00时邻近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瞬时光能利用率(LUE)、瞬时羧化效率(CE)、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率(WUE)值,也显著提高了15∶00时Pn和WUE值。说明赤霉素处理能促使果穗和其邻近功能叶片之间形成较完美的库-源供求关系,导致功能叶片光合作用加强,向作为"库"端的葡萄果实供应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促进葡萄果实的膨大。  相似文献   

3.
以5年生红先锋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结果枝所有节位的副梢单叶绝后、副梢保留2叶摘心、副梢保留4叶摘心3个处理,以疏除结果枝所有副梢为对照,研究不同副梢处理对葡萄果实邻近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副梢处理的红先锋葡萄,果实转色期时果实邻近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副梢分别保留2叶、4叶的处理,其果实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副梢单叶绝后对果实品质的提升不明显;副梢保留2叶摘心的处理可明显延缓果实邻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从转色期开始其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管理用工量相对较小。综合分析认为,副梢保留2叶摘心处理的表现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年广东葡萄产业兴起,成为可进行一年两收的高效益特色产区。秋冬季的短日照和低温诱导系统性叶片衰老,不利于冬季葡萄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探索人工补光对冬季葡萄叶片衰老和果实发育的影响,为维持冬季叶片功能、保障果实发育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 8 年生‘5BB’砧‘阳光玫瑰’为试材。从 10 月中旬开始,以 3 μmol/m2·s 红光 + 蓝光(5∶1)的 LED 灯带为‘阳光玫瑰’果穗节位附近叶片施加人工光照,补光时间为每天 18 ∶00 —24 ∶00,直至果实成熟,观测记录果穗节位叶片的叶绿素指数(SPAD 值)、光合参数及浆果纵横径,分析果实成熟时单果重、穗重及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结果】12 月中旬(补光处理 6 周),对照株果穗节位叶片逐渐黄化、SPAD 值降低,而人工光照植株同节位叶片 SPAD 降幅较小;补光处理后 10 周,植株各节位叶片 SPAD 均显著高于对照,而落叶率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补光处理可以抑制冬季葡萄叶片系统性衰老;11 月中旬至 12 月底(处理后 4~8 周),补光处理与对照株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降低,但补光植株 Pn 降幅较低。葡萄叶片 Pn 与气孔导度(Gs)无显著相关性,但与胞间 CO2 浓度(Ci)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冬季叶片衰老光合能力减弱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导致,而补光处理可降低气孔和非气孔对光合作用的限制。采收时,补光处理单果重(10.8 g)显著高于对照(8.8 g),果实横径增大,单穗重也略有提高,但果实 TSS 含量(15.0%)显著低于对照(16.7%)。【结论】补光处理可显著推迟冬季葡萄叶片系统性衰老,促进浆果生长。在广州或类似气候的地区生产冬季葡萄,可实施 LED 人工补光来延缓叶片衰老,但仍需要采取配套措施促进果实 TSS 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避雨栽培对阳光玫瑰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阳光玫瑰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避雨栽培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以及对设施内光照度和叶片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避雨栽培(SC)降低了阳光玫瑰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和设施内光照度、增加了叶片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以及蒸腾速率(T_r);避雨栽培显著提高了阳光玫瑰葡萄叶片的大小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叶片的营养状况。综合试验结果,避雨栽培对阳光玫瑰葡萄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5年生大棚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沿树行铺设不同反光膜(透湿性反光膜、银灰色反光膜、银色反光膜),以不铺膜为对照,测定了不同时期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气孔阻抗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测定不同时期葡萄果实穗质量、单果质量、花青苷含量、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研究不同光环境条件对大棚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设施葡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应用透湿性反光膜、银灰色反光膜、银色反光膜大棚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透湿性反光膜葡萄叶片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应用透湿性反光膜、银灰色反光膜、银色反光膜后叶片叶绿素含量略高于对照;应用透湿性反光膜显著提高了葡萄果实穗质量,3种反光膜处理下果实中花青苷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反光膜的应用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在设施内铺设反光膜可有效改善葡萄叶幕下的光环境,增进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率,提高果实花青苷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其中透湿性反光膜效果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不同补光处理对设施草莓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298-1303
以红颊草莓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冬草莓栽培期间,采用不同补光处理,探讨其对设施草莓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补光处理对设施草莓的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叶片大小、花茎长度、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有显著影响;采用相同植物生长补光灯时,光照强度为150,100μmol/(m2·s)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与光强50μmol/(m2·s)间差异显著;对不同光源补光灯来说,同样的补光光强下,红蓝比3∶1的LED光源净光合速率、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且其与植物生长灯的净光合速率、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高于白色荧光灯和不补光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设施栽培条件下的‘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设施大棚开窗对葡萄植株光合特性、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葡萄设施栽培模式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通过自制拉杆在温度高于35 ℃的天气开窗,9:00-15:00开窗效果最佳,显著降低棚内温度6.1 ℃;同时设施大棚通风情况改善明显,棚内风速显著提高。开窗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与CK无显著影响(P>0.05),但开窗处理的PSⅡ实际光合效率 Y(Ⅱ) 在 9:00和13:00均显著高于CK;13:00与CK相比提高12.4%,可能是开窗后棚内温度降低,减轻了PSⅡ系统胁迫。CK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持续增至13:00后下降,开窗处理在9:00显著高于CK,光合活性较好。在果实品质指标上,开窗处理的单粒质量比对照显著提高9.9%、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糖酸比显著提高,开窗后果实风味更佳。开窗处理病害等级为5级的最多,其次是4级,叶片受轻微日灼的数量较少,其中1级病害数量显著低于CK,开窗处理植株抗病性较强。开窗能有效改善设施环境小气候,对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植株叶片光合作用,进而改善果实品质,日灼病害减轻。在生产中可参照此方法开窗降温,可有效解决连栋设施大棚夏季热害问题,对简易连栋大棚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多肽(肽肥)对葡萄生长的影响,分析多肽单独喷施和与镁配施对森田尼无核葡萄作用效果,筛选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的施肥方案。【方法】于葡萄坐果期至膨大期进行3次施肥处理,叶面喷施多肽、氨基酸并分别与镁配施,分析不同处理对葡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新梢养分含量、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0.3%硫酸镁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施用多肽、多肽与镁配施能促进新梢中氮含量的提高,提升果实的品质。多肽与镁配施后葡萄新梢叶片中镁含量较CK增高了19.01%,净光合速率提高39.84%,产量增高了17.93%。单独施用氨基酸对葡萄品质的提升效果优于氨基酸与镁混合施用。【结论】多肽与镁配施对促进葡萄光合作用、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及产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无核白葡萄在不同栽培基质与光照条件下的光合特性,以三年生无核白葡萄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栽培基质和光照条件下的叶片光合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遮光条件下,生长前期配方土栽培的无核白葡萄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特性;生长后期配方土栽培的无核白葡萄净光合速率大致高于园土;配方土栽培的无核白葡萄总叶绿素含量在生长后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配方土不利于无核白葡萄生长后期光合产物的累积。在相同的配方土栽培条件下,遮光处理导致无核白葡萄植物光合作用下降,不利于无核白葡萄光合产物的累积。引种栽培无核白葡萄需选用合适的栽培基质,保持充足的光照,生长后期需注意延长叶片功能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LED补光对辣木幼苗生长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印度改良辣木(Moringa oleifera PKM-1)为试验材料,在相同外界环境下采用不同光谱条件的LEDs(Light Emitting Diodes)光源对辣木垂直补光,每组辣木补光12 h/d(8∶00—20∶00),测定不同补光处理下辣木幼苗的生长情况及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结果]经红蓝4∶1(4R1B)LEDs处理的辣木种子发芽率高于对照,经过LEDs补光的3组辣木幼苗存活率均高于对照。LEDs补光处理的辣木幼苗株高、茎粗、全株干重、茎叶干重、总叶绿素含量均优于对照。其中光谱条件为全红的LEDs对辣木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株高增加了120.66%,茎粗增加了52.11%,全株干重增加了52.35%,茎叶干重增加了33.57%,叶绿素总含量增加了19.28%。[结论]LED灯补光处理能显著促进辣木幼苗的生长及其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设施栽培条件下葡萄生长期叶片的光合特性,采用红地球葡萄日光温室(暖棚)促早,塑料大棚(冷棚)促早及延后栽培3种模式,通过设施内环境和葡萄光合特性测试分析,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下葡萄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在1.2~2.2 mg/g;暖棚促早栽培与冷棚促早栽培的开花期与浆果生长前期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浆果生长中期到成熟期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双峰曲线;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否为单峰或双峰与胞间CO2浓度出现的最低值时间没有必然联系,在冷棚延后栽培中,葡萄生长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曲线均呈单峰曲线;3种栽培模式下生长期葡萄叶片的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都呈现“V”字型,先下降再深高,只是下降到最低值的时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光源补光对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8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萌芽开始至果实成熟期,设置5种不同光源(红光、蓝光、红蓝光2:1、红蓝光4:1、红蓝光6:1)补光处理,以不补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源对红地球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最佳补光光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5种补光处理均能提高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红光处理果实的纵径、果形指数最高(29.87 mm、1.16);蓝光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还原糖含量最高(19.3%、4.14、179.13 g/L);红蓝光2:1处理果实的固酸比、花青素含量最高(5.49 mg/g、0.16 mg/g);红蓝光4:1处理果实的糖酸比最高(49.79),可滴定酸含量最低(3.45 g/L).以花青素含量、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pH、糖酸比等果实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最适补充光源排序为:蓝光>红蓝光2:1>红蓝光4:1>红光>红蓝光6:1.补充蓝光可作为促进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成熟及提高果实品质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酿酒葡萄品种品丽珠和梅鹿特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浓度叶面喷施天达-2116对葡萄新梢生长、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适宜的天达-2116可以调节不同葡萄品种的新梢生长状况,提高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还能够改善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2012-2013年,在福建三明市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设施促早栽培对夏黑葡萄物候期、果实品质、产量及效益等多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促早栽培可使葡萄提早供应市场,果实成熟期提早17d以上,单位面积收益明显提高。同时夏黑果实总糖、总酸和维生素 C 含量与普通设施栽培无显著差异,很好地保持了葡萄果实的固有品质。  相似文献   

16.
CO2施肥对设施油桃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年生盆栽"曙光"油桃为试材,采用人工加富的方法,研究了CO2施肥对设施油桃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内的CO2浓度远低于露地,CO2施肥后树体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由3峰变为2峰,第1次高峰比对照推迟约2h,出现在10:00左右,第2次高峰出现在约15:00。经CO2加富处理后,设施内CO2浓度显著提高,新梢速长期处理 , , 的日平均CO2浓度分别比对照高出44.37%,84.31%,119.62%,CO2浓度的提高使得树体的光合速率明显上升。CO2施肥对油桃的新梢、叶片生长发育以及果实的品质有重要影响,3个处理中油桃的平均单果重比对照增加了5.02%,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增加了17.18%,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10.48%。同时,新梢长度、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等生理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O2施肥还能降低叶片的光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17.
弱光条件下桃叶片结构及光合特性与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弱光条件下设施桃树叶片光合器官结构特征变化及品种间差异,为设施桃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设施栽培的庆丰和麦香桃树为试材,设置全光照(CK)、60%~70%光照(T1)和30%~40%光照(T2)3种处理,测定了弱光条件下桃树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观察了气孔形态;分析了桃树新梢的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叶片结构特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弱光条件下桃树新梢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了品种间差异。【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桃叶片Pn 降低;而T1提高了麦香叶片10:00和14:00的Pn;叶片气孔密度、气孔开张度和气孔导度(Cs)下降;叶片Chl总量、Chl a、Chl b的含量显著增加。叶片的叶面积、叶比重、上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降低,而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升高;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增多,叶绿体基粒明显变厚,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增加,新梢上位叶片栅栏组织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降低,下位叶片栅栏组织的淀粉粒数增加。【结论】弱光条件下新梢不同部位叶片间和不同品种间的叶片Chl、Pn、气孔行为、叶片结构特征、叶绿体结构特征表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弱光条件下不同补光方式对设施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弱光条件下不同补光方式,对冬季设施栽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时研番茄为试材,三种不同补光方式处理,CK:自然光照条件;T1:8 h非连续补光07:00~11:00、19:00~23:00延长早晚补光方式;T2:12 h连续补光07:00~19:00的辅助日光补光方式,对设施内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非连续光照8 h(07:00~11:00、19:00~23:00)早晚延长补光方式,即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打破黑暗3~4 h较连续光照(07:00~19:00)辅助日光补光方式,番茄幼苗的叶面积增长16.17%,叶面积增长速率加快,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23.39%,光合能力增强约22.22%,壮苗指数明显增加。【结论】打破黑暗3~4 h补光方式使幼苗品质得到了提高,并减少能耗,节约能源,为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9.
氨基酸叶面肥对巨峰葡萄光合性能及贮藏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喷施不同的叶面肥,测定其生长周期内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果实品质及枝条的贮藏营养。结果表明: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增加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改善了果实品质,明显改善了一年生枝条的成熟度,增加了贮藏营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甜椒不同部位叶片光合生理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对荷兰品种‘Palermo RZ’在玻璃温室中的长季节栽培,研究了玻璃温室中甜椒不同部位叶片(上部、中部、下部)光合作用日变化,同时测量了不同部位叶片大小、单位叶面积质量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饱和光强下,甜椒叶片在晴天和阴天均有较强的光合作用潜力,晴天甜椒的光合作用潜力要明显大于阴天;甜椒上部叶片光合作用最强,但在晴朗天气下可能会出现短时光合"午休"现象;中部叶片净光合速率较上部叶片略低,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但仍有一定的光合能力。甜椒上部和中部叶片淀粉含量较低,而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是叶片光合产物的主要输出源,下部叶片虽然淀粉含量最高,但是叶片中仍有较多可溶性糖含量。甜椒栽培生产中应尽量增加温室透光率,尤其是8:00—16:00,同时注意维持老叶的生长,充分发挥其所有叶片的光合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