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全面小康食物与营养消费目标,以及湖南省自1949年以来人口的动态变化,对湖南省人均粮食需求量、人口总数和粮食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在395~405 kg之间,2025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在435~445 kg之间。预测2015年湖南省总人口为7 150万,2025年为7 350万。2015年湖南省共需粮食3 267万t,2025年共需粮食3 684万t。  相似文献   

2.
1.粮食生产 6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1985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为18.41亿吨,比1960年的9.63亿吨增加8.78亿吨,差不多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2.6%。同期,世界人口由1960年的30.4亿增加到48.4亿,增加18亿,年均增长率为1.9%。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60年的332公斤增加到380公斤,增长18%。 然而,这种进展在不同时期是很不平衡的,而且,增长速度还呈现出下降趋势。60  相似文献   

3.
白丽月 《农学学报》2016,6(11):85-89
为了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提供福建省粮食安全新的数据支持,分析了2003—2012 年福建省粮食消费的特点,预测未来年份的粮食需求量。结果表明:第一,福建省粮食消费总量呈现递增的趋势,粮食消费结构也有较大幅度调整;第二,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加了44 kg,人均口粮消费量减少了12 kg,人均饲料粮消费量增加了55 kg,饲料用粮大幅增加,是导致福建省人均粮食消费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三,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和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发现差异明显,实际人均消费量远高于合理人均需求量,不合理的食物消费结构造成了不合理的粮食浪费现象;第四,按照高、中、低3种不同的人均粮食需求量分别预测全省的粮食需求量,基于平衡膳食模式的粮食需求量能较真实地反映福建省的实际需求量,即2020、2025年全省粮食需求量分别为1222万t、1243万t。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总需求量的不断扩大,粮食等食品的供需矛盾问题也日显突出.  相似文献   

5.
基于EMD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政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中国人口急增、消费扩张、耕地大幅度减少的现状下,分析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方法】利用经验模态(EMD)方法分别对1949-2006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及耕地面积波动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并构建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测,分别从粮食的趋势产量和耕地变化的粮食供给量两方面分别与基于人口发展的粮食需求量进行比较。【结果】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以9.6年准周期波动为主;耕地总量以14.5年准周期波动为主。②若以每10年增加1×108 t左右粮食的生产能力增长,中国粮食的趋势产量能够满足至2030年中期内人口发展的消费需求,但进一步提高人均粮食占有水平的空间极为有限。③从耕地发展看,只要粮食单产达到预期目标,可以满足2030年人口的消费需求,但耕地资源的承载压力日益增大,超载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结论】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保障前景令人担忧。中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加后备耕地数量、努力提高土地质量以及提高粮食单产,才能缓解中长期粮食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6.
1980年我国农村率先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迅速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加.使我国的农业上了一个新台阶。198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产量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农业基础不稳.科技落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和人口增长的矛盾.人均可耕地面积急剧下降;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迅速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中国农产品能否满足国民的需要,采用农业供养能力,即从能量角度,按一定标准,计算农业产出能够养活的人口数。结果表明,按人均每日获得10.88 kJ能量的标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的综合产出已能满足国民的需要;1994年后,农产品也逐渐能满足人均每日摄入脂肪70g的要求;1998年起,植物与动物性产品的供给均有富余,但粮食提供的能量达不到占所需能量80%的要求,须依赖其他植物和动物性产品弥补;1998年以后,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蛋白质超过30%,植物性蛋白中,蔬菜与水果的比重增加。要提高中国农业供养能力,须减少损耗以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提高劳动生产力并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增加人均占有农产品量;增加粮食产量以保障对粮食的需求;改善农产品构成以优化国民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8.
基于耕地压力状况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粮食安全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以来,珠三角粮食生产总体滑坡,自给能力有限,供给以外源为主。然而未来国内外粮食供给趋紧,低水平的自给为主、外源为辅策略成为珠三角的现实选择,即保证80%的户籍人口得到人均年250 kg的生存性粮食需求,保证60%的户籍人口得到人均年350 kg的温饱性粮食需求。条件是:以2008年为基期,到2020年,耕地复种指数年均提高2%,粮食播种比例年均提高5%,单产年均提高3%,耕地年均减少规模不高于0.74万hm2。  相似文献   

9.
60年代初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简称撒南非洲)国家的粮食形势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1)粮食生产增长缓慢,人均谷物产量逐年下降。1961年这一地区人均谷物产量为154公斤,1984年下降为100公斤,年平均下降率达1.8%。仅及联合国确定的最低人均谷物供应量150公斤的2/3。(2)粮食自给率迅速下降。六十年代初这一地区的粮食基本能够自给,到1984年粮食自给率仅有75%。(2)粮食进日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和平滑预测法及Excel软件,在分析1986~2005年济南市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86年以来,虽然济南市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未来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信息荟萃     
我国土地占用与人均耕地变化总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中期,是我国人口及劳动力增长高峰区,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一般估计2050年左右我国城市化水平可达约60%,这一时期,尤其近期,土地价格不高与地区经济实力有限的情况相耦合,加上管理体制有待健全,某些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人多耕地少,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解决当时面临的缺粮问题,日本政府致力于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水稻产量,而目前大米产量已经自给有余。由于70年代以来城市人口的增加,对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而产生了水稻田转作即水改旱的问题。另一方面,80年代以来,由于人为弃耕现象的加剧,耕  相似文献   

13.
第一,正确选择现阶段我国粮食“直补”的最佳目标。农业和粮食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粮食补贴的目标是不相同的。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现为欧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包括农业结构政策、农产品价格政策和农村社会政策等在内的共同农业、粮食政策。近半个世纪以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欧盟调整了农业和粮食补贴政策措施的重点目标: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欧洲经济共同体农业和粮食补贴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刺激农民生产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积极性,增加生产总量。这一政策措施迅速见效,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盟的粮食和主要农牧产品实…  相似文献   

14.
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采用多指标构建耕地需求量预测模型.根据2005 ~ 2014年吉林省耕地面积和人口数据,通过预测区域总人口、人均粮食需求量、粮食自给率、粮食播面单产、复种指数、粮作比,结合耕地需求量预测模型,预测得出2020年吉林省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为535.76万hm2.这一结果与《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确定的耕地保有量551.93万hm2有所偏差,但结果较为合理,且具有预警性.  相似文献   

15.
正在酝酿中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的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着严竣的形势。第一,8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而人口却在迅速增长,1986年全世界人均谷物产量曾达380公斤,而丰收的1990年人均却降为360公斤;第二,农产品贸易仍不景气,乌拉圭回合的有关谈判又陷入僵局。一些进口粮食的发展中国家则担心在“贸易自由化”后,粮价提升,粮食安全将进一步受到威胁;第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资源开发过度,水土流失和沙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的态势 从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4年减产,各年度的总产量小于总需求量,产不抵消,需动用库存。但是由于国家粮食库存充裕,所以粮食总供给量还是大于需求量。据计算,从1999年到2002年全国粮食总需求量从47068万吨增长到48821万吨,粮食总需求量增长了1737万吨。同期,粮食总产量减少5079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从387.3公斤下降到357公斤。目前在学术界以及实际工作部门,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看法见仁见智。有一种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1998,(3)
据有关资料报道:今后几年内,世界化肥需求量将稳步上升,预计到2005年将再次达到80年代末的水平。世界人口、粮食产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上升,促使化肥消耗量增加,这一情况在东南亚、非洲、中东、独联体地区和东欧国家都得到了反映。据英国远洋航运咨询公司的最新预测报告,全世界化肥消费总量将从1994年的1.18亿吨,增长为2000年的1.33亿吨和2005年的1.47亿吨。也就是说,从1994年到2005年,全世界化肥消费总量将增加2900万吨,其中东南亚占1600万吨,东欧和独联体占600万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 不可忽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湖北省2000年粮食总产221.8亿kg,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人均占有粮食373.7kg,为近20年来最低;加之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农民种糖积极性不高。要在2005年使粮食总产达280.0亿kg,年人均占有粮食450.0kg,以满足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的需要,就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深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科学地调整农业结构,把粮食高产栽培研究与优质新品种选育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以确保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引导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耕地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耕地需求量预测是耕地保护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Excel,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云南省1997~2005年的人口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净调入或调出量、粮食平均单产、复种指数以及粮播比等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相应的耕地需求量数学预测模型,预测出云南省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这对预测云南省耕地变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开发对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耕地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耕地需求量预测是耕地保护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Excel,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云南省1997~2005年的人口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净调入或调出量、粮食平均单产、复种指数以及粮播比等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相应的耕地需求量数学预测模型,预测出云南省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这对预测云南省耕地变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开发对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