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桑(Morus alba)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NaCl溶液和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液模拟盐旱胁迫环境,配备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4 g·L-1、8 g·L-1、12 g·L-1、16 g·L-1)和PEG-6000溶液(5%、10%、15%、20%),并由去离子水作对照,研究盐旱胁迫对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PEG-6000溶液浓度的增加,桑种子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浓度NaCl、PEG-6000溶液胁迫下,桑种子萌发初始时间出现推后现象,在轻度盐胁迫(4 g·L-1)下,种子萌发初始时间相比对照提前1 d;桑种子萌发能够忍受的NaCl溶液最大浓度为4 g·L-1、PEG-6000溶液最大浓度为10%,即忍受轻度盐胁迫和中度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2.
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种子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盐分类型(中性单盐NaCl、碱性混合盐NaCl+Na2CO3和中性混合盐NaCl+Na2SO4)、不同盐分含量胁迫下的种子萌发试验,测定统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率,分析盐胁迫对霸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盐分类型对霸王种子萌发的影响无显著差别,但不同盐分含量对其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霸王种子发芽率随盐分含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对照条件下发芽率为95.11%;低盐分含量(5 g·L-1)种子发芽率为93.55%,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中盐分含量(10 g·L-1和15 g·L-1)种子发芽率有所下降,平均为77.11%;高盐分含量(≥20 g·L-1)种子发芽率呈断崖式下降,发芽率不足23.72%。霸王种子萌发的盐分含量阈值上限为20 g·L-1,超过此...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氮沉降背景下水库消落带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氮沉降浓度差异的响应,以浙江长潭水库消落带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种植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个氮水平即低氮(NH4NO3 30 kg·hm-2·a-1)、高氮(NH4NO3 60 kg·hm-2·a-1)和对照(不施氮肥)的模拟氮沉降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水库消落带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对氮沉降浓度差异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氮沉降增加条件下,水库消落带湿地土壤细菌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在低氮条件下都是呈增加趋势,比对照分别增加了5.54%和13.29%,而在高氮条件下,其值呈降低趋势,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41%和6.64%。氮沉降增加明显改变了消落带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上,土壤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随着氮沉降的增加呈一直增加的趋势,土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随着氮沉降...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常用的桑树砧木-1年生实生桑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加盐的方式模拟盐胁迫环境,通过设置1、3、5、7 g·kg.等4个盐分梯度,以不加NaCl(0 g·kg-1)为对照(CK),研究NaCl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g·kg-1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没有明显影响;而3、5、7 g·kg-1等NaCl处理则对Pn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7g·kg-1等的NaCI处理的影响显著,造成桑树幼苗Pn急剧降低,部分植株受害严重,甚至死亡.此外,1、3 g·kg-1等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和胞间CO2浓度(Ci)没有明显影响,而5、7 g·kg-1等NaCl处理则显著提高了桑树幼苗的Ci,降低了Gs、Tr和WUE.盐胁迫对桑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一定的影响.随NaCl处理浓度增大,初始荧光(Fo)呈下降的趋势,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则先升后降,但处理之间Fo和NPQ变化差异不明显;1、3 g·kg-1等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的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没有明显影响,而5、7 g·kg-1等NaCl处理则显著降低其Fm、Fv/Fm、Fv/Fo和ΦPSⅡ.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日本抗性黑松体细胞胚成熟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探究各因素在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体细胞胚发生的质量和数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胚性细胞团在固体增殖培养基上继代生长10天,使用灭菌(75%乙醇擦拭、紫外灭菌30 min)的电子天平称量1 g胚性细胞团,采用50 mL无菌量筒(紫外灭菌30 min)量取30 mL培养液中于100 mL的三角瓶中,将1 g胚性细胞团转至100 mL的三角瓶中,手动搅拌至细胞团分散,置于90 r·min-1摇床上,25℃黑暗培养7~8天。随后,取3 mL沉淀悬浮细胞进行继代增殖,每星期继代增殖一次至胚性细胞全部均匀散落于培养液。将继代4次的胚性细胞充分摇匀,取2 mL(鲜质量约200 mg)胚性悬浮细胞喷洒在不同组分麦芽糖(30、45、60 g·L-1)、脱落酸(ABA)(0、5、10、20、30、50 mg·L-1)、聚乙二醇(PEG8000)(0、50、75、100、125、150 g·L-1)、活性炭(AC)(1、2、3 g·L-1)、琼脂(琼脂6、8、10、12 g·L-1,植物凝胶2、2. 5、3、3. 5 g·L-1)以及麦芽糖、ABA、PEG 3因素的组合固体成熟培养基上。【结果】以#1337为材料的体细胞胚成熟发育过程中,麦芽糖45 g·L-1,获得的体细胞胚数量显著增多。ABA浓度为5~20 mg·L-1,体细胞胚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ABA为20 mg·L-1时,获得的体细胞胚最多。125 g·L-1PEG8000为体胚发生最佳浓度; AC 2 g·L-1时,胚性细胞形成结构完整、数量较多的成熟体胚;成熟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粉,培养基不能凝固,植物凝胶更适合作为成熟培养基凝固剂。3 g·L-1植物凝胶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浓度。在设计的9种成熟培养基组合中(胚性细胞#1337、#1537、#1637),胚性细胞产生体细胞胚最多的成熟培养基组合为麦芽糖45 g·L-1、ABA 10 mg·L-1、PEG8000 125 g·L-1。在不同的麦芽糖、ABA和PEG组合中,不同无性系生产体细胞胚数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胚性细胞系#1337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为麦芽糖45 g·L-1+ABA 10 mg·L-1+PEG 125 g·L-1;#1537和#1637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为麦芽糖30 g·L-1+ABA 10 mg·L-1+PEG 125 g·L-1;在3个无性系中PEG的极差最大,对抗性黑松体细胞胚发育成熟的影响最大。【结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过程中,麦芽糖45 g·L-1、ABA20~30 mg·L-1、PEG8000 125 g·L-1、AC 2 g·L-1和植物凝胶3 g·L-1对体细胞胚成熟都具有促进作用。30 g·L-1麦芽糖、10 mg·L-1ABA、125 g·L-1PEG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当年生油樟枝条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消毒剂种类、浓度及其作用时间、MS培养基、6-BA、NAA、IBA等5种因素对油樟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分析筛选出了一套能够产出具有优良素质油樟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油樟茎段经10%84处理15min或15%84处理10 min两种方法进行消毒均能获得污染率<15%,且成活率>70%的无菌外植体;适合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蔗糖30 g·L-1+卡拉胶6 g·L-1+MS+6-BA 1.0 mg·L-1+IBA 0.1 mg·L-1;适合不定芽增殖继代的培养基:蔗糖30 g·L-1+卡拉胶6 g·L-1+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IBA 0.2 mg·L-1;生根培养基:蔗糖15 g·L-1+卡拉胶6 g·L-1+1/2MS+IBA 1.5 mg·L-1+NAA 1.0 mg·L-1。  相似文献   

7.
以中红杨组培苗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外源添加物和光照条件对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1)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外源添加物的组合为0.5 mg·L-1 6-BA+0.2 mg·L-1 NAA+30 g·L-1蔗糖;2)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光照16 h·d-1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不定芽形成率可达83.3%;3)将叶片再生植株转接到MS+0.2 mg·L-1 6-BA+0.1 mg·L-1 NAA培养基中壮苗培养,在1/2 MS+0.2 mg·L-1 IBA+20 g·L-1蔗糖+6.5 g·L-1琼脂培养基诱导生根,生根率96.4%,生根苗大田移栽成活率86.8%。  相似文献   

8.
以宜昌荚蒾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种类、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宜昌荚蒾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小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宜昌荚蒾叶片灭菌最适方法为75%酒精处理30s,再用0.1%HgCl2溶液处理5 min;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0.05 mg·L-1+NAA1.0 mg·L-1,诱导率100%;再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N6+6-BA0.5 mg·L-1+TDZ0.7mg·L-1+IBA0.5 mg·L-1+IAA0.2 mg·L-1再分化率为10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0.05 mg·L-1+NAA0.50 mg·L-1+活性炭1 g·L-1,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9.
以孢子为外植体,开展桫椤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赤霉素短时间处理桫椤孢子,对其萌发具有促进作用;用50 mg·L-1GA3乙醇溶解液处理3 min的桫椤孢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达43.75%,萌发所需时间约30 d;在1/6 MS或1/8 MS中加入6-BA 0.04 g·L-1和IAA 0.02 g·L-1,可以显著提高桫椤孢子萌发率和缩短萌发所需时间;原叶体增殖的适宜培养基是1/2 MS,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抑制桫椤原叶体的增殖;原叶体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经4~5次转接后能分化出幼孢子体;桫椤孢子体增殖、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均为1/2 MS;桫椤幼苗的移栽成活率较高,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常山是一种优良的观叶、观花、观果的乡土荫生地被和室内观赏植物,兼具药用价值,开发前景好。本文探讨了不同基质种类和激素浓度对常山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以期获得高效的嫩枝扦插优化方案,指导其商品化生产。采用L16(42)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黄心土、50%珍珠岩+50%泥炭、椰糠和河沙4种不同基质以及4个不同浓度水平(0、500、1 000和1 500 mg·L-1)的K-IBA溶液组合成的16个处理对常山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分析生根率、平均根长、生根数量、生根指数4个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最有利于扦插生根的是处理8(A2B4),即50%珍珠岩+50%泥炭+1 500 mg·L-1K-IBA溶液组合,性价比最高的是处理12(A3B4),即椰糠+1 500 mg·L-1 K-IBA溶液组合,二者生根率均达100%,根系发育好,且生根速度比黄心土、河沙快。可见,常山插穗生根是综合生根型,生产上宜用嫩枝扦插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土壤中具有解磷功能的产气肠杆菌的解磷特性及其对毛竹的促生效果。[方法]采用液体震荡培养法评价不同碳源、氮源和环境因子对产气肠杆菌解磷能力的影响,并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菌株对毛竹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和酶活性、根系和叶全磷及叶磷组分含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毛竹的促生作用。[结果]产气肠杆菌分别在碳源为蔗糖或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初始pH值5.5~6.5、装液量1/5或2/5、盐离子浓度为0或1.0 g·L-1时溶解Ca2(PO43的能力最强;产气肠杆菌对Ca2(PO43和CaHPO4两种难溶性磷源的平均解磷量分别达331.83 mg·L-1和345.91 mg·L-1。与对照相比,施用产气肠杆菌处理毛竹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50.9%、20.6%、21.0%和42.0%;毛竹实生苗地径、苗高和生物量分别提高31.0%、23...  相似文献   

12.
以嘉氏羊蹄甲Bauhinia galpinii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最适合的嘉氏羊蹄甲带腋芽茎段诱导的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0.05 mg·L-1 NAA,诱导率为80.0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0.50 mg·L-1 6BA+0.40 mg·L-1IAA,增殖系数达4.6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00 mg·L-1 IBA +0.50 mg·L-1NAA+0.10 mg·L-1 IAA +15 g·L-1 蔗糖+7 g·L-1卡拉胶,生根率达98.00%;最佳移栽基质为:V(黄心土):V(泥炭):V(珍珠岩)=1:3:1,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86.7%。试验建立了嘉氏羊蹄甲组织培养体系,提高了嘉氏羊蹄甲增殖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杉木凋落物对魔芋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杉木林下魔芋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盆栽魔芋施加0、25、50、100、200 g·L-1等不同浓度的杉木凋落物浸提液,测定其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盘直径等形态性状、叶、根及块茎鲜(干)质量、块茎葡甘聚糖含量以及叶片酶活性和光合特性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魔芋地上生长部分而言,当浸提液浓度高于25 g·L-1时,各项指标值随浓度升高而减小;对魔芋地下部分而言,当浓度高于50 g·L-1时,各项指标值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减小。(2)魔芋块茎葡甘聚糖含量在浸提液浓度低于50 g·L-1时随浓度升高而增大,浓度高于50 g·L-1时随浓度升高而减小。(3)随着浸提液浓度越高POD酶活性越高,但其达到峰值后减小的时间越早,SOD酶活性下降越早,MDA含量积累越快。(4)当浓度不超过100 g·L-1时,魔芋在低光强下的光照需求增强,对弱光和二氧化碳的利用能力增强,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降低;当浓度超过25g...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杉木无性系发育技术体系,以广西杉木为试验材料,选择树势基本相同、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杉木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案是使用70%酒精浸泡15 s,灭菌后采用无菌水洗涤3次,再用0.1%升汞浸泡消毒8 min后采用无菌水洗涤5次;(2)初代诱导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0.6 mg·L-1,该培养基有利于增加培养基的诱导率和萌芽率,提高培养基的培养效果;(3)增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0.6 mg·L-1+IBA0.3 mg·L-1,获得的组培苗芽多,茎粗壮;(4)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IBA0.8 mg·L-1+IAA0.1 mg·L-1;(5)杉木组培苗移栽的最适基质是泥炭土∶菜园土∶蛭石=4∶2∶1,其幼苗成活率达到91.93%,幼苗健壮,叶色深绿。  相似文献   

15.
"果尔"除草剂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化学除草剂,为了筛选适合杨树苗圃中应用的"果尔"除草剂的浓度,研究了3.6、2.4、1.2 ml·L-1的24%果尔乳油除草剂对渤丰3号杨生长的影响及除草效果。结果表明:渤丰3号杨对"果尔"较为敏感,较高施药浓度(3.6 ml·L-1)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及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对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无显著影响。3.6 ml·L-1的校正防效系数高达96.2%,除草效果最好;2.4 ml·L-1除草效果次之,校正防效系数为81%,从保护杨树幼苗的角度出发,建议采用2.4 ml·L-1的施药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氮添加对油茶幼苗养分积累和主要大量营养元素含量、比值等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探究氮对油茶苗生长的影响机理及其与碳、磷等互作关系提供科学参考,同时可为油茶苗氮素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0 mmol·L-1(N0,CK)、5 mmol·L-1(N1)、10 mmol·L-1(N2)、15 mmol·L-1(N3)、20 mmol·L-1(N4)共5个氮浓度处理,开展盆栽试验。测定油茶苗各器官生物量和碳氮磷钾元素含量,计算养分累积量、养分利用效率和元素化学计量比。【结果】氮添加显著提升油茶体内N素含量,各器官N含量均在N3水平下达到峰值。随着氮水平的升高,根系C、P含量和叶片P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C和茎部C、P、K含量保持不变。中高浓度氮素(N3、N4)能促进油茶苗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N4处理促进作用最大。氮浓度处理改变了养分的分配格局,随着氮水平的升高,根系养分占比下降,叶片养分比例升高。氮添加降低了N素利用效率,对P、K利用效率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湿地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模拟环境条件下,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试验研究了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湿地松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16~25℃)对照处理相比,在低温(4~10℃)处理下,苗木高径生长增量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2O2含量及SOD、POD、CAT活性明显升高。低温下幼苗叶面喷施0~800μmol·L-1SNP,3周后表现为随着SNP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H2O2含量则逐渐增加。利用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数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对供试不同浓度NO处理下的幼苗耐低温能力评价结果即SNP浓度(μmol·L-1)为:400>800>200>100>0;外源NO对湿地松幼苗耐低温性具有低促高抑作用,最佳使用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N沉降对不同森林类型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我国西南亚高山森林土壤细菌群落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应对N沉降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亚热带高海拔季风气候区高山栎林、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定4个N施氮水平:对照(CK, 0 g·m-2·a-1)、低氮(LN,10 g·m-2·a-1)、中氮(MN, 20 g·m-2·a-1)、高氮(HN, 25 g·m-2·a-1),测定施N18个月后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1)4种林分类型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细菌α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常绿阔叶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林>高山栎林;不同施N浓度会造成细菌多样性变化,即随着施N浓度增加,细菌多样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不同施N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优势门均由酸杆菌门(29.10%~44.46%)、变形菌门(25.22%~37.50%)、放线菌门(9.3%...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广东怀集、阳春、信宜、封开4个不同种源米老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以KH2PO4作为Hoagland营养液磷源,研究分析了供磷水平对不同种源米老排苗木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1 mmol·L-1KH2PO4处理下,供磷水平越低,苗木生长生理受到的低磷胁迫伤害越显著。其中,以0.1 mmol·L-1KH2PO4处理下苗木高径增量、主根长、侧根数、新叶发生率最小,根冠比最大,叶片叶绿体、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最高。种源不同,对供磷水平的响应也不同。在1 mmol·L-1KH2PO4处理下,以封开种源生长生理表现最佳,而在0.1 mmol·L-1KH2PO4处理下,以阳春种源生长生理表现最好。以苗高增...  相似文献   

20.
以尾巨桉(DH32-29)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植株的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根冠比、氮平衡指数(NB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 值)、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为指标,通过盆栽试验设置8个10~140 mg·kg-1浓度镉(Cd)盐溶液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 Cd 胁迫处理下尾巨桉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低浓度(10 mg·kg-1)Cd 处理对尾巨桉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无明显影响。当 Cd 浓度大于20 mg·kg-1,随着 Cd浓度的逐渐增大,其对尾巨桉幼苗的伤害程度也逐渐增加,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生物量减小、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NP、NBI)均下降,qP 无明显变化, MDA 含量升高。Cd 浓度大于60 mg·kg-1以上时,尾巨桉幼苗生长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损伤症状和生长停滞现象。结果表明低浓度(≤20 mg·kg-1)Cd处理下尾巨桉幼苗能正常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大,Cd 处理对尾巨桉的形态和生理特性造成显著影响。同时结合部分桉树适生区土壤 Cd 含量调查及相关研究结果认为,尾巨桉具有一定修复 Cd 污染区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