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河南省地黄病毒病初步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血清学、RT-PCR并结合核苷酸序列测定等方法,对河南省地黄病毒病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侵染地黄的主要病毒;对TMV地黄分离物(TMV-RH) CP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MV-RH与TMV-U1株系CP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5%,氨基酸同源性为94.3%;与已发表的TMV其它株系CP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6.3%~88.5%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79.3%~95.0%之间,同源性较低。根据不同株系CP的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分析,推测该分离物可能为TMV的一个新株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新型具有抗烟草花叶病毒 (TMV) 作用的化合物,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以取代苄胺、氨基酸及亚膦酸二烷基酯等为原料,按照由C端向N端依次接肽的合成策略,采用缩合剂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膦酸酯 (HBTU) 合成酰胺的方法,获得了18个新型寡肽手性膦酸酯硫脲,其结构均经红外光谱、(1H、13C、31P、19F)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和表征,并首次研究了该类化合物抗TMV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物对TMV具有较高治疗作用,其中化合物 5i 、 5j 和 5p 在500 μg/mL时对TMV侵染的活体治疗作用效果分别为52.6%、55.7%和56.1%,接近对照药剂宁南霉素 (55.4%)。值得进一步结构改造和构型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3.
红薯嫩梢扦插水培,分别喷施药剂30%毒氟磷WP,5%氨基寡糖素AS,1000倍液诱导,4℃冷害2 d后,25℃常温下恢复1~6d进行调查,能快速地评价该药剂的抗冷效果,该方法周期短,重现性强,冷害症状差异明显,便于调查.使用该方法进行试验,发现30%毒氟磷WP 1000倍液具有较好的抗冷效果,与清水对照比,抗冷防效为6...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毒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极大 ,素有“植物癌症”之称 [1 ] 。近年来寻找和筛选抗植物病毒药物的研究一直颇受关注 ,虽然已涌现出多种化学药物 ,但防治效果仍不理想 [2 ]。作者前文 [3]报道了 1 2个新拟除虫菊酸肟酯类化学物 3的合成 ,并对其杀虫杀菌活性进行了讨论 ,本文将对这些化合物的抗植物病毒活性作简要报道。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毒源烟草花叶病毒 ( TMV) ;黄瓜花叶病毒 ( CMV) ;马铃薯 X病毒 ( PVX) ;马铃薯 Y病毒 ( PVY)。1 .2 供试植物三生烟 ( Nicotiana tabacum cv,“Samsum”) :TMV系统寄主 ,用于繁殖毒源 ;珊西…  相似文献   

5.
以粘虫Mythimna separate 4龄幼虫为试虫,从表皮穿透、生物转化、作用靶标3个方面研究了三唑磷·氟虫腈复配剂的增效机理。结果表明,三唑磷与氟虫腈复配后,相互促进了对方对粘虫表皮的穿透作用;三唑磷对酸性磷酸酯酶(ACPase)的竞争性抑制与氟虫腈对ACPase的非竞争性抑制与反竞争性抑制的混合型抑制相结合,使复配剂对ACPase的抑制能力大幅度提高;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联合抑制系数(JIC)达到425.87,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三唑磷和氟虫腈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只有微弱的交互作用。表皮穿透率的提高及其对ACPase和GSTs抑制能力的增强可能是该复配剂对粘虫增效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6.
β-氨基丁酸诱导烟草产生PR蛋白及对TMV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β-氨基丁酸(BABA)诱导系统侵染寄主烟草NC89产生PR蛋白及其对TMV的抑制作用。用5mmol/LBABA对抗性烟和非抗性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均可以抑制烟草叶片中TMV的产生,平均抑制率分别达到59%和49%。BABA和SA处理均可以诱导2种烟草叶片中PR1PR2PR5基因的表达,其中对PR1的诱导作用相对较强。分别用BABA和SA处理非抗性烟草,在处理后的不同时间内2种药剂对PR1基因的诱导规律基本相同。用BABA和SA分别预处理非抗性烟草2d后接种TMV,2种药剂对烟草叶片中PR1基因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其中,BABA处理后接种TMV抑制PR1基因的表达,在接种后第72h已经检测不到PR1基因的存在,SA处理后接种TMV对PR1基因的影响呈现弱-强-弱的变化趋势,在接种后第24hPR1的表达量达到最强,以后逐渐减弱。试验结果表明:BABA能够提高非抗性烟草对TMV的抗性,但是BABA诱导烟草产生抗TMV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一种不同于目前普遍公认的SA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18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选活性较好的药剂进行复配,筛选出具有较高活性的混剂,测定不同类型增效剂的增效作用与复合增效作用,并研究混剂与复合增效剂的最佳增效配伍。结果表明,18种药剂对褐飞虱的毒力大小次序为:氟虫腈噻嗪酮烯啶虫胺氟铃脲噻虫嗪甲维盐吡蚜酮阿维菌素丁醚脲毒死蜱速灭威啶虫脒异丙威联苯菊酯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三唑磷马拉硫磷,其中氟虫腈的活性最高,是吡虫啉的128.38倍。不同药剂复配中,烯啶虫胺与噻嗪酮(30∶70)复配的共毒系数最高,为246.02。6种增效剂与药剂混配增效作用,以氮酮、有机硅最好,增效比在2.69~2.85之间,并且将两者按40∶60配比后,其联合增效作用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瞬时表达靶向TMV外壳蛋白基因的siRNA能干扰病毒侵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同源的双链RNA导入细胞后,该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该基因表达沉默的现象。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作为RNAi途径的重要中介,已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抗病毒治疗研究。本文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外壳蛋白基因为靶位,设计合成表达小干扰RNA的寡核苷酸,亚克隆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121中,直接转化根癌农杆菌。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法,研究了同源于TMV外壳蛋白的siRNA对TMV侵染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瞬时表达的siRNA能够特异性干扰TMV侵染。含有重组表达载体pBI121/siRNA的根癌农杆菌渗入普通烟植株,在TMV接种后14d其上部叶片没有表现典型的花叶症状。对这些叶片进行Northern杂交试验也没有检测到TMV病毒的RNA积累或仅有很少量的积累。在枯斑寄主心叶烟上,siRNA的瞬时表达可使TMV侵染后的枯斑数明显减少,甚至不产生枯斑。此外,同源于TMV外壳蛋白的siRNA瞬时表达对非同源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没有抑制作用,表明siRNA的干扰作用具有高度的同源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TMV侵染后的烟草细胞膜蛋白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病毒侵染对烟草细胞膜的损伤作用 ,采用圆二色波谱仪 (CD)分析了被 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结构的变化 ,以及右旋紫草素对感病烟草细胞膜的作用。结果发现 ,被 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发生变化 ,表现为 α-螺旋的减少和 β-转角的增加 ;用右旋紫草素处理的感病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 ,表现为药剂作用比感病样品的细胞膜蛋白的二级结构中 α-螺旋成分比例增加 ,而 β-转角比例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病毒工程烟草的田间抗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荣祥等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转入我国烟草主栽品种NC89后,经过连续两年3代的田间选择鉴定,于1990年秋在河南获得了几个纯合的转基因抗花叶病烟草株系(待发表)。  相似文献   

11.
12.
侵染扶桑的烟草花叶病毒分离物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表现叶斑驳症状的扶桑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电镜下可见约300 nm×18 nm的杆状粒子,其与烟草花叶病毒抗血清呈明显的阳性反应,dsRNA约为6.4 kbp。根据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 virus,TMV)的R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约800 bp的预期特异片段。将PCR产物连接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得到了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子。序列分析表明,与周雪平等报道的序列(GenBank AJ011933.1)同源性达99%。通过生物学、病毒粒子观察、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定该病毒分离物为TMV。  相似文献   

13.
荧光假单胞菌CZ菌株定殖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Z能分泌包括碱性磷酸酶在内的抗病毒蛋白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侵染?本文利用抗生素利福平逐级诱导获得抗药性标记菌株CZ-rif, 生测试验显示:野生型和抗药型菌株的发酵上清和粗蛋白液对TMV的体外钝化效果均大于90%, 无显著差异?灭菌和非灭菌的根际土拌CZ-rif菌液后盆栽烟苗, 取根际土在含抗生素的平板上检测定殖菌量, 结果显示, CZ-rif能够在烟株根际土壤中有效定殖, 第31天在灭菌土中的定殖菌量为4.3×104 cfu/g, 显著大于在非灭菌土中的定殖菌量6×103 cfu/g, 在叶面上的定殖菌量显著低于根际土壤?叶面喷施CZ-rif菌液后24 h接种病毒, 对TMV-GFP的预防效果为45.85%?田间试验中喷淋菌株发酵稀释液, 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效为42.02%?此外, 水培试验显示生防菌发酵液对烟草幼苗具有促生作用?总之, 荧光假单胞菌CZ能在烟草根际定殖和促进植株生长, 叶面喷施能钝化TMV并抑制其初侵染, 可以研发防治病毒病害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4.
嘧肽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嘧肽霉素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体积混合后接种,对心叶烟的枯斑抑制率为96.5%,对系统寄主NC89的防效为84.9%。在接种病毒前24 h喷施药剂,枯斑抑制率和对系统寄主的防效分别为75.4%和69.5%。接种病毒后24 h喷药试验表明,药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入植株体内病毒的增殖。药剂与病毒混合处理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有断裂现象,混合时间越长,破坏作用越强。嘧肽霉素对TMV具有较强的体外钝化作用,且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15.
丁香酚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植物源化合物丁香酚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诱导作用,初步研究了丁香酚对接种TMV的烟草叶片中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 PR-1 、PR-3 、PR-5 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处理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减轻烟草体内MDA的积累,提高PAL、POD和SOD的活性,增强 PR-1 、PR-3 、PR-5 基因的表达。表明丁香酚可提高植物的诱导抗病性,进而减轻TMV对烟草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嘧肽霉素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为测试体系,用3H-尿苷和3H-亮氨酸2种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了4%嘧肽霉素水剂抗TMV的作用机理。通过3H-尿苷示踪实验发现:无论是叶盘法还是整株法测定,嘧肽霉素均能抑制病毒对3H-尿苷的利用,抑制率分别为72.43%和68.95%;而对寄主植物RNA合成,2种方法的抑制率分别为8.09%和11.02%。通过3H-亮氨酸示踪结果可以看出:嘧肽霉素较强地抑制了病毒对3H-亮氨酸的吸收,但能促进寄主对3H-亮氨酸的吸收。3H-尿苷和3H-亮氨酸分别是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前体物,因此,嘧肽霉素通过抑制病毒R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来扰乱病毒的增殖,从而减弱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植物源病毒抑制剂VFB的抗病毒机理,本研究以VFB对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测定了烟草中与抗病毒性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VFB的2种处理方式均可使普通烟体内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酚及类黄酮含量升高,使普通烟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增强,预防处理优于治疗处理。可见,VFB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增强烟草对TMV侵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8.
Antiphytoviral activity of bruceine-D from Brucea javanica see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Brucea javanica (L.) Merr. is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southern parts of China and has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to treat a variety of disease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active antiphytoviral compound in the seeds of B. javanica and evaluate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the compound against plant virus. RESULTS: 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of the most active extract from the seeds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an antiphytoviral compound which was identified as bruceine-D by conventional spectroscopy methods. The compound exhibite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the infection and replication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with IC(50) values of 13.98 and 7.13 mg L(-1) respectively. The compound also showed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infectivity of potato virus Y (PVY) and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Furthermore, the compound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systemic TMV infection in the host tobacco plant under glasshouse conditions.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ruceine-D from Brucea javanica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a natural viricide, or a lead compound for new viricides.  相似文献   

19.
感染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叶在显症前的荧光光谱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测试TMV侵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荧光光谱特征的动态变化,分析影响荧光光谱的因素,在以480nm作为激发波长时,叶片685nm与740nm荧光强度之比(F685/F740)随着病毒侵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叶绿素含量则随着病毒侵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因此提出可用F685/F740与叶绿素含量之比作为TMV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