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番茄和土壤样品中多效唑残留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再用甲醇-二氯甲烷(5∶95,v/v)混合溶剂经LC-NH2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水(55∶45,v/v)作流动相,Shiseido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于222 nm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1~5.0 mg/L内,多效唑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在番茄果实、植株和土壤中进行0.05、0.1和0.5 mg/kg多效唑加标回收试验,果实中的回收率为92.4%~95.2%,RSD为3.5%~5.6%,植株中的回收率为94.64%~96.8%,RSD为1.52%~4.48%,土壤中的回收率为98.3%~102.4%,RSD为1.21%~3.42%。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番茄果实、植株和土壤中多效唑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效唑在花生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为在花生上安全使用多效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样品用乙腈提取,土壤经液液分配净化,花生样品经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和石墨化炭黑净化后,用带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并进行两年3地的田间残留试验,探究多效唑在花生仁、花生壳、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多效唑的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最低检出量为0.15 ng,在土壤、花生仁、花生壳和花生植株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3~0.05 mg/kg.在添加浓度水平为0.05、0.50和1.00 mg/kg时,多效唑在土壤、花生仁、花生壳和花生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2.5%~108.8%、95.9%~108.3%、81.8%~109.6%和75.2%~96.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1%~14.3%、5.8%~8.7%、4.6%~9.3%和5.0%~8.9%.多效唑在土壤和花生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4~14.3和1.0~5.7 d.广西、湖南和河南3地成熟花生中多效唑的最终残留量未检出.[结论]以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检测多效唑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花生和土壤中多效唑残留检测.在花生下针期间按照推荐剂量90~120 g a.i./ha使用15%多效唑悬浮剂对水施用1次,收获时无多效唑残留,对花生安全.  相似文献   

3.
多效唑对柽柳和管花肉苁蓉物质分配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中国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为材料,研究了多效唑对柽柳生长和柽柳-管花肉苁蓉物质分配的调控作用。多效唑喷施试验结果:1)降低了柽柳株高,降低范围为7.9%~12.2%。2)提高了柽柳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9.4%~70.4%和19.0%~69.4%。3)增加了柽柳干物质向管花肉苁蓉的分配比例,管花肉苁蓉单株生物量增加8.2%~35.9%。4)当多效唑浓度为1.0~2.0g/L时,管花肉苁蓉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累积量均高于对照。5)多效唑适宜喷施浓度为:1.5~2.0g/L。结果表明,多效唑具有通过抑制柽柳徒长、提高柽柳光合速率和增加柽柳同化物向管花肉苁蓉的分配而提高管花肉苁蓉生物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探究叶面喷施多效唑对不同杉木无性系幼株的施用效果及其剂量效应,旨在为杉木母株早期生长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杉木优良无性系(T-c04、T-c08、T-cF1)幼株为材料,分析测定有效成分浓度分别为 0.12、0.24、0.48 g/L 的多效唑处理对无性系株高、地径、根茎萌条数、偏冠情况、针叶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针叶厚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多效唑对无性系 T-c04 株高抑制程度最为显著(P<0.05),其株高增长量仅为对照(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的 24.59%~36.06%,而无性系 T-c08、T-cF1 株高增长量则分别为对照的 42.68%~52.68%、39.97%~46.88%。施用多效唑对杉木无性系幼株地径增长和根茎萌条的发生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地径增长方面,以多效唑 0.48 g/L 处理施用效果最好且对 T-cF1 的效果尤为明显(比对照提高 41.0%);在根茎萌条数量方面,多效唑对无性系 T-c04 施用效果最为显著(P<0.05),且以多效唑 0.24 g/L 处理效果最佳。此外,多效唑会促使杉木幼株产生偏冠现象,多效唑 0.12 g/L 处理和多效唑 0.24 g/L 处理均使无性系 T-c04、T-cF1 幼株发生严重偏冠。多效唑对不同杉木无性系幼株的针叶相对叶绿素含量、针叶厚度的作用效果不一。多效唑对杉木地上部分生长和总生物量积累起抑制作用,但可有效提高各无性系植株的壮苗指数。【结论】叶面喷施多效唑对杉木不同无性系幼株施用效果不一,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总体而言,喷施多效唑对株高和总生物量起抑制作用,对地径增长、根茎萌条数、偏冠发生、壮苗指数提高等方面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效唑在辣椒育苗中的应用。[方法]研究不同浓度(50、100、200 mg/kg)的多效唑对辣椒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多效唑能够有效减少辣椒育苗中徒长现象的发生,辣椒幼苗的株高有显著降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壮苗指数均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100 mg/kg多效唑处理辣椒幼苗的株高降低了14.8%,茎粗增加了10.6%,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27.5%,壮苗指数提高了50.0%,干重、鲜重差异不明显。[结论]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多效唑在辣椒育苗中应用以100 mg/kg浓度为宜。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喷施浓度及时期对谷子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关燕 《农学学报》2015,5(8):31-35
摘 要:为探明多效唑对谷子优质品种‘晋谷21号’的调控效果,提高‘晋谷21号’的抗逆性能,在3叶期、6叶期、9叶期三个时期,以0.2%、0.3%、0.4%、0.5%、0.6% 五个浓度作了喷施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后,对‘晋谷21号’谷子下部节间长度(1~9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减少节间数量,使株高明显降低;喷多效唑的最佳时期为谷子出苗后9叶期;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浓度为0.4%~0.5%;喷施多效唑后不会影响‘晋谷21号’的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  相似文献   

7.
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盆栽海南三七的矮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南三七的组培苗为材料,使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矮壮素和丁酰肼浇灌植株基部,探究其矮化效果及对观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100、300和500 mg/L多效唑各浇灌1次,可使海南三七的株高变矮46.6%~65.6%,株幅变少22.5%~32.9%,主芽基茎增粗10.1%~14.1%,而且植株紧凑、叶色亮丽,观赏价值高;而使用100、300、500 mg/L多效唑浇灌2次,植株生长严重受阻;使用100、300、500 mg/L丁酰肼和矮壮素浇灌1次和2次,均不能矮化海南三七。  相似文献   

8.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分析,了解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2012和2013年,用不同浓度的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对其进行喷施处理,收获前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秧苗的抑制率为5.92%~16.85%,水稻分蘖率和实际产量增加分别为37.04%~70.37%和5.82%~16.62%。说明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地抑制稻株的生长、促进分蘖和提高产量;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品质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效唑浸种处理对谷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谷子品种"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15、30、45 mg/L)的多效唑浸种处理,调查谷子幼苗植株高度变化,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多效唑浸种处理可显著降低谷子幼苗植株高度,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株高显著降低,45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的株高最低;多效唑浸种处理显著提高谷子幼苗叶片中SOD和POD活性,显著降低MDA浓度。3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晋谷21号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及MDA含量的降低效果最好;多效唑浸种处理增加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结论]3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的谷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白菜和黄瓜中多效唑的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健  杨挺  张欢  吕燕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104-105
建立了白菜和黄瓜中多效唑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测定。实验证明,白菜和黄瓜中多效唑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8.4%~102%之间,变异系数在3.4%~8.6%之间,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  相似文献   

11.
喷施多效唑对谷子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喷施多效唑对谷子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苗期叶面喷施150、300、600、1200 mg/L多效唑,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可有效提高谷子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强SOD、POD和NR活性,有效降低谷子株高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8月21日,300 mg/L多效唑处理‘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株高分别降低4.75%和11.75%,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41.8%和32.5%,SOD活性分别提高11.5%和13.9%,POD活性分别提高37.4%和25.9%,MDA含量分别降低21.8%和16.8%,NR活性分别提高13.56%和16.18%,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3.97%和5.37%,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30.8%和24.2%。多效唑比较适宜浓度为300 mg/L。  相似文献   

12.
朱道圩  张勇  王亚琼  理莎莎  杨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14-9614,9730
为了筛选对大花高代具有矮化效应的叶面肥,采用多效唑、比久、通丰、试验1号和试验2号5种叶面肥对不同播期的两组大花高代苗进行喷施,研究不同叶面肥处理对大花高代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比久均能促使大花高代节间缩短、植株矮化,但以叶面喷施多效唑的效果最为明显,而通丰、试验1号和试验2号对大花高代没有矮化效应。该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大花高代的矮化栽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区对比设计,分析多效唑对谷子部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以抑制谷子茎秆伸长,增加谷子茎粗,起到降低株高的作用;喷施多效唑5 g/亩比对照增产13.1 kg,增产率为4.20%;喷施多效唑10 g/亩比对照增产12.3 kg,增产率为3.94%。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金槐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升高,金槐株高增长量、叶面积和主根长逐渐降低;基径增长量、叶长宽比、根鲜重和根冠比逐渐升高;300~500 mg/L范围内主根直径逐渐升高。多效唑处理对金槐生理的影响为: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在375 mg/L时达到最大值;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多效唑浓度为500 mg/L和750 mg/L时达到最大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随多效唑浓度升高而升高;750~1 500 mg/L多效唑处理后金槐幼苗抗性最强。综合考量,多效唑可通过调节金槐生长和生理过程进而提高其抗性,合理的喷施浓度以75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15.
超声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芒果园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声萃取芒果园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振荡从经丙酮浸泡的样品中提取多效唑,然后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钠的带滤纸的漏斗过滤后,浓缩、定容,上气相色谱仪测定。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多效唑的提取条件。以多效唑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线性关系曲线,对测定结果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多效唑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液用量为50 m l,浸提时间为24 h,超声时间为60 m in。标准曲线表明,线性关系良好。多效唑添加水平为0.064、0.128、0.256、1.000 mg/kg时,方法的回收率为96.3%~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5.7%,最低检出限为0.010mg/kg。[结论]采用该方法测定土壤中多效唑的残留量,操作简便、快捷、准确,达到了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控制藜麦幼苗徒长导致的倒伏,提高幼苗质量,以藜麦1号为材料,利用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50、100、150、200、300、400 mg/L)和矮壮素(500、1 000、2 000、3 000、5 000、7 000 mg/L)进行浸种处理,采用沙培的方法,通过测定藜麦幼苗的素质形态指标、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壮苗指数和生理指标,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对藜麦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蒸馏水浸种(对照)相比,20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藜麦幼苗的株高降低33.84%、茎粗增加63.04%、茎秆抗折力增加94.29%、根系活力增加52.86%、叶绿素含量增加101.15%、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7.59%,为多效唑浸种藜麦的最适质量浓度;3 000 mg/L矮壮素处理藜麦幼苗的株高降低17.11%、茎粗增加60.14%、茎秆抗折力增加32.86%、根系活力增加19.52%、叶绿素含量增加49.4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0.34%,为矮壮素浸种藜麦的最适质量浓度。综合各指标可见,以200 mg/L多效唑对藜麦进行浸种效果较好,可促进幼苗干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吸附特性,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水(V/V=62:38)为流动相,PDA为检测器(检测波长221 nm)建立了一种多效唑高效液相检测法,并结合批量平衡法测定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吸附常数。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0.5~4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99.98%),检出限为0.1 mg·L-1,定量限为0.3 mg·L-1,回收率为94.16%~102.30%,相对标准偏差为1.14%~3.93%,适用于多效唑吸附试验的测定。等温吸附结果表明:多效唑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自由能ΔG<0,10 kJ·mol-1<|ΔG|<20 kJ·mol-1,是一个自发的、非均质的、多层的物理吸附过程,受氢键结合作用和偶极间作用主导。吸附常数Kf在1.20~13.15 L·kg-1之间,平均值为5.96 L·kg-1,属于难吸附有机污染物。各土壤间吸附常数的变异系数为69.93%,说明不同土壤对多效唑的吸附效应差异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多效唑在土壤的吸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阳离子交换量是主控因子。研究表明,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吸附作用弱,对地下水具有潜在环境风险,吸附过程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浸种对盐胁迫下萝卜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多效唑对盐胁迫下萝卜幼苗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采用不同浓度多效唑(200 mg/L、400 mg/L和600 mg/L)研究了盐(0.8%NaCl)胁迫下萝卜幼苗抗逆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多效唑浸种处理对盐胁迫下萝卜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具有一定程度缓解作用;多效唑浸种后叶片相对含水量较单独盐处理(90.04%)呈增加趋势,600 mg/L PP333浸种含水量增长最高,为94.10%;400 mg/L PP333和200 mg/L PP333浸种含水量分别为93.45%和91.03%;此外,叶绿素总含量增加,叶片MDA含量减少,且随多效唑浓度的增加,缓解盐害的效果变强.  相似文献   

19.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采用前期地膜覆盖,中期施用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后期喷施叶面肥处理,探讨提高大豆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采用大豆播前地膜覆盖,大豆生长中期(花前)采用多效唑处理同时摘去顶芽,后期喷施高效微肥的综合栽培措施,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多效唑及赤霉素在杂交小麦制种生产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麦温敏不育系"A河10"及其恢复系"389"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不用激素处理为对照,研究多效唑(75,90,105,120,135,150 g/hm2)和赤霉素(0,120 g/hm2,喷药液量375 kg/hm2)2种激素配合使用对不育系生长发育、花器性状、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用75~150 g/hm2多效唑拌种,能够使成穗数、株头外露率、雌蕊长度和颖壳张开角度分别增加24.88%~66.51%,0.88%~4.57%,2.64%~6.16%,6.93%~14.35%,从而提高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与未喷施赤霉素相比,喷施赤霉素后,雌蕊长度显著增加,柱头外露率、颖壳张开角度、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均极显著降低。其中以135 g/hm2多效唑拌种、不喷施赤霉素为最佳处理,其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35.63%和2 142.0 kg/hm2。【结论】在杂交小麦制种中,可以通过多效唑拌种来优化群体组成及不育系异交特性,增加制种产量,使杂交小麦制种技术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