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豆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因此其携带有害生物风险很高.为提高进口大豆中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截获能力,给进口大豆检疫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统计分析2009-2019年全国口岸进口大豆基本情况,比较分析不同来源国(或地区)大豆中截获杂草、昆虫、真菌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类数和种次数.结果显示:2009-2019年...  相似文献   

2.
2016年日照口岸进口大豆截获杂草籽疫情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照口岸2016年进口大豆贸易及杂草籽截获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在进口大豆中检疫截获杂草籽的年度趋势、科属类别、截获种次和频率,总结不同来源国大豆中易于截获的杂草籽种类,汇总进口大豆中截获的检疫性杂草籽名单,为进口大豆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山东口岸不同来源国大豆中易于截获的昆虫、病原菌、杂草籽的情况,以便为口岸进境大豆检疫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分析比较山东口岸2017年从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5个国家进口大豆批次,统计各国进口大豆中截获昆虫、病原菌、杂草籽情况,分析各国家在进口大豆中截获昆虫、病原菌、杂草籽的科属种类别、截获种次和截获率.结果表明:2017年山东口岸截获的昆虫包括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截获病原菌均为真菌性病害,主要有链格孢菌、腐霉菌属、曲霉菌属、霜霉菌属、镰刀菌属、炭疽菌属、尾孢菌属等;截获杂草籽主要集中于禾本科、菊科、旋花科、豆科、蓼科、锦葵科、苋科、大戟科、藜科9个科;截获的检疫性杂草籽主要集中在禾本科、菊科、大戟科3个科.根据各来源国携带昆虫、病原菌、杂草籽等有害生物的截获情况,提出了能够有效防止有害生物入境、扩散的相应措施,为进口大豆检验检疫工作提供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2—2015年北海口岸进口大豆检出杂草疫情的统计数据,对来自5个国家的250批次大豆的杂草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2012年以来共截获杂草种子26科173种,其中检疫性杂草5科15种。不同国家进口大豆中检出的杂草种子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有关进境大豆杂草检疫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68种不同大豆品种为样本,对其进行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植酸、蛋白亚基中7S、11S含量、钙、铁、磷、镁、脂肪氧化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理化指标的测定。通过差异性分析得到结论:基础理化指标间差异显著。对供试大豆进行豆浆制备及测定豆浆蛋白并计算蛋白回收率和豆腐制备及产率、质构的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6种主成分及主成分模型,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114%。进而进行聚类分析将68种大豆分为4类,结合聚类分析与豆腐品质评分,得知适合生产豆腐的大豆品种应满足的条件为蛋白质含量高、豆浆蛋白含量高、蛋脂比高、11S/7S含量偏高、植酸含量低、脂肪含量低。  相似文献   

6.
收集黑河地区55份大豆品种资源材料,以豆芽厂原料大豆S135为对照.采用SPSS15.0软件对大豆品种的15个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非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生育期和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营养生长期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底荚高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脂肪与粗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粗纤维、营养生长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4.49%的前5个主成分来评价黑河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进一步通过非系统聚类分析,将参试的55份晶种资源分为5类,其中5个品种与对照晶种S135为第一类群,从农艺性状和大豆的营养成分来考虑,第一类适合作芽用大豆晶种;且5个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这有利于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同时为进一步选育和筛选优良的芽用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油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国内收集的170份油梨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036~2.067,表明所选油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71.73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为5.0时可将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组群。[结论]结果为鉴别和利用油梨种质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2011-2015年全国口岸进口木片截获有害生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口岸共截获有害生物为343种(属)、3732种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有4种、7种次,全部为昆虫和杂草.截获的有害生物主要来源国家为越南、泰国和澳大利亚;主要疫情种类包括昆虫、线虫、螨类、真菌、杂草和其它种类主要来源木片种材为相思树、桉树、白千层木、针叶木.截获次数较高的有害生物主要有隐翅虫属、隆胸露尾甲、粉螨科、露尾甲属、步甲属、蠼螋属、酱曲露尾甲、腐霉属、锯谷盗、滑刃线虫属等,通过分析进口木片疫情截获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口岸木片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大豆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玉革  胡绪彬 《大豆科学》2004,23(3):178-183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10个大豆品种在沈阳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单株个体因子、株形因子及致病虫害因子3个主成分;聚为3类后,每一类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极显著,高产品种一般具有较多的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生育期相对较长,株高和主茎节数的数值相对较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是用于区域大豆品种筛选的十分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荔枝果汁饮料和荔枝原汁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了市售不同品牌的荔枝汁饮料(10种)和不同品种鲜荔枝原汁(4种)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市售荔枝汁饮料的挥发性风味种类明显高于鲜荔枝原汁,市售的荔枝饮料风味成分与鲜荔枝原汁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差异很大,共有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只有D-柠檬烯和乙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发现市售不同品牌荔枝汁饮料的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较多且每个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均较低,整体变量之间相关性低,因子之间比较分散,没有统一性。而鲜荔枝原汁的前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贡献率高达100%,囊括了全部变量的信息,不同品种的鲜荔枝原汁中挥发性成分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