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1994年度小麦生长季节在两个地点对新育成的小麦品系(福繁11,福绵2号,福太2号,86-5,晋914435,586,系6)进行了品比试验,对照品种为晋麦2148。结果:两点平均,参试品系产量水平为144.7-204.1kg。福太2号和586比对照减产11.4%和11.7%;86-5比对照增产2.5%,其余4个品系比照增产1.4-4.5%。多数品系有效穗和穗粒数比对照略多或相仿,千粒重有  相似文献   

2.
汕优10—35     
汕优10—35是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选育的一个中熟杂交早稻组合,1986年湖南省邵阳市农科所从温州市农科所引进,1987年推荐参加邵阳市早稻良种区域试验,表现高产、优质、田间抗性好。根据区试结果汇总,该组合平均亩产459.97kg,最高亩产达519.25kg,居中熟组7个参试品种(或组合)的首位,比对照1T,光增产6.94%,比对照2竹系26增产9.73%。平均株高76.7cm,每亩有效穗25.5万,每穗总粒数95.2粒,每穗实粒数78.0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5.0g,出糙率79.9%,…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钾配比对冬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我们在含钾丰富的豫西褐土区进行了小麦氮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氮钾配合使用,可提高小麦的叶面积系数和植株抗逆性,增加植株的干物重和籽粒千粒重;与单施氮肥相比,平均增产11.8%;氮钾产量模型为:y=239.87+16.627x1+13.527x2-0.55766x21-0.8209x22+0.1042x1x2;氮钾合理施肥量分别为210、124.1kg/hm2,最佳配比为1.69∶1,联应系数为1.07,施肥利润为3123.75元/hm2,每公斤N可增产小麦6.5~5.8kg,每公斤K2O可增产小麦1.6~11.1kg,每公斤养分增产小麦8.58kg。  相似文献   

4.
黄淮麦区麦棉两熟种植小麦平衡施肥 ,增加了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水平 ,小麦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 2 4 .3%~ 56 .8% ;施肥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其效率与施入化肥养分总量之间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 ,施肥处理每毫米水在每公顷土地上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小麦 1.9886~ 4 .2 6 56 kg。麦棉两熟小麦最佳施肥量为 377.12~ 389.15kg/hm2 ,N∶P2 O5∶ K2 O=1∶0 .5∶ 0 .5  相似文献   

5.
大米小麦旱高粱品质与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秀梅 《杂粮作物》1998,18(6):32-34
对“大米小麦旱高粱”的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内在品质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植株较矮(140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穗大粒多,产量高,在同等条件下,平均单产9241.5kg/hm^2,比对照品种-本地红高粱单间4338.0kg/hm^2增产4903.5kg/hm^2,增产率为117.1%,籽粒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非还原糖,淀粉,维生素B1等指标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2002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浙粳20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成的晚粳稻新品种。经浙江省金华市1999年和2000年两年区试 ,平均单产为453.05kg/667m2,比对照秀水11增产11.05 % ,其中1999年增产达显著水平 ,2000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59.8kg/667m2,比对照秀水11增产11.3%。两年区试结果 :平均全生育期127.4天 ,与对照秀水11相仿。平均每667m2有效穗24.17万 ,每穗总粒数82粒 ,实粒数75.5粒 ,结实率92.1 % ,千粒重25.2g。抗性鉴定结果 :高抗稻…  相似文献   

7.
许德信 《中国稻米》2002,8(2):32-32
嘉早08是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早籼稻 ,茎秆粗壮 ,穗型大 ,产量高 ,米质较优。经浙江省1999年和2000年两年区试 ,平均单产为448.28kg/667m2 ,比对照浙733增产5.88% ,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74.7kg/667m2,比浙733增产8.43 %。两年区试结果 :平均全生育期112.8天 ,比浙733长1.3天。平均每667m2有效穗为22万 ,每穗总粒数134.8粒、实粒数107.8粒 ,结实率80% ,千粒重25.5g。抗性鉴定结果 :中抗稻瘟病 ,中感白叶枯病 ,感白…  相似文献   

8.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穗分化提前3~5d;分蘖质量和数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冬前、返青和拔节期的增蘖幅度依次为11.5%、30.3%和10.6%;成穗数增加9.7%;扩源增库效果显著,拔节到抽穗期主茎叶面积增加11.5%~30.4%,各器官物质积累量大幅度提高,产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成穗数增加52.5万/hm2,穗粒数增加4.6粒,每公顷净增产1306.5kg,增产幅度22.6%。  相似文献   

9.
在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1994年,采用赤霉灵对3个小麦品种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灵能大大减轻赤霉病危害,其防治效率达91.8%-94.8%;增加穗实粒数4.4-12.4粒,千粒重增加2.8-5.0g,增产幅度达35.8%-170.1%。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小麦不同带型下群体及其内部光照强度分布变化、产量等指标研究表明:五密两稀光照强度较三密一稀提高7.8%-184%,单株成穗数提高13.0%,光照强度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到下午3;00,最高值出现在下午2:00,每公顷净增产765-1470kg,增产29.8%-38.5%;大穗型品种植株中,下部透光性较多穗型品种好,更适合间套种植.  相似文献   

11.
水晶2号株高101.5cm,分蘖中等 ,株形紧凑 ,穗长 ,着粒密度较稀。平均穗长19.4cm ,每穗总粒103.3粒 ,实粒97粒 ,结实率93.7%。产量高 ,1999年 ,松江区种子公司组织区试 ,佘山点单产595.4kg/667m2,居15个参试品种第6位 ,闵行区种子管理站组织区试 ,马桥点单产512.7kg/667m2,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 ,比对照93-63增产8.67%。松江区佘山镇农业公司 ,生产试种1hm2,平均单产487.5kg/667m2。2000年 ,闵行区马桥镇第二农场试种1.34hm2 ,平均单产55…  相似文献   

12.
徐虹 《中国稻米》2001,7(5):21-21
1.吉粳78号 由吉林吉农水稻高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育成的中晚熟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38天,株高95~100cm,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穗均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5.5g。中抗苗瘟和叶瘟,感穗瘟。1998~2000三年区试平均单产590.2 kg/667m2,比对照农大 3号增产 4.9%;1999~2000年两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544.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0%。适宜无霜期140天左右的中晚熟稻区种植。 2.组培28 由吉林吉农水稻高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育成。全生育期135天,…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覆膜后,各主要生育时期生长发育进程发生显著变化,整个生育期持续天数较露地小麦缩短 4~24 d,成穗数增加 62.70~98.25 万/hm 2,穗粒数增加 2.1~4.1 粒,千粒重降低2.0~3.1 g,增产 248.4~1 913.4 kg/hm 2,增产幅度为 4.1% ~40.8% 。成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是地膜小麦超常增产的主要原因,粒重的高低是决定地膜小麦增产潜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已垦沼泽地大豆优化施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峰  于中和 《大豆科学》1999,18(4):361-364
对已垦沼泽地大豆氮磷钾施肥种类、施肥适宜比例以及适宜施肥量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已垦沼泽地种植大豆需要施磷肥,并补充一定量的钾肥,适宜比例为N:P2O5:K2O=1:2:0.3;适宜公顷施肥量为N:34.5kg,P2O5:69.5kg,K2O:10.3kg。  相似文献   

15.
张睿  李素绵 《麦类作物》1999,19(2):45-48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覆膜后,各主要生育时期生长发育进程发生显著变化,整个生育期持续天数较露地小麦缩短4 ̄24d,成穗数增加62.70 ̄98.25万/hm^2,穗粒数增加2.1 ̄4.1粒,千粒重降低2.0 ̄3.1g,增产248.4 ̄1913.4kg/hm^2,增产幅度为4.1% ̄40.8%。成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是地膜小麦超常增产的主要原因,粒重的高低是决定地膜小麦增产潜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和推广旱地春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96年在定西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地膜小麦比露地栽培每公顷增产966kg,增产38.2%。插穴密度每平方米28穴以上,雨水入渗率达97.2%。栽培上每公顷施N,P2O5养分总量135kg,播种450万至600万粒,每穴株数15~18,选择矮秆、增产潜力大、抗病、后期落黄好的中晚熟品种。采用集雨补灌,每公顷增产382kg,水分生产效率为9.6kg/hm2·mm。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多系杂交种甜研八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甜研八号是以KH为骨干系,与4个自交系按4∶1(自交系等量)配制的多系自然杂交组合(代号KH-5),生产上利用一代杂交种。1991~1995年参加全国13个网点区域试验和4个点两年(1994~1995年)的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为42638.6kg/hm2和43782.0kg/hm2,前者比对照增产9.0%,后者与对照持平(-0.1%),平均含糖率为16.6%和16.1%,比对照提高1.32度和1.35度,平均产糖量为7101.9kg/hm2和7003.7kg/hm2,比对照增产22.9%和9.5%;1993~1997年参加黑龙江省10个点区域试验和6个点两年(1996~1997年)的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2%和27.8%、0.8度和0.64度、18.5%和34.9%。抗褐斑病和根腐病,较对照低0.8级,根腐病罹病率5.5%,亦较耐立枯病和丛根病。适宜在黑龙江省的佳木斯、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内蒙古的中部、东部,宁夏的银川,甘肃的黄羊镇,新疆的石河子、和静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稻米》2001,7(1):20-20
(1)龙稻1号粳稻 ,系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育成。1997~1998年区试平均单产8107.0kg/hm2,较对照东农415平均增产9.5% ;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242.0kg/hm2 ,较对照品种东农415平均增产10.26%。生育日数133天 ,需活动积温2450~2500℃。株高92cm ,穗长17cm ,每穗85粒 ,千粒重28g。分蘖性强 ,抗倒伏中 ,耐冷性中 ,耐盐碱中下。1998年人工接种苗瘟8级、叶瘟5级、穗颈瘟9级 ,自然感病苗瘟6级、叶瘟5级、穗颈瘟5级。米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19.
青霉素对小麦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10万、40万、60万单位·L-1)的青霉素水溶液对大田扬花期的小麦进行叶面喷施,经测定发现,处理后旗叶的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穗粒数增加1.60~2.89粒,千粒重增加1.67~2.98g,每公顷增产684.15~1249kg,增产百分率为8.63~15.76%。从本试验的各项生理指标和产量指标综合来看,青霉素在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其较佳的使用浓度约为10万单位·L-1。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钾配比对冬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我们在含钾丰富的豫西褐土进行了小麦氮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氮钾配合使用,可提高小麦的叶面积系数和植侏抗逆性,增加植株的干物重和籽粒千粒重;与单施氮肥相比,平均增产11.8%;氮钾产量模型为:y=239.87+16。672x1+13.527x2-0.55766x21-0.8209x22+0.1042x1x2;氮钾合理施肥量分别为210、124、1kg,每公斤K2O可增产小麦1.6 ̄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