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平湖鲤8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给东平湖鲤种质鉴定提供生化遗传指标,以便合理保护和利用东平湖鲤种质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东平湖鲤6种组织(肝脏、心脏、脾脏、肾脏、肌肉和眼睛)的8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G6PDH)、异柠檬酸脱氢酶(IDH)、乙醇脱氢酶(ADH)]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平湖鲤8种同工酶在6种组织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各组织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涛  张林  周剑光  甘金华  何力 《华北农学报》2021,36(z1):390-396
为了了解巨须裂腹鱼的生化遗传特性,丰富巨须裂腹鱼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通过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巨须裂腹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样本鱼心脏LDH酶带数为6~7条、眼睛晶状体LDH酶带数为6~10条、肌肉LDH酶带数为5~7条、肝脏LDH酶带数为8~11条和肾脏中的LDH酶带数为8~10条;LDH-C基因只在肝脏中特异性表达.心脏MDH酶带数为4~8条、眼睛晶状体MDH酶带数为2~4条、肌肉MDH酶带数为3~4条、肝脏MDH酶带数为4~5条和肾脏MDH酶带数为4~7条.5种组织中LDH在肝脏中表达的酶带数最多,肝脏MDH酶带着色最深,表达活性程度最强.巨须裂腹鱼的LDH和MDH同工酶系统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组织特异性主要体现在LDH和MDH酶带数目和表达活性程度不同两方面,与各组织执行特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巨须裂腹鱼同工酶个体差异性可能是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能适应特殊生境的需要.研究结果可从生化遗传角度为巨须裂腹鱼制定种质标准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尖裸鲤的生化遗传特性,丰富尖裸鲤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通过配制不连续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尖裸鲤5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了电泳。结果表明:所测样本鱼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LDH酶带数分别为:12~16条,17~18条,6~13条,6~10条和12~17条; MDH酶带数分别为3条,4条,3~5条,2条和4~7条。LDH在尖裸鲤厌氧器官(骨骼肌和肝脏)中表达的酶带数总体少于非厌氧器官(心脏和肾脏)。尖裸鲤的MDH分为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尖裸鲤的LDH和MDH同工酶系统具有组织特异性,尖裸鲤相对较多的LDH酶带数可能与其独特的栖息环境和A亚基与B亚基的变异共同作用有关。本研究可从生化遗传角度为尖裸鲤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淡水黑鲷5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6种组织(肝脏、心脏、脾脏、肾脏、肌肉和眼)的5种同工酶(酯酶(EST)、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氢酶(MDH)、乳酸脱氢酶(LDH))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淡水黑鲷5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检测到2个位点,每个位点都有2个等位基因。CAT检测到1个基因位点,存在2个等位基因。POD酶谱较复杂,有5个位点,Pod-2,3,4,5都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MDH具有s-MDH和m-MDH两种类型,在各组织中均表达,s-MDH只形成一种二聚体,m-MDH仅在肝脏中有2条带,其余组织中为1条带。LDH在6种组织中都表达, Ldh-5只在心脏中能检测到。  相似文献   

5.
黄尾鲴6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黄尾鯝种质标准和种质鉴定提供生化遗传指标,以便合理保护和利用黄尾鯝种质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法对黄尾鲴的7种新鲜组织(肝脏、心脏、脑、肌肉、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苹果酸酶(M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共6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尾鯝的6种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酯酶、苹果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肝脏中表达活性较强,乳酸脱氢酶在肝、脾以及头肾组织中表达活性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肝、脾脏组织中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疆裸重唇鱼的生化遗传特性,丰富新疆裸重唇鱼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借助聚丙烯胺凝胶对新疆裸重唇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以及酯酶(EST)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裸重唇鱼的LDH、MDH和EST同工酶系统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组织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同工酶位点表达及其表达活性程度不同两方面,可能受遗传和代谢双重调控,与各组织执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LDH-C基因只在肝脏中表达,酶谱图上靠近阴极附近,为典型“肝带”。新疆裸重唇鱼同工酶个体差异性可能是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能适应特殊生境的需要。新疆裸重唇鱼心脏中上清液型苹果酸脱氢酶(s-MDH)最多表达出6条酶带,可能是新疆裸重唇鱼在进化过程中四倍体化使基因重复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从生化遗传角度为新疆裸重唇鱼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藻液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比较不同海藻液对作物生长效果的影响,利用3种类型的海藻液在玉米苗期进行水培试验,测定玉米硝酸还原酶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3种类型海藻液均能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发酵海藻液、普通海藻液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达差异显著水平;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发酵海藻液中量最高,达74.42 μg/(g?h),其次为普通海藻液的中量处理[72.32 μg/(g?h)];中量的发酵海藻液的根系活力最高达1.576 mg/(g?h),高量发酵海藻液与中量普通海藻液的根系活力次之分别为1.505 mg/(g?h)、1.503 mg/(g?h),海藻酸钠的效果不如发酵海藻液和普通海藻液。  相似文献   

8.
采用淀粉凝胶平板电泳方法,研究了华中农业大学4个玉米新合成群体(WBM, LBM, WLS,LLS), 2个美国群体(BSSSR和BS16)和6个自交系的ADH, CAT, EST, GLU, GOT, MDH, PGD,PHI 8种等位酶的17个位点的47个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数量性状的相关。采用NC II遗传交配设计,6个群体与6个自交系组配成36个组合,田间试验在武昌、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同工酶系统的组织特异性,丰富河川沙塘鳢种质资源资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河川沙塘鳢的腮、脑、肝、脾、心、肾及肌肉共7种新鲜组织中的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酶(ME)、苹果酸脱氢酶(M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DG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共6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的6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酯酶、苹果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肝脏中表达活性较强,乳酸脱氢酶在脑、鳃、心脏及肌肉中表达活性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鳃、脑组织中活性较强,肝脏中具有特异性酶带。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评估及合理利用罗氏沼虾种质资源,为今后指导育种及养殖提供理论依据,以采自广西及江苏数丰良种场的罗氏沼虾为材料,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肌肉注射、精巢或卵巢细胞直接制片法,对罗氏沼虾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技术,分析了罗氏沼虾肌肉或鳃组织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醇脱氢酶(ADH)4种同工酶的组织表达模式,并初步分析了其生化遗传学特性及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罗氏沼虾为二倍体,2N=118=56M+24SM+10ST+28T,臂数(NF)为198。未发现带有随体或次缢痕的染色体及性染色体。4种酶共记录出22个等位基因15个基因位点,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7;4种酶有7个基因频率为0.1500~0.8500的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P为46.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值为0.191 7,平均观测杂合度(Ho)值为0.261 1,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值为0.379 7,表明其杂合子过剩及缺失现象并存,但杂合子过剩现象更突出,说明该群体遗传变异范围较宽,变异程度较大,群体遗传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11.
灵芝子实体多糖积累和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灵芝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多糖、还原糖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探讨灵芝子实体多糖动态变化的酶学机理。以代料栽培灵芝为试材,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采用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测定6种相关糖代谢酶活性,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多糖积累与糖代谢酶间的相关性。在灵芝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灵芝多糖与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两者的最大含量皆出现在开伞期;从现蕾期到开伞期,多糖积累与6种糖代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但开伞期之后,多糖与G-6-PDH、MDH酶活性变化趋势出现差异。经过相关性分析,UDPGPPlase、α-PGM和PGI与灵芝多糖积累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其他酶与灵芝多糖积累相关性不显著(P>0.05)。初步推测,UDPGPPlase、α-PGM和PGI是灵芝多糖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2.
徐一兰  官春云  谭太龙  余龙喜 《作物学报》2008,34(10):1854-1857
以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高、低含油量基因型油菜品系04-1989-9和04-1989-4为材料, 研究种子形成过程中含油量与脂肪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 两品系的种子含油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活性均在开花后逐渐增加, 花后24~31 d达最高峰,且品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G6PDH、PPase活性和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推测二者是影响含油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
H. Groza  R. Kahn 《Euphytica》1991,57(3):189-194
Summary Seven varieties and 57 spontaneous or induced in vitro mutant lines (20 macromutant and 37 micromutant events) of potato were tested by starch gel electrophoresis for ADH, GOT, PGI, PGM, ACO, IDH, MDH and 6PGDH isozymes in tuber extracts. The data showed that in contrast to variety comparisons, the isozyme patterns rarely differentiate mutant lines which have altered morphological traits. But trying to identify isozyme differences in mutants can still be useful for a chimeric structure for GOT-2 alleles in a mutant from Atlantic and a new tuber specific locus for 6PGDH in mutants from Russet Burbank were found.Abbreviations ACO aconitase - ADH alcohol dehydrogenase - GOT 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 - IDH isocitric acid dehydrogenase - MDH malate dehydrogenase - 6PGDH 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 - PGI phosphoglucoisomerase - PGM phosphoglucomutase - SGE starch gel electrophoresis - EMS ethyl metanesulfonate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嫁接番茄幼苗生长及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华南地区番茄嫁接后的适宜生长温度,试验研究了3个温度处理下番茄嫁接苗的生长状况及其叶片内保护酶(SOD、POD)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20/17℃处理下地上部和根系生长都受到抑制,根冠比失调;30/27℃时植株出现徒长迹象,且整株生物量下降;25/22℃环境条件下,嫁接苗根冠协调,茎秆健壮,光合能力较强。相比于25/22℃环境,20/17℃的相对低温处理和30/27℃的相对高温处理下,番茄嫁接苗的SPAD读数分别下降20%和13%,叶片的SOD酶活性为237.58 U/(g?FW)和254.39 U/(g?FW),分别比25/22℃处理下的SOD活性低114 U/(g?FW)和97.19 U/(g?FW)。30/27℃处理下的POD活性高于另外两个处理,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嫁接后的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夜间温度为22℃左右。  相似文献   

15.
研究套袋处理和细胞G6PDH活性抑制剂-脱氢异雄酮(DHEA)涂抹处理,探讨桃果实着色过程中G6PDH、PAL活性与花色苷的关系。以‘早玉’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 cv. ‘zaoyu’)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对果皮花色苷、G6PDH和PAL活性、G6PDH亚细胞分布的影响,也试用DHEA处理,观察果皮颜色变化,并测定果皮中G6PDH活性和花色苷含量。自然生长的果实中,花色苷与G6PDH、PAL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套袋果实摘除套袋后,G6PDH和PAL活性、花色苷都迅速增加,而未摘掉套袋的果实中,G6PDH、PAL活性和花色苷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果实G6PDH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质体(转色前为叶绿体,而转色期为杂色体)中,套袋使得叶绿体狭长,而且发生叶绿体裂殖;果皮质体中胶体金颗粒数量与G6PDH活性变化一致;脱氢异雄酮(DHEA)处理降低了G6PDH活性,花色苷含量也明显减少。套袋处理果实中G6PDH、PAL活性和花色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抑制G6PDH的活性能够抑制花色苷的合成。进一步表明G6PDH在果实花色苷合成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丽  郑晓鹰 《华北农学报》1998,13(3):116-120
本文应用垂直板不连续系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分析了5个杂交一代种(佳粉一号、佳粉二号、佳粉十号、佳粉十五号、双抗二号)发芽肿种苗的五种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MDH)、乙醇脱氢酶(ADH)、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酯酶(EST)、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发现5个杂交一代种中,3个要交一代种与其双亲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谱带有有明显稳定的区别。两个杂交一代种与其双亲酯(EST)  相似文献   

17.
氮肥对蓝莓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提高蓝莓果实的产量与品质,采用大田法开展不同氮用量对5年生北高丛蓝莓‘蓝丰’品种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不同氮用量处理为:不施氮0(CK) g/株、(N1)10 g/株、(N2)20 g/株、(N3)30 g/株。结果表明:N1的单株产量高出CK3.5%,N2、N3则比CK低;总酚、花青素在N2时最高,分别为1.51、3.38 mg/(g?FW),分别高出CK7.09%、19%,而处理N3则低于CK;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总之,施用N肥对蓝莓产量及果实品质均呈显著性影响,对叶片含氮量影响不显著。一定范围内,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探讨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以常规稻‘湘晚籼13’和杂交稻‘Y两优’1号为材料,研究了麻育秧膜的应用对水稻秧苗地上部生长发育和根系呼吸酶活性带来的变化。研究表明,与无膜对照处理相比,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处理的秧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态氮含量,伤流强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铺膜处理秧苗根系的整体呼吸代谢水平显著上升,乙醇脱氢酶(A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和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湘晚籼13号’秧苗各项生理指标和‘Y两优1号’的品种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秧盘铺垫麻育秧膜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