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网师园的历史沿革、造园立意、平面布局、主要景观及空间特色等方面分析了园内环境景观与古代文人雅士的居、息、游、赏,以及现代游览者领略文化、休闲游园等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因诗成景”、“以画入园”的独特景观营造思想和布局手法及其在有限空间的无限意境中提高人们感知、体验、参与环境的行为价值。最后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提炼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环境行为理念。  相似文献   

2.
顺德清晖园作为岭南园林的集大成者,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园林格律,通过对其空间布局,中西合璧的造园手法以及文化意匠的分析,探讨深受岭南文化影响的清晖园经世致用的置园特点和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文人园林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造园特点、造园手法等方面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以摩耶精舍为研究案例,探讨了从草图到建成各阶段的造园理念及其具体造园方法,提出了摩耶精舍依山傍水的选址,园院交错的空间序列,以及从象到意的情感表达是其主要的造园特征,此乃近代文人园林蜕变时期的典型代表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到植物园去     
植物园的园景艺术是活泼而多样的,是为了充分表现植物自身千变万化的美与多种造园艺术形式和流派的结合,在西方的植物园内,常常建有东方式的中国园或日本园,而我国北京(市)植物园的月季园,采用的是西方的“沉园”形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明末造园家计成在著作<园冶>中提出的造园理念.造园应做到富于诗情画意,"寓景于情"、"情景交融",并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古代造园大师的造园理念一直影响现代造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独乐园是北宋时期洛阳的一处别具一格的文人园林,结合时代背景借助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司马光生平和造园经历等解读独乐园的造园意境。以仇英《独乐园图》为主要依据研究了画中山石、水体、植物和建筑4个基础景观的构成要素,通过画中布局、形态、种类、色彩等细节分析了园林中的细节设计,深入领会造园者的设计巧思。归纳出了造园立意质朴、自然审美高尚、空间主题明确和文人活动合理的园中意境营造方法,并以九间堂设计为例总结了在现代新中式景观设计营造将诗、画、园相结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邬洪 《林业科技开发》2012,26(3):129-133
明代文豪王世贞的“弇山园”曾是园林史上的一代名园.园内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极亭池花木之胜,被称为“东南第一名园”,可惜除了他的《弇山园记》之外,没有找到一砖半瓦.对于该园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结合太仓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需要,以人民公园改造为契机,从研究造园思想入手,分析今天的资源条件,从选址相地、叠山理水、建筑设计、植物配置、造景命名等造园手法上对“弇山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将其运用在公园的改造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园冶》和《作庭记》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造园专著,尽管成书时代、地区不同,但后者体现的深刻汉文化影响,使二者的对比阅读意义重大。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二者内在异同,可得《作庭记》体现出早期造园活动中不强调人的进入,而强调微缩自然的庭园特点,以理水为目标、掇石为手段的水石并进的造园思想,及在海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海-岛特征;《园冶》则体现出晚期造园活动中强调人生活其中的园居特点,和山石审美独立完善而水审美退化的地域性造园思想发展。同时,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贯穿了这两部不同背景的造园理论作品,证明场地对东亚造园文化一以贯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杭州万松书院的植物种类和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万松书院应用的主要植物有139种,其中木本91种,草本40种,藤本8种;植物季相丰富,景观多样,植物景观空间布局合理,与其他造园要素间的配置较为协调。并提出适当增加水生植物种类,优化群落结构,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结合书院文化特色营造特殊植物景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海洋文化对岭南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个园林的产生及其特点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所在的造园环境,即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换言之,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会对园林的造园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海洋文化作为一种奇特的催化剂,曾经对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剖析了海洋文化及其各个历史阶段在岭南地区的文化表现,并从园林的造园整体布局以及一些细节处理方面阐述海洋文化对岭南造园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归真园位于潍坊市人民公园内,取"返璞归真"之意,是人民公园内一个独具特色的园中园,归真园以传承中式建园方法、秉承南方园林理念、融入潍坊特有造园元素的一座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园林。分析了其造园手法,探讨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昆明市金殿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学的理念,运用现代园林美学构成法则和中国传统造园方法,同时结合乡土文化,在保证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研究了如何因地制宜,通过农业文化景观、生态农业环境、农业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风民俗等物质、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对该区域的科学旅游规划。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植物是现代园林景观中最具生命活力的元素。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植物造景手法包括分景、借景、框景、对景等,其体现的应用理念为结合地域文化创造园林景观、在特定环境中塑造植物景观、根据立地条件营造特色景观等。结合某CBD庭院植物造景设计案例,借助园林空间艺术造景手法与其他造园要素巧妙融合,合理配置相宜的植物种类,营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以北京皇家园林为重要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集园林、建筑、书法、绘画等各类艺术于一体,在"天人合一"思想的统领下,创造出一个个宜居而又诗意的空间,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和人文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历久弥新,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的北京皇家园林及其文化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本文以第三届绿化博览会的北京园建造为例,对北京皇家园的艺术特点和造园技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造园,不论是西洋古典,还是我国传统之园法,均极注重园景,所谓“园以景胜”。景,意指景象。用造园的方法塑造出来的景象,谓之园景。我国传统园景讲究诗情画意,在世界造园史上独具一格,享有很高的声誉。庭园的园景简称“庭景”,在造园中自成一体。它既不同于资借自然山水之风景名  相似文献   

16.
岭南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广州造园成就六十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岭南园林悠久的发展历史出发,追溯到岭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岭南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广州是岭南园林发展的中心城市。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夕,广州造园事业建设步履艰辛,但成绩斐然,期间建成了白云山山庄旅舍、兰圃、北园酒家、越秀公园、华南植物园等一批优秀庭园,广受国内外园林界同行所赞誉。改革开放以来广州造园事业发展迅猛,建成了白天鹅宾馆中庭"故乡水"、芳华园、草暖公园、云台花园、粤晖园等一大批影响全国,享誉海内外精品庭园,使岭南园林的造园理念得到传承和发展:继承传统,务实平和,开放兼容,创新求变;并形成了现代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继承传统造园精髓,融汇中外优秀技法,布局灵巧别致生动,游线组织流畅舒展,建筑淡雅轻巧通透,室内室外景色交融,园林植物多姿多彩,构件工艺精美细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挖掘武穴市历史文脉,提出集地方特色文化和生态景观于一体的"迎宾走廊"设计理念。从市政道路绿化设计特色,树种选择和配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一廊、两园、一带"的设计布局方式,通过植绿、添彩、造园的景观设计手法,使项目区域与周边环境相辉映,与历史文脉相交融,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观光,运动养生的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以石家庄市石门公园绿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对园内绿地植物种类、数量进行调研,通过计算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来分析园内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石门公园植物种类欠丰富,含22科41属48种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值以乔木植物最高,其次是灌木植物,草本植物最低。乔灌草配置不均匀,群落结构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燕赵园地域景观表达、地域文化表达及造园景观材料选择进行了分析,以诠释"地域文化渗透与表达"的主题,同时为相关展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宇峰 《绿色科技》2011,(4):113-116
分析了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的上海豫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和无锡寄畅园的建筑风格,探讨了其体现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灵活、做工精巧、寓情于景、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协调的特点,指出了掌握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的特点有助于我国新一代园林设计者在实践中传承古代造园师的精湛技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展现华夏文明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