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许志刚  钱菊梅 《植物检疫》1995,9(4):239-24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适生性与控制研究进展许志刚钱菊梅(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14)(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国内调运植物应检疫的危险性病害之一,也是亚洲和大洋洲一些国家的检疫对象。自从方中达等于1957年将它与稻白叶...  相似文献   

2.
2002年9月3日,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的“95%噻菌铜原药以及20%龙克菌悬浮剂”再次被国家经贸委列为“2002~2003年国家技术创新计划”。这是该产品继2001年被国家经贸委评审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农业部评审为“国家级重点推广产品”之后的又一殊荣。95%噻菌铜原药及20%龙克菌悬浮剂,是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自行创制发明的国家专利产品,专利号为ZL99113411H7。该产品填补了国内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的市场空白,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独家生产。龙克菌(噻菌铜)是目前国内登记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柑…  相似文献   

3.
姜学阳 《植物医生》2010,23(6):49-4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属全国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已成为兴义市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3800hm2左右,一般减产15%左右,发病重的减产50%以上,严重威胁兴义市水稻生产安全。因此,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是保障兴义市水稻生产、促进粮食总产稳步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2009年兴义市植保植检站组织实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推广项目.以期提高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治技术水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春良  严叔平  吴敏荣 《江西植保》2001,24(1):23-23,2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Xanthomonas oryzaepv.voryzicola( Fang etal) Swings etal.属全国植物检疫对象 ,在三明市自 80年代中期传入至今已在大部分县市发生危害 ,成为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病害 ,对生产危害性大 ,如 1 996、1 997年在部分较重受害区造成稻谷损失 1 0 %以上。目前防治该病药剂较为单一 ,且防治效果一般 ,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更是缺乏。克菌康 ,又名中生菌素 ,是中国农科院生防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 ,对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此 ,我们在梅列区陈大镇进行了 3 %克菌康 (福建厦门凯立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发生严重,2014年在晚稻发生流行,对生产构成重大威胁.通过分析发现,其流行的主要原因与病源菌广、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相关.对此,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病虫草害种类繁多。其中,能随种子人为传播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南方11个省(区)的300多个水稻主产县发生为害尤其严重,一般减产6%~20%,严重的减产60%以上,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但长期以来,由于细条病种子传病流行规律不清,缺乏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检测方法和处理技术,直接影响到水稻种子,特别是海南岛南繁杂交稻种的调运和生产用种。1986年以来,全国植保总站组织农业部植检所、华南农大植保系、福建、广西、江  相似文献   

7.
国农药广审(文)20041101农药登记证号:LS20001368生产批准证号:HNP33036-D222质量执行标准:Q/WLH018-2002国家发明专利号:ZL99113411·795%龙克菌原药及20%龙克菌悬浮剂,是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自行开发的国家发明专利产品,专利号为ZL99113411·7,国际专利主分类号为C07D285/08,证书编号为74286,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中国独家生产。龙克菌是目前国内登记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柑桔溃疡病、疮痂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田间效果较好的高效、低毒、安全的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经过专家的评审,已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  相似文献   

8.
董扬 《湖北植保》2023,(1):15-18
为明确常用杀菌剂对糜子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了30%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85%三氯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6%春雷霉素水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及3%噻霉酮微乳剂等6种杀菌剂对糜子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对糜子细菌性条斑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85%三氯异氰尿酸和30%噻唑锌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进一步试验表明,85%三氯异氰尿酸在600 g/hm2及30%噻唑锌在1 500 g/hm2剂量下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对糜子生长无显著影响,可在黑龙江糜子生产中防治细菌性条斑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明确和验证36%克菌丹·叶菌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对小麦增产作用及安全性,我站受全国农技中心药械处和湖北省植保总站委托于2017年进行了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36%克菌丹·叶菌唑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  相似文献   

1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贤明  徐静 《植物检疫》1996,10(3):173-17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概况童贤明徐静(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杭州310029)(温州市农科所325000)1918年Reinking首先报道了菲律宾水稻上发生细菌性条斑病。目前,该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亚热带区,在澳大利亚及非洲的尼日利亚也发生了该病,1976...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除草剂已经大面积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它在杂草防治及作物增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对作物的药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和出现药害后作物的症状,并介绍了发生药害后的救治方法以及预防药害产生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田间应用的动态残留和最终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的半衰期为1.89d,用量500mL/667m2处理3次,最后一次施药后7d,韭菜中未检出农药(残留量低于0.1ug/kg)。  相似文献   

13.
铜制剂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因长期施用波尔多液致使铜在果园土壤中的残留积累状况及其对果 园作物生长的影响。对几种新的铜制剂农药在果树和蔬菜上的残留进行了试验,并对其在今 后使用中铜在土壤中的积累规律及允许安全使用年限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芽孢杆菌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黄瓜霜霉病孢子囊萌发抑制试验明确,芽孢杆菌菌株Z-X-3、Z-X-10对黄瓜霜霉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离体叶片法和温室防病试验表明,两菌株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保护效果分别达46.42%、41.55%;治疗效果分别达46.30%、44.44%,高于农药克霜氰的31.81%、37.03%。  相似文献   

15.
遮阴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光照环境对植物光能利用效率和生产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水分利用效率)、植物矿质营养等方面就国内外有关遮阴对作物影响的许多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讨论了遮阴条件下作物的生态、生理和生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遮阴的适应机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杀虫剂亚致死效应是农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近年文献资料,综述了杀虫剂对昆虫生殖力、发育历期、行为和抗药性方面的亚致死效应,阐述了有关解毒酶的作用机制.杀虫剂亚致死效应对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应展开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子气象视角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因素有密切关系,从两者的相关性入手,对国内、外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方法进行了大量极富成效的研究.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合作,深化研究,以便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寒地春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西北部春油莱菌核病于6月中旬始见病菌子囊盘,子囊盘数量与3 d内大气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657),与3 d内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0.604)。6月中旬始见大气中病菌孢子,7月中下旬出现高峰期。油菜花朵于6月下旬开始发病,7月上旬出现发病高峰期。花朵带病率与3 d内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R1=0.95;R2=-0.857)。7月初叶片开始发病,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以后逐渐下降。7月上旬茎秆开始发病,为土表菌核直接侵染造成,发病率低,增长慢;7月下旬因为病叶上病菌再侵染病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对两个冬小麦品种影响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生育期防止天然降水情况下,研究了节水灌溉对2个冬小麦品种(系)若干重要性状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2个品种生育期缩短幅度为3d-24d,水分利用率较高。豫麦34抽穗-成熟阶段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5,且灌浆开始早,速度快,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高,洛阳8716由于前中期生育时期长,开花迟,节水灌溉又使开花-成熟期大幅度缩短,导致粒重变小,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七星瓢虫对苜蓿斑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的数量与苜蓿斑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1.024 2N/(1+0.003 3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为313头。在10~2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2.4 1x+3 0.0 7 5,在2 5~3 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1 2 0-1.2x,2 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9 0.5%。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4 1 9 3P-0.5 0 1 8。随着叶片数量增多,七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