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市社头镇芦溪村种养专业户黄横以田为业,于2004年稻作期间在承包的53亩农田里开展稻—鸭—蟹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稻—鸭—蟹相得益彰,变传统优势为科技强势.变分散养殖为集约经营,与常规纯作稻相比,不仅促进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稻米品质的提高,而且经济效益显著.每亩累计增加经济收入1463.02元.  相似文献   

2.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将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与晚稻免耕抛秧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生态学知识构建了一种新的生态农业模式,既能较好地克服了免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能更好地发挥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9,(8):44-45
为稻-鸭种养模式在重庆市荣昌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2017~2019年荣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了"稻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示范"项目。结果表明:稻-鸭种养模式比水稻单一种植模式增收601.5元/亩,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其减排CH4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及经济学方法研究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CH4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稻田CH4排放通量的高峰值出现在晚稻分蘖盛期,免耕养鸭稻田、免耕不养鸭稻田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4.1、32.2和40.5 mg·m-2·h-1。在晚稻分蘖始-分蘖盛期,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分别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量减少2.333、4.723 g·m-2。晚稻整个生育期间,免耕养鸭稻田CH4排放量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分别减少3.373和5.590 g·m-2。采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农户的财务净效益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农户分别增加2 166、4 207 yuan/ha。减去CH4排放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农户的经济效益为5 000 yuan/ha,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的农户分别增加2 206和4 274 yuan/ha。【结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既能增加农户的财务收入,又能减少稻田CH4排放量,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5.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智  赵德新  程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01-4002
介绍了稻鸭生态种养技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放养家鸭,应用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生产无公害稻鸭产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水稻栽培技术、鸭子养育技术2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以期有效推动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农户开展生态种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品种选择、稻和鸭准备、水稻育秧、鸭苗育雏、田间设施、管理措施、销售等方面阐述济宁地区稻鸭共栖生态种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政和县山区地理特点,因地制宜选取适宜的水稻优良品种,采用稻鸭混合种养,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的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包括水稻和鸭子品种选择、稻鸭种养时间节点、鸭子投放数量、田间日常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高该县水稻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概念,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阐述了种养效果,介绍了稻鸭生态种养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松江区探索实践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该文介绍了松江区稻鸭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稻鸭生态种养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减少化学肥料、农药施用,有利于推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和稻米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总结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鼎盛种养专业合作社稻鸭共栖生态种植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分析稻鸭共栖模式的经济效益,较传统种植模式平均每667 m~2净增收2342元。  相似文献   

12.
稻鸭生态种养和果园养鸭技术,是实现稻(果)鸭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技术,是健康养鸭的一种好模式,应有计划分区域大面积推广。鸭的健康养殖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据了解,稻蟹种养技术去年在宁夏开展试点后,让试点种养的农民尝到了甜头。今年,自治区决定在全区推广稻蟹种养0.337万hm^2,到2012年全区将推广0.33万hm^2。  相似文献   

14.
选用21日龄金定公鸭132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1组为地上平养组,每重复20只鸭,饲喂配合日粮;试验2,3组为稻-鸭生态种养组,按12只/667 m~2投放,每重复12只鸭.第2组饲喂配合日粮,饲喂量为第1组的60%;第3组饲喂稻谷,饲喂量为第1组的60%.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稻-鸭生态种养组与地上平养组比较,鸭末重、日增重下降(P<0.01),料重比降低(P<0.01),尤以稻-鸭生态种养补充配合饲料组最好.2)与地上平养组比较,稻-鸭生态种养组鸭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下降(P>0.05),肌肉中水、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是肌肉粗脂肪含量下降(P<0.05),胸肌的熟肉率提高,失水率降低(P>0.05),腿肌的熟肉率、失水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胸肌的肉色评分极显著提高(P<0.01),腿肌的肉色评分有所提高(P>0.05),表明稻-鸭生态种养鸭的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育“是以优质稻为中心、以稻鸭生态种养为重点、以频振灯诱蛾配合运用为特色的优质节本高效生态稻米生产综合技术体系。1稻、鸭品种选择水稻最好选用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茎粗叶挺、分蘖力较强、抗逆性好、生育期140~150天的中粳稻品种。采取肥床旱育方法培育多蘖壮秧  相似文献   

16.
以沈稻4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研究3种药剂对稻蟹生态种养田河蟹的安全性及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在正常使用浓度下对河蟹的生长安全,对水稻纹叶枯病防治效果良好,可以作为稻蟹生态种养田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阐述了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主要功能,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概况,介绍了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和稻螺共生等5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中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协作机制不全、技术水平不高、培训服务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技术支撑、创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和深挖潜力等方面提出湖南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今后推广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相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农业技术,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为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及效益,广德县于2015年开展了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旨在探索适宜本地的生态种养模式,扩大种养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无公害高效益稻鸭共育技术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在吸收日本稻田养鸭技术的基础上,经研究创新形成的一项以水田为基础,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模式。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稻蟹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具体包括基地选择、稻田工程建设、水稻栽培、河蟹养殖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稻蟹产品提质增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