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通过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小水榕试管苗的技术还不成熟,考虑到继代培养周期对试管苗继代繁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继代周期对小水榕试管苗增殖及生长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继代培养方法。测定并计算经过不同继代周期培养后的小水榕试管苗的增殖倍数、平均株高、平均单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继代周期为30 d的小水榕试管苗增殖倍数为2.79,与最大值在5%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株高和为平均单株鲜重均为最大,分别是2.88cm和1.95g;叶绿素含量为1.07mg/g,也与最大值在5%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0d为最适宜的小水榕试管苗继代培养周期。  相似文献   

2.
粉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中的光温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钾贤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283-287
为解决粉蕉试管苗生产过程中丛生芽増殖率低、生根苗根少和植株纤细瘦弱等问题,以粉蕉丛生芽为材料,研究温度对丛生芽増殖和光温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丛生芽增殖影响显著。32℃的芽增殖率最高,芽长和鲜重最大,褐变最轻。阶段变温培养和32℃恒温培养相比,芽増殖倍率显著提高、褐变率显著降低、增殖芽的质量明显提高。不同温度和光照下的生根率均为100%。光照强度、温度和光温互作对试管苗生长影响显著。26℃和500~1250 lx条件下培养更有利于根系生长,在500~2500 lx范围内粉蕉生根苗苗高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高,光温互作对粉蕉展叶数影响极显著,1250 lx、26℃培养条件下的展叶数最多。  相似文献   

3.
王艳  彭建营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6):210-214
以‘赞皇大枣’组培苗为材料,研究6-BA、IBA和NAA在枣组培苗增殖培养中的效应并筛选出适宜组合。结果表明,在赞皇大枣组培苗增殖培养中,6-BA分别与IBA和NAA配合使用时,IBA的活性高于NAA,二者结合使用可显著促进组培苗的增殖并提高成苗质量。‘赞皇大枣’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5 mg/L+IBA 0.1 mg/L,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强度2000~3000 lx,光照时间14 h/d。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霍山石斛类原球茎液体悬浮培养类原球茎生长缓慢和代谢水平低下的问题,取不同继代周期(20、30、40、50d)的类原球茎进行培养,在整个生长周期中测定了培养基中碳、氮、磷酸盐的消耗,胞内还原糖、氮及磷的积累情况,并分析了类原球茎增殖和多糖合成情况。继代周期在20~40d的类原球茎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和多糖合成能力,其中30d最佳。继代周期为30d的类原球茎生理活性较强,其吸收碳源、氮源、磷酸盐的速度最快,细胞的比生长速率最大,其值为0.043,培养36d时,生物量和多糖产量都最大,分别为470.0g/L和1.92 g/L。以继代周期为30 d的类原球茎进行培养时,最有利于细胞生长和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主要以重庆PC板温室内多层立体育秧架温度和光照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为目的,首先对PC板温室内多层育秧架温度数据进行记录并分析,其次针对光照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是造成各层之间温度差异的原因之一;温度对秧苗的株高影响不显著;光照对秧苗的株高影响显著(相关系数0.576),且对秧苗的茎粗影响极显著(相关系数0.814)。以此为基础,对西南地区工厂化立体育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乌拉尔甘草的不同营养器官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下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生长动态、相对生长量、糖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生长动态均呈S形曲线,最佳继代培养时间为24d左右。在黑暗条件下,根段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最高,达577.29%,在光照条件下根茎芽愈伤组织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0.74%和1.553%。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霍山石斛类原球茎液体悬浮培养类原球茎生长缓慢和代谢水平低下的问题,取不同继代周期(20、30、40、50d)的类原球茎进行培养,在整个生长周期中测定了培养基中碳、氮、磷酸盐的消耗,胞内还原糖、氮及磷的积累情况,并分析了类原球茎增殖和多糖合成情况。继代周期在20~40d的类原球茎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和多糖合成能力,其中30d最佳。继代周期为30d的类原球茎生理活性较强,其吸收碳源、氮源、磷酸盐的速度最快,细胞的比生长速率最大,其值为0.043,培养36d时,生物量和多糖产量都最大,分别为470.0g/L和1.92 g/L。以继代周期为30 d的类原球茎进行培养时,最有利于细胞生长和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的研究,发现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因培养条件的不同和外质体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培养温度对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影响较大,较小的温度降低可以使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降低很多,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与连续继代培养时是否改变2,4-D浓度有一定关系,一般表现为在较低温度下改变2,4-D浓度进行继代,可以促进水稻愈伤组织生长;在较高温度下改变2,4-D浓度进行继代,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影响不大。在23~25℃培养条件下,“中花11”水稻花药培养的单倍体愈伤组织,比其成熟胚诱导的二倍体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快一倍左右。继代时的初始接种量的多少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两种观赏水草为供试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红波(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以叶片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采用MS+6-BA0.5 mg/L (单位下同)+NAA0.2的培养基,芽诱导采用MS+6-BA2.0 +NAA0.05+AD10的培养基,茎尖芽诱导采用MS+6-BA2.0+NAA0.05培养基,继代培养采用MS+6-BA1.0 +NAA0.05的培养基,根诱导采用1/2MS+IBA0.5的培养基;金钱草(Lysima chiachristinae Hance)以茎尖为外植体,芽诱导采用MS+6-BA0.5+NAA0.02的培养基,继代培养用MS+6-BA0.5+NAA0.05的培养基,根诱导采用1/2MS+IBA0.5的培养基,上述培养基中均含有30 g/L蔗糖和6g/L琼脂,PH5.6,在培养温度25℃、光照强度1800Lx、光照时间12h/d的培养条件下,均能培育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不同温度、不同浸种时间和温度、光照与黑暗等处理对齿果酸模进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条件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探讨齿果酸模种子发芽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1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最大,分别为92%和78%,然后随温度增加逐渐降低;浸种24 h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最大,达77.5%,浸种6 h与12 h对种子发芽率较低;20℃浸种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最大,分别达78.5%和73.5%,浸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种子萌发。光照与黑暗对发芽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发芽势影响显著。齿果酸模发芽最适合条件:20℃浸种24 h,15℃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11.
邓恩桉继代增殖培养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邓恩桉组培苗的增殖系数,降低组培苗生产成本,获得健壮的邓恩桉组培苗,通过不同基本培养基、谷氨酸、培养基不同pH值以及不同光照强度对邓恩桉继代培养增殖的影响试验,找到了邓恩桉的组织培养中继代增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谷氨酸、pH值和光照强度对试管苗的继代增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基本培养基以改良H为好,添加20mg/L的谷氨酸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pH值6.2最为适合,最合适的光照强度为2500lx。因此,适合邓恩桉继代增殖的培养条件为:改良H BA0.2~0.4mg/L NAA0.1~0.2mg/L IBA0.2mg/L LH500mg/L 谷氨酸20mg/L,pH6.2,光照强度2500lx。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裸花紫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种子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配比、培养条件以及生根苗的移栽基质,建立裸花紫珠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5%酒精预处理10 s,再用0.1% HgCl2浸泡10 min,效果最好;种子在MS基本培养基上萌发;丛生芽继代增殖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光照强度为1500 lx;培养基MS+ 6-BA 2.00 mg/L+ NAA 0.05 mg/L适宜继代增殖,30天的增殖系数为10.87;培养基MS+ NAA 0.50~0.75 mg/L适宜诱导生根,生根率100%;生根苗移栽于河沙、珍珠岩和表土(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96%,高生长量最大。运用该组培快繁技术,可以实现裸花紫珠的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13.
茶树腋芽离体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降低茶树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以‘凫早2号’当年生未木质化的春季健壮新梢为材料,带茎段和叶柄的单个腋芽为外植体,接种前用2.0 g/L PVP溶液浸泡1 h,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起始培养温度和时间对外植体的褐化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腋芽在1/4MS+BA 2.0 mg/L+IBA 0.1 mg/L+蔗糖20g/L+琼脂7.5 g/L培养基中,10℃下避光培养48 h褐变率最低,仅为5.6%;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类型2个因素对降低腋芽褐化没有显著影响,温度对降低腋芽褐化有显著影响;温度因素外植体对褐化影响最大,培养基次之,培养时间最小,说明低起始培养温度是降低外植体褐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质和设施条件对金叶复叶槭嫩枝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金叶复叶槭嫩枝扦插的最佳扦插基质和扦插设施,通过设置3 种基质:河沙、珍珠岩和混合基质(珍珠岩:泥炭=1:1),以及2 种扦插设施:大棚遮光扦插和大棚套小棚扦插,进行扦插效果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遮光扦插设施中,珍珠岩和混合基质优于河沙。其中,珍珠岩处理生根率最高,达95.6%,根数最多,根粗而短,根系活力也较高。而混合基质处理根系发育较好,根系活力最大,根细而长,但生根率较低,为78.4%。采用混合基质时,大棚遮光扦插设施中,高温高湿时扦插,与低温低湿时相比,其生根率和根系活力显著降低,根数明显减少。但在大棚套小棚扦插设施中,两扦插时间插穗生根指标及幼苗生长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针对大棚遮光扦插设施,纯珍珠岩是最理想的扦插基质,且扦插时间范围较大。若使用混合基质,大棚遮光扦插设施适合低温低湿下扦插,而大棚套小棚扦插设施在高温高湿时扦插也能保持较高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15.
槭属六种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槭属六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通过谱带分布和酶谱距离来初步判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Rf为0.52的酶带为六种槭属植物的特征谱带;平基槭和挪威槭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二者与三个复叶槭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青榨槭与其余5个树种的亲缘关系均较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复叶槭在损伤后不同时间挥发物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己二酸二甲酯、丁二酸二异丁酯、乙酸-3-己烯酯、6-甲基-5庚烯-2酮、蒈烯、苯骈噻唑、苯甲酸和吲哚等挥发物是复叶槭遭受机械损伤后被诱导合成的,这些物质在复叶槭中可能具有直接防御、间接防御和作为报警信号分子在植株间传递伤害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在持续-10℃低温胁迫下,园林树木离体枝条内渗透物质的变化规律,为揭示深休眠离体枝条生理变化提供理论基础。试验以处于深休眠的紫叶矮樱、美国红栌、鸡爪槭、元宝枫为试材,离体枝条在保水条件下,使用冰箱提供-10℃低温胁迫,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紫叶矮樱枝条内可溶性蛋白呈现出逐渐降低变化,美国红栌先升高后降低,鸡爪槭和元宝枫呈现出一直上升的变化;3~12天,美国红栌脯氨酸含量逐渐下降,其他3种树木逐渐上升变化,12~15天,紫叶矮樱和鸡爪槭略微下降,其他2种树木表现出上升变化;4种园林树木的离体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一直上升的变化,第15天时达到最高值。综合分析认为,处于深休眠期的树木枝条,低温胁迫下其渗透物质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生理活性,-10℃的低温胁迫在处理的3~9天范围内,渗透物质变化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保存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乔纳金、金矮生、嘎拉组培苗为试材,在继代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比久、矮壮素、多效唑及脱落酸,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和生长抑制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种质保存的效应。结果表明:比久、矮壮素均有明显抑制苹果组培苗生长的作用,且茎尖存活率高,试管苗生长状况较好,转入常规继代培养基当代即可恢复生长,可用于苹果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比久适宜的浓度为80mg/L,矮壮素为75mg/L左右;多效唑处理虽能明显抑制苹果试管苗生长,但易使有些品种试管苗玻璃化,可选择性应用;脱落酸作用过于剧烈,绝大部分处理苗死亡,不宜在苹果种质保存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组培过程中变异的普遍性,显著影响植物的遗传稳定性,限制组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草莓组培苗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变异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生产效益。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变异的发生是草莓及其他组培快繁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分析了影响组培变异的主要因素有外植体类型、基因型、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配比、继代培养的时间和次数,和内在遗传机理如染色体异常、转座子活化和基因突变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建议选择幼嫩的外植体、优化培养基配方、控制增殖系数和继代次数以及选择合适的光照和温度等培养条件,控制组培过程中变异的发生。同时,利用形态观察和RAPD、SSR等技术对组培苗进行检测,及时剔除变异组织或变异植株,减少变异对生产的不利影响。通过总结草莓组培中变异发生的原因和有效控制变异的途径,为包括草莓在内的植物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对变异的深入认识,为植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不同枣品种花粉生活力及贮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摘 要:用I2-KI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测定了7个枣品种的新鲜花粉生活力,并对这两个测定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用离体培养法检测了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花粉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I2-KI染色法测定的赞皇大枣和核桃纹的花粉萌发率最高(69.23%、68.12%)。用离体培养法测定的核桃纹的花粉萌发率最高(45.76%)。采用I2-KI法测定枣花粉生活力的数值较离体培养法高,这可能与失去育性的花粉中仍保留有淀粉有关,离体培养法较I2-KI染色法更真实可靠。-70℃和-20℃干燥贮藏极显著地好于4℃和室温干燥贮藏;-70℃干燥贮藏条件下,贮藏6d、10d的花粉发芽率分别是新鲜花粉的59.81%,26.93%。-20℃干燥贮藏条件下,贮藏6d、10d的花粉发芽率分别是新鲜花粉的32.45%,23.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