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京西山地区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土柱法和标准木法对固定标准地上的25年生人工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根系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根系形态、分布、重量及主要营养元素和粗灰分含量等方面,论述了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比其对照油松纯林的油松单株细根量(直径2毫米以下)提高14%,磷含量提高约1倍……。其结论是:试验地的条件下有利于油松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元宝枫的生长正常,因而营造这样的混交林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及养分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马尾松纯林及其与火力楠的混交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和养分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的总生物量为216.41t/hm^2,枝和叶所占比例分别高出纯林3.2%和2.5%;纯林中马尾松的干生物量基本上为金字塔形,枯枝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75%,而混交林中为4.20%。混交林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cm和60cm以下的土层中,细根量则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纯林中马尾松的粗根生物量和细根都主要分布在40cm以下的土层中。不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营养元素在树干中的含量最小,在叶中的含量最大(N除外)。火力楠叶中的养分含量大于马尾松,而在根系中P、K、Ca和Mg的含量则为马尾松大于火力楠。N的含量随着马尾松和火力楠根系直径的增大而减小;P、Ca和Mg在马尾松细根中的含量最小,而纯林中则在粗根中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3.
在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造林试验,马尾松与台湾赤杨采取9:1和7:3这2种比例插花混交,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生长量与马尾松纯林有显著差异.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优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比马尾松纯林多,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4.
火地塘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生物量及其空间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火地塘林区天然油松纯林、锐齿栎纯林和油松锐齿栎混交林的活细根生物量平均为5.583、9.421、8.46 t·hm-2;死细根生物量为1.433、3.385、1.885 t·hm-2.随着年龄、海拔、坡位等的不同,细根生物量也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①油松在10~30 a之间随年龄的增长活细根的生物量增加较快,细根的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17~28;到60 a以后细根生物量增长缓慢,细根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比例下降,一般在8~10.锐齿栎林细根生物量和细根占根系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与油松相同;②海  相似文献   

5.
混交对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纯林、红松×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和红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估计并比较了不同混交处理下红松、伴生树种和其他木本植物细根(直径≤2.0 mm)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细根总生物量(0~30cm)以纯林最高(212.6 g·m~(-2)),红松×胡桃楸混交林最低(164.7 g·m~(-2)),而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居中(200.8 g·m~(-2));纯林中红松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红松×胡桃楸混交林,但与红松×水曲柳混交林没有显著差异;混交没有引起林分细根总生物量垂直分布的改变,均为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混交后红松细根生物量在土壤表层(0~10cm)分配的比例增加,但是吸收根(直径≤0.5 mm)生物量在土壤底层(20~30 cm)分配的比例在红松×胡桃楸混交林(64.5%)中比纯林高(40.1%),而在红松×水曲柳混交林中所占比例较低(22.0%)。方差分析显示,混交树种、土壤深度和根直径等级均是影响红松细根生物量的重要因子。这些结果表明,混交对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有明显影响,这为深入认识红松及其混交树种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三种森林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滴定法和比色法对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研究,并用平板稀释法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在0~20cm土壤深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在20~30cm土壤深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三种森林类型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在三种森林类型中油松-刺槐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7.
以元谋干热河谷10年生印楝和大叶相思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挖掘法对印楝纯林、大叶相思纯林及印楝×大叶相思混交林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印楝×大叶相思混交林根系总生物量为2.707 t/hm2,介于印楝纯林(2.264t/hm2)和大叶相思纯林(3.405 t/hm2)之间.混交林内主根总生物量为1.057 t/hm2,为印楝纯林和大叶相思纯林的69.9%和69.7%,而除粗根外,混交林内其它径级的侧根(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均介于印楝纯林和大叶相思纯林之间,分别为印楝纯林的228.7%、120.1%、450.0%,为大叶相思纯林的71.3%、65.8%和48.8%.干热河谷印楝和大叶相思人工林根系在土壤表层分布比例大,尤其足0-0.2 m土层内,其根系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63.6%-76.3%.根系垂直累积生物量与土壤深度可用二次方程拟合,拟合方程的二阶导数表明,垂直方向上,印楝纯林根系分布较混交林均匀,而混交林较大叶相思纯林均匀.  相似文献   

8.
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分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少木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21-123
研究16a生杉木和深山含笑(3∶1)混交林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杉木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为干根叶枝,深山含笑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为干根枝叶。16a生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木生物量中干、根生物量高于杉木纯林平均木;枝、叶生物量低于杉木纯林平均木。杉木深山含笑(3∶1)混交林其杉木枝叶主要分布在5、6、7层,占总枝叶量的84.9%,叶量占总叶量的81.5%;而混交林中深山含笑枝叶主要分布在3、4两层,占总枝叶量81.1%,叶量占总叶量的83.3%,混交林中深山含笑0~40cm细根占细根总量的8.3%,40~80cm细根占细根总量的83.3%,细根主要分布在40cm以下;混交林中杉木细根密集分布在0~40cm,混交林中杉木与深山含笑地下根系分布有明显的层次性。杉木深山含笑混交(3∶1)具有良好的林分结构,合理地利用了地上、地下的空间。尤其是深山含笑枯枝落叶多,易分解,系深根性树种,能够维持和提高林地地力,有利于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两种不同林分(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的降水化学特征的定位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pH值变化范围为6.13~6.97,没有出现酸雨;电导率(EC)平均为0.18 mS/cm,悬浮物含量平均为44.02 mg/L.但降水通过林木树干后,其pH值、EC值及悬浮物含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树干茎流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油松的酸化栓皮栎的酸化.混交林中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平均为1.00 mS/cm,是林外降水的5.88倍,纯林和混交林中栓皮栎的EC值差别不大,分别为0.34、0.30 mS/cm,分别是林外降水的2.00倍和1.76倍;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随夏季降水量、降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混交林树干茎流的悬浮物平均含量为116.95 mg/L,纯林的为87.14 mg/L,分别比林外降水的高出72.93、43.12 mg/L.   相似文献   

10.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生物产量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产量分配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分生物量是杉木纯林的1.29倍,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较纯林的高,而林下植被层所占的比例则比纯林的低.混交林中杉木有效冠高与观光木有所交叉,但比观光木的高.混交林阳冠厚度比纯林的厚4m,阳冠的活枝和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比纯林的大,表明混交林乔木层具有更高的光能利用率.混交林中杉木和纯林杉木的粗根垂直分布均呈单峰型,细根则分别呈梯形或单峰型;观光木粗根和细根则均呈双峰型.杉木和观光木粗根呈明显垂直镶嵌分布,而细根均在表层土壤富集,而在较深层土壤分布具分层性;与混交林杉木相比,纯林杉木粗根量最大层次上移,而细根量最大层次则下移.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杜仲混交林根系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马尾松杜仲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杜仲纯林的根系形态、分布及其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杜仲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杜仲纯林根系生物量分别为30974.9、26783.4和22000.8kg/ha;细根量分别为3991.7、1177.3和5185.3kg/ha。  相似文献   

12.
研完了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的积累和生物循环等。并与类似立地条件的同龄油松纯林和栓皮栎纯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物量和生长量分别大于纯林;本文并从营养元素生物循环方面,分析了混交林生态系统油松和栓皮栎营养元素利用特点及营造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3.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能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连续土芯法和热值测定对福建三明地区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揭示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维持地力机制差异.结果表明,混交林群落细根的能量现存量达10.371MJ/m2,是纯林群落的1.17倍,其中杉木、观光木、林下植被细根分别占72.12%,14.88%和13.00%;而不同树种<0.5mm径级的细根是细根能量现存量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混交林杉木、观光木、纯林杉木的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动态呈双峰型,在3月和9月较高,而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动态呈单谷型,在3月或5月最低.林下植被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呈单峰型,在5月最高,而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呈单谷型,在5月最低.混交林细根的年能量归还量达4.001MJ/m2,是杉木纯林的1.12倍,占地上部分年凋落物能量归还量的31.6%,不同树种的<0.5?mm径级细根的年能量归还量均占60%以上.混交林细根的年能量分解量和净生产量分别达2.009MJ/m2和7.833MJ/m2,是纯林的1.23倍和1.17倍,而混交林细根枯落物的太阳能转化效率(0.178%)亦高于纯林细根的(0.159%).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方收获和分级取样测定法,对16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积累及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与测树因子(D^2H)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16a生马尾松人工林分总生物量为110.449t·hm^-2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为乔木层〉死地被物〉草本〉灌木;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0—20cm径阶范围,占整个乔木层生物量的83.01%,优势木和被压木对林分生物量的贡献不大,平均木构成了乔木层的主林层.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顺序为干材〉枝条〉根〉干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不同趋势:干材与干皮积累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步减小,而树枝、树叶、树根的相对比例在增加,马尾松的干、枝生物量差别逐渐缩小,生物量结构随着胸径的增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北京山区不同林分林下植被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林下植被生物量以及根系特征,为北京土石山区人工造林树种的选择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土石山区典型代表红门川流域,以油松和侧柏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进行植被调查,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和根系,草本和灌木生物量采用全刈法,根系调查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地根系生物量差异显著(P < 0.05),灌丛林地根系生物量最高((6.84±1.35) t/hm2),其次为侧柏((4.65±0.90) t/hm2),油松林地土壤根系生物量最低((3.33±0.93) t/hm2),且同一林地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土层均基本接近;不同树种林地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均随径级的增大而减小,0~0.1 mm径级根系是林地根系分布最广的,其次为0.1~0.2 mm径级的根系;随林龄增大,侧柏、油松林不同径级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均呈递减趋势,且均明显低于灌丛林地;坡向显著影响林地根系生物量,半阴坡根系生物量明显大于阳坡和阴坡根系生物量(P < 0.05),林地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砂粒含量显著性负相关(P < 0.05),其中径级0~0.1 mm和0.2~0.5 mm根系尤为明显,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密度间显著负相关(P < 0.05),尤其是径级0.2~0.5 mm根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土石山区造林树种的选取不仅要参考当地环境条件和土壤特征,还要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6.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C库与C吸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C库和C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C库总量为2 2 2 5 0 8t hm2 ,比纯林增加了 2 1 85 %,其中活植物体部分和土壤碳库分别为 139 75 5t hm2 和 80 2 81t hm2 ,分别占C库总量的 6 2 81%和 36 0 8%.混交林和纯林杉木乔木层有机碳年均积累量 6~ 11年最大 ,分别达 7 35t hm2 和 5 79t hm2 .混交林乔木层 2 7~ 2 8年C净固定量为 7 970t hm2 ,折算成CO2 为 2 9 2 2 3t hm2 ,是纯林的 1 19倍 ,其中凋落物和死细根C年归还量分别为 2 5 2 8t hm2 和 0 871t hm2 ,分别是纯林的 1 0 5倍和 1 17倍 ;混交林和纯林中叶和枝C年归还量分别占凋落物C年归还量的 6 6 5 7%、2 3 81%和 6 1 0 3%、2 5 2 0 %;而 <0 5mm的枯死细根C年归还量分别占枯死细根C年归还量 6 0 %和 5 9%.凋落物中叶和枝及 <0 5mm的死细根是该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归还的主体 .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根钻法和内生长土芯法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细根(≤2 mm)的生物量、垂直分布、生产与周转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活细根生物量均高于死细根生物量,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0-10 cm土层,3种林型活细根生物量在幼龄林和成熟林之间差异显著;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 C/N、含水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溶性碳、 pH、容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细根年生产量在0.14-0.64 kg?m-2?a-1之间,年死亡量在0.07-1.43 kg?m-2?a-1之间,云冷杉红松林成熟林细根周转率较高(1.61 a-1),椴树红松林幼龄林细根周转率最低(0.63 a-1)。  相似文献   

18.
用直接浸根法从油松和元宝枫的根部引入NaH_2 ~(32)PO_4(0.338毫居里/株),分别于3、10、30、60、90天用定标器和液体闪烁仪测其叶部的放射性脉冲。结果表明,~(32)P三天即到达树冠,且首先集中在树冠上部再向下分配;油松元宝枫混交林中油松比元宝枫各个时期吸收的~(32)P多10.24—46.9%,但两树种的吸收高峰同时出现,纯林中的油松比混交林中油松吸收~(32)P的数量少,高峰出现得也晚。其结论是,试验地条件下油松比元宝枫的竞争能力强。此外,还采用了土壤喷洒方法,还用放射自显影术测得~(32)P在林木枝叶中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