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冬青  王伟 《甘肃农业》2014,(10):53-55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是临夏州乃至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经济命脉和天然绿色屏障。加强太子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严重、违法耕种严重、经济发展滞后等情况,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应着力从生态型的新型农村建设、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强化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快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2.
在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以南召县为例进行河南省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选择土壤侵蚀、酸雨、水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水资源胁迫、土壤沙化、土地承载力等7个方面,完成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南召县自然地理特征与生态敏感性评价,将南召县划分为南召西部伏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南召低山丘陵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鸭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3个生态功能区,进而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及引导作用,为南召生态县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张廷  梁成华  李金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3016-3020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对辽宁省清原县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清原县的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治理和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清原县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生态建设功能区划的5个基本原则、清原县在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清原县划分为5个生态区和6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每个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建设、保护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了银西生态防护林项目区生态林业建设取得的具体成效,分析了林业建设和管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初步提出了今后促进银西生态防护林项目区生态林业建设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银川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确立了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探索出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生态功能特征指标的异同,按照气候与地貌特征的一致性,对重庆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具体化分为:4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3个三级区.这对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农业生产布局及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研究 --理论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确立了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探索出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硬生态功能特征指标的异同,按照气候与地貌特征的一致性,对重庆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具体化分为:4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3个三级区。这对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农业生产布局及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世宁  刘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61-11064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以任县为例,对区划目标、区划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衔接、功能区划因子的选择、区划方法和区划结果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遥感技术评价"十二五"期间安徽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功能。[方法]利用2011~2015年安徽省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和统计资料,依据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系统对安徽省"十二五"期间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2015年潜山县、太湖县、岳西县、金寨县、霍山县、石台县的生态环境功能指数为75.34~81.83,生态功能等级均为优。"十二五"始末相比,岳西县的生态功能变化度为略微变好,其余5个县均为无明显变化。[结论]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县域自然生态优越,生态系统承载力高,生态功能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曹睿  张慧君  严向军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03-104,122
为了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提出赋予了实施生态补偿全新的内涵。在评价临安市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依据临安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新要求,提出了以公共补偿为主,互助补偿、市场补偿为辅的生态补偿机制架构,并探讨了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在生态安徽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受胁迫的过程和效应、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及生态系统的整体联系性、空间连续性及相似性和相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作者在生态功能区划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安徽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与内容,并就其在生态安徽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何光荣  刘雷  曾慧卿  郑子英  刘香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02-9204,9262
采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江西省饶河源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饶河生态功能区(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59 hm2,生态盈余亏损0.27 hm2,扣除森林生态用地之后,其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59 hm2,人均生态盈余亏损1.00 hm2,表明当前饶河源生态功能区自然生态系统难以支持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带来的负荷,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家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生态环境、经济基础不同,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甘肃省地域跨度广、生态系统类型复杂,探究甘肃省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式意义重大。研究了甘肃省生态现状,并提出甘肃省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式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功能规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以正确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的,其研究和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全面分析平凉市生态环境主体功能区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绿色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保护措施。旨在推动欠发达地区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生态环保机制建设,促进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探索走出一条内陆欠发达地区绿色转型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西部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38-4840,4844
以西部甘肃省域崇信县为研究区域,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崇信县在甘肃省以及平凉市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崇信县划分为3个主要生态功能区,分别为煤炭资源开发与植被恢复功能区、丘陵河谷农业生产功能区、残塬沟壑农林生产功能区.同时根据各区主要生态功能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生态保护和建设方向,为各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西部同质县域的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54-6455
在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以临沂市为实例,对全市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按照区域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划分了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根据各功能区的主体功能,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调控和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建立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可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研究,分析在区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新方法并建立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彭阳县茹河水利风景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区基本情况,针对项目区建设规模及内容、发展定位、功能成效进行调查思考,旨在通过项目区治理,逐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资溪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生态建设功能区划的5个基本原则、资溪县在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资溪县划成3个主要生态建设功能区,分别为西部水土保持与水质保护生态建设区、东北部水土保持与水质保护生态建设区、东南部水源涵养和农林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区。同时根据各区主要生态功能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明确禁止、限制和鼓励、倡导发展的产业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煤炭开采对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山西省保德县为研究对象,对2000—2016年该县域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如大气、土地、水资源、水土流失的破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6年煤炭开采给保德县造成生态环境价值损失约116.7亿元,保德县区域生态恢复治理为农田的成本约58.79亿元;并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些对策,以促进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结果可以为类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的生产力、季节放牧重要性、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敏感性,构建了基于草地亚类的功能分区模型,从空间上将高寒草地划分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功能区,据此构建了基于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的分级生态补偿模式,设计了高寒草地生态补偿的组织管理体系及流程、生态补偿的损益评估机制和约束奖惩机制; 提出了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方案。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结果和不同功能区生态补偿内容和目标,确定生态补偿周期为5a,核算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保护功能区分别需要补偿资金19.4亿元、15.77亿元和0.6亿元,每年分别需补偿资金3.88亿元、3.16亿元和0.12亿元,5a全区共需补偿资金35.77亿元,年需7.16亿元。通过对高寒草地的功能分区分级生态补偿,对提高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能力,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促进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