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母猪围产期常见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的产科疾病主要表现围产期(产前半个月至产后7~10d)。往往出现高热,体温在40.5~41℃,不食或少食,精神不振,粪便干燥,尿液发黄,卧地不起,难产,胎衣不下或迟缓,产后进而出现少乳、无乳,严重者发生乳房炎以及恶露不尽引起的子宫内膜炎,从而导致母猪长期不发情或屡配不孕。新生仔猪也易出现先天性免疫力低下,  相似文献   

2.
郑永福 《北方牧业》2005,(21):17-17
母猪的产科疫病主要表现在产前半个月至产后7—10天出现高热,体温在40.5~41℃,不食或少食,精神不振,粪便干燥,尿液发黄,卧地不起,难产、胎衣不F或毯缓,产后进而出现少乳、无乳,严重者发生乳房炎以及恶露不尽引起的子宫内膜炎,从而导致母猪长期不发情或屡配不孕。新生仔猪也易出现先天性免疫力低下,弱仔增多,继发感染增多造成死淘率上升。  相似文献   

3.
母猪的产科疾病主要表现在产前半个月至产后7~10天,出现高热,体温为40.5~41.0℃,不食或少食,精神不振,粪便干燥,尿液发黄,卧地不起,难产、胎衣不下或迟缓,产后进而出现少乳、无乳,严重者发生乳房炎以及恶露不尽引起的子宫内膜炎,从而导致母猪长期不发隋或屡配不孕。新生仔猪也易先天性免疫力低下,导致弱仔增多,继发感染增多造成死淘率上升。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母猪的产科疾病往往出现高热,体温40.5℃~41℃,不食或少食,精神不振,粪便干燥,尿液发黄,卧地不起,难产,胎衣不下或迟缓,产后少乳、无乳,严重者发生乳房炎以及恶露不净引起的子宫内膜炎,从而导致母猪长期不发精或屡配不孕,新生仔猪也易出现先天性免疫力低下,弱仔增多,继发感染增多造成死亡淘汰率上升.给广大养殖户在生产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了猪场的经济效益与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此类疾病的防治、诊断提供以下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母猪产后不食又称母猪产后衰竭症,俗称"赖月子",是母猪产生由于内分泌及机体代谢紊乱,致使母猪机体功能平衡失调而出现的一种产生营养代谢疾病。可导致母猪缺乳或无乳,影响仔猪发育,甚至死亡。兽医临床上,常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现将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就母猪产后不食的原因及诊治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临床上母猪产后衰竭可分为产生不食症、产后无乳症、产后瘫痪症和产生体温过低症。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出现,在循环不断的生产压力下,种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免疫机能和生殖机能的下降。再加上抗生素的大量无原则的滥用导致肝肾损伤,从而进一步影响种猪的繁殖障碍。临床中常见有种公猪性欲下降、精液品质差等;种母猪临床表现产前产后便秘不食,产后乳少或无乳,母猪产程长、难产,产后缺乳、奶水质量差、产后不发情或返情率高等,直接或间接导致非生产的天数(NPD)增  相似文献   

7.
母猪常见疾病有产后瘫痪、产后子宫脱出、产前或产后厌食、产后便秘、产后无乳或少乳、断奶母猪不发情、后备母猪不发情、炎症引发的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等,由于诸多疾病干扰,严重影响猪业经济发展,对规模化猪场母猪常见疾病进行防控,是推进猪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主要针对母猪常见疾病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母猪产后疾病不但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影响母猪自身生理机能的恢复,从而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母猪产后保健护理和饲养管理,及时合理治疗母猪产后疾病,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关键环节。笔者在兽医临床中常碰到的母猪产后疾病有母猪产后不带仔、不食、无乳或少乳、发热、子宫脱出、瘫痪等,结合多年的兽医临床工作实践,对上述疾病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期辽宁的大部分地区妊娠母猪后期出现不食、体温下降的病例。给养猪户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轻则母猪流产、产后无乳或少乳引起仔猪腹泻或饿死,重则造成母猪死亡。现将治疗的一个成功案例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您在养猪生产上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0.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指母猪在分娩出第一头仔猪后72小时内,泌乳量下降或无乳的疾病.临床症状:母猪发烧,呈病态,少乳或无乳,厌食或不食,无力,便秘,精神沉郁、昏睡.  相似文献   

11.
母猪产前产后由于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应急处理、产后护理不当等种种原因,致使母猪常常发生或继发产前产后不食、厌食,顽固性便秘,跛行以及产后无乳少乳、产褥热、瘫痪、脱肛、产后不发情、屡配不孕、流产或异常分娩、死胎、畸形胎等多种疾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猪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疫病预防及诊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这几年来,本地养猪户频繁出现母猪产后综合征,包括产后不食、产后少乳、产后瘫痪、产后不发情等,给基层养猪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简要介绍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供读者参考。1产后不食1.1病因产后不食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产后营养失调、产仔过度劳累、产前精料过量、突然更换饲料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诱发不食症。1.2临床症状多发产后3~5d,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嗜睡,缺奶,  相似文献   

13.
母猪产后无乳是指母猪产出第一头仔猪72小时内泌乳量急剧下降至无乳的疾病,是猪场常见的疾病。引起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很多,全身性热性病,乳房炎,妊娠期营养不良,乳腺发育不完全,产后生殖道疾病,产程过长,应激,激素分泌失调,泌乳机能紊乱等原因都可以引起母猪产后无乳或少乳。如治疗不及时,仔猪多半会因为饥饿,出现低血糖、腹泻而死亡。即使寄养的仔猪也因没有吃足初乳,自身抵抗力下降而腹泻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养猪生产中,母猪经常出现产后不吃食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缺乳或无乳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造成仔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的造成仔猪死亡,为此,笔者对我区生猪养殖场(户)母猪产后不吃食的病例进行调查发现,母猪产后不吃食偶见经产母猪,常见于炎热夏季的初产母猪,下面笔者就此次调查来剖析一下母猪产后不吃食的现象:1通过对生猪养殖场(户)母猪产后不吃食的病例分析得知,来自规模化养猪场的生猪发病少,母猪产后不吃食主要是来自散养农户的生猪。究其原因规模化养猪场的生猪由于  相似文献   

15.
母猪产后厌食症是因猪产后消化系统紊乱,食欲减退为主的综合症,母猪厌食症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症状表现。引起猪只少食或不食的原因有多种,但多因饲养管理不善,喂食量过多或过少,喂食霉败饲料,猪出现炎症,饲养环境等引起。本病是生产母猪常出现的情况,本病一旦发生后,就会出现奶牛乳质变差,少乳甚至无乳情况明显增多,导致仔猪下痢,死亡率高于正常值,断乳窝体重降低,仔猪整齐度变差,母猪断乳后出现发情障碍等。如果本病不及时得到治愈,往往会影响仔猪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母猪死亡或被迫淘汰,影响母猪正常生产,给养猪行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母猪产后厌食,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养猪业生产的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1病因分析原发性仔猪低血糖症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仔猪食乳量不足,可能有如下4方面的原因。母猪无乳或少乳:母猪在妊娠期间营养不良,致使产后少乳或无乳;或母猪患有乳房炎、链球菌病或子宫内膜炎等而造成少乳或无乳,致使仔猪哺乳不足。母乳质量低劣:由于饲料营养不均衡或母猪消化吸收障碍等各种原因造成乳汁质量低劣、乳中含糖量很少;或初乳过浓,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过高,影响仔猪消化吸收,造成仔猪低血糖。仔猪出生后吮乳不足:仔猪患有  相似文献   

17.
<正>母猪产后不食症是一种较常见但不易治疗的疾病,轻则造成母猪逐渐消瘦,泌乳机能下降。仔猪因缺乳而体质下降,出现腹泻、生长受阻甚至死亡。重则表现出顽固性不食、乏情、久配不孕或产仔数少等现象。严重挫伤了农民饲养母猪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这一疾病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1产后不食症的类型1.1消化不良型:产后母猪体质较弱,消化不良,加上产后腹压降低,影响正常消化机能。如一  相似文献   

18.
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是以母猪产仔后乳房硬肿、无乳、发热不食为主要症状的产后疾病,治疗应以抗炎、消肿、抗过敏、退热为原则。1发病原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乳房炎,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胎衣脱落不全而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尿道感染等产后疾病均可引发母猪产后无乳。2临床症状母猪产后1~3天发病,病猪发热,不食,体温升高至41℃以上,鼻镜干燥,有眼眦,乳房发红,几个乳区或全部乳房硬肿、无乳汁。个别伴发子宫内膜炎,胎衣脱落不全的病猪阴道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3治疗阿莫西林粉针剂,按猪体重10~15毫升/千克,用水适量稀释后注射(现用现配),…  相似文献   

19.
母猪产后厌食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母猪食欲逐渐减退,甚至完全不食,并出现异嗜现象(吃垫草、粪便、泥沙、胎衣或产下的仔猪),饮水量、泌乳量减少,便秘,尿少,并以初产母猪多见,从而导致仔猪因缺乳生长受阻,抗病力下降,甚至引起仔猪死亡。  相似文献   

20.
母猪产后不食是中小规模猪场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会导致母猪缺乳或无乳,继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轻则导致喂成僵猪重则导致仔猪死亡,为此生产中预防母猪产后不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母猪产后不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