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未听说过给孩子"抓周"提供服务也是一门生意吧?雷莹却做到了。她为婴幼儿"抓周"提供上门服务,如今,她的小店已在重庆本地小有名气,成为不少年轻妈妈的首选对象。雷莹的创业灵感来自带儿子理发的一次痛苦经历。2007年,她带才几个月大的儿子鹏鹏去理发,当理发师把电推子放在儿子的头上时,吓得儿子哇哇大哭。当时她想,为宝宝提供上门理发服务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可以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顺利地  相似文献   

2.
刘爱莲在一个工地做饭。一天,她到一家商场购物,听到一群年轻妈妈们埋怨如今买不到小宝宝穿的好布鞋。于是,她尝试着将自己从前在农村的绝活“转型”为儿童服务,制作2~3岁儿童的鞋子。1个月后,农贸市场门口出现一位中年妇女,她的篮子里装满手工制作的童鞋。很快,一群年轻妈妈围了过来,在篮子里翻寻宝贝似的。  相似文献   

3.
我跟荷香是邻居,她妈妈的去世改变了我们的关系。荷香九岁那年,她妈妈不幸离开人世。我妈妈很同情荷香,经常把她叫到我家来吃饭,俨然把她当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打工归来 女友竟成嫂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跟荷香是邻居,她妈妈的去世改变了我们的关系。荷香九岁那年,她妈妈不幸离开人世。我妈妈很同情荷香,经常把她叫到我家来吃饭,俨然把她当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幽默     
《当代农业》2011,(8):62-62
给妈妈的礼物 妈妈今天过生日,两个孩子要她卧床休息。她闻到从厨房飘出阵阵诱人的肉香,高兴地等着孩子们给她端来早餐。  相似文献   

6.
佟霞 《农家科技》2011,(5):12-19
广州彤彤妈妈从未给她女儿喝过大陆版婴儿奶粉,她每个月都要去香港批量采购某国际知名品牌奶粉和其他婴儿食品。日本地震后,为了防止辐射影响,她改为托远在荷兰的朋友每月帮其代购。  相似文献   

7.
28岁那年,已当妈妈的她下岗失业了。为了生计.她漂洋过海到日本水产品加工企业打洋工,自立自强的她被楚州团委、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首届“楚雄州十佳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称号,她就是云南省南华县龙川镇前云针区石家园村民小组女青年巴宜琼。  相似文献   

8.
<正>北方天气寒冷,但是有暖气,南方虽没有那么冷,却由于没有暖气而更显湿冷。不少妈妈担心没有暖气会冻着孩子,那么小宝宝能不能使用电热毯?婴幼儿最好不用电热毯儿科专家表示,婴幼儿不能用电热毯,因为婴幼儿的体液量相对比成人  相似文献   

9.
以晨 《百姓》2010,(7):108-109
<正>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有一位妈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孩子。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了最后的嘱托"宝贝,不管身在何处,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相信让无数妈妈为此流下了感动的热泪。这位妈妈用她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超越生死的母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三包     
小贝看到电视里正在播放某产品实行三包的广告,就对妈妈说:“妈妈。从明天起,我也要三包?”妈妈不解地问她:“什么三包?”小贝:“糖一包、饼干一包、巧克力一包。  相似文献   

11.
洪玲 《新农村》2013,(4):42-42
这天,饯妈妈收到一张英名其妙的账单。一看,原来14岁的儿子瞒着她办了张信用卡,把卡刷爆了。  相似文献   

12.
从我出生的那一天起,爸爸就在外面打工,很少回家。家里的田都是妈妈一个人来打理。印象中,妈妈似乎从来没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我和哥哥小的时候,每次做了好吃的,妈妈都是让我和哥哥吃,等到妈妈吃时几乎没剩下什么了。那时我们太不懂事.以为妈妈让我们先吃,是妈妈不爱吃.现在才知道妈妈都是为了让我和哥哥多吃一点。看到我们健康,她比谁都高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研究认为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极为重要,扫描国外公共图书馆0~3岁婴幼儿的服务项目发现,形式以馆内服务为主,有延伸到家庭的阅读项目、与社区中心及非营利组织合作的项目,以及服务残障等特殊婴幼儿人群的项目。国外学者在研究婴幼儿服务时采用了许多非传统的方法:参与观察、个体差异性视角、大量个案跟踪研究、引入资源干预的模式,更好地了解了婴幼儿的需求,从而指导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09,(13):56-56
江苏省沭阳县的孔先生来电询问:我妈妈今年已经80岁,血压最高在180/80,经常感觉头晕,请问我平时该如何照顾她?  相似文献   

15.
国外研究发现:父母注意与孩子的对话、交流,特别是运用适合儿童语言水平和特点的言语,国外称之为"妈妈语(Motherese)",其子女的语言学习与父母不注重"妈妈语"学习的孩子有明显差异。通过"妈妈语"这个有趣的语言现象,总结出该种语言的特点、规律,阐述其优势和劣势,指明"妈妈语"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对婴幼儿语言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听妈妈说,她出嫁时,姥爷想给她的嫁妆是一台缝纫机。怎奈家境贫寒,妈妈出嫁6年后才收到这嫁妆。因此,这台缝纫机成了妈妈的宝贝。从我记事起,缝纫机就是妈妈为家人裁大剪小、翻新补旧的重要工具。妈妈还会用缝纫机把平时收集的各色布头变成漂亮的门帘、坐垫或是床上的护单,把家里收拾得干净、舒适。  相似文献   

17.
汉语"妈妈语"现象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研究发现:父母注意与孩子的对话、交流,特别是运用适合儿童语言水平和特点的言语,国外称之为"妈妈语(Motherese)",其子女的语言学习与父母不注重"妈妈语"学习的孩子有明显差异.通过"妈妈语"这个有趣的语言现象,总结出该种语言的特点、规律,阐述其优势和劣势,指明"妈妈语"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对婴幼儿语言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天早上,妈妈送我和弟弟去上学,在车上妈妈问我们出门她关火了没有。因为妈妈用压力锅煮了稀饭。我和弟弟谁也未留意关火了没有。妈妈当时还约好了医生要去广州看病,回家可能会错过约定时间。无奈妈妈只好打电话给邻居,请她帮忙到我们家看看关火没有。虽然结果是虚惊一场,可是我想:如果在我们早上出门上学前,加好米和水就能自动做好一锅稀饭就好了。这样妈妈从广州回来后就可以立马喝上热粥了。妈  相似文献   

19.
《农村百事通》2010,(2):55-55
四年前.49岁的她还是手拿笤帚的保洁员,今天.她已是风景区的金牌导游、闻名天下的“猴子妈妈”。她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境内龙虎山保护区的金牌导游潘惠芬。因为探亲.潘惠芬第一次走进龙虎山.也就是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猴子.这使得潘惠芬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当导游。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两则     
《农家致富》2010,(12):62-62
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