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农垦》2009,(7):54-54
黑龙江垦区今年种植的近1000万亩大豆喜获丰收,单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图为丰收的农场职工正在往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惠民分公司交售丰收的大豆。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6月 1 9日 ,黑龙江垦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2 0 0 1年 1 0月 ,《黑龙江垦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颁布 ,垦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正式全面实施 ,这标志着黑龙江垦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上 ,由局部到整体进入了理性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垦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机械化农场群,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现拥有耕地207万hm^2,其中旱田140万hm^2,水田67万hm^2,每年粮食生产能力已达90亿kg,商品率85%以上。为了不断地提高黑龙江垦区的机械化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从而在我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1999年,  相似文献   

4.
《四川农场》2010,(1):15-15
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率已高达95%,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 被誉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耕地集中连片,特别适合于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连续多年从国内外引进和购置了大型特大型大功率拖拉机、  相似文献   

5.
东风拂绿花千树,满目红紫争芬芳。今天的大西江农场处处洋溢着新的喜悦、新的希望。 大西江农场拥有28.2万亩耕地,1.1万人口,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依托,以畜牧业为支撑,以特色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中型农场。农场各项事业都走在了黑龙江垦区的前列,并于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场。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黑龙江垦区开发始于1947年。经过62年的发展,垦区粮食生产能力由开垦初期年产粮0.024亿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142.06亿公斤,增长了5919倍多。2008年商品粮突破129.9亿公斤,商品率91.5%。垦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  相似文献   

7.
正时下,走进黑龙江垦区,一股改革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黑龙江垦区以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驱动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正奋力谱写着改革发展的新乐章。不负使命吹响绿色有机"集结号"【新闻释义】美丽北大荒,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垦区担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承担着保证人民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黑龙江垦区紧紧抓住全省建设一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的契机,通过  相似文献   

8.
正一、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1949年开始,黑龙江省发展日益壮大,其中垦区作为代表地区,农场面积逐渐扩展,如今黑龙江省百分之25的土地面积都落入垦区。而且垦区人民吃苦耐劳,人均耕地达到国内人均十多倍。而且黑龙江省在地理环境以及内在的丰富资源上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2ZK-630型水稻快速插秧机是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开发生产的,该机型的主要特点是栽植机构采用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双分插机构,每旋转一周可以插秧2次,其插秧效率是普通曲柄式插秧机的1.3倍。该机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黑龙江垦区各农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垦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选择,是推动垦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实践中形成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产业集群型、农业功能拓展型和服务性企业引领型等多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各有特点,黑龙江垦区因其农场分布地域性差异造成了资源禀赋不同,应根据实际采取以上多种模式共同推动其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并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力,依托垦区生态资源优势拓展农业多功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等途径实现黑龙江垦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垦区尖山农场始建于1949年,因境内有一座名为“尖山”的休眠火山而得名,涓涓的老莱河水发源于此。经过60年开发建设,农场农业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种植业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营日益完善,工业、非国有经济异军突起,人均年收入达10022元,是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工作先进单位、黑龙江垦区经济十强场、全国农机管理先进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的黑龙江垦区持续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垦区在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包括社会地位尴尬;社会职能过多,社会定位不明晰;农业生态超负荷,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依然跟不上生产力提高的的步伐。提出黑龙江垦区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自身发展建议:创新与完善农垦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入;对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的建议:积极促进保障粮食安全政策的落实、继续强化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及大力落实垦区行使社会职能的执法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垦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环境安全和生态保护政策是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强化政府行政和执法力度,全面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积极促进环境科技环保产业的建设,加大科技的投入;加强国内外引资和国际合作,建设生态垦区是促进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农垦新洋农场自2013年6月获得盐城市"生态农场"称号后,又于2016年9月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农场验收,成为江苏省首家省级生态农场。验收期间,专家组给出了"新洋目前的生态建设标准完全达到了国家级水平"的高度评价。当前,新洋正积极向国家级生态农场的目标奋力迈进。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2013年选取SOD模拟物(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利果美(河南利果美生化有限公司)和豆歌(福建浩伦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大豆上进行应用效果试验,旨在筛选出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投入品,为黑龙江垦区发展优质、高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它将成为今后农业生产经营的主流发展模式。崇明作为国家级生态岛,是上海地区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家庭农场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崇明生态农业发展,对生态农业及家庭农场的相关概念做了初步介绍,并探讨了崇明生态农业发展家庭农场的方式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业问题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是党和国家一直重视的问题。国家对作为重要商品粮基地的黑龙江垦区寄予了很大希望。目前,黑龙江垦区尚有少数国有农场仍处于盆穷落后状态,影响着黑龙江垦我整体经济优势扫挥。贫困农场尽快脱贫致富应注重提高政策水平,优化干部阶段,加强财务管理,增强科技意识,强化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8.
信息荟萃     
★江西要建国家级农科园最近,从江西省农业厅获悉,规划中的南昌农业科技园有望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今年年底以前挂牌。该园核心区面积1万亩,辐射区面积5万亩,园区将在2005年以前全部建成,总投资2.08亿元。建成后,将直接带动2000多户农民致富,为江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示范样板。据江西省农业厅农场企业处负责人介绍,该园区总体目标是围绕畜牧业高科技育种、乳制品及安全肉食品生产、畜牧养殖区生态良性循环的主线,发展配套加工,对高效畜产品生产一系列技术进行示范,树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信息》2009,(10):46-46
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率已高达95%,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 被誉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耕地集中连片,特别适合于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连续多年从国内外引进和购置了大型特大型大功率拖拉机、配套农具等现代化农机装备.  相似文献   

20.
胡中禄 《中国农垦》2014,(11):27-30
一、黑龙江垦区对俄农业开发的回顾 (一)对俄农业开发的起因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黑龙江垦区“以稻治涝”,大幅度调整种植结构,2000多万亩低洼易涝旱田改为水田,致使当时大量大型旱田机械闲置。为盘活这批价值不菲的资产,继续发挥其作用,一些农场把目光瞄准了一江之隔的俄罗斯广袤的撂荒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