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桑椹常见菌核病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为药食兼用的果实,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调查了安徽桑椹产区的常见病虫害种类。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主要有以下几种病虫害:白杯盘菌(桑实杯盘菌)引起的肥大性菌核病、白井地杖菌引起的缩小性菌核病和肉阜状杯盘菌引起的小粒性菌核病。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崇明县松外松果桑园内桑椹的发病症状及其病原的调查表明,园内有3种菌核病发生,分别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缩小性菌核病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田间药剂防治表明,25%阿米西达SC与常规农药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具有相同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桑菌核病是果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桑葚.桑树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菌核随桑葚落地,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桑椹菌核病化学防控药剂并分析其桑椹中农药的残留量,以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原菌为材料,用市 售农药对该菌的初始传染源———子囊孢子进行了抑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对子囊孢子抑制 效果最好,其EC50分别为0.0155mg/mL和0.0153mg/mL.经大田防治实验,结果表明,在适时交替喷洒甲基 硫菌灵和腐霉利,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高达97.96%±0.2%,而对照区发病率高达40.93%±0.2%.对化学 防控实验区成熟桑椹,分别采用HPLC和GC对其农药残留进行分析,甲基硫菌灵的残留量超过国际标准限量,而 腐霉利的残留量则在国际标准限量之内.其研究结果对改进桑椹菌核病的防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晓军 《新农村》2008,(6):15-15
桑椹白果病是菌核病的俗称,是桑果主要病害,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桑果颗粒无收。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孢子侵入雌花,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4个果桑品种对桑椹小粒型菌核病的田间抗性。[方法]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法检测了四川生产上大面积栽植的4个果桑品种(无核大十、红果2号、红果1号和蜀椹1号)对桑椹小粒型菌核病的抗性差异。[结果]4个果桑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但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其中无核大十为感病品种,红果2号为中感品种,红果1号和蜀椹1号为中抗品种。[结论]为桑椹小粒型菌核病的抗性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小粒菌核病对水稻危害程度的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粒菌核病是近几年在北方稻作区发生蔓延的一种病害,此病在查哈阳农场有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的趋势,可能成为今后危害水稻程度较重的病害之一。通过对小粒菌核病发病机理分析,认为该病的发生受田间菌核数量的影响,据此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最初茎秆上生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成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状的菌核。病株常枯死呈白色,故又叫死秧子病、白绢病。向日葵等作物的菌核病与大豆菌核病是由同一种病菌侵染引起的。该病以混杂在种子里的菌核和茎秆内的菌核越冬,第二年萌发菌丝侵染,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两年。向日葵茬、重茬,低洼地、密度大长势繁茂的大豆发病重;7月底至8月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宁波天宫庄园桑果基地的桑果菌核病病原菌以桑实杯盘菌为主要危害种。对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9种药剂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80%大生M-45、40%菌核净、500g/L扑海因、50%多菌灵、25%咪酰胺、45%石硫合剂等16种药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由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侵染引起。真菌以菌核在土壤内和病株残体中或混在种子里越冬,第2年在适宜的环境里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引发大豆菌核病。而大豆纹枯病为害茎部和叶片。病株生育不良,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茎上病斑呈不规则形云纹状,褐色,边缘不明显,表面缠绕白色菌丝,后渐变褐色,上生褐色米粒大的菌核。叶上初生水渍状不规则形大斑。一、大豆菌核病1发病特点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