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食用菌生产经过近十来年的努力,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总产量已突破140万吨,总产值超过40亿元.但是,地区之间的发展却很不平衡.人口和耕地都占全国23%的西部地区(指西南和西北九省、区),食用菌生产的总产量只占全国的13%,人均占有量仅0.6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1.2公斤低一半.其中四川省近十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总产量和总产值在全国都占第三位,人均占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如果不计四川省,西部地区八省、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0-2018年河北省各地级市食用菌生产面板数据,采用区域重心法研究了河北省食用菌生产布局变迁态势,发现近年来生产重心坐标呈现出向东北方向逐步转移的轨迹,但是省内各地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效应.应用LSDV方法进一步分析食用菌生产布局演变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河北省食用菌生产布局变迁受京津距离、地区虚拟变量、前期生产集中度及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正向影响显著,受林业产值比例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洪波  李文静  张俊飚 《食药用菌》2020,28(4):217-225
近年我国食用菌生产快速发展,各地生产布局不断变化。为了解我国食用菌生产重心迁移路径,厘清食用菌生产空间布局的变化及其背后的推动机理,基于200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绘制、分析我国食用菌总体及香菇、平菇、双孢蘑菇和金针菇四大菇种生产空间的变迁轨迹,并运用Shapley value分解方法计算不同区域对食用菌生产重心迁移的贡献度。结果为:我国食用菌生产重心从中东部转向北部地区;重心总体呈现向西北方向迁移的趋势;东北地区对我国食用菌生产重心迁移的贡献度最大;香菇、平菇、双孢蘑菇和金针菇的生产重心稳定性较弱。提出:地方政府应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并顺应食用菌生产布局变化的整体趋势因地制宜地进行顶层设计,合理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1-2015年的食用菌贸易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东盟主要国家的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与贸易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GDP、进口国的GDP、进口国的人均GDP、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否成立对食用菌的出口贸易额有正向影响,距离、是否同为WTO成员国、我国食用菌出台的标准数对食用菌出口贸易额有负向影响;双边的出口贸易效率逐渐呈现下滑趋势。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提升食用菌贸易效率和发掘贸易潜力的对策建议,包括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政策优势等。  相似文献   

5.
简述我国食用菌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食用菌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现状 通过我国食用菌科技人员多年来的努力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位列第六,总产值达400多亿元。食用菌生产迅速增长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生产大国,香菇、草菇、平菇、银耳、木耳、猴头茵、茯苓、灵芝等产量均占居首位。我国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但目前我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的差距较大。据刘守纲介绍我国年人均消费不足0.5kg,沿海地区可达1.0k以上,香港地区年均最高达4.8k,而美国年人均为1.5kg,日本年人均为3kg。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用菌生产经过近十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总产量和总产值已分别突破140万吨和40亿元。但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人口和耕地都占全国23%的西部地区 (指西南和西北九省、区),食用菌的总产量只占全国的13%,人均占有量0.6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1.2公斤低一半。其中四川省近十年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总产量和总产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生产中主要竞争性病害的种类及其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据科技部不完全统计,2004年食用菌总产量约为900万t,占世界总量的65%以上;2003年出口到119个国家,出口量达43.32万t,出口额6.2亿美元。在食用菌生产中,由于其培养基质营养丰富、空间相对密封、潮湿,易导致病菌污染,使食用菌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甚至绝收。为了安全有效地对食用菌病害进行监控,达到有的放矢地防与治,确保食用菌品质及产量,有必要对食用菌生产中主要竞争性病害及其防控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1主要竞争性病害的种类1.1木霉(Trichodermaspp.)又称绿霉,分布广,是食用菌栽培中极为常见、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我国食用菌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附属的“蘑菇型”农家副业,发展成为专业的、门类齐全的食用菌产业。1980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只占世界的第五位,年人均占有量不到0.2kg,排在世界之尾,而且品种单一,主要是蘑菇。经过10年的发展,总产量、总产值、出口创汇额等主要经济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2—2021年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食用菌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改良区位熵值法探究各地区食用菌产业集聚度及集聚变动趋势,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进一步对集聚度进行了空间差异化分析,以期为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并使之成为未来农业发展新增长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基于时序视角下,食用菌产业集聚变动趋势差异较大,东北地区的食用菌产业集聚水平始终最高,而河南、福建、黑龙江、吉林和江西是我国食用菌产业优势区域;基于空间视角下,食用菌产业集群呈现从东部地区开始向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扩展的转移态势。2)食用菌产业集聚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食用菌产业集聚空间自相关和集聚特征处于不断弱化的过程,集聚热点区域的总体格局保持稳定,总体呈现“东热”的空间格局,吉林、福建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热点区域。我国省际食用菌产业集聚变动趋势差异较大,空间差异化显著,应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加强结构性改革,积极创建优势特色食用菌产业集群,以促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对日本出口贸易为例,探讨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我国食用菌出口对日贸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内部包括食用菌出口价格制定,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建设,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等,外部则与国际市场环境、地理空间距离、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我国食用菌总体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出口贸易规模可观;日本对我国食用菌产品有较大需求,中国对日食用菌出口贸易整体形势较好,长期获得贸易顺差;受到日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我国食用菌对日出口量存在波动,甚至出现逐年减少的情况。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严重削弱了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出应重视国内食用菌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通过提高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加快食用菌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对策,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以后,我国逐渐进入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期,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产品行业中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对于扶贫事业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大国之一,我国的食用菌产品在满足我国人们的需求之外,也远销海外,在出口贸易方面占据一席之地。而邻国日本作为我国食用菌出口的最重要目的地,地位显得愈加重要。就对日的食用菌出口贸易来说,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外部原因上包括汇率变动、空间距离的阻隔以及日本方面技术贸易壁垒的障碍,内部原因上则与食用菌出口价格的制定、中国食用菌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程度相关,通过分析中国食用菌对日出口贸易的影响因数,能有效规避出口贸易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影响因素,对我国食用菌做大做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出现,使得部分消费者对于食用菌产品的信心不足,导致食用菌产业承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进而影响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了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食用菌质量安全管制已是大势所趋。就食用菌质量安全管制对食用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旨在引导相关主体加强食用菌质量安全管制力度,推动食用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结果表明,食用菌产业国际竞争力受到食用菌质量安全管制执行力度的积极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食用菌产业年产量、人均GDP、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对食用菌产业国际竞争力也存在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产业是河北省平泉县的主导产业,食用菌生产遍布全县19个乡镇、291个行政村,6万余农户参与生产,占全县农户总数的50%。目前,该县已建成标准化园区700余个,年产鲜品26万吨,经营额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使农民收入增加12亿元,人均年增收2 00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0%,成为富民第一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商品和其它农副产品一样,经营中存在着一地生产多地销售或几地生产全国销售的特点,产销往往不在同一地区.故此,食用菌商品要通过运输才能实现其在空间上的实际转移过程.食用菌商品无论是干制品、盐渍品、罐头以及鲜货等何种形式,它们都具有怕潮、怕热、怕晒、怕害等特点.为了保证商品在流通环节中安全运输,减少运输损耗,除应具有保护产品性能、促进安全运输的良好运输包装外,在商品的装卸、搬运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宣:①食用菌商品装载时  相似文献   

15.
贾蕊 《现代园艺》2013,(24):43-43
我国食用菌培养历史悠久,随着近年来食用菌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长,食用菌规模培养已成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发家致富的重要生产项目。因此,为保证我国食用菌培养在生产范围、产品质量、菌类产量等方面达到理想水平,本文就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分别从食用菌具体培养技术类型、培养技术完善策略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我国食用菌培养技术的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的主要核心思想是通过研究福建古田县的食用菌产业对整一个区域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其对区域经济情况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重点分析对象是古田县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古田县食用菌的发展现状。充分了解该地区基本情况;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量模型,过建立食用菌产业指标及古田县人均GDP的回归模型,对食用菌产业及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带入到模型中计算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分析计算,发现古田县食用菌的产业状况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关联,即古田县的农产品食用菌的产业发展可以很好地帮扶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针对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的几点利于其进行优化改革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韶关市是广东省最北部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不仅具有国内十大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同时还具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对韶关市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进行生产调研。分析了韶关市食用菌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韶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一批产学研试验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工厂化集中制包,农户分散出菇模式,注重菌种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市场看台     
《蔬菜》2006,(1)
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边银丙教授在分析了国内外食用菌市场形势之后说,从现在来看,我国农村人对食用菌的食用量还很少,但应该看到,我国食用菌在国内的潜在市场可能比国外还要大。边教授介绍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年累积量约3.7亿t,林副产品量上亿吨,这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这使得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6大类产品。山东在食用菌生产方面是资源大省,又有着地理优势,食用菌的发展近…  相似文献   

19.
初探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情况,根据资源配置方式和机械化发展程度,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分为完全工厂化生产和部分工厂化生产两种模式,并对这两种模式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在我国不同地区采取不同工厂化生产模式的方法,试从整体上探讨适合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几年我国南菇北移趋势的日益显现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冷凉地区反季节生产珍稀食用菌已成为目前食用菌行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且逐步向多品种周年化生产方向发展 ,这对食用菌的科研方向、生产布局、贸易流通等产生了广阔而深刻的影响 ,引起了各领域有识之士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