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京津冀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应用调查问卷法对京津冀农村各生活能源消费比例及人均消费量进行了调查,对京津冀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Tobit模型对京津冀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家庭年纯收入对电能、煤炭、秸秆和油的消耗量具有显著影响;人口数量对煤炭、液化气和油的消耗量具有显著影响;种植面积对煤炭、秸秆、薪柴和液化气的消耗量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于优化京津冀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和解决雾霾天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目的,为了探明居民经济收入和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基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民家庭收入和能源消费的调查数据,利用回归等统计方法,系统的分析了农民家庭收入与日常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总能源消费量呈线性增加,家庭收入每增加1000元则能源总消费量增加80.42千克标准煤(kgce)。煤炭、液化气及电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显著增加,而传统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则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同时影响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煤炭、传统生物质等非清洁型能源的消费在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而液化气、电能等清洁型能源的消费比重则上升。这说明家庭人均收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健康卫生的关注,因此如何将能源清洁化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渐增长,农村拥有庞大人群,对农村文化消费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利用对江苏省474个农村家庭的调查资料,从文化消费低支出、中等支出、高支出3种支出结构,基础类、娱乐类、发展类3种层次结构,教育消费、文化娱乐活动消费、文化娱乐产品消费3种形态结构3个方面探讨江苏省不同地区农村的文化消费结构及其差异性,并从家庭和社区2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农村教育投入,保障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投资3个方面的建议以促进文化消费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能源利用理念不断加强,技术的进步升级加之农村物资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正从传统能源消费向现代能源消费转变。在消费结构转变的过程中,相对高速发展的城市能源消耗,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相对落后。再加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当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因而必须加速农村能源的利用形式变革,优化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结构,并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立农村生态产业,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发现农户能源消费的模式与原因,讨论改善地方能源使用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以云南省德宏、怒江自治州为案例,基于221份有效调查问卷,利用Tobit模型对该地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资源的可获性程度对非商品性能源消费有显著影响,商品性能源消费注重其经济性与便捷性,地形特征是重要解释变量。(2)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非商品性能源的消费比例,增加农户家中电器的数量能显著提高农户电力能源的使用量,畜牧养殖等第一产业会显著增加农户秸秆等生物质能能源的消费量。(3)宗教支出的提高会增加农户非商品性能源的消费量,提高少数民族农户汉语水平有利于当地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和改善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能源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农村能源是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农村能源消费关系到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公平和我国能源发展的全局。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现状和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找出农村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收支结构发展规律,收集了中国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农村居民收支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长期变化趋势,层次聚类分析分布规律,并创新性地采用等级分解法定量分析收支关系。结果发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人和生活消费支出的发展趋势均分4个阶段线性增长,各阶段线性回归的调整R2值基本达到0.9以上。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的分布规律基本相似,收入和支出水平较高的地区均主要分布在7个独立分支的聚类组,涉及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等地区。“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与财产性收入”对各项支出的单独解释贡献量最大,分别达到22.34%~41.59%和41.35%~55.45%,已经成为改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收入类型。总体上,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具有发展阶段性和分布不均衡性的特征,且逐渐向享受型消费方向发展,收入水平及其结构是影响消费结构的重要决定性因素。30年长期数据的研究结果和定量分析方法为深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结构、探索农村发展途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江苏省农村户用沼气消费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数据显示,使用沼气的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低于未使用沼气的家庭,因为沼气对生物质能源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减少了秸秆、薪柴的大量粗放使用;同时也有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新能源和商品能在家庭用能中所占的比重。对农户是否选择沼气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促进农户选择使用沼气的推动作用最大,人均生猪饲养量、家庭留守人口中最高受教育年限与农户选择行为正相关,人均纯收入、家庭外出打工人口比例、农户位于粮食主产区、农户使用液化气与农户的选择行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居民蔬菜消费特点及消费需求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倩  穆月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257-263
在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增长的背景下,食品消费特点及消费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采用统计学分析法和ELES模型分析法,对北京市城乡居民家庭的蔬菜消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居民收入和各类食品消费的统计数据,总结北京市居民蔬菜消费以及消费结构的现状和变动趋势,比较得出城乡间居民蔬菜消费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时空结合角度全面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用能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笔者根据各省单位耕地面积农业生产能源消费,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空间分布格局,建立了空间回归模型以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能源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省际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用能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体现为能源消费高值区集聚和低值区的集聚;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广大地区,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温点区则集中在东中西的交界地带;农业从业人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引起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此外,空间自相关性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用能空间分异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郯城县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郯城县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情况的实地调查,了解了村民生活能源使用意愿的变化,对郯城县村民生活能源的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村民的消费观念已发生巨大变化,由单纯注重生活能源的经济性向注重其使用的方便性、清洁性及高效性转变;郯城县村民最喜欢使用的生活能源第一为太阳能、其次为电和集中供气,三者合计占到了85%。能源消费形式呈现多样化,村民使用最多的组合方式是“电+液化气+煤+太阳能”,其次是“电+液化气+太阳能”;生活能源消费类型主要是电、液化气、太阳能和煤;沼气用户仅为4.25%,根据郯城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当地发展户用沼气有一定的困难。秸秆(柴)作为传统的农村生活能源在郯城县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选择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和中国农村低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农村户用沼气为典型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进行研究,对河北省高家庄的农村能源情况进行调研,以面谈的方式调查农户213户,总结有效问卷为152份,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基本情况及可再生能源(“三沼”)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多种回归分析方法来研究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选择行为,分别分析了农民收入、文化程度、能源支出与沼气采用之间的关系,继而运用Logistic多元统计分析得出了农民收入和文化程度对农户可再生能源选择行为有显著性影响的结论,并对该地区未来沼气的采用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以期为各种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荣  张敏新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5):273-277
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江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于ELES模型,利用2000—2013年的经济数据,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消费结构上教育与文娱以及交通通讯支出比例逐渐加大。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明,食品、居住、交通通讯以及文教娱乐是江苏农村居民主要消费重点。弹性分析表明,除了食品为居民生活必需品,其余消费品均为奢侈品。  相似文献   

14.
钱文荣  王莉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131-137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农民工家庭消费问题,对扩大内需及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全国988个农民工家庭调查样本,从收入、家庭特征和其他不确定因素三个方面探析农民工家庭务工地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因素对农民工家庭务工地总消费支出、居住支出、娱乐支出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特征因素如文化水平、孩子随迁、工作行业因素对农民工家庭的各项消费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租房因素显著影响着农民工家庭的总消费支出和居住支出;健康因素对农民工家庭的医疗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因此,要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水平,扩大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潜力,一方面要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方法]在对2006-2013年我国农村十种主要生活能源消费量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EEF、EFC的值,构建STIRPAT模型和改进脱钩指数法,[目的]分析2006-2013年的时间序列下中国农村能源碳排放生态压力。[结果]结果显示:(1)煤炭、秸秆、薪柴的年消费量平均分别以1.58%、3.16%和4.26%的速率降低,电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煤气、沼气和太阳能的平均分别以25.99%、8.53%、22.78%、4.02%、34.85%、12.82%、9.11%的速率增长;(2)我国农村能源供给超过需求,生活能源消费未对乡村环境形成生态压力;(3)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和能源碳排放带来的经济价值不断提升;(4)适度降低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是建设乡村的有效办法;(5)技术是模型中能源碳排放生态压力的唯一抑制因素,对技术进行创新是当前进行乡村建设重要途径。[结论]我国能源消费模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还应进一步加强政府调控、注重引导居民绿色消费观,使我国乡村建设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