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夤是晚唐五代福建诗赋名人,同时也是福建最早的咏茶诗人。可是,他的生卒时间却有多种说法。笔者根据《旧五代史》、《十国春秋》及徐夤的几首诗,考辨他的生卒年是(856——928)。若在928年之前去世,则福建最早咏茶诗就不知何者所著,也不知福建最早蜡面茶产于何处,及王审知与蜡面茶的关系了。  相似文献   

2.
乡镇茶业(农村茶业、劳动农民茶业)是我国茶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我国乡镇茶场已达35600个,茶树种植面积589.4万亩,年产茶271.2万担。多年来,我国农村制茶技术较落后,茶叶质量低,制茶耗能高。采用先进的制茶与节能技术以提高茶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我国乡镇茶业的一项重大课题。1984年4月,国家经委将制茶与节能技术列为重大的科技推广项目,农牧渔业部乡镇企业局指定湖南省临澧县九里茶场和华容县胜峰茶场进行该项目的试验,实践结果,取得了既提高茶叶质量,又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的好效益。1985年5月,农牧渔业部乡镇企业局在湖南临澧组织召开了全国农村制茶与节能技术推广会以进一步促进制茶与节能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描写了蜡面茶的采摘、制造等过程,是福建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的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笔者考证认为诗中所指"恩深知最异"的"尚书"应为闽王王审知,且王审知所赠的蜡面茶是唐中和五年后由光州人在福州鼓山产制的,与王延彬、王延禀无关。  相似文献   

4.
<正>福建乌龙茶具有悠久的产制历史和精湛的加工技术。近年来,福建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和产品种类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的精制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清洁化和连续化,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制茶质量。公司乌龙茶精制生产线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以下简称PLC)自动化控制技术,使乌龙茶精制加工实现自动化。一、PLC的原理和特点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  相似文献   

5.
福建茶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而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五年来已对接涉茶项目601项,很好地带动了福建茶业向精细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福建茶业可进一步依托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寻求产业突破。  相似文献   

6.
9月 15日下午 ,在福州华侨大厦会议厅 ,福建省茶叶学会主持召开了祝贺张天福先生九十寿辰茶话会。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中 ,林心炯同志代表学会向张老致以亲切的祝贺 ,并介绍张天福选集主要内容。张天福 ,我国著名的茶学家 ,制茶和审评专家。六十五年来 ,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 ,对福建省茶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 ,取得显著成果。著有“台湾之茶业”和“福建乌龙茶”等。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付主席林思翔 ,福建省…  相似文献   

7.
北苑茶产于建安(令福建建瓯县),为宋、元两朝的贡茶,曾极盛于北宋。由于“建安不但形成为宋朝制茶和茶学的中心,而且宋朝茶书大多以建安贡茶为内容”,历代学者对建安北苑茶研究颇多,但对北苑的称指则有异同,本文就这些方面作初步考证。 一、史料中的“北苑” 1.北苑茶焙。《福建通志》四十五卷“古迹”中载:“五代北苑茶焙在凤凰山麓”。《元丰九域志》在  相似文献   

8.
福建茶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而中国&#183;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五年来已对接涉茶项目601项,很好地带动了福建茶业向精细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福建茶业可进一步依托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寻求产业突破。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茶业牵涉到诸多内容,如:茶业政策、茶业法规、茶税征收、茶叶贸易等。在明代年间,茶法在沿袭唐宋旧制之下,还进行了更为严格而规范的管理,并拟定了相关的茶法制度,如:榷茶制度、茶马贸易制度、贡茶制度等。这些茶法政策也在较大程度上推进了茶业经济的发展,在明代制茶技术的划时代变革之下,明代的茶法制度也在变革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有效的明代茶法体系。本文重点对明代茶法的建立、变革和监察系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福建茶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曾六次出访福建,先后到过厦门、安溪、武夷山、福鼎、福州,参加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会议、厦门茶博会、全国无公害茶武夷山市培训班、安溪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省有机茶现场会和福州召开的中国特种茶和经济全球化论坛会,走访安溪、武夷山、福鼎茶园、茶厂,参观安溪“中国茶都”、福州西营里茶叶市场和省茶叶研究所,同茶叶专家、教授、研究员多次交谈,阅读大量的福建经济、农业、茶业资料,还在“中茶杯”名优茶评比和历届国际名茶会上评审福建茶。我的体会是福建茶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加快调整优化茶业结构,提高茶叶质量和效益,建…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2月1日,因日本政府的机构精简,茶试场与蔬菜试验场合并成了农林水产省蔬菜·茶业试验场。改革后的茶试场,设相当于次长的茶业研究官及茶树栽培部(由原育种法、育种、作业技术、栽培生理、病害、虫害、土壤肥料七个研究室和业务科构成)和茶叶利用加工部(由制茶、制茶机械、制品开发和品质化学四个研究室构成),此外,还有计划联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2012,(5):39
5月4日,台湾发展研究院台湾茶业研究所首度对外发表将金花菌植入茶叶的发菌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制茶技术,使台湾茶产业跨人微生物制茶技术阶段。台湾发展研究院茶研所长陈文章及3位副所长辜文彦(结构生物学博士)、翁育萍(分子生物学博士)及左如玉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11,(6)
茶都香韵满三晋,中原古风润千秋。6月11日至13日,安溪铁观音·香韵满三晋系列茶文化活动在太原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山西省茶叶学会、山西省福建商会、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承办,太原市茶业协会、安溪铁观音集团、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日春股份公司、福建魏氏茶业有限公司、福建三和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安溪岐山魏荫名茶有限公司、厦门华祥苑实业有限公司、安溪华福茶厂有限公司、福建省安溪县儒家茶业有限公司、厦门山国饮艺茶业有限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14.
福建历代茶政沿革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西方国家相比,东方国家的特点是:国家因素对各类生产部门产生无所不在的影响。以茶业为例,福建茶业生产的兴衰和历代政府的茶政紧密相联。因此,福建历代茶政情况如何?怎样演变?对茶叶生产影响如何?这些都是研究福建历史上的茶叶生产不能不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茶树栽培技术外传我国最先最早发觉和体现茶叶使用价值。世界产茶国家无论饮茶、栽茶、制茶等技术知识,不是直接由我国传入,就是间接移入。我国茶业科学知识外传,首先是输出茶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对福建茶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飙 《福建茶叶》2001,(1):29-30
随着加入世贸的足声渐近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 ,为了适应国内外茶叶市场激烈竞争环境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福建茶业将如何应对 ,本文就此做粗浅探讨。1 福建茶业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福建茶类丰富多样 ,生产乌龙茶、绿 (花 )茶、白茶、红茶四大茶类。 1999年全省产茶 12 35万t ,福建武夷岩茶、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饮誉海内外 ,产品销往 8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已成为福建分布最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和出口创汇商品 ,也是维系福建约 30 0万涉茶从业人员生计的产业。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福建茶业发展步伐加快 ,在优良…  相似文献   

17.
《茶报》2000,(1):21-21
台湾茶业界著名茶人、前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场长、台湾大学农艺系茶作学教授吴振铎先生不幸于2000年元月5日逝世,享年82岁。吴教授生于福建福安,长期从事茶业科研工作,特别是培育茶树台茶12号(金苎)、台茶13号(翠玉)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8.
唐五代时期,官府一改历代对茶业经济的放任自流政策,建立了不同的行政管理机构,对茶叶产销进行管理。与不同的经营方式相对应,官府对茶事的行政管理分为税茶制管理机构、榷茶制管理机构、贡茶制管理机构,以期达到不同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8月14~15日,首届安溪铁观音青年高技能人才制茶赛在福建安溪龙涓的茶驿站水云波举行,来自当地20名80后高级制茶师,妙手频施,炒制一份份醇厚优雅的"观音韵"。在国家级非遗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点、龙涓乡水云波茶驿站、荣景茶业现场,当地20名80后青年高级制茶师,青春飞扬,或摇、或炒、或揉,将传统制茶技艺演绎得风生水起,茶香盈室。据介绍,近7年来,龙涓乡在省市县乡各项茶叶赛事活动中得过奖的制茶能手1400名,其中获得各级职业资格200多名,此次参赛选手均从高级制茶师当中遴选出来。龙涓乡党委书记魏中南介绍,龙涓是安溪铁观音后起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初,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便在其“世界主要产茶国之茶业”一文中疾呼:“我国倘不积极着手改良(茶机),将来难免受他国之驱逐,殆无疑义者也。”1933年,当时的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处长赵连芳在安徽省祁门茶业改良场首开机制红茶业,购置国外茶机在县城凤凰山及历口两地分设机械制茶工场。1935年浙江省三界茶业改良场购置日本蒸青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