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可行性、科学性、系统性原则,以环境、社会、经济、美学和绿化等5项为约束层指标,结合灰色统计法和专家决策信息建立了具有24项标准层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北京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环境指标最为重要,权重为0.461 4,美学指标的权重最低,仅为0.115 2。评价总得分为72.38分,这一得分与刚进行3a造林绿化的客观实际基本吻合。本文同时结合该评价结果对北京城市平原工程造林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建立合理的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来指导居住区景观设计,运用景观设计学相关原理,分析影响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的因素,筛选出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各层评价因子,确立评价指标因子的分级标准,构建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建立能够切实反应景观适宜性状况的总体分级评价,利用新乡市新建住区评价的案例进行了对照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得出新乡新建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偏低且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农村绿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了新农村和新农村绿化的含义,总结新农村绿化的研究进展和乡村景观规划、乡村绿地分类、乡村景观评价等新农村绿化建设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揭示了新农村绿化建设的研究趋势,提出了新农村绿化研究将趋于科学化、规范化,数量化方法,乡村景观评价方法将应用于新农村绿化研究领域是我国新农村绿化建设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马军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62-17664
从相关概念入手,针对新农村居住环境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分析了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设计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新农村居住体系,美化村客环境、升级新农村居住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并对设计中的常见现象进行解析,进而提出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设计要走多元化、生态化、本土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魏雯  毛志睿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62-12164,12391
为探寻影响居住区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6个准则层因素和18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居住区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建立的相关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准则层中因素按权重降序排列依次为:绿化景观、水景景观、空间场所景观、小品景观、照明设施和园路铺装.其中,绿化景观权重占总权重的46%,表明其在居住区景观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②18个评价因子中,绿化景观中的层次性权重值最大,进一步表明了绿化景现在居住区景观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上海绿色建筑室外绿化定量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适生性、绿地率和绿化成本5个方面,经咨询专家,并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建立了上海绿色建筑室外绿化的定量评价体系,构建了评价模型,同时确定了生态功能无特殊要求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最后应用评价体系对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室外绿化进行了评价,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对结果进行描述,并提出了绿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无锡市新农村村庄绿化生态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村庄绿化所具备的3种功能出发,初步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的村庄绿化生态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得出无锡市羊尖镇丽安村村庄绿化生态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47 9,表明该村生态质量较好,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并对该村庄绿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房山区新农村建设绿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论述了新农村绿化建设的原则、规模和内容,三种新农村绿化模式(平原绿化模式、丘陵绿化模式、山区绿化模式)的设计要点、树种选择等要求.新农村建设中要明确责任,强化绿化管理,建立绿化养护的村级专业队伍,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校园绿化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了每项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包含了基础指标、绿化质量指标、绿化结构指标、景观效益指标等4个准则层和13项指标。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林业大学进行实际评价,结果表明,北京林业大学的绿化效果综合评价总分为84.34分,绿化效果等级为"优"。该指标体系的提出和实际应用,为大学校园的绿化效果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评价依据,对今后的校园绿地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依据生态学、旅游学、经济学理论设立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3个层次构成,A层为目标层,B层为项目层,包括生态价值、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资源开发价值、湖泊湿地特色价值4个指标,C层为因素层,由22个指标构成.采用该评价体系对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得分为75.35分,属优良级.与当前兴凯湖国家A从级旅游区的评定结果一致,证实该评价体系可行.  相似文献   

11.
在公园城市理念的引导下,"人性化"城市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道路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载体.因此,建设功能完善、居民满意的道路绿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此,在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依据"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构建了融合服务功能的道路绿化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并以四川省自贡市为例,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实证,同时对其城市建成区道路绿化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构建的道路绿化指标体系基本上能反映自贡市道路绿化现状特点,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自贡市建成区道路绿化整体情况较好,但在服务功能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指出了自贡市城市建成区的道路绿化建设方向,以期为以公园城市为目标的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评价的指标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该指标体系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全面分析了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的不足,从城市绿地空间结构类型、提高城市道路绿量的措施和方法、城市道路绿量定量研究的方法、城市道路绿量与道路其他环境因子的关系、影响绿视率的因素、绿视率与其他绿化评价指标的关系、提高绿视率的措施等方面论述了绿量、绿视率等指标的优点.研究表明,将绿量、绿视率纳入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用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绿量及绿视率等4个指标综合评价道路绿地,代表着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农村庭院绿化对美化环境、治理污染、发展经济.促进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以山东省安丘市新农村庭院绿化建设为例,在庭院绿化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自然绿化型、园林小品型、经济林果型、阳光晒场型4种典型的农村庭院绿化模式,并对其进行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园林小品型和自然绿化型为新农村庭院绿化综合效益较高的模式,在降温、增湿、降噪、固碳、美化效果和经济价值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研究结果对新农村庭院绿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绿化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公共环境绿化、庭院绿化以及种植业绿化等多方面。做好村庄绿化工作对于保护村庄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品质十分有利。但是在当前的村庄绿化工作当中依旧存在着有待提升的工作部分,需要相关管理部门与工作人员不断制定或学习村庄绿化技术,实现绿化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村庄绿化建设逐渐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提升农村居民舒适度有着重要意义。本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举措.因为评价指标设计的千差万别,学者对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各异.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五方面选取关键指标重新组建一套新的评价体系,来考察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带、网、片是半干旱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基本组成单元.从林带、林网及片林3个方面依据一定原则对体系建设质量提出了15个评价指标,建立防护林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从而形成了可量化的防护林体系质量评价指标,为半干旱区防护林体系生态功能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村庄绿化美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建设、文明村庄达标、塑造新风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邳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不仅懂得物质享受,而且更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对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群众生活上发生的变化,引起了邳州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尤其对村庄的绿化更加重视。本文以江苏省邳州市人们对新农村绿化建设的积极响应和已取得有效的成绩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探索当前新农村绿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毅川  王振起  乔丽芳  姚连芳  焦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02-1903,1988
以合理调查与评价是森林公园持续开发为前提。建立山地型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依据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筛选出对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各层评价指标因子,并确定了评价指标因子的分级标准。确定各层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建立了能够切实反应敏感性状况的总体评价分级标准。利用两个森林公园评价的案例进行了对照评价,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化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道路绿化是一座城市绿化风貌最集中、最直观的体现,而选择正确优良的树种则是实施道路绿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建立高效、美观的道路绿化选择体系,首先要明析道路绿化的概念和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界定不同的选择策略,使道路绿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农村绿化存在的问题,以山东省潍坊市凌河镇新农村环境绿化规划为例,在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景观控制等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园林规划学方法对该镇的村庄、镇驻地、道路、水体、绿地等方面进行绿化规划与设计。归纳总结了在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绿地模式等方面的具体规划方法和思路,提出了"3点、3线、6区"的景观布局,形成"庭院、驻地绿化点—街道绿化线—生态绿化圈"的新农村绿化结构。对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开展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